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预测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3943fe904671d5934c1626a613de3c/1c3943fe904671d5934c1626a613de3c1.gif)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预测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3943fe904671d5934c1626a613de3c/1c3943fe904671d5934c1626a613de3c2.gif)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预测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3943fe904671d5934c1626a613de3c/1c3943fe904671d5934c1626a613de3c3.gif)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预测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3943fe904671d5934c1626a613de3c/1c3943fe904671d5934c1626a613de3c4.gif)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预测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3943fe904671d5934c1626a613de3c/1c3943fe904671d5934c1626a613de3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了理性。B.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对“常”认识更为深刻,提出了合理利用自然的观点。C.孔子和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契合他“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分析,勾勒出了较为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B.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而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C.文章在论述孔子、孟子、荀子的生态伦理时,先分别指出其各自完备的思想,再赞许其行为。D.文章二、三、四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最后一段的生态伦理实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了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思想。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有共性,而这种同质性是推己及人的逻辑基石。D.孟子赞成“时禁”,并且反对对自然的过度消费,希望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李梦阳的边塞诗记录了西北乃至整个北方的边政、生活和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他在西北生活多年,多次参与处理边务,他的边塞诗作表达了他对边务的观点和对边民的深切同情,具有较为鲜明的“诗史”特征。明中期边患日重,而自明初以来建立的军事制度日益败坏,将官贪腐横行、军纪涣散,这又使得边疆形势进一步恶化。有感于此,李梦阳在诗作中对边政的积弊多有揭露。《诸将八首》就集中对将官的问题一一指摘。《其一》指出明军将领指挥呆板,“胶柱谈兵”,徒有武勇,终至丧师辱国。《其五》指出军爵世袭之病。诗人认为世袭制度下,将领虽众,但多是靠祖荫得官的纨绔之辈。《其七》讥刺了伪造军功致使奸佞之人升官晋爵的现象。李梦阳对边务弊政的揭露,归根结底是为了安定边疆。除扫除积弊外,安边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派遣良将守边,因此,李梦阳在边塞诗中也借名将之典,积极建言,如《秋怀·其二》先对故乡庆阳的悠久历史和壮美山川表达了赞美,尾联却笔锋一转,指出西北边患严重,期盼有郭子仪一般的良将来守边。李梦阳希望明廷能知人善任,对才华出众的将领,能够效法前朝,不循常规,大胆起用。《其六》借东汉末年白马将军公孙瓒之典,盼望有良将早日破敌,扫灭寇氛。另外,他在《秋望》《李广》等诗作中也反复表达了这一愿望。同时,李梦阳也深知单靠武力难以彻底平定边患,因此,他还提出要师法前人,善用和议之策。如《诸将八首·其八》云:“安得即时寻魏绛,务农休甲报皇天。”李梦阳借用典故,希望明廷能借鉴历史,并期盼出现有能力主持和戎政策的将领,使边民脱离征战之苦。与此相对,他对边将错误执行和戎政策带来严重后果的行为也给予了批评,《秋怀·其五》诗云:“胡奴本意慕华风,将校和戎反剧戎。”因为具备史家的品格,李梦阳在一些边疆事务上也表现出高于一般士大夫的眼光。如对明武宗亲征一事,大臣多视之为鲁莽举动并反复劝止,而李梦阳通过《圣节闻驾出塞(二首)》,在一定程度上对明武宗的亲征表达了支持。《其一》描写了满朝文武和外国使臣在京城翘首期盼武宗回朝的情形。诗中借周穆王西征犬戎之典而反其义,表达了对武宗早日奏捷归来的期盼之情。《其二》诗云:“万乘时巡万寿临,銮舆漠漠碛沙深。非忘殿阙呼嵩日,应系单于款塞心。”既表达了对皇舆亲履险地的担忧,也对武宗的亲征表示理解。“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明史·鞑靼传》),也用事实证明武宗亲征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在戍边生活的描写方面,李梦阳的一些诗作不让盛唐名家。这固然是由于他出众的诗才,但更重要的是诗笔中所饱含的深情。多年在西北的生活经历,使李梦阳对边地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非常了解,而他在用诗歌记录、反映这些生活时,除了真实地描述之外,还在字里行间渗入了深切的同情,从而让他的边塞诗具有了动人的力量。这也说明李梦阳的边塞诗不仅是从诗歌的题材、手法上向杜诗及其他盛唐诗作学习,更是在内蕴上继承了杜诗悲悯、忧民的精神。(摘编自李锋《李梦阳边塞诗的“诗史”特征》)材料二
