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_第1页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_第2页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_第3页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_第4页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

一、“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瓦哈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基于对中小学教育实践和理论的长期研究,他形成了“以人为中心、和谐发展为指导的教育思想体系”。70年代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传入我国,引起了我国广大校长、教师的共鸣,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作用。现在,20多年过去了,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国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向纵深发展。在这新的情势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否还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借鉴和指导的作用本文仅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及其在当代德育中的价值进行探讨。二、受教育者的道德思考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里,学校教育的理想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达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在这个全面及和谐发展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即是道德”1.德育思想中人的特性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明确地将其德育培养目标界定为普普通通的人。他认为,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管其今后的事业成就、社会地位如何,他们都首先应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不论自己的学生日后是成为将军、教授、市长,还是集体农庄的拖拉机手,都要具有美的心灵。他认为:要让孩子们头脑中出现一种思想:“每个人是否都能成为美好的人我能成为美好的人吗”正因为苏霍姆林斯基真正面向全体的学生并且瞄准“人”这一目标,因此其德育思想特别注重具体学生的特性。他说:“我们不仅要把每个儿童培养成心灵手巧的劳动者,而且要给予他有个人特性的、互不雷同的创造的幸福,世上有多少人,就存在多少条通往共产主义幸福的道路,因为每一条道路必定要通过每个人独特的天赋、才能和才华”不仅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还将各种各样的德育任务及其培养归结到“人”这一基点上来。他认为“对共产主义思想忠诚也好,爱国主义也好,高度原则性也好,正直、诚实、谦虚也好——这一切都是从无限尊重他人这一小事开始的。”2.精神力量是目重视人的精神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又一重要基点,学生的精神需要、精神生活、精神世界、精神力量成了苏氏德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精神生活乃是幸福生活的真谛。他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完美的精神生活具有越来越大的意义,缺少这一点,幸福就是不可思议的”在评价人的精神境界上,苏霍姆林斯基极为推崇人的良心,他认为良心是意识到自己正确的这种觉悟累积起来的一种情感,一个人在考虑他应如何处事为人之前,他的良心就已经使他的行为正确又高尚了。因此,不要压制学生良心的呼声,不要用逻辑思考和推理来束缚学生发自良心的崇高激情,那怕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某些不妥和失误。苏霍姆林斯基还把人的德育修养归结到精神力量这一基点上来,他认为任何信念都必须转化为支配人的行为的独立的精神力量才具有显性的特征。因此,“学校的任务就是要竭力使健康的信念尽早变为学生独立的精神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存在精神的灵魂,他认为社会道德的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与人之间互相提出来的丰富的精神要求,人类文明程度越高,个人精神问题的范围就越大,同别人精神交往的要求就越广泛,对自身精神家园的考验也就越严峻。而在建立了美好的精神家园以后,物质的因素会退居二线,而只有这样,人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热爱生活,感受幸福。3.要赋予各教育领域的美的越界在德育中对“美”的关注与推崇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鲜明特色。他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满、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值得一提的是,苏霍姆林斯基非常热心地将热爱妇女和珍惜爱情提到德育范畴的重要位置上来,并赋予其美的光环。他认为爱情不仅是激情的领域,而且还是美的领域,“只有在青年时期创造了心灵美的财富,并在生活中以之相互奉献的情况下,两颗相爱的心才能永葆纯洁”其实,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构架来考察,其理论学说本身就存在让人叹服的全面性、普遍性、和谐性和浅显明晰、自然流畅、周密稳重的特点。这也是一种美,一种学说的科学美和结构美,这种美使他的学说具有强大的、经得起时代浪潮考验的生命力。三、创设书籍学校,加强道德教育。在整个法律中,学生所受教育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实践中十分注重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品行,使学生心灵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陶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一书中描述了他把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活动中进行教育的经历。“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周围这样拨动心弦的德育已经很少了,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基本是停留在课堂内的理论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阅读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的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帕夫雷什中学到处都可见书橱、书柜,学生在教室里、走廊里、甚至校长办公室里都可以方便地获得优秀的书籍,可以说帕夫雷什中学就是一所典型的“书香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对品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它与道德的养成密切相关。他曾就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出了三点措施:一是在启发和吸引学生完成各门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还有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学科,让他们在这门学科上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自己去钻研更多更深的问题;二是要设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样自己最喜爱的劳动项目和科技活动项目,使他们在业余时间去搞自己的发明创造和科学试验;三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喜爱的书籍,热爱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他所在的帕夫雷什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一进大门的墙壁上,总是挂着这样的一幅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易懂易做,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德性的养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他的德育思想体系里,德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这就要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在学生求善的过程中对之不断地进行鼓励和强化,使学生的求善倾向不断地定型化,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质。