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二家并为显学。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作为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24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②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③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④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⑤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墨家的主张不符合新秩序的要求,几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走向衰落;而同为显学的儒家学说则恰恰相反,获得了空前发展,二者命运迥然不同。⑥同时,墨家的主张对人在实践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庄子对墨子的人格非常欣赏,但他仍客观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肢、胫无毛,相进而己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庄子还评价墨家非乐、节葬、节用诸说曰:“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无法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⑦最后,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其学说都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除创始人外,还不断涌现出重要的代表人物,使本学派的理论有大的推进,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反观墨家,墨子之后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人物,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所以,不能与时俱进,也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摘编自赵建成《辉煌与寂寥:墨家学派衰落成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的墨家和儒家均为显学,墨家可谓盛极一时。B.《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作传都记述详细,却没有为墨子作传。C.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与儒家礼制繁琐、用度较多相冲突,所以,墨家对儒家持否定态度。D.秦汉之后墨家没有出现影响巨大的代表人物,也没有像儒家、道家、法家一样提出新的理论学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提到了墨家的许多主张,用以证明兼爱是墨家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B.文章第六段引用了庄子的话,旨在论证墨子对人的要求太高,常人难以做到。C.文章主要就墨子学说过于理想化和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的观点进行了论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墨家学说衰落的原因,并论证了其衰落带来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如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一切祸乱都可立即消除。B.墨家学派衰落的根本原因出在其学说上,其最重要的主张即兼爱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空想。C.墨家较有影响的都是实践性的主张,因其思想深度不足,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D.一种学说要想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如果能与时俱进,墨家学派也许就不会衰落了。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重工业美学”震撼银幕。从天地穿梭的太空电梯到四足仿生机器狗“笨笨”再到不断迭代的量子计算机,电影营造的许多视觉奇观在一些观众看来却有似曾相识之感。想象源于生活,电影中许多场景其实并没有特效加持,而是众多国产尖端装备的实物实演,比如:外骨骼动力装甲来自上海,无人机干扰枪产自深圳,步履式挖掘机等61台设备出自徐州重工……《流浪地球2》中这群戏份颇重的特殊“演员”,向世界展示了将科幻梦想变为银幕现实的中国科技硬实力。科幻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科技进步为科幻文艺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现实依据。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中核集团官微日前贴出了“流浪地球行星发动机”和中国环流器二号的对比图,网友“秒懂”电影的设计灵感或许正源于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霸气官宣“等到2045年,电影中的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中国建筑集团携3D打印建造技术、空中造楼机、装配式建造技术实力表态“小破球尽管去流浪,缺啥,盖就完了!”……一系列硬核科普目不暇接,科幻电影与众多央企的跨界联动,映照着我国电影工业和科技创新共同迈出的坚实步伐。现实中的硬科技是电影里的强支撑。