唐代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边塞诗内容丰富,边疆雄奇壮阔的景色、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活、立志保卫边疆的历史变化等,构成了唐代边塞诗的雄奇壮美。唐代边塞诗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多样的艺术手法,展现出唐代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边地风情,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雄浑奇异的风物民情,将边塞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唐王朝建立之初,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经常侵入、骚扰边疆。杨炯的《从军行》体现的以挽救国家危难为己任的报国理想和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初唐边塞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少年行》四首,刻画了一位甘赴国难、武艺高强、舍生忘死,充满爱国情与英雄气的游侠少年的形象。卢照邻在《上之回》中主张立足于民族和睦,停止边境上的民族战争,化干戈为玉帛,让边塞上的各族人民能分享和平欢乐的太平盛世。在李益的《过五原胡饮马泉》诗中,边疆奇风异物,壮伟奇丽的风光景色,多民族聚居的风俗民情都给诗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总之,爱国主义豪情是唐代的边塞诗的基调,围绕这一基本主题,又有多方面的开拓,赞美边疆雄奇瑰丽的风光,描写边塞多民族聚居地的民俗风情,讴歌各民族间和睦友好的生活,以高昂乐观的时代精神,积极进取的豪迈气概,谱写出唐代诗坛最辉煌壮丽的诗篇。这些震撼古今、吟诵不绝的沙场名篇,闪烁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着极大的鞭策力和凝聚力。(摘编自王晶晶《唐代边塞诗的雄奇壮美》)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梦阳的边塞诗对将官贪腐横行、军纪涣散等边政积弊的无情揭露,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安定边疆。B.李梦阳的一些边塞诗不仅描写了戍边的生活,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起用良将、善用和议之策等。C.李梦阳对边地人民的悲苦生活非常了解,其边塞诗之所以具有动人的力量,从根本上说正源于此。D.唐代边塞诗总的基调是抒发爱国主义的豪情,这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着极大的鞭策力与凝聚力。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李梦阳作为明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史学家,其边塞诗具有较为鲜明的“史诗”特征。B.李梦阳边塞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典,这在《秋怀》《诸将八首》等作品中可见一斑。C.李梦阳通过诗歌对明武宗的亲征表达了支持,也用事实证明武宗亲征的重要意义。D.李梦阳的一些诗作不让盛唐名家,在于他出众的诗才,更在于他诗笔中所饱含的深情。6.下列李梦阳的诗句中,不能体现他继承杜甫诗悲悯、忧民精神的一项是(
)A.昨当统管来,宰剥充盘飧。B.分散倏老丑,孤游江湘阿。C.贺兰山下战,昨日几人归。D.壮丁战尽死,次选中男行。7.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8.材料一说:“在戍边生活的描写方面,李梦阳的一些诗作不让盛唐名家。”材料二说:“唐代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这两种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拾荒陈彦甲成也有电脑了,虽说是二手货,但又没人知道是从二手货市场买来的。他说是自己来时忘了带,家里才捎来的。可有一天发生的事,还是让他突然耳朵发烧,脸颊发烫了。他初进学校的那一天,见姐姐捡拾地上的空瓶子,以为是做环保、讲卫生呢,没想到,姐姐还真是在捡垃圾卖钱。这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事。他是去姐姐的宿舍找她时,无意中听同学说,姐姐去捡垃圾了。他的头嗡的一下给炸了。那是黄昏时分。他急忙奔到校园一些有垃圾桶的地方,果然见到姐姐在低头捡拾。他飞起一脚踢翻了那个垃圾桶,姐姐一下怔在了那里。“丢人不丢人?我们真的就贫困到这一步了吗?”甲秀不知该如何回答弟弟的责问。甲成步步紧逼:“你这几年一直告诉家里说在勤工俭学,原来挣的是这种丢人钱?与其丢这种人,我们还来这儿上的什么学?我都不知你咋想的。”甲秀慢慢平静了下来。甲秀说:“我想的可能比你多。我在走这一步时,可能比你更恨我自己,可最后还是这样做了。为什么?为了生活,为了不失去自己,为了赢得真正的尊严。”“捡垃圾还有尊严?罗甲秀,你别再编织什么尊严的谎言了,你把罗家人的脸丢尽了,如果苦苦奋斗,从初中升高中,从高中进大学,就是为了到西京来捡垃圾,你何不留在塔云山放牛,喂猪、砍柴、拾粪,为人生儿育女呢?”“我正是为了改变自己才拾垃圾。”“你正是因为拾了垃圾,而从此不要再奢谈什么改变。”甲秀还想解释:“甲成……”“别说了,姐,这事没有任何商量。你必须从现在开始,结束这种卑贱的谋生方式,你若不听,我会立马从这个学校消失,你就等着瞧吧!”甲成说完,怒气冲冲地跑了。甲秀已经软瘫在地上,她能受任何人的鄙视、贱看,但她受不了弟弟这一番如芒刺扎心般的指斥怒喝。