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_第1页
德清县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_第2页
德清县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_第3页
德清县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清县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

雷竹是水稻科的一种无性系竹。这是中国优良的栽培竹种之一。近年来,它已被广泛种植。德清县是雷竹笋重点产区,雷竹笋产业为德清县林业主导产业,是全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12年雷竹竹林面积已达6700hm1研究领域的概论和研究方法1.1气候状况及降水量浙江省德清县,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30°261′~30°421′N,119°451′~120°211′E。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1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5℃。无霜期220~236d,多年平均降水量1379mm。德清县总面积938.6km1.2调查研究乡镇分布在对德清县雷竹栽培重点乡镇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取重点乡镇武康镇、三合乡和开发区的7个重点村进行调查,分别是郭肇村、龙胜村,三桥村、城山村、山民村、朱家村和八字桥村。1.3样本调查方法2012年7月25-30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7个自然村的雷竹竹林经营收入情况、经营现状、生长状况、覆盖面积、成本状况、劳动力状况、施肥情况、竹林结构状况等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8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1.4处理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雷竹林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年增长量迅速增加德清县雷竹笋历年生产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2002-2012年,德清县雷竹笋总产量虽然在下降,但总产值却在不断上升,雷竹笋总产值十年内增长了2.37倍,达到4.53亿元,农民纯收入增长了1.83倍,达到2.45亿元,说明雷竹笋产业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提高农民收入不可缺少的重点产业。从2003年到2012年雷竹林种植总面积保持在6700余hm覆盖雷竹林面积从2002年的1700余hm常规雷竹林面积从2002年的3000hm2.2经营单位基本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依然从事雷竹林经营的郭肇村、龙胜村、城山村、山民村、三桥村,平均有50%的农户竹笋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80%。朱家村和八字桥村是以前雷竹林栽培重点村,但这次调查发现农户已经基本放弃雷竹林经营,雷竹林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很低。郭肇村、龙胜村、城山村和山民村的农户,分别有66%、50%、8%和20%的农户雷竹林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达到80%~100%。郭肇村、龙胜村、城山村和山民村的农户,分别有20%、10%、18%和20%的农户雷竹林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0%~80%。郭肇村、龙胜村、城山村、山民村和三桥村的农户,分别有24%、40%、46%、10%和50%的农户雷竹林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60%。2.3覆盖竹林面积和覆盖比例从图2可以看出,德清县雷竹重点栽培乡镇的重点村,除朱家村和八字桥村以外,覆盖雷竹林面积占雷竹林总面积的40%左右。郭肇村覆盖比例比最高,为59.3%。龙胜村、三桥村和城山村覆盖比例较高,达到40%。山民村的覆盖比例最低,为27.3%。朱家村和八字桥村,因劳动力都转移到工业,基本不覆盖。2.4家庭劳动力不足从图3可以看出,德清县雷竹林经营整体表现为劳动力不足。郭肇村和龙胜村雷竹林经营劳动力严重不足。山民村和三桥村雷竹林经营,有50%左右的农户劳动力不足。城山村,竹农家庭劳动力基本满足雷竹林经营需求。朱家村和八字桥村因劳动力转移,几乎没有农户从事雷竹林经营。2.5覆盖物和肥料从表2可以看出,覆盖物在雷竹林经营成本中所占比例最高。雷竹林经营中,覆盖物占总成本的70%左右。肥料和人工在雷竹林经营过程中分别占总成本的10%左右。农药在雷竹林经营过程中占总成本的1%左右。2.6覆盖竹林施肥次数及施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村和不同农户在覆盖雷竹林经营时的施肥次数有所不同。覆盖竹林年施肥次数以3次为主,其次为2次,少数农户施肥次数达到4次及以上。郭肇村、龙胜村、城山村、山民村和三桥村年施肥大多为3次,朱家村和八字桥村几乎不施肥。2.7覆盖对雷竹林胸径的影响2.7.1胸径从图5可以看出,德清县雷竹胸径在2.9~4.5cm。位于开发区的郭肇村和龙胜村,郭肇村覆盖后的雷竹林的平均胸径均比未覆盖的小,而在龙胜村覆盖后的雷竹林的平均胸径比未覆盖的大,山民村的调查结果与龙胜村的相同,三桥村的调查结果与郭肇村相同。而在城山村,覆盖与不覆盖的雷竹胸径无显著差异。朱家村和八字桥村未覆盖雷竹胸径为3.6cm和4.1cm。因此,未发现覆盖对雷竹林胸径有直接影响。2.7.2立竹度从图6可以看出,德清县雷竹林的立竹度平均在2.0万~3.4万株/hm3覆盖竹林林收入现状及建议德清县是雷竹重点产区,雷竹笋产业是该县林业的主导产业。以覆盖为核心的雷竹高效栽培技术从1994至今已持续了20a,虽然覆盖雷竹林总面积在减少,但雷竹总产值却在持续增加。雷竹总产值从2002年的1.91亿元逐年上涨,到2012年达到4.53亿元,农民纯收入从2002年的1.34亿元逐年增长,到2012年达到2.45亿元。这说明德清县竹产业依然充满活力,雷竹笋生产的优良环境条件和生产潜力依然存在,仍将是该县最具潜力的产业。不过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雷竹林退化、覆盖物价格上涨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随着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雷竹林开始退化,雷竹笋产量也开始逐年下降。覆盖雷竹笋产量从2002年到2010年保持在15.75t/hm覆盖物和覆盖方式是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覆盖物是雷竹高效栽培技术中最重要的材料,约占雷竹林经营成本的70%,因成本过高,使很多农户放弃雷竹林高效栽培技术。德清县雷竹林经营覆盖物主要以砻糠为主,但随着雷竹高效栽培技术不断推广,雷竹林覆盖经营面积扩大,砻糠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价格也逐渐攀升,对农户雷竹林经营热情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在不降低竹农收入的前提下,降低覆盖成本,是目前雷竹林经营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肥料使用量也是影响农户收入的一个因素。竹林生产中,肥料以复合肥为主,也有农户以有机肥为主。因肥料施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失也极为惊人,这是竹林生产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雷竹林经营劳动力不足,也是制约雷竹产业发展的障碍。调查竹农中大多数劳动力不足,只能依靠雇佣短工来弥补。近几年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攀升,使从事雷竹林经营的农户收入持续减少。以郭肇村为例,雷竹林经营是家庭主要收入的来源之一,因农户经营竹林面积大,自家劳动力不能满足雷竹林经营需求,只有依靠雇佣短工来维持经营,使得经营成本提高,收入减少。所以发展机械化雷竹林经营非常必要,政府应投入适当资金研发雷竹林经营所需机械。雷竹笋产量在覆盖初期产量基本稳定,随着覆盖的年数延长产量逐渐开始下降。在所调查的以前重点雷竹栽培村朱家村和八字桥村,因多年连续覆盖经营,雷竹林已经退化到没有新竹出现。又因朱家村和八字桥村附近企业较多,农户在企业上班获得收入高于经营雷竹林,使得这两个村的农户对雷竹林已基本不管理,可以考虑对上述竹林进行承包或土地流转。德清县未覆盖和覆盖雷竹林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