《流浪地球》诞生于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决定了电影绝非凭空想象的乌托邦,而是想象与现实的同频共振、文艺与科技的和声共鸣,它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它源自当下又预示未来。中国科技硬实力正在越来越多的屏幕上得到彰显。摘得七项奥斯卡大奖的科幻电影《地心引力》,讲述了女航天员太空遇险后进入天宫空间站绝地求生,最终驾驶神舟飞船成功重返地球的故事,体现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而电视剧《三体》中进行粒子实验的良湘加速器,正是在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国家实验室取景的。有人说,科幻作品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它审视人类的科技发展路径,思考当下对未来的影响,探索世界的其他可能性;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构成了当代的社会学文本,反映其所属时空的价值观和科技、工业水平。科幻观照现实,现实反哺科幻。相信中国科技发展与中国科幻电影的双向奔赴,未来将擦出更多绚烂的火花。(取材于任绍文等人的文章)材料二:今年,与刘慈欣作品有关的热点不少,如电影《流浪地球2》定档、电视剧《三体》杀青等。小说《三体》获雨果奖后,特别是电影《流浪地球》获得观众认可后,对刘慈欣作品的影视改编一直热度不减。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之所以走红,主要因其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准。刘慈欣深入汲取世界科幻经验,同时又以中国视角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讲述中国故事,书写人类进步寓言。他的作品让中国读者在科幻中不断有新认知、新收获,又为外国科幻读者提供全新体验与文化视野。此外,他特别擅长构建宏大世界观、塑造科幻审美意象。科幻是一个丰富多元、极具包容性的文类,可以有更多面貌。正在快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置身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对新生事物的接纳更为自然,他们正在努力对更深刻也更广博的问题进行回答。有的作家尝试在科技时代激活传统文化,有的作家在手机和网络的细节里发现人类的深层次变化,还有的作家通过科幻自觉与前辈思想家进行对话。这些年轻而活跃的创作力量,有足够的潜力淬炼出独特、多元的写作风格。一部影视作品的走红,是文化产业各环节紧密协作的结果——产业界不能止步于期待,还要有一双慧眼、一双巧手,发现更多作家作品,并实现创造性的改编和呈现。一部影视改编作品的拍摄和制作,需要上千位演职人员;更不用说游戏、动画、漫画、主题公园等所需要的漫长技术积累与人力物力投入。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原创的能力。比如,很多优秀科幻电影,其文学原作籍籍无名,更像一个创意蓝本,是二度创作将文字转化为合理的故事架构和恢弘的视觉呈现,由此成就一部部银幕佳作。科幻事业的壮大,仅依赖文学原作的热度是不够的。现阶段,中国科幻产业要夯实的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文化工业基础。科幻小说及其改编作品的火热已经成为一个契机,各方力量由此汇聚起来,合力推动行业整体升级。相关部门重视并加大支持力度,各类市场主体正在走向深度合作,科幻文艺以不同方式进入教育体系……中国科幻文化的受众基础越来越厚实。年轻一代创作者、从业者迅速成长成熟,让中国科幻在世界范围内,渐渐成为颇具光彩的生力军。我们站在已来的未来,眺望更远的未来。(取材于姜振宇等人的文章)4.根据材料一前两段内容,下列不属于科幻电影营造的视觉奇观的一项是(

)A.天地穿梭的太空电梯B.四足仿生机器狗“笨笨”C.中国环流器二号D.空间驿站5.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科技与科幻的关系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硬实力可以将科幻梦想变为银幕现实。B.科技创新助力我国科幻电影工业向前发展。C.中国科技的硬实力可以通过科幻电影彰显。D.人类的科技发展路径基本来自于科幻作品。6.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刘慈欣作品走红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准。B.深入汲取世界科幻经验。C.为国内外科幻读者提供全新体验与文化视野。D.擅长构建宏大世界观、塑造科幻审美意象。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体现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B.科幻与现实是有联系的,科幻能反映未来的价值观。C.新一代科幻作家正努力使科幻作品呈现更多的面貌。D.二度创作可以让籍籍无名的科幻作品成为银幕佳作。8.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科幻为什么能走向更远的未来?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鲁迅路口张承志①今年又一次去了绍兴。该看的上一次早已看过,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城市正在粉刷装修;拆掉刚盖好的大楼,改成黑白的绍兴色。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吧,这一回头顶着万里晴空,总觉景色不合书里的气氛。在鲁迅故居门口,车水马龙根本不理睬远路的游客;滔滔河水般的群众之流,擦着制作的假乌篷船一涌而过。我犹豫着,最后决定不再买票进去。②与其说是来再一次瞻仰遗迹,不如说是来复习上一次的功课。那一次在冬雨中,我们走过了一条条街道,处处辨认着遗迹和背景。那几年我潜心南方的游学,事先读足了记载,到实地再加上草图笔记。我辨认着,小街拐角座落的秋瑾的家,青苔沾湿的青藤书屋,还有山阴道、会稽山、古史传说的夏禹陵。蒙蒙冷雨中的修学令人愉快,追想着那些日子,盼着再重复它一次。③虽然我明白这是一处危机潜伏之地。渐渐地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个民族不会容忍异类。哪怕再等上三十年五十年,对鲁迅的大毁大谤势必到来。