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都兰吐蕃寺庙及其周边的考古学调查_第1页
青海都兰吐蕃寺庙及其周边的考古学调查_第2页
青海都兰吐蕃寺庙及其周边的考古学调查_第3页
青海都兰吐蕃寺庙及其周边的考古学调查_第4页
青海都兰吐蕃寺庙及其周边的考古学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都兰吐蕃寺庙及其周边的考古学调查

1982年以来,西宁清热遗址研究所在都兰水生自治区扎马日村的血圩牧场进行了考古发掘,结束了青藏高原吐蕃考古的序幕。都兰热水乡察汗乌苏河两岸分布有200余座墓葬。1982年至今,青海省文物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院、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先后发掘了40余座墓。最大的一座命名为“血渭1号大墓”。这座大墓及周边墓葬为何人所建,研究者有不同解读一寺院布局和寺院设施大相禄东赞父子执政时期(640—667),吐蕃南下印度河,北征塔里木盆地,兵锋直指西突厥王庭(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又乘安史之乱,东侵唐河西走廊、陇右地区,兵临关中平原。《旧唐书·吐蕃传》记载:“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巂等州(今甘肃、四川等地)相接,南至婆罗门(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东岸),西又攻陷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等四镇,北抵突厥(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在对外扩张战争中,吐蕃从周边国家俘获了大批战俘,并带回吐蕃修建佛寺和陵墓。为了稳固政权,松赞干布以拉萨为中心,先后兴建四大镇边寺、四大压肢神庙、十二镇魔寺,凡一百零八寺。《西藏王统记》记载:“又虑此尚不能镇压,乃再修四大压肢神庙。为压右掌心故,在康地(khams,今青海湖地区古称)修建隆塘卓玛庙(klong-thang-sgron-ma),由弭药(mi-nyag,党项人)工头领修之2000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乌兰县大南湾发掘了一个佛寺遗址,包括坛城、佛堂、僧房、佛塔等遗迹(图1)。其中,佛堂遗址(F1)出土了两个石雕莲花佛像须弥座,坛城遗址(J1)出土了1枚东罗马查士丁尼一世金币和6枚萨珊波斯卑路斯银币。这座佛寺旁建有吐蕃墓地,墓葬形制与都兰热水吐蕃墓相同,只有一座粟特偏洞室墓(M4)殊不知,7世纪中叶擦擦就在印度和中亚佛寺广为流行。632—636年,玄奘在摩揭陁国那烂陀寺(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修行五年,见到当地盛行供养小泥塔擦擦。《大唐西域记》卷九记载:“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渐盈积,建大窣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关于印度密宗流行的三种擦擦,北宋天息灾译《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卷五《造塔功德品第七》记载:“金刚手造塔像仪者,而有三种:第一金银铜铸成,第二白檀木雕成,第三香泥印成。”早在隋代,佛教密宗就传入关中地区。唐会昌三年段成式《酉阳杂俎·寺塔记》记载,“常乐坊赵景公寺,隋开皇三年置。本曰弘善寺,十八年改焉……华严院中,鍮鉐卢舍立像,高六尺,古样精巧。塔下有舍利三斗四升。移塔之时,僧守行建道场,出舍利俾士庶观之。呗赞未毕,满地现舍利,士女不敢践之,悉出寺外。守公乃造小泥塔及木塔近十万枚葬之,今(唐会昌三年,843年)尚有数万存焉”二血阙1号墓的金饰片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三次派使者入朝请婚:第一次在贞观八年(634)初《资治通鉴》卷196记载:贞观十五年正月“丁丑,命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于吐蕃。