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宋之际寒人力量崛起与文学_第1页
晋宋之际寒人力量崛起与文学_第2页
晋宋之际寒人力量崛起与文学_第3页
晋宋之际寒人力量崛起与文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宋之际寒人力量崛起与文学

金宋时期,寒族力量的崛起也给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讨论寒人与文学的关系之前,有必要了解寒人一词的内涵和使用范围。大致说来,寒人和寒士是指其先辈——特别是父祖辈无显赫社会地位,而使子孙无晋身之资者。寒素一词,西晋时荀组曾认为:“当谓门寒身素,无世祚之资。”除寒人、寒门、寒素外,还须明白“素族”、“素门”的涵义。唐长孺先生论证说:“东晋南朝时所谓素族、素门等,或是对宋室而言,或是对家世显贵受封爵邑者而言。而最一般的用法,实即士族的互称,其对宗室或贵戚公侯而称者实际上也是指士族。因此素族不但不能解释为寒门,而且恰恰相反。这一点看来,萧道成自称素族,并非谦抑,却有一点高攀。”上(宋明帝)尝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欢笑。后(明帝王皇后)以扇障面,独无所言。帝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后曰:“为乐之事,其方自多。岂有姑姊妹集聚,而裸妇人形体。以此为乐,外舍之为欢适,实与此不同。”帝大怒,遣令后起。王皇后为王景文之妹,出身江左第一高门——琅邪王氏,以“寒乞”视之,自是不以门第,而是指其家当时的势位和经济状况而言。刘宋皇室虽有权势,出身却卑微,宋武帝也从不讳言。随着他们的显贵,也在逐渐改变文化修养,但其审美趣味和修养还是不能同王谢等高门士族相比,所以上述帝后的冲突颇有寓意,实则代表着士族和庶族在门风和文化修养上的分野。这当然是一个个例,实际的情况要较此复杂。因此,有必要先讨论一下晋宋之际寒人力量崛起的大致过程,进而分析其对文学的影响。士庶之别虽在晋宋之际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但“那只能是表示士族集团业已感到自己所受的威胁日益严重,才以深沟高垒的办法来保护自己。”司马道子为晋孝武帝之弟,早年以“清澹”为谢安所称。他继谢安之后掌权,代表皇室及其自身的利益,不信任高门士族,多起用寒庶。《晋书·司马道子传》:于时孝武帝不亲万机,但与道子酣歌为务,绀姆尼僧,尤为亲昵并窃弄其权。凡所幸接,皆出自小竖。郡守长吏,多为道子所树立。既为扬州总录,势倾天下,由是朝野奔凑。中书令王国宝性卑佞,特为道子所宠昵。……嬖人赵牙出自优倡,茹千秋本钱塘捕贼吏,因赂谄进。道子以牙为魏郡太守,千秋骠骑谘议参军。牙为道子开东第,筑山穿池,列树竹木,功用巨万。道子使宫人为酒肆,沽卖于水侧,与亲昵乘船就之饮宴,以为笑乐。所谓“小竖”、“优倡”、“捕贼吏”等,自是出于寒庶。王国宝虽为太原王坦之之子,谢安之婿,但其人品卑劣,已为谢安所不齿。他为司马道子之所宠昵也是通过谄媚这条路,与“小竖”们并无两样。司马道子后来为其子司马元显架空,元显血气方刚,又自以为风流名士,更是骄侈。他也同样任用寒人,如《晋书》本传载:庐江太守会稽张法顺以刀笔之才,为元显谋主,交结朋援,多树亲党,自桓谦以下,诸贵游皆敛衽请交。道子父子虽为桓玄所灭,但无论是高门士族,还是皇室,都已经无法控制朝政了,大权开始操纵于桓玄等将门之手。桓氏虽为士族,最多不过二流而已,且为将门世家,颇为侨姓高门所轻。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于大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藉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膂。但赵氏所言“寒人”多指被恩幸者,尤指近习内臣,“机要”指的是典鉴、中书省和制局监等。实际上,所谓的“寒人掌机要”固是事实,但在谈及寒人之崛起时,“寒人”的外延更应扩大。且不说南朝皇室本出寒门,大批以武功致通显的将领更是寒人,恰恰又是这些寒人掌握着大权,如垣护之、到彦之、王敬则等等。这些人在心理上虽倾慕高门士族,可毕竟起自寒微。如王敬则与琅邪王俭俱号开府仪同三司时,王俭称“老子遂与韩非同传”,王敬则非但不怒,反而欣然说:“我南沙县吏,徼幸得细铠左右,逮风云以至于此,遂与王卫军同日拜三公,王敬则复何恨!”刘裕虽起自寒微,佐业功臣如刘穆之辈也多为寒人,但刘宋王朝建立后,需要重建社会秩序,守成时势必采取与创业时不同的策略,诚如曹操所言“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宋书·宗悫传》:“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宗)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宋书·隐逸传》:“元嘉十五年,征(雷)次宗至京师,开馆于鸡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余人。会稽朱膺之、颍川庾蔚之并以儒学,总监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共建。”《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论》:“高祖受命,议创国学,宫本早晏,道未及行。迄于元嘉,甫获克就,雅风盛烈,未及曩时,而济济焉,颇有前王之遗典。这些措施为元嘉及其以后寒人的崛起打下了社会基础。因为寒人的崛起一般只有通过两条路:军功和恩幸在相对和平时期,军功之路难以行得通,恩幸之途也须建立在自身的才艺上。元嘉时期,寒人在文化素质上尚不能与士族相比,宋文帝也颇有才能,恩幸之途也被阻塞。