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记人类(2023全国甲,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友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答案BDG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2)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答案(1)流着眼泪说:“过了这一次,即使想尽力,还可能吗?”(大意3分,“涕”“是”各1分)(2)杨纮到了县里,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凭借所听到的情况举荐他。(大意3分,“察”“第”各1分)(2022新高考Ⅱ,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薨,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曰忠侯。(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邓禹向皇上推荐吴汉承担调发幽州军队的任务,皇上命吴汉为大将军,吴汉斩幽州牧苗曾,完成使命,皇上赞赏邓禹有知人之明。B.吴汉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设大营,北营不利,合兵南营,大破公孙述,但后来被延岑袭击后方,吴汉落水,拉着马尾才得以脱险。C.吴汉为人质朴,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着皇上征伐四方时,常常随从左右,小心侍卫,总是等到皇上安歇后才退出去。D.吴汉处世俭朴,恭敬谨慎,不置田产,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时,家人曾置买一些田产宅业,他归来后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译文:
(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译文:
《后汉书·吴汉传论》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3分)答案1.C2.B3.D4.(1)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那人勇猛而有智谋,众将少有能赶得上的。”(译出大意2分,“数”“鲜”各1分)(2)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译出大意2分,“让”“何……乎”各1分)5.刚毅之处:①作战勇猛,连克强敌;②败而不馁,激扬士气。木讷之处:缺乏文采,不善言辞。(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译文: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译文:
5.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1.B2.C3.D4.(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译出大意1分,“承”“被动句”“冀”各1分)(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译出大意1分,“所司”“承追”“趣”各1分)5.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2020新高考Ⅱ,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他一生清廉自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译文:
(2)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译文:
5.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1.A2.A3.C4.(1)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译出大意1分,“素”“陈”“杖”各1分)(2)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在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译出大意1分,“罢市”“白衣冠”“酹”各1分)5.因为①海瑞自知触怒皇帝自己将死;②但他仍旧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准备进谏(上疏)。(2020课标全国Ⅰ,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饣亶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饣亶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答案1.A由“大雪苦寒”可知,“坐庭中”的“士”因“噤(寒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而不能说话,故“噤未能言”前后应该断开。由此排除B、C两项。从“轼尽奏逐之”可知,“每摧辱举子”的人是“内侍”,而不是苏轼,故“内侍”和“每摧辱举子”之间不能被断开,进而排除D项。2.B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3.C减免上供米的三分之一,是苏轼向朝廷的请求,不是苏轼减免的。4.(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解析(1)关键词:粜,出售;挟,带领;坊,街巷。(2)关键词: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苏轼)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惊喜,(苏轼)殿试考中乙科。后来写了名帖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这个人,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朝廷)追赠(苏洵)光禄丞之职。(苏轼)已经服丧期满,回到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建立和实行新法,苏轼上书议论新法不便利。(当)新的法令日益推行,苏轼在这中间,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以安宁。(苏轼)被调任密州知州。司农寺实行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官吏以违反诏令论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罪过,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服从?现在出于司农寺,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举官惊慌地说:“您暂且慢慢推行手实法。”不久,朝廷知道手实法有害于百姓,取消了它。元祐元年,苏轼穿着七品官服进入延和殿侍奉皇帝,皇帝赏赐他用银装饰的红色六品官服,升任他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礼部贡举。正逢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士子们端坐庭中,噤冷得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巡视考场的内侍们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士子文章中意义暧昧的个别词语,诬陷为罪状,苏轼上奏朝廷并把这些内侍官都赶走了。元祐四年,因积累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愤恨。苏轼担心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担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皇上赏赐给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于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瘟疫而病死的人比别处常常要多些。”