赞普大喜,见道宗,尽子婿礼。慕中国衣服、仪卫之美,为公主别筑城郭宫室而处之,自服纨绮见公主”644年,贡松贡赞英年早逝,父王松赞干布复位649年,松赞干布与泥婆罗妃赤尊和芒妃墀江染牛疫去世,文成公主幸免于难。不过,公主并未返回唐朝,而是继续留在吐蕃生活了30年。《新唐书·吐蕃传》记载:“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薨,遣使者吊祠。”1982年,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血渭1号墓前K1殉牲坑发现一批鎏金银饰片,包括纵列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18件,横列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若干,梯形四方连续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2件,方形立凤纹忍冬唐草纹饰片2件,不规则四方连续环状忍冬唐草纹饰片1件,宝相纹环状忍冬唐草纹饰件2件,银包铁立凤与底座银饰1件(图5-1)。此外,祭祀坑内还出土了许多小木塔擦擦(图6上)。关于这些鎏金银饰件的年代与性质,发掘者以为是7世纪初至9世纪中叶舍利盒2018—2019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在青海乌兰县联合发掘了一座唐代棺板画墓。此墓为夫妇合葬墓,位于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东2公里,今称“乌兰泉沟1号墓”。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砖木混合结构多室墓,墓圹略呈方形,长达10米,宽8米,深10米,墓道呈东西向,长达11米。在前墓室、后墓室均绘有壁画。后室西侧木椁外墓底坑壁上有一长方形木箱,内藏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珍珠冕旒龙凤狮纹鎏金王冠(图5-2)各一件。发掘者认为,墓主人可能与吐蕃统治时期当地王室成员直接相关我们认为,乌兰泉沟1号墓即吐谷浑伏允可汗与隋光化公主合葬墓。《唐会要》卷94记载:贞观“九年(635)五月……靖袭破伏允牙帐,伏允子顺斩天柱王来降,伏允为左右所杀,国人立顺为可汗,诏以为西平王”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血渭1号大墓附近发掘了一个塔基,从中清理出许多小泥塔和泥质佛像擦擦(图6下)。擦擦之名始见于《元史·释老传》公元7世纪,吐蕃尚无出家人,只有文成公主及家人笃信佛教。《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复有二人,在泥婆罗国,是土蕃公主奶母之息也。初并出家,后一归俗。住天王寺,善梵语并梵书,年三十五、二十五矣。”朗那(glangsna),即松赞干布在吐蕃南方所建镇边寺———灵塘寺(glingthang),文成公主奶妈子女所居天王寺的别称三两肋下至信札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都兰热水北岸发掘了20余座吐蕃墓。其中6号墓封土为圆形,残高2.5米。揭开封土后,显露方形墓室,墓室四周围以等腰梯形围墙。棺室以石垒砌,有二层台,二层台上平置柏木15根。围墙北部长12.2米,南部长16.2米,等腰部长13米。方形墓室边长3.7米,深1.5米。棺室亦为方形,边长2.6米,深0.7米。在北围墙靠近墓室处的平面上砌有一小龛,内盛小麦品种的粮食作物。围墙外壁呈阶梯形,两层之间平铺一层柏木,起承托上层石墙和封土的作用。墓葬东部有盗洞直入棺室,棺内物品盗掘一空,只剩下残板与木条等遗物,杂乱无章值得注意的是,此墓发现了三个人头骨,余骨散乱,原葬式不明。