鲁迅自己是预感到了这前景的,为了规避,他早就明言宁愿速朽。但是,毕竟在小时代也发生了尖锐的对峙,人们都被迫迎对众多问题。当人们四顾先哲,发现他们大都暧昧时,就纷纷转回鲁迅寻求解释。我也一样,为着私人的需要,寻觅到了这里。④反省着对他的失言与败笔,我常自戒不该妄谈鲁迅。无奈乏于参照,于是又令人生厌地转回这里。我已经难改习癖,别人更百无忌惮。那么多的人都在议论鲁迅,那么多的人都以鲁迅为饭碗,那么多的人都自称鲁迅的知音——这种现象,一定使他本人觉得晦气透了。⑤不知到了毁谤的时代,一切会怎么样。⑥同伴是本地人,对是否进去参观无所谓。我也觉得要看的都看过了,门票要四十元呢,或者就不进去了吧。路口上,车声轰轰人声鼎沸,不由你过分地斟酌徘徊。于是胡乱决定离开,心里一阵滋味索然。⑦就这样,这一次在绍兴过鲁门而未进。虽然又踩过蔡元培门前的湿地,端详过秋瑾的遗墨,进入了徐锡麟的卧室,但我却没有迈过那个路口。我想保护初访的印象。冬雨的那一次我夹在一群小学生里一拥进了三味书屋,后来就亲身站到了百草园。那时的感觉非常新鲜,自己的小学生时代以及自己孩子的小学生时代一霎间都复活了。那不是来瞻仰伟人的故居,而是回到自己的孩提时代。一股那么亲近的冲动,曾在人流拥挤中幼稚地浮现。⑧从鲁迅家的大门口迈步,左右转两个弯,隔一两条小街,原来三百步之内,就是秋瑾的家。⑨初次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心中不由一惊。他们住得这么近!……果然还是要到现地,才能获得感受。我不住地遐想。彼此全然不相识是不可能的,即便没有借盐讨火做过亲密邻里,也会由于留学一国彼此熟识。若再是朋友,就简直是携手东渡了。⑩蔡元培、鲁迅、秋瑾、徐锡麟,都是绍兴人氏。彼此相距也较近。⑪后来去了徐锡麟的东埔镇。冬月来时,以为东埔路远不易到达,这一回才知东埔镇就在眼前,公路水路都不消一阵功夫。这么说,我寻思着,烈士徐锡麟的家乡就在咫尺——这几个人,不但是同乡,而且是同期的留日同学。⑫站在路口上,我抑制着心里的吃惊,捉摸着这里的线索。⑬一切的起源,或许就在这里?文本二:《鲁迅和他的论敌文选》序(节选)汪辉①鲁迅时代的知识和文化活动与大学体制密切相关,但是,那一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活动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密切的、有机的联系。当代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却是鲁迅式的“有机知识分子”逐渐分化和退场,并最终把知识分子的文化活动改造成为一种职业活动。媒体,特别是报刊,在鲁迅时代的知识和文化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在当代社会这一现象却发生了深刻变化。除了媒体的特有的政治功能之外,它也日益成为消费主义文化的主要场所。鲁迅时代的知识分子通过媒体直接地与社会、政治和公众建立有机的联系,他们的文化实践,特别是他们对所处时代的各种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反思,成为有效的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动力。当代媒体推动“知识分子”的媒体活动的主要动力,却是支配性的市场规则,而不是反思性的批判功能。②上述变化如此明显地改变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活动的方式。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社会进入了日益细密化、专业化、科层化的社会过程,知识的生产也越来越具有与之相应的特征。作为专业化的知识生产的最重要体制的大学,其根本要务即在培养与上述社会过程相配合的专业人员。对于这个社会过程的反思,特别是对于日益分化的知识的反思,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大学体制的主导方面,因为大学体制恰恰是以知识分化的日益细密化为前提的。体制化的知识生产不仅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有机部分,而且它的任务本身即是为这一进程提供专家的培养、知识的准备和合法性论证。知识分子的文化活动既然是体制化的活动的一部分,从而也必须遵循体制化的规范。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科学研究制度,都意味着现代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和文化的思考日益带有学院的特征。③学院方式本身意味着作为职业活动的学术与一般社会文化活动的分离。更为重要的是,日益细密的分科通过知识的专门化把知识分子分割为不同领域的、难以相互交流的专家,而公众对于专家所生产的知识既无理解、也无批评的能力,从而知识分子与公众的有机性联系消失了。职业化的知识生产不仅压抑了知识分子的批判能力,而且也使得民间文化彻底地边缘化了。因此,一方面,知识分子的反思性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日渐减弱;另一方面,公众与知识分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无以建立。专家文化加速了知识分子的精英化过程,使之成为远离公众、并居于某种控制地位的阶层。当他们成为各种法律、制度、规章以至价值的制定者的时候,他们也不再是知识分子。他们的知识随之转化成为社会控制的权力。当社会的重大变化来临之际,那些仅存的知识分子只能成为这种变化的被动的承受者,而无力发出自己的批判的声音——即使发出这种声音,也无法让人理解。④这就是我们重温鲁迅遗产的当代情境。(有删改)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①段“这一回头顶着万里晴空”和第②段“蒙蒙冷雨中的修学令人愉快”形成对照,表达出“景色不合书里的气氛”的失望。B.文本一第⑦段划横线句子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既表达了作者对绍兴先贤们的崇敬之情,又突出了作者对鲁迅特别的情怀与思考。C.文本二第①段称鲁迅那一代知识分子为“有机知识分子”,是指除大学体制外,其思想活动还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密切的、有机的联系。D.文本二第④段“这就是我们重温鲁迅遗产的当代情境”,这个“当代情境”是指媒体特别是报刊,日益成为消费主义文化的主要场所。10.阅读文本一,有哪些具体原因让作者“这一次在绍兴过鲁门而未进”?