于是集中多余的公款二千缗钱,又拿出自己囊中的五十两黄金,建造治病场所,稍稍蓄积钱粮来防备瘟疫。徽宗继位,又经过三次大赦,(苏轼)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为朝奉郎。苏轼自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绩要求升迁,所以官职仅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苏轼学习他父亲苏洵写文章,后来得之于天资。自己曾经说:“写文章如行云流水,本无一定格式,但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虽然是嬉笑怒骂的话,也都可以写成文章,并且可以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2020课标全国Ⅱ,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1.答案A“讼诸府”和“不胜考掠”的主语都是“民”,连续动作要断开。同时,“不胜”不是“没有胜利”之意,而是“禁受不住”之意。可排除B、D两项。由前文可以知道,王安中查访并了解了其中的冤情,便释放了被抓的百姓,并治州府官吏之罪,也就是说“即出民”和“抵吏罪”在分述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2.答案C皇帝的住处称“禁中”。“皇室宗族所居之处”表述不严谨。3.答案C“金人前来归顺”错误,金人只是归还燕地。4.答案(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解析(1)关键点:僭,越礼;蠹,蛀蚀,损害;悚然,惊恐的样子。(2)关键点:专行,独断独行;制,控制;第,只是。[参考译文]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传言会降下祥瑞,朝廷中的大臣就写奏表祝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奏表,称赞(他)是奇才。有一天,徽宗特意下令出了三个题目让他草拟,他马上就写完了,皇上(看后)就在草稿后批阅道:“(他)适合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他)便从秘书少监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后又被提拔为御史中丞。开封的巡逻士兵夜里追查盗贼,盗贼逃脱离去,有受到惊吓跑出来的百姓(恰巧)和士兵相遇,就被当成盗贼抓起来。(被抓的)百姓向州府申诉,然而,受不了残酷的拷打,于是承认了被捏造的罪名。王安中查访得知了这件事,仔细考察后,了解了其中的冤情,便释放了(被抓的)百姓,治州府官吏之罪。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信奉道教),蔡京引荐方士王仔昔以所谓的妖术朝见皇上,朝臣外戚都攀附他,并与他勾结。王安中向皇上上疏进言,请求从现在开始招纳和延请隐居山林的有道术的道士,应当责令引荐人担保、负责;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王安中)不久又上疏陈述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我本来就想施行你的建议,(只是)因为天宁节快到了,等过了这段时间,(我)会为你罢免蔡京的官职。”蔡京探知了这件事,非常害怕,他儿子蔡攸日夜守在宫中,流着泪,恳请皇上开恩。皇上因此升迁王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任为承旨。宣和元年,王安中被任命为尚书右丞;宣和三年,又被任命为尚书左丞。金人来归还燕地,朝廷商量选派一个帅臣(去守卫燕地),王安中请求前去。王黼在皇上面前极力称赞他,于是皇上授予王安中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府等官职,王安中与辽国投降的将领郭药师共同主持府事。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靖康初年,谏官们上奏他与王黼、童贯结党,而且没能察觉郭药师叛变一事,于是王安中被罢免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受责罚,授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居住在随州;继而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安置在象州。高宗即位后,往内迁官至道州,不久让他闲居。绍兴初年,官复左中大夫。他的儿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他去泉州居住,不久王安中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王安中的文章丰润敏拔,特别擅长以四六句为主的骈文。徽宗曾经在睿谟殿设宴,命令王安中赋百韵诗来记载这件事情。诗写成以后,徽宗赞赏不已,并且用大字把这些诗书写在睿谟殿的屏风上,并把副本赐给全部侍臣。他就是如此受到器重。(2020课标全国Ⅲ,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1.答案B“愚意尝谓非宜何者……”,王彪之首先表示反对,然后说明原因,故“何者”前后要断开,排除C、D两项;“黎庶不达其意”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项。2.答案A军事和科举并不是太守所掌管的事务。3.答案C原文是“百官多列家疾”,并没有说以“家疾”为“借口”。4.答案(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2)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解析(1)关键点:“时疾”,流行病;“染易”,染病;“虽”,即使。(2)关键点:“疾笃”,病重;“问所苦”,探问病痛;“营医药”,治病买药。[参考译文]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的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担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想要任命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担任诸王公的辅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至于超格提拔,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为郎官。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在皇帝大赦后杀了郡中人周矫,周矫的堂兄周球到州郡中申诉冤情。扬州刺史殷浩派遣从事拘捕谢毅,交付给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讼案的当事人,(周球)并没有官禄与爵位,不应该归廷尉来审理,便不肯受理此案,与州里相互推诿。穆帝下诏书命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的人们把王彪之比作张释之。这时恰逢皇帝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当时担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王彪之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常有大赦,愚臣认为不合宜。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不明白郊祀时大赦天下的真正用意,还会认为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人又要产生侥幸心理了。”(简文帝)就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永和末年,常流行瘟疫。按照旧的制度,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到这时候,百官中很多人都称家中有瘟疫,不入朝。王彪之又上言说:“瘟疫流行的时候,没有哪家不染病的。如果因此不再入宫,那么值班侍卫都将缺乏,君主的宫殿就要空了。”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到简文帝去世时,群臣疑惑,不敢立太子为帝。有人说,应该等大司马来处置。