但这并不意味着寒人毫无影响,只不过力量尚未能显现出来而已。一些富室子弟虽门第较低,在政治上难有作为,却能凭借着经济实力炫耀一时。宋文帝时的周纠、秋当虽也处于“机要”之位,尚不能跋扈专行。孝武帝时,皇帝为怕权力外流,不信大臣,内习近臣权力愈重,这便是赵翼所说的“寒人掌机要”的真正开始。皇室握权虽能防止重臣的作乱,却未料及近习掌机要的弊病,故沈约在《宋书·恩幸传序》中有一段精彩述论:孝武、泰始,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而刑政纠杂,理难遍通,耳目所寄,事归近习。赏罚之要,是谓国权,出内王命,由其掌握,于是方途结轨,辐凑同奔。人主谓其身卑位薄,以为权不得重。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势倾天下,未之或悟。挟朋树党,政权贿成,寒人之兴起,对于当时和整个南朝文学的影响,也可以宋孝武帝为界线,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乐府民歌在上层社会中取得合法化地位,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其影响。二是诗歌开始俗化,包括通俗、浅俗和庸俗。民歌既出自民间,寒士自是熟悉,随着他们的崛起,部分上层人士也开始乐于接受其浅率明了的歌词和抑扬优美的声调,《宋书·乐志》记载了不少文人或上层人士制作的乐曲,几乎每一乎乐曲都伴随着一段故事。虽然故事本身未必可信,但要认为这些记载都是空穴来风,恐怕也难以说通。因为自西晋平吴之后,南北交流增多,特别是五马南渡以来,皇室和侨姓士人寄人国土,对民风民俗不能不有所感染,王异兼重臣和名士于一身,学吴语以悦吴人,便是一个显例。(宋少帝在位短暂,况且,即便他在位时,权力尚操纵于顾命大臣之手,不能恣肆。前此的宋武帝虽出自寒微,得势后却一方面“颇慕风流”(隋王诞在襄阳,造《襄阳乐》,南平穆王为豫州,造《寿阳乐》,荆州刺史沈攸之又造《西乌飞哥曲》,并列于乐官。歌词多淫哇不典正。所谓的“淫哇不典正”,自是官方语言,乐府的流行和魅力恰恰正在于此。也就是说,乐府民歌正处于被抑制和受欢迎的境地中。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更确切地理解汤惠休之诗可以被颜延之讥为“委巷中歌谣”执政者之不提倡乐府新声,是出于政教目的,而它的受欢迎又是客观事实,这种矛盾由于宋孝武帝的上台而得到解决。孝武帝不仅为其开禁,而且身体力行,亲自作浅白艳词。禁门一开,天下影从。《南史·萧惠基传》:“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他不仅改变了“声伎所尚”,更因为大批寒人乘时而起,也改变了当时的诗风。诗风的改变自然伴着社会风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而社会风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又与孝武帝及其近臣的出身、教养和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孝武帝虽多才多艺,却无德行可称,他上台,利用皇帝的便利,多行鄙事,史书多载。所以《宋书·孝武纪》史臣论曰:“尽民命以自养,桀纣之行也。观大明之世,其将尽民命乎!虽有周公之才之美,犹终之以乱,何盖哉!”他的低级趣味不仅表现在生活行为上,在诗歌上还表现为多咏俗事俗情。此前的诗歌以“言志”和“缘情”为正。像孔融的离合诗之类只是偶一为之,文人们主要将“吟咏情性”作为诗歌的本质。而从孝武帝开始,诗歌往往是戏谑的工具,内容上多写俗情,尤其是艳情。魏晋诗赋中描写男女关系多比兴之义,或存“发乎情,止乎礼义”之义。孝武帝之后的描写中则多直露,大多充满着欲望,宫体诗是其“集大成者”。除俗情外,诗中咏琐碎小物也多起来,甚至连领边绣、脚下履也成了歌咏对象。就现存诗歌看,歌咏个人身边的俗事俗情琐物占有相当的比例。更重要的是,诗风已失去了魏晋时的浑朴古意,呈现着一种俗调。前人认为刘宋时期是诗歌古今体的分水岭,虽着重于诗歌体制而言,内容上的雅俗之分当也是一方面。可以说,孝武帝之前的诗歌的吟咏情性以“流连哀思”为主,此后则追求一种“情灵摇荡”的效果。齐梁时的雅俗之争也正可说明当时诗坛的趋向,也就是裴子野在《雕虫论》中所批评的那样:“淫文破典,斐尔为功,无被于管弦,非止乎礼义。深心主卉木,远致极风云,其兴浮,其志弱。”(从诗歌的形式上说,孝武帝以后的诗歌辞藻更为靡丽,语言转向浅白。语言的浅白,又当与乐府民歌的影响有关。乐府民歌相对于典丽诗歌来说,正以浅白取胜,传播更为广泛。到齐梁时,不但吴声歌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上层社会,西曲歌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尽管梁元帝还称吴声为“鄙曲”(就形式来说,宋孝武以后,诗歌辞藻上追求的是靡丽、淫丽、超丽,鲍照、汤惠休越来越受欢迎。钟嵘《诗品》在评谢超宗等七人诗时引其从祖钟宪之言说:“大明、泰始中,鲍、休美文,殊已动俗。”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中也说当时文章分为之体,其中一派是“鲍照之遗烈”,其特点是“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除了内容上的淫艳外,辞藻上越发雕饰。鲍照在宋孝武帝孝建时任中书舍人,这是“机要”之职,鲍之得此职,《南齐书·恩幸传序》谓“以才学知名。”但鲍照之才学主要表现在文学上,非如前世秋当、巢尚之等之技艺上。鲍诗虽以“俊逸”而闻,辞藻也确实绚丽,当时或后学效之者遗其气骨,得其藻饰,以致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