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教师姓名职称办公室电话电子信箱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名称(英文):CommunityandFamilyEducationforPreschoolChildre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510047周学时:2;总学时:40;学分:2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三、课程简介《家庭与社区教育》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引领学生探究家庭与社区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探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互动与合作关系及其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并阐述建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伙伴关系的方法和策略,以优化幼儿的成长环境,提高父母的教养效能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对家庭的育儿支持效率,并建立良好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伙伴关系,以支持幼儿的发展。该课程包括两个模块:家庭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不同家庭与家庭环境及父母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父母的立场,学习与家庭沟通合作;理解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支持家庭帮助幼儿应对压力;理解与家庭、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前教育教师与家庭、社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教师对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指导的能力;培养准教师理解、解决家园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学习处理教师和家长互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对策;熟悉合作类型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技巧和重点;了解家庭和社区的资源,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幼儿发展,掌握三方共育的途径和方法;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1章家庭与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巴克和赖特的生态心理学第二节复杂社会关系的层次结构理论第三节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第四节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理论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2章社会关系中的儿童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家庭关系与儿童第二节家园关系与儿童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3章家庭和父母的角色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家庭类型和家庭功能第二节父母及祖父母角色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4章家庭与早期社会关系的发展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早期的亲子关系:依恋第二节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第三节家庭与早期同伴关系的发展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5章家庭与儿童自我的发展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家庭与儿童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第二节培养高自尊的儿童第三节教养行为与儿童的性别角色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6章家庭与儿童的成就动机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什么是成就动机第二节支持家庭发展儿童的成就动机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7章家庭与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家庭与幼儿的情绪学习第二节家园合作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节与家庭合作,帮助儿童处理压力事件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8章在儿童行为管理方面的家园合作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儿童的行为管理第二节与家庭合作对幼儿进行行为管理第三节年幼儿童的其他行为问题的处理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9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基础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成功合作的基础第二节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关系的开始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与幼儿园实时对接和课程实习等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10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益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益处第二节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可能存在的障碍第三节解决合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与幼儿园实时对接和课程实习等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11章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途径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的正式合作途径第二节幼儿园与家庭的非正式合作途径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与幼儿园实时对接和课程实习等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12章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实践范式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的伙伴关系第二节亲师行动研究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与幼儿园实时对接和课程实习等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13章 与处境特殊的家庭合作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 与有婚姻冲突和离婚的家庭互动第二节与身心障碍儿童的家长互动第三节新生儿的家庭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与幼儿园实时对接和课程实习等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第14章 三方共育: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合作的策略1.课时数22.讲授内容:第一节社区的资源第二节家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第三节学校(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将社区融入学校第四节社区教育3.学生学习任务:需要上网注册,进行网络课程资料学习4.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与幼儿园实时对接和课程实习等方法。5.课外学习要求:课后需上课程网络学习相关资料。六、修读要求本课程要求你在作业及考试方面务必本着诚信的态度,切勿出现抄袭或作弊的现象,一经发现违反学术诚信的现象,将受到学术惩罚。七、学习评价方案本课程采取以团队合作和个人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评分标准如下:1、课堂出勤:20%平时成绩以出勤及课堂表现为参考。缺勤若有医生或单位提供请假单(需为印有专业抬头的信笺)将记录在案,但不会扣出勤分。同样,如果事先通过电话或本人当面向教师请假,也将不会扣出勤分。但事后补假则要扣出勤分。迟到或早退也将影响出勤分,迟到或早退10分钟以上,将视作缺席半节课。2、课程实践(参与讨论版讨论,参与课前角色扮演):30%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并要求运用家庭与社区教育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分析并相应作出推断,最终完成实践报告。3、课程论文(小论文或调查报告):50%请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就《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中所探讨的一个领域,撰写一篇课程论文。论文可以是问题探讨类论文,也可以是实证研究类论文。建设性的调查报告题目,见“教学日志”和Blackboard(《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作业栏目)课程论文的要求:1、查阅至少10篇相关文献,写作中严格遵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2、观点清晰,逻辑合理,使用的方法可行(需对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和论证),获得的信息(数据)准确,得出的结论有理论和实践价值。3、科学、规范的论文写作风格,字数3000字以上。建议:查阅《心理科学》、《学前教育学》、《比较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八、课程资源教材:《家庭教育学》,李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参考资料:《儿童的乐园:走进21世纪的美国学前教育》,李生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