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_第1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_第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_第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_第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

在党的实事求是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原材料经济的发展。它不仅冲击着旧的僵化的经济模式,促使其向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模式转化,而且也必然冲击一系列陈腐的观念。如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小生产者的害怕竞争、安于现状的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公平观,重经验、轻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思想等。这些思想在当前改革中还在顽强的表现。因此,树立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观念,如平等观念和民主思想,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新的价值观就显得更为必要。这些新的观念反过来又必将推动改革更加深入、更加迅速的发展。从理论上认识这一点,对于实现以改革为中心的“七五计划”,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商品平等地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要求我国是一个经历过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又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没有经过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干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除极端自私自利的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外,主要就是在我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流毒最深的封建主义思想。它几乎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侵入了我们党的机体。这种封建遗毒不清除,一方面“七五计划”所规定的改革任务就不可能完成;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不会巩固。因此,肃清封建遗毒,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助于我们破除封建观念,首先有助于我们破除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这是因为平等和民主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它与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是完全对立的。首先,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就是全体劳动者平等地、共同地占有生产资料,他们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存在三大差别的条件下,各人职务虽然不同,但并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有管理企业、管理国家的平等的民主权利。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优越性,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平等更民主的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占有的极不平等,工人阶级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只有被迫出卖劳动力,这种商品虽然也是按价值出卖,从表面看是平等的,是等价物交换等价物,但由此也就决定他的劳动产品,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完全属于资本家,因而不能不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其次,社会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而商品正象马克思说的是“天生的平等派”,①1平等、自由是它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第一、商品交换以买卖双方地位平等为前提,只有这种地位平等才能保证彼此都有支配自己商品的平等权利,买卖与否才能“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②2,才不会出现强买强卖,也才有真正的平等、自由;第二、这种平等的权利反映在法律上则是双方都是平等的法人,都受法律的约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商品经济中如果没有法律制度来保障,平等、自由也是一句空话;第三、所有劳动都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同一尺度去衡量,“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③2,平等地适用于一切人,而不分阶级、民族和性别,不分技术高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与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完全对立。官贵民贱的等级观念,把人民看成卑贱的群氓,把自己看成高贵的主人,官越高,位越尊,特权也就越大。具有这种观念必然对上唯唯诺诺,唯书、唯上,对下则搞家长制统治,一言堂,以权代法,权大于法。更有甚者,还会发展为以权谋私、以权经商、以权入股,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大肆进行超经济掠夺。这就完全破坏了等价交换的原则,阻碍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彻底破除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这是因为把所有的劳动都看成平等的,以商品关系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为前提。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切劳动由于而且只是由于都是一般人类劳动而具有等同性和同等意义,只有在人类平等概念已经成为国民的牢固的成见的时候,才能揭示出来。而这只有在这样的社会里才有可能,在那里,商品形式成为劳动产品的一般形式,从而人们彼此作为商品所有者的关系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④3。因为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以社会分工的高度发展为前提,此时生产的单一性和需要的多样性的矛盾才十分尖锐,才有必要通过交换产品来相互交换劳动,有必要把任何劳动都看成等同的一般人类劳动。也只有社会分工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任何一种劳动都构成社会总劳动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任何一种劳动都不可能成为支配一切的劳动,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有把一切劳动看成同等的可能。可见,商品经济正是通过频繁的交换培养着人民的平等观和民主观,不断地克服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而没有民主和平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破除小生产的习惯势力,树立竞争观念合作化前,我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而小农经济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自给和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这种封闭的经济生活和它所创造成的闭关锁国的社会环境,形成了一种狭隘的心理状态:心胸狹隘、眼光短浅,坐井观天、夜朗自大,拘泥小节、惧怕变革,因循守旧、墨守陈观,安于现状、害怕竞争,并养成了绝对化片面化的思维方式。这就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以分工为基础的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是为市场生产的开放型经济。它要求生产者不断地变革技术、开拓市场和创新产品。这种勇于变革、奋发开拓和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同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不克服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难以发展。第一、商品生产要求生产者必须生产出能够“满足一种特殊的社会需要”的产品,社会才能承认他的劳动的社会性,也才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交换。这就要求生产者必须把眼光盯在市场上,搜集各方面的信息,据此了解市场需求变化的规律性,根据市场需要来生产,而不能闭门造车。第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使得首先采用新技术新原料、新的生产方法的生产者,由于它的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就能够得到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既是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提高本企业职工工资福利的物质基础。因而促使企业为了社会和本身的利益不断创新和锐意改革,同时也就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观念: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因为只有首先采取新技术的企业才有超额利润。被迫采取不但得不到,反而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给人以紧迫感。另外,只有注意核算,注意效益,少投入、多产出,才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价值规律又是时间节约的有力的工具。第三、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既会使首先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感觉到,他必须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来出售自己的商品,才能占领更大的市场,又会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迫使他的竞争者也采用新的技术。否则就要被社会淘汰。商品经济就是这样促使社会主义生产,从而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在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的竞争中滚滚向前,造成汹涌澎湃的壮观的局面。而社会主义企业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在不断地进取、开拓、创新中前进。可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变革、开拓、创新精神,同小生产者的保守、狭隘、安于现状是格格不入的。这也是今天那些在改革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累遭诬陷的社会根源,是小生产者妒贤嫉能、害怕变革的狭隘心理和自私自利思想的反映。