她离开了垃圾桶,连装垃圾的袋子也没有力气捡起。她失魂落魄地向湖边走去。暮色下,湖水中荡漾着远处路灯的微光。树影中,有三三两两的情侣在窃窃私语。甲秀坐在一个长条椅上,任眼泪从眼角一直流淌到脖根。她在回忆两年前,父亲领着她第一次来西京上学的情景。那时她也是踌躇满志的,在走出大山的那一刻,她感到自己是要鱼化龙、蛹化蝶了。可就在走进校门的第一天,她就感到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差距。父亲为了让孩子缩小这个差距,一步步把她驮到这个平台上,可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从社会最底层奋斗上来的弱女子,在这里所经受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历练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啊!就在她走进宿舍的那一刻,当看见其他三个女孩的装束打扮、一应用具后,她和父亲驮着东西,半天不知往哪儿插脚。她们分明闻到了父亲身上的汗味,尽管出于礼貌,没有直接捂住鼻子,但那种乜斜的眼光,却让她一下就懂得了生命的层级与差距。也就在那一刻,她才第一次发现,才五十多岁的父亲,已经腰弯背驼了。也就在那一刻,她还发现,父亲过节才穿的好裤子已经磨烂了,屁股都快露在外边了。他把几千块钱血汗钱,让娘缝在裤腰上。在他小心翼翼拿出那一沓钱时,她就在暗下决心,再不能在爹娘鹭鸶一样干瘪的腿上剔肉了……当第一次拾垃圾后,她就是跑到这里来痛哭流涕的,她难以想象爹娘知道自己是以这样的方式挣钱时,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她也尝试去餐馆端过盘子,可那太浪费时间,与学习冲突太大,只能寒暑假期间干一两个月。唯有拾垃圾,得空便做,举手之劳。开始她也没想到会那么去做,可当有一天自己从宿舍楼清理垃圾,无意问卖给拾破烂的,竟然赚了二十几块钱时,这事一下提醒了她,那天晚上,她开始了第一次拾荒。成果是那么显著,没费什么力气,也没费多少时间,竟然有了十几块钱的收入,够三天的伙食费。她先是感到一阵羞耻,甚至跑到湖边,长时间清洗自己的双手,但最终她还是坚持了第二次、第三次……她坚定了拾荒的信心。弟弟甲成考上大学后,甲秀真是为弟弟高兴,可也十分担心。她知道甲成的争强好胜,更知道甲成的人生期许。她最担心的是甲成经受不住人生落差的重击,因而,她在想方设法缩小着他与同学们的差距。她已拿出全部积蓄,为他买了二手电脑,再凑一凑,还准备在近几天再给他买一个手机。她希望让弟弟平稳度过这种巨大落差感带来的波动期。没想到弟弟毫不领情,她要再说那电脑是靠拾荒买来的,他一定会立即把电脑扔进垃圾箱,她深深感到了不被弟弟理解的委屈和痛苦。秋天的夜晚,稍一起风,便透出阵阵凉意。她在想,是不是得停止拾荒了。甲成的脾气她是知道的,拗犟起来,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她终于决定了,为了甲成,再不拾荒。与其靠拾荒给他挣得一些物质补充,不如按他的精神需求终止拾荒。甲秀突然感到一阵轻松。(选自陈彦长篇小说《西京故事》,有删改)文本二:用小说为人民群众立传(节选)巴陇锋小说《西京故事》的人民性集中体现为:“为普通人立传”的创作主旨、为失语状态的底层群体代言的写作姿态,“温柔敦厚+诗意栖居”的人民性审美诗学,家国情怀和普世关怀兼具的人民梦想。《西京故事》以人民性为先还表现为,寄“怜悯和同情”于底层人民,不惜为其“一掬同情之泪”。陈彦作品以人民性为第一考虑、为人民“代言”、为草根鼓与呼,毫不掩饰自己对权力寻租、社会诚信缺失的焦虑及对社会弱者的深切同情,这种“人民性”的“在场”实在难能可贵。小说《西京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家陈彦作品文本世界中“温柔敦厚+诗意栖居”的人民诗学理想。《西京故事》整部小说始于塔云山,终于塔云山,呈回环式封闭结构。叙事上,第三人称零度叙事,不愠不火,自成一格。人物设置上,以进城打拼过活的罗家为中心,向外自然辐射到罗家房东西门锁一家及文庙村各色人等,延伸到罗家子女读书的大学。小说专注于对底层人民的精细铺陈,不但没有减弱小说的艺术力量,反而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文字上,沉稳绵密的叙事语言和关中地域色彩浓郁的人物语言交相辉映,形成不显山不露水的老道文笔,但又时有胜景,堆叠成整部作品令人难以逾越和叹为观止的文本景观。表现手法上,劝百讽一,不仅“优等生”罗甲成反叛出走后获得精神重生,而且“富二代”“官二代”们也各个获得人们原谅;凡此,国人温柔敦厚的审美理想对作家创作的深刻影响处处可见。同一切优秀的小说一样,《西京故事》带给我们的不是故事的单一,而是生活本身的丰富、鲜活和纠结。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先从电脑写起,“二手货”的细节写出了甲成的家庭经济状况,他撒谎说“自己来时忘了带”的表现既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为下文的冲突埋下伏笔。B.文本一既插叙了当初甲秀和父亲刚来大学时的窘迫遭遇,也插叙了甲秀开始拾荒时艰难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从社会底层奋斗上来的人所经受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历练。C.《西京故事》寄“怜悯和同情”于底层人民,以人民性为第一考虑,为人民“代言”,为草根鼓与呼,毫不掩饰作家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焦虑及对社会弱者的深切同情。D.《西京故事》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事,不愠不火,自成一格,这种叙事手段及其专注于底层人民的写法不但没有减弱小说的艺术力量,反而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10.甲秀、甲成姐弟俩在性格方面有何不同?并就文本深入分析姐弟俩性格形成差异的原因。