王彪之严肃地说:“君主驾崩,应当太子代立,大司马又怎敢有异议!如果先当面询问,一定反为他所指责。”于是朝议决定(立太子为帝)。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皇帝年幼,令桓温依照周公的旧例摄政。事情已经施行了,王彪之说:“这是非同寻常的大事,大司马一定会坚决辞让,使国家大事停顿,荒废先皇遗业,不敢奉命。谨慎地封好成令送还宫内,请求不要这样做。”这事就没有实施。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还没有正式任命。(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以光禄大夫追赠,谥号为简。(2019课标全国Ⅰ,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9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1.答案C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体现把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素养,培养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A项,“吴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排除。B项,“门下”作“召置”的宾语,排除。D项,“于郡中”是“闻”的后置状语,排除。2.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涉及典籍、古代文体、礼乐、封爵等古代文化知识,体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项,“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应该是“以道、法、儒三家影响最深远”。3.答案C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言阅读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体现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的学科素养,培养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的价值观念。C项,情节顺序错误,文帝任命贾谊做梁怀王的太傅这一情节在文帝“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之后。4.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句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1)“短”,说人的坏话。“擅权”,独揽大权。“纷乱”,扰乱、搅乱。(2)“或”,有的。“制”,制度、规章。“稍”,逐渐。[参考译文]贾生名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做河南太守时,听说他才能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孝文皇帝刚刚即位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的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经向李斯学习,就调任他做廷尉。廷尉于是(向文帝推荐贾生,)说贾生年纪很轻,但对诸子百家的典籍非常精通。孝文帝征召贾生为博士。当时贾生二十多岁,是博士中最年轻的。每当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说什么,贾生却一一对答,每个人都感到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生。孝文帝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贾生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生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融洽,就应该改定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详细起草准备上述各项仪式法度的草案,色彩崇尚黄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职名称,全都改变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没来得及实行。各项法令修改审定,让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张都是由贾生提出来的。因此天子提议想让贾生任公卿的职位。绛、灌、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忌恨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大权,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天子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用他的建议,便让贾生做长沙王太傅。贾生已经辞别京城前往长沙,等到渡过湘江时,写了一篇赋来悼念屈原。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以后,贾生被皇帝召见。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生。孝文帝因为对鬼神的事有所感触,就向贾生询问鬼神的原本。贾生因此详细说明了这里面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孝文帝(听得入神),在座席上不知不觉移近了贾生。接见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才知道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任命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孝文帝)让贾生做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生进谏,认为国家的祸患从此兴起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怀王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贾生感伤自己做太傅不称职,哭了一年多,也死了。(2019课标全国Ⅱ,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1.答案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体现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素养,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A项,“奇才”作“有”的宾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C项,“不听用鞅”结构完整,意思是“不能任用商鞅”,中间不可断开。D项,“举国”修饰“听之”,二者之间不可断开。2.答案B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体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历史上的孙武不是“王”,文中说“汤武不循古而王”,是指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由此可知“汤”指商汤,“武”指周武王。3.答案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体现养成健康情趣与鉴赏品位的学科素养,培养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的价值观念。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错。文中说太子犯法,“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4.