此外,让学生进行“道德长跑”是培养学生良好德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做好事,不做坏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不断地给自己警策,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习惯,能够不断地让学生提醒自己。学生不可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他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离开教师。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地生活,让学生自己时刻能够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地完善自我。四、德育的未来:实现基本教育目的的德育目标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其中德育课程改革尤为复杂和困难,而回顾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大量的启示,它们对当前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希望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希望自己手头出现众多英才,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或教师追求的崇高目标,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学校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应牢牢把握好“育人”的总体策略,对“人才”这一概念的理解,首先应是“人”,然后才是“才”,学校德育工作应致力于打好全体学生的“人的初稿”(苏氏语),让广大学生都成为拥有健康体魄、高尚思想、稳健心态、纯洁情感的“人”,与此同时再赋予以符合每一学生个性特征和素质基础实际的“才”。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拥有幸福的个人生活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有用的“人才”。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一味追求“才”的培养,那将出现严重的偏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受过教育的粗人要比缺乏教养的粗人危险许多倍。其次,我们的社会是由无数的普普通通的人组成,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基础力量也正储存在这里,英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离开普通人群这一决定性的基础,英才对社会的作用也一筹莫展。那么,我们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德育毫无疑问应服务于浩如烟海的芸芸众生,将提高广大国民素质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让培育普通人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和统帅性主线。(目前,整个世界的经济与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多变的阶段,社会与经济的大发展往往会给国家和国民带来意想不到的大考验。而我国现正处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的时期,也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时期,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没有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发展是无法成其兴国大业的。然而物质财富的大发展却使社会的机制以及人的观念处于急剧的调整之中,金钱的显性效应和物欲的腐蚀作用正冲击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学生也无法例外,其负面影响是严重的、深刻的。当然,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讲,将会有很多法治的规章和机制来规范人的道德和行为,但这毕竟只属于人的外部因素。如果从民族的发展这一长远角度来看,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是否具备如苏氏理论所论述的美好的精神家园。在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水域的特大水灾中,在去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广大人民大众、人民子弟兵、医务人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是任何艰难险阻所不能摧毁的,它源自每一个人藏而不露的精神世界。由此看来,苏霍姆林斯基所重视的学生精神世界培养仍是现今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的德育工作,如果再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现状,我们还会进一步认为,苏氏理论所竭力推崇的净化学生的良心,注重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教育,注重学校各项工作乃至学校环境建设的人情味,仍是我们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这也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中很值得开发的现时价值。(长期以来,我们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及其调子都是定得很高的,内容及形式的设计和模式却又都较为单调呆板,因此,整个德育工作体系的可亲近性非常低下,不少学生觉得学校的德育,特别是进入课堂的品德类课程缺少色彩和美感,似乎游离在学生的生活及其情趣之外,高不可攀。这就是我们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障碍所在,也是必须借鉴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进行改革的又一方面。我们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将德育植根于学生整个生活之中,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交友、休闲等细节,将德育工作目标和调子调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家庭、欢乐和苦闷处。其实,就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发展来看,如果这些低调子的道德修养没过关,是难以谈及高调子的道德修养的。(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目标地位问题,即在每个阶段要让学生必须掌握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一般来说,道德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应该是必须的层次,这是在现阶段最低的基础道德教育目标,它要求学生遵守社会的基本公德,是道德的底线;第二个层次是弘扬的层次,这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为基本内容的德育目标;第三个层次是追求的层次,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德育体系。这是德育的最高层次和境界,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我们的德育只有遵循科学的层次目标体系,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五、先成“才”,后有“心”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在改革学校德育工作思路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对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最具指导价值的内容可归纳为如下四点:1.坚决将育人,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