11.文本二谈到的“人民性”在文本一中也有较为鲜明的体现,请结合两则文本,对小说的人民性加以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从上甘泉,既至,会殿中,(陈)庆与廷尉范延寿语,时庆有章劾,自道:“行事以赎论,今尚书持我事来,当于此决。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余。”方进于是举劾庆曰:“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庆坐免官。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无何,方进奏咸与逢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后为少府,数馈遗汤。信、咸幸得备九卿,不思尽忠正身,内自知行辟亡功效,而官媚邪臣,欲以徼幸,苛得亡耻。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咸、信之谓也。过恶暴见,不宜处位,臣请免以示天下。”奏可。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方进乃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谥曰恭侯,长子宣嗣。(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B.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C.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D.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B.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的总称。在周代,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完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C.疏,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意见,用比喻和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委婉规劝的一种常见文体。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方进恪尽职守。在担任丞相司直时随皇帝入甘泉宫,因发现了陈庆有罪而弹劾他,陈庆因此被朝廷免去了官职。B.翟方进识才爱才。淳于长虽为外戚,但擅长谋略,翟方进刚任职时唯独与他交往,因翟方进的举荐,淳于长位列九卿。C.翟方进刚正直言。新任丞相后没过多久,就上奏陈咸与逢信“邪僻贪污,营私多欲”,奏请皇上罢免他们。D.翟方进深得皇帝信任。在淳于长的事件上,很多官员受到牵连,翟方进不仅安然无恙,皇上还勉励他不要懈怠,要保重身体。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
(2)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16.翟方进和淳于长交好,不仅没受到淳于长大逆罪牵连还得到了皇帝的宽慰,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C.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D.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的思想。18.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各言其志”,而是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桂枝香金陵怀古》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空间不是A“法外之地”。在有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少数网民自以为站在“道德高地”,运用网络暴力这种B“网络正义”,对他人合法权益随意践踏。特别是一些网民往往抱着
①
的侥幸心理,认为藏身网民之中就不会受到惩罚,忽视了对自身行为的应有约束。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评课记录《 找次品(一)》人教新课标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3《中心对称图形》听评课记录
-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新媒体新生活》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听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听课评课记录
-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听课评课记录8
-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四课-第二框-交往讲艺术听课评课记录鲁教版
-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2《学习与探究 亚洲的人文环境》听课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听评课记录
- 小儿高热惊厥课件
- 刘润年度演讲2024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市场营销策略优化探讨
- GB/T 44325-2024工业循环冷却水零排污技术规范
- 上饶创新发展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流程
- 陕西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答案】
-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课件
- 课件:森林的基本概念
- 高速公路养护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