《通志·四夷二·吐蕃》记载:“其臣与君白为友,号曰共命人,其数不过五人,君死之日,其命人与皆日夜纵酒,葬日于脚下针血,血尽乃死,便以殉葬,又有亲洁人,用刀当脑缝锯,亦有将四尺木大如指刺两肋下,死者十有四五,亦殉葬者焉。”令人振奋的是,血渭6号墓出土了一件古藏文木椟,长25.8厘米,宽2.5—2.7厘米,厚0.2—0.5厘米。木椟两面各墨书三行古藏文(图7)。据中央民族学院东嘎·洛桑赤列和扎西旺都教授解释,这是一件木牍信札,内容如下木椟正面1.萨萨(zaza“母后”)芒姆基赤噶(mangmorjekhridkar)母子:……母子是否平安?2.近闻安督(mdu“安多”,青海湖地区古称)地方人畜皆平安无恙……3.我正身染疾病……因而未毕其事,请勿见怪。木椟背面1.因若赴府邸(phobrang,赞普牙帐),又恐受责罚,故未前往,请勿见怪。2.若不见怪,我当赴府邸会晤,于安督呈献压书礼品。3.谨抐手印(lagrgya)奉上……这封古藏文木椟信札出现一些专有名词,它们对正确理解这封信至关重要。讨论如下:1.phobrang(拂庐):唐史称“拂庐”或“赞普牙帐”,指吐蕃赞普在逻些所建宫殿。《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其赞普居跋布川(今泥婆罗),或逻娑川(今拉萨),有城郭庐舍不肯处,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2.mdu(安督):木椟正背面两次出现,青海湖地区古称。据陈庆英考证,吐蕃王朝后来征服的青藏高原的北部、东部地区被称为“多康”(mdo-khams)。其中,“多”(mdo)意为“路口、河谷口”。“康”(khams)意为“区域”,而“多康”意为吐蕃王朝向外发展的通道和基地,亦有“外围地区”之意3.lagrgya(手印):见于木椟背面第3行,东嘎·洛桑赤列和扎西旺都教授认为似指封缄函牍之火漆印。然而,现代藏语“火漆印”写作lathe(封蜡),现代藏语表示“手印”另有一词lagrjes(信札、手迹),与信中所谓“手印”一词字形词义相近4.zaza(母亲,母后):东嘎·洛桑赤列和扎西旺都教授没有解释该词是什么意思。据9世纪初编《翻译名义大集》记载,zaza为古藏文zazama简称,亦称yumma,相当于梵语ambā(尊母)5.mangmorjekhridkar(芒姆基赤噶):由于字迹漫漶,东嘎·洛桑赤列和扎西旺都教授只读出其名前三个音节mangmorje(芒姆基),释作“王后”,并说后面字迹不清处为王后名字,我们认为,这位王后即《吐蕃记年》708年条吐蕃祭祀的“祖母赞蒙可敦”(dphyidbtsanmogatun)殊不知,吐谷浑也有可汗、可敦(或称“恪尊”)等尊号在敦煌吐蕃文献中,芒姆基赤噶亦称“公主”。《赞普世系》(P.T.1286)记载:“贡松贡赞与昆交芒木杰赤噶(khoncomongmorjekhridkar)所生之子芒伦芒赞。”香港梦蝶轩藏有一批吐蕃金银器饰件(图9),与血渭1号墓东侧200米吐蕃大墓出土金银器几乎完全一样四修建萨棋亭寺院,增加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妻妾成群,先后娶有六妃。据《柱间史》记载,松赞干布正宫为珀岗董妃赤尊,修建了拉萨卡扎佛殿;第二妃为象雄笨波女象雄妃赤尊,修建腾博古巴佛殿;第三妃为木雅(茹雍)女东妃赤尊,修建哲拉贡布佛殿;第四妃是里域(li-yul,于阗)女童妃赤尊,修建拉萨棋苑佛寺;第五妃是泥婆罗妃赤尊,修建了拉萨幻显神殿(大昭寺上殿);第六妃是文成公主,修建了拉萨小昭寺据《贤者喜宴》记载,除了尼妃赤尊和汉妃文成公主之外,“为了生育王子,松赞干布又娶香雄王黎弥佳(ligmigskya“李弥夏”)之女黎娣缅(zhangzhungbzavlithigman)、弭药王之女茹雍妃洁莫尊、堆垅妃地尚论之女芒妃墀江,共娶王妃五人”松赞干布之后,吐蕃赞普纷纷娶象雄之女为妃。据《松赞干布本纪》(S.T.vol.69,fol.84)记载,642年,没庐·尚赤桑喀悉董曾向藏王后赞蒙墀邦赉币请婚,说明贡松贡赞曾娶象雄豪门没庐之女为妃2018年10月,青海省公安部门破获一起古墓盗掘案,被盗文物出自血渭1号墓东侧200米一座吐蕃大墓,出土文物多达646件(图10),今称“2018血渭1号墓”五石山地区及地面建筑分布1985年,青海省文物局考古工作队在都兰热水扎玛日村血渭草场发掘了一座梯形石砌墓,规模宏大。封土堆呈金字塔形,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从上至下平铺七层柏木。