11.“毕竟在小时代也发生了尖锐的对峙,当人们四顾先哲,发现他们大都暖味时,就纷纷转回鲁迅寻求解释”(见文本一),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分析“我们重温鲁迅遗产”的当代情境。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因自幼读书,接闻大人君子之余论,虽他无所得,至如君臣之义,自谓见之甚明。如以日用近事言之,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乐者,是谁之力欤?皆君上之赐也。是以凡我有生之民,或给力役,或出智能,亦必各有以自效焉。此理势之必然,亘万古而不可易。因生四十三年,未尝效尺寸之力,以报国家养育生成之德,而恩命连至,因尚敢偃蹇不出,食高尚之名以自媚,以负我国家知遇之恩,而得罪于圣门中庸之教也哉?但或者得之传闻,不求其实,止于踪迹之近似者观之,是以有高人隐士之目,惟阁下亦知因之未尝以此自居也。向者,先储皇以赞善之命来召,即与使者俱行,再奉旨令教学,亦即时应命。后以老母中风,请还家省视,不幸弥留,竟遭忧制,遂不复出,初岂有意于不仕邪?今圣天子选用贤良,一新时政,虽前日隐晦之人,亦将出而仕矣,况因平昔非隐晦者邪?况加以不次之宠,处之以优崇之地邪。是以形留意往,命与心违,病卧空斋,惶恐待罪。因素有羸疾,自去年丧子,忧患之余,继以店疟,历夏及秋,后虽平复,然精神气血已非旧矣。不意今岁五月二十八日,疟疾复作,至七月初二日,腹痛如刺,下血不已。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势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遣人之际,未免感伤,由是病势益增,饮食极减。至二十一日,使者持恩命至,因初闻之,惶怖无地,不知所措,徐而思之,窃谓供职虽未能扶病而行,而恩命则不敢不扶病而拜。因又虑,若稍涉迟疑,则不惟臣子之心有所不安,而踪迹高峻,已不近于人情矣。是以即日拜受,留使者,候病势稍退,与之俱行。迁延至今,服疗百至,略无一效,乃请使者先行,待病退,自备气力以行。望阁下俯加矜悯,曲为保全。(节选自[元]刘因《上宰相书》)书①上,朝廷不强致,帝闻之,亦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②”(节选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一》)【注】①书:指刘因的《上宰相书》。②出自《孟子》“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B.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C.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D.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用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门,义为进入圣道之门;或谓孔子的门下,亦泛指传孔子之道者。B.“先储皇”与“果不如先愿”《孔雀东南飞》)中的“先”意思相同。C.忧制,即丁忧制度。古代在职官员如父或母去世,须辞官回乡守制。D.拜,此处的意思与“谨拜表以闻”《陈情表》中的“拜”意思不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表白自己本有为国家效力的想法,绝没有借辞官以求取名声的意图,努力消除上司可能产生的误解。B.当时有人把作者看作高人隐士,而作者先从往事说起,表明自己不是隐士,这一事实讲得简洁,但对说明问题却很有力。C.作者声情并茂,将自己病状心情写得细腻曲折,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上书的最后,拜托宰相向皇帝传言,戛然而止。D.作者的文章上交给朝廷后,朝廷也不勉强,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后,很惋惜,说刘因是不召之臣,表达了对刘因的不满。1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乐者,是谁之力欤?

(2)而恩命连至,因尚敢偃蹇不出,食高尚之名以自媚。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沈亚之歌并序李贺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雄光宝矿献春卿①,烟底蓦波乘一叶。春卿拾才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携笈归家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②无摧摔。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注】①春卿;主管考试的官员。②古人三走:指管仲三次为官,三次被免。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四句写沈亚之落第欲归,因怀才不遇而“怨”春风,又以桃花千里红来反衬其内心之悲。B.诗人目睹了沈亚之“乘一叶”入京应试和后来“归家重入门”的情形,感同身受,产生了怜惜之情。C.“春卿”二句写主考官有眼无珠,在光天化日下,不辨人才,致使沈亚之落第,凸显礼部选才不公。D.诗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画龙点睛,用管仲的“三起三落”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17.诗中前后两次出现“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的人生感悟。

(2)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诉说庭院里的枇杷树,看似平静,实则感情饱满、意蕴丰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常用星宿这个意象来表情达意。杜甫就曾用“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来比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而李白也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蜀道的险峻。

七、简答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特定时空范围的民俗文化,有的是民间①,有的是设计引导产生。古时乡村基于农事生产与历史文化,形成了多样的、有着特定社会功能的集体活动,比如龙舟竞渡、舞龙舞狮等。这些传统民俗,初衷多是解决现实问题,多采用群众②的艺术形式,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总之,民俗能通过集体活动③地影响人们,起到倡导文化认同、内化伦理规范、增进社会团结的柔性治理作用。随着乡村传统社会关系变化,很多传统民俗在逐渐消失。对传统民俗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出契合当下社会需求的新民俗,成为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的一种选择。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涵养,以新民俗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不断提升乡村居民文化认同,有助于涵养向上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