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句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1)强国:使国家强盛。故:旧的事物,这里指陈规。利民:使百姓获利。(2)民(第一个):民间。之(第一个):往,到。初令:新法。[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君妾所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逢公叔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如果不能任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求贤,想要重整穆公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就向西入秦,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商鞅交谈,谈了几天仍不知疲倦。景监问商鞅:“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国君?我们的国君特别高兴!”商鞅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他进言,他就格外高兴。”孝公任用商鞅后,商鞅想变法,孝公担心秦人议论自己。商鞅说:“行动上犹豫,搞不成名堂;事业上犹豫,建不成功绩。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必依照古法。所以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桀纣不变旧礼,却遭到了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能非难,遵循古礼的人不值得称赞。”孝公说:“好。”任商鞅为左庶长,最终制定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不能通行,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首傅公子虔,右傅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新法实行了十年,秦人非常满意,路不拾遗,深山里也没有盗贼,家家富足,人人饱暖。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斗,乡镇安定。于是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孝公派商鞅率兵攻打魏国。商鞅埋伏的士兵突然袭击,俘虏魏公子卬,并乘势攻打魏军,大胜回国。魏惠王屡次被齐、秦打败,国内空虚,势力渐衰,恐慌起来,于是派人说割河西地区给秦以求和。魏国于是从安邑迁都到大梁。魏王说:“我后悔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商鞅破魏返秦,秦王把於、商等十五邑封给他,他被称为商君。(2019课标全国Ⅲ,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1.答案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体现了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素养,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的感情。A项,“(鲁)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明显不通,其中第二个“君”是名词,作“疑之”的主语,“鲁”与“君”不能断开。C项,“而君用起则是/弃卫”,句意不通,“则是弃卫”结构完整,不可断开,意思是“就是舍弃了卫国”。D项,“有战胜之”缺动词“有”的宾语,“名”应作“有”的宾语,“名”后断开。2.答案C本题考查古代文化知识,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项,“三晋”指春秋末期晋国分出的韩、赵、魏三国。3.答案C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言阅读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体现了养成健康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的学科素养,培养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的价值观念。C项错在“他深表不满”。文中吴起逃往楚国的原因是“(公叔)害吴起。吴起惧得罪”。4.答案(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1)此乃……也:这就是……啊。所以:……的原因。弗如:比不上,不如。(2)攻:攻击。伏之:伏在悼王的尸体上。[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人攻打鲁国,吴起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有鲁国人说:“鲁国是小国,而有战胜的名声,那么诸侯们就要打鲁国的主意了。况且鲁国、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任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就疏远了他。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德,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攻打秦国,攻下五座城。吴起做将领,同最下等的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替士兵分担劳苦。有个生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吸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说:“昔年吴公曾为他父亲吸毒疮,他父亲战时勇往直前,最终死在敌人手里。吴公现在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儿子会死在哪里。”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能得所有士卒的心,于是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来抵御秦国、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其子武侯。武侯沿黄河顺流而下,到了中流,回头对吴起说:“太美了!山河如此险固,这是魏国的国宝啊!”吴起回答说:“昔日殷纣的国都,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他不实行德政,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治国)在于推行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武侯说:“好。”吴起做西河郡守,很有声誉。魏国设相国,任命田文为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跟你比比功劳,怎么样?”田文说:“国君年轻,国家不安定,大臣不忠心归顺,百姓不能信服,在这时,是应把政务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很久,说:“应该交给你。”田文说:“这就是我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忌恨吴起。吴起害怕获罪,于是离开去了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德,一到楚国就让他任相国。于是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吞并陈国、蔡国,击退三晋的军队;向西讨伐秦国。诸侯都为楚国强盛而忧虑。先前被吴起削去特权的楚国贵族们都想加害吴起。等到悼王去世后,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击吴起的暴徒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下葬后,太子即位,于是命令尹把射吴起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杀掉。因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余家。