因此,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不清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难以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才能彻底清除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因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了,人们才会自觉地去开拓市场,不仅是国内市场,而且有国际市场。这就不但要同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而且要同国际先进水平去比。只有赶上和超过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才能进入和牢固的占领市场。不仅要比产品的质量、花色品种和服务态度,而且要比技术、比经营管理水平。不仅要比现在,而且要比未来的发展。总的来讲,就是比贡献,现在谁给予的多,将来谁给予的多。这就使人深深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越比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越感到有吸收别人长处,再加以创新的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而不是象小生产者那样,只同自己的过去比,而不去同别人比。同别人比也是同别人的短处、不足比,而不是同别人的长处比,因而夜郎自大、心安理得,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这种习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也只有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才能长期保存,因为它万事不求人。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由这种习惯势力统治必然会破产。国家由这种习惯势力支配,最终必将灭亡。只有敢于进取、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三、大力开展电子商务能使人们从第二、商品的时代中走向文化的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重视知识、重视有科学知识的人才。这就与小生产者的重视经验,轻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观念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第一、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商品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分工,使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就形成了商品经济的第一个良性循环。它迫使商品生产者去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原料、技术和资金,并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和联合。正是这种横向经济联系,使得资金、技术、资源和劳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各色各样的最佳结合,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协调地发展。这就要求我国有众多的符合商品经济要求的企业家,他们不仅要熟悉国内和国际的经济情况,而且要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要了解和掌握经济规律,而且要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这样才能根据市场情况,及时作出科学决策,使产品不仅能辐射到国内市场,而且辐射到国际市场。全业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哪一个企业有了这样的人才,哪个企业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商品经济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科学技求和文化的发展。这就形成了商品经济的第二个良性循环。正是这两个良性循环,不仅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建设出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使亿万人民从自然经济中的那种愚昧无知的状态下摆脱出来,走向知识化,现代化,走向文明的未来。商品经济所以能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存在着竞争。而竞争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取决于他们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因此,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八十年代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科学的周期、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从而既形成了知识激增,又形成了知识迅速更新的局面,更要求国家、企业把智力开发放到首位。哪个企业重视智力开发,不断引进新的人才,哪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就越高,就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做到产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使产品不断提高,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可见,正是商品经济使人们不断地进取、开拓、创新,因此,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必然是出类拨萃的人物脱颖而出的时代,是各种人才辈出的时代。他们的社会价值,不是靠领导去赏识,而是由社会去评估,是在竞争中涌现出来的。这就有力地冲击着封建意识所织成的“关系网”,同时又与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大相违背。以自己生产资料和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者,他们的生产经验和技艺,是靠经验的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片面地重视经验,认为没有文化也照样能够生产。在他们看来,只有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特别是只有使使用价值增多的劳动,才是生产的劳动。所以,几千年来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看不起流通,看不起商业。他们不懂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更重要的生产力,因而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这是今天我国脑力劳动者的收入同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出现反差的原因。也是过去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把知识分子不但不看成劳动者,而把他们归于剥削阶级的范畴,作为专政对象的悲剧的思想基础。可见,这种习惯势力不根除,人才难于脱颖而出,商品经济也很难发展。随着旧体制向新体制转轨,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重视知识,不重视人才的旧的观念,正在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变,特别在农村最为明显。在农村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农民把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看成“财神爷”,而给予很高的待遇和评价。这就表明只有商品经济的大发展,才能克服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偏见。它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这个在近百年来受尽磨难的古老的民族,将加快科学技术和文化振兴的步伐,将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永平,而使我们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的行列。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公平观和发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然同小生产者的“均贫富”思想相矛盾。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的原职则是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等价交换,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交换以社会必要劳动为基础,又是通过竞争来贯彻的。在竞争中必然会出现强者和弱者、优胜者和失败者。优胜者、强者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大,他们的收入就高;反之,则低,甚至靠社会救济。可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造成收入差距拉开。以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富裕的目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同几千年来小生产者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格格不入。有这种思想的人,必然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同时富裕”,因而把按劳分配理解为“平均主义分配”,结果必然造成“大锅饭”和“普遍贫穷”。实际上平均主义并不公平,而是少劳和不劳的人占有了多劳的人的劳动成果。这种依靠别人劳动成果以达到和别人收入均等的“均贫富”实际上是“劫富济贫”,是剥削,因而没有任何进步意义。所以,平均主义思想越泛滥,就越挫伤劳动多劳动好的人的积极性。生产必然要受到破坏。这种平均主义思想不仅表现在分配上,而且表现在所有制、人与人的关系和交换上。在所有制上,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追求“穷过渡”:小集体尽快过渡到大集体,大集体尽快过渡到全民,以实现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均。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则只讲无偿支援、不讲竞争;只讲互助合作,不讲互利,实际上是强者背上弱者的包袱,弱者占有强者的利益。在交换上是否认商品生产和等价交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公平观则不同,它要求不管什么企业都必须把产品拿到市场上由社会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去检验:凡是耗费的劳动时间高于它的,效益就低,收益就少,甚至是负效益、亏损;凡是低于它的,效益就高,收入就多。这样才能激励生产者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为社会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市场规律铁面无情,它决不姑息懒汉,也不保护落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同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必须为生产者致富提供均等的机会和外部条件,鼓励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以达到共同富裕;同时也为竞争中的落伍者提供再一次新生的机会。社会主义社会不但不反对支援,而且大力提倡,但不是输血,而是造血;不是无偿,躺在支援者的身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