墓内殉葬马、牛、狗等骨骸。墓中出土了200多片丝绸残片,以及羊皮、牛皮、鹿皮靴、铜镜、铜钱、方孔开元通宝等,今称“血渭1号墓”(图11)。都兰热水北岸中小型墓葬可分四个类型,包括圆形墓、不规则形墓、梯形墓和四方形墓。绝大部分遭到盗掘,墓中只剩下丝绸残片、残木器、金银饰件等随葬品。墓室内一般有棺木,并殉葬牛羊骨血渭1号墓出土丝绸残片多达200多件,不重复图案的品种达130余种。据许新国先生统计,其中112种为中原汉地织造,18种为西方中亚、西亚地区织造。其中一些丝绸残片在吐鲁番哈拉和卓古墓群有较为明确的纪年,如簇四联珠对马锦为625或653年,小窠联珠镜花锦为653年,联珠纹含绶鸟锦为665年,簇四联珠对羊锦为688年,大窠联珠树下对鹿锦不晚于690—705年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血渭1号墓封土堆下原有一对石蹲狮,规格小于藏王墓石蹲狮,如今下落不明瑞士阿贝克基金会收藏了3件唐代织锦残片,两件为联珠对狮锦残片(编号4863b和4864c)。其中一件写有1行古藏文墨书。瑞士藏学家阿米·海勒读作:“停尸房(spur-khang)之财物。”关于吐蕃墓地各类设施,敦煌古藏文本教文献(P.T.1024)使用了一些专门术语。据褚俊杰博士分析,吐蕃墓地主要有以下四种设施第一,墓地(dur):坟场,主要指地上陵园建筑,如青海都兰热水吐蕃墓地、都兰香日德镇考肖图墓地、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列山墓地、拉孜县曲玛乡查木钦墓地,以及山南琼结县藏王陵。第二,陵墓(ba-og-so):指地下建筑。在古藏文本教文献中,吐蕃墓又分两种:1.四方墓(se-grubzhi),简称se。关于松赞干布陵的形制,《贤者喜宴》曰:“称该陵为木日木波(smu-ri-smugpo),建四方墓(se-gru-bzhi)始自于此。”第三,祭堂(Thugs-khang):墓上祭祀建筑,可能指本教祭祀灶神的灶堂。2014年,陕西省考古院在都兰热水北岸官却和发掘了一处祭祀遗址。遗址东部分布有排列整齐紧密的灶坑,呈南北向弧形分布,共有31个灶坑。在灶底部发现大量炭灰、炭块,以及少量夹砂灰陶片和动物骨骼等第四,灵堂(ring-khang):简称ri-khang,指赞普大葬前停厝尸体的场所,亦称spur-khang(停尸房)。据考古发现,吐蕃墓地灵堂建筑往往采用坛城(dkhyil-vkhor)形式,如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列山墓地东区坛城遗址(M28)查木钦墓地地处雅鲁藏布江岸,计有135座墓葬、28条祭祀坑,以及房屋遗址。墓地由一条冲沟分为A、B两区:A区居西,共101座墓,依坡地地形分布。大墓居于高处,小墓居于周边较低处,占地面积约64.6万平方米。B区居东,共有封土墓34座,并有少量殉葬坑、建筑遗迹,占地面积近27万平方米。查木钦墓地有一座坛城遗址(编号A区M1),建有巨大的梯形封土堆,底边长78米,顶边长60米,腰长63米,占地面积达4140平方米,与都兰热水北岸坛城(血渭1号墓)如出一辙。查木钦坛城前东西两角各有一对石狮,立于长方形石基座上,由整块岩石雕琢而成,石狮呈半蹲状,高0.95米,身长1.5米,后腿和尾部未细雕,风格古朴浑厚(图12右)藏王陵在今山南市琼结河南岸,以东嘎沟为界分东西两个陵区。吐蕃王朝陵墓分布于藏王陵西区穆日山,而吐蕃王朝之前的陵墓则分布于藏王陵东区敦卡达。据考古调查,藏王陵东区有三座大墓,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分别编为14号、15号和16号陵。其中14和15号陵为梯形墓,而16号陵为四方墓。《贤者喜宴》记载:朗日沦赞在位时,“自汉地(rgya-nag-yul)取得历算及医药(rtisisdang-sman-dpyad);征服边地之佳(rgyal)及突厥(gru-gu)……始知取盐之事,并有了采运北方食盐的习俗。又,建四方形陵墓亦始于此时,其墓列于墀年松赞陵墓之右,并广陈供物,墓形堆四方状,其名为贡日索噶(gung-ri-sogs-ka)。”据巴桑旺堆考证,藏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