(2019浙江,14—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20分)《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余则无以难子相也。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然雅非子相指也。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闽藩。属有岛寇事⑥,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怿,谓:“麒麟凤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飧食。”其曹偶持论若此。(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注]①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矩镬:犹规则、法度。③碔:似玉的石头。④考功郎:吏部官员。⑤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⑥岛寇事:倭寇侵扰福建沿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叩之泠然中五声中:符合。B.余则无以难子相也难:诘问。C.字不得累句累:积累。D.以不能附会附会:依附(权贵)。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起笔就勾画了从建安到盛唐群雄争胜的诗坛景象,为下文高度评判宗臣的才华和成就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文学史背景。B.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职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为儒生师帅”。他曾担任的考功郎属于京官,“出参闽藩”是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D.文章将议论与描写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对宗臣与人论诗时动作的描写,虽只寥寥数笔,其形象就跃然纸上。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4分)(2)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4分)1.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累:妨害,损害。2.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均为转折连词,却。B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目的连词,来/介词,表因果,因为。D项,动词,成为/介词,给、替。3.答案B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言阅读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体现养成健康向上的情趣与鉴赏品位的学科素养,培养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的价值观念。由语境可知,宗臣不屑的是“矩镬”。4.答案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解析“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与“乃往往屈才而就法”属于对称句,两句前后都需要停顿;“悲夫”表示感叹,往往独立成句,前后应断开。5.答案(1)那么难道都是人的力量(造成的)吗?大概也有上天精妙的意图吧。(2)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句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1)岂……哉:难道……吗。盖:大概。微旨:精妙的意图。(2)通显:通达显赫。薄:鄙视。无毛发之用:没有丝毫的用处。[参考译文]唉!这就是广陵宗子相的诗歌和文章。武昌的吴国伦为之编传,吴郡的王世贞为之作序。序的正文说:早在建安年间,曹操和曹植像蛟龙奋起,刘桢与之并立。后来潘岳、陆机辞藻过分华丽,左思的文风质朴干净,沈佺期、宋之问文采华丽,杜审言锋芒毕露,李白、杜甫并驾齐驱,王昌龄气势雄浑,不受羁绊。在言辞方面,古代的这些文坛领袖常常心志相合,文采不相上下;文风有所不同却能为今人借用,那么难道都是人的力量(造成的)吗?大概也有上天精妙的意图吧。一天,我与李攀龙在燕中一带交游,宗子相带着吴国伦、徐中行到来。宗子相才气高而气概雄,非常自信,他曾经和吴国伦探讨诗歌,不能战胜,就翻倒酒杯,把它咬裂,回家后日夜思考,以至于喀喀地呕出血来。当文章诗歌全部表达出他的心意时,神采与才能相合,天窍自然打开,叩击发出的声音轻妙合乎五音,诵读的快感像风露从腋下传到咽喉;然而当他的文章诗歌完全表达出他的心意且思绪无法停止时,那么道理不一定自古存在,而语言不一定是古人所道,也是深思熟虑分析获得。凭借李攀龙的才能,仍不敢违背法度而按自己的爱好创作,何况我王世贞呢?宗子相唯独时时不屑一顾,说宁可要有瑕的玉也不要像玉的石头。我就没有办法责问宗子相了。诸位和宗子相交好的人,说宗子相能不用船筏而渡河;少年中评论宗子相的人,说宗子相想渡河而舍弃船筏。然而,这向来都不是子相的意图。扩充我撰写的思维,拓展我才能的边界,来与物境融会。物境融合我就收集它全部作为精品,不合我就姑且保留精华而放弃糟粕。文字不得妨害句子,句子不能妨害全篇,我有时也会写出一些精品,我拿它们与天下中下等的作品进行比较;(跟田忌赛马一样)有一次不胜,剩余两次胜出,如此罢了。现在宗子相的文章都在这里,即使刘桢、左思、杜审言、王昌龄稍微对其贬低,让宗子相依附在诸位贤人之后,宗子相心甘情愿。在文笔方面宗子相尤其奇异,仅仅他的力量就足以破除冗长腐庸,自成一家之言,更改现在人们的观念,可是宗子相的最大志趣在于要像李梦阳那样。凭宗子相的诗歌,对于诗法要求是没有遗憾的,却常常委屈诗法而伸张他的才能;他的文章完全展现了他的才能,却常常委屈他的才能而遵守文法,但他不幸英年早逝。可悲呀,然而具备这些也会流传后世,永垂不朽。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宗子相唯独认为不是这样。担任考功郎有政声,因不能依附权贵,不久外调福建任布政参议。多次有倭寇侵扰沿海,他安置官吏百姓,调派士兵粮食,法度是当地最好的。后又辅佐臬台,因抗倭有功,升任提学副使。等到将死时,家人祈祝哭泣,然而宗子相很不高兴,说:“麒麟凤凰,怎么能和鸡犬一样并用?没办法,我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工学院《工程结构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旅游饭店住宿服务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植物稳态营养肥料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硬质材料加工机床及其零件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公共交通电梯安装及后续服务方案
- 高校校园充电桩建设与运维方案
- 2024年医疗机构:食堂管理委托合同
- 农场灌溉设备供货安装方案
- 2024年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合同
- 2024年债权担保协议范本
- 教师教学述评管理制度
-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安全工作职责和责任
- 安徽省工伤职停工留薪分类目录
- 30题南昌轨道交通集团供电技术类岗位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农贸市场摊位招商方案
- 医疗设备采购 投标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
- 《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 2024继续教育《医学科研诚信与医学了研究伦理》答案
- 门诊品管圈课件:提高门诊治疗患者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 职业生涯报告六篇
- 作业本印制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