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复旦研究生放弃阿里去邮政可怕的舒适区_第1页
职场资讯:复旦研究生放弃阿里去邮政可怕的舒适区_第2页
职场资讯:复旦研究生放弃阿里去邮政可怕的舒适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场资讯:复旦研究生放弃阿里去邮政,可怕的舒适区

“我拒绝了阿里和百度的Offer!”

“为什么,你怎么想的?”

“我准备回老家进展,去邮政局!”

......

你以为上面的故事是杜撰的,但它却在现实中真实发生了。

近期,一位复旦高校毕业的讨论生,在网上炫耀了自己的放弃阿里、百度年薪60万的Offer,选择回老家进展的「光辉事迹」。

他觉得自己有资本拒绝巨头,他很骄傲。拒绝的理由也很简洁:像阿里百度这种互联网公司,都有一种「35岁现象」。

在这位复旦毕业的讨论生看来:互联网公司尽管有不错的薪水,但是只要一到35岁,就相当于职业生涯到头了,这样一来,倒不如去平稳的体制岗位。

这个论调一出来,网友瞬间就争论开了。

01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ShawshankRedemption)里面有一句话: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头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终你不得不依靠它,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

人有一种习惯,总喜爱在舒适熟识的环境呆着,这种状况一旦被建立,就会变得无比依靠,渐渐地爱上了四周的墙,恋上了这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情愿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02

这个复旦讨论生有点像我的一位高校同学,他很优秀,毕业前拿到三个OFFER。比我们很多同学幸运的是,她的人生有了一个3选1的机会。一个是家乡人社局的公务员,一个是天津的一家国企,一个是北京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

与这位复旦讨论生不同的是,我这位同学她自己特别想有机会在北京闯荡,但是最终经不住父母的软磨硬泡,选择了留在家乡做人社局的公务员。

别的同学过着加班制的日子时,她每天准点上下班,食堂三餐吃到饱,也不担忧被辞退,中午还有时间上个瑜伽课。全部我们能想象到的“按部就班”的生活,在她那里都能实现。

岁月静好,日子平稳,但她并不满足。在体制内,自己的工作就是给领导写发言稿,完全不能给她带来成就感,再加上等级森严,人际交往时刻都有当心谨慎,这些都让崇尚自由的她喘不过气。

她慢慢明白,待在舒适区,并没有自己想象中舒适。她抱负中的自己是成为独当一面的职业女性,而现在的自己,却在一点点地平凡下去。可她直到现在,还是没有士气迈出那一步。贪图表面的轻松和感官上的舒适,到头来发觉,自己在固守的不是某种生活方式,而是软弱。

03

公司曾经来过一位实习生,家境殷实,实习期结束就离开了,听说他毕业后没去找工作,预备在家待一年,说是想体验西方青年的gapyear(间隔年)。

其实在西方,度过间隔年的方式有许多,比如参与社会公益的志愿服务、去国外打工、学习一门新的技能等等。但当我问起他,预备怎么度过这一年时,他却说他哪儿都不想去,每天就宅家里,有爸妈管吃管喝,自己每天窝在床上看小说打嬉戏。

“间隔年”只是他给自己的一个躲避的借口。拥有长达一年的时间,可以去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任凭折腾点什么都比窝在家里收获大。究竟家是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还有什么新的体验可言呢。

当我们离开熟识的土地,才能领会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当我们踏上新的旅程,才会明白过去的经受给予我们的意义。唯有走出去,才能更深地体悟过去跟现在的自己。

04

如山本耀司所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而永久待在舒适区的人,是做不到这些的。即使承受着风险,即使最终选择回归了平淡的生活,但离开了舒适区,追寻过,那才算是我们的主动选择。熟识的地方,没有风景。不走出舒适区,我们永久体验不到不同寻常的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会感觉很舒适,一旦离开了这个区域就会感到不舒适。如《谁动了我的奶酪》(WhoMovedMyCheese?)一书中,小老鼠在原来的窝里觉得特别舒适,一旦出去就感到彷徨、无奈,甚至恐惊,所以它不愿出去。这个窝就是小老鼠的“舒适区”。

在成长区的我们就是让自己刚刚踏出舒适区一些,但是我们又可以通过学习来适应的区域。全部的学习都必需在成长区完成,由于假如我们把自己推的过猛,很有可能把自己推入恐惊区。在恐惊区里,我们由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于应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惊所以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学习。

05

这个关于心理舒适区的想法来自于心理学的一个经典试验。

在1908年,心理学家罗伯特(RobertM.Yerkes)和约翰(JohnD.Dodson)提出,人们在相对舒适的心理状态下表现也是稳定的,然而,我们需要增加一点焦虑,也就是比正常状态略微高一点的压力来使我们达到最佳表现。增加的这一点焦虑被称为最佳焦虑值(OptimalAnxiety),这一点焦虑是刚刚好在我们心理舒适区的外沿。

停在港湾的船是平安的,但这不是生而为船的意义。其实舒适区本身并没问题,就像家一样,暖和舒适。但假如家的力气太强而放弃了去外面看看的幻想,是挺惋惜的。

我们都有过想出去看看然后被爸妈叫停的时刻,但大多数坚持出远门的孩子,也没有遗忘过回家的路,回家后,不过眼界开了,知道世界变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而已,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头着手下一次旅行的方案了。

06

看,他们的舒适区,就这么变大了。

苹果前副总裁HeidiRoizen说过:“假如你做的事情毫不费劲,就是在铺张时间”。假如我们总是在自己的舒适区转悠,不情愿走出来。久而久之我们的确会成为“卖油翁”般熟识领域的能手。但是我们处在了一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熟识的那个小领域,能满意社会飞速的变化吗?

当我们试着迈出舒适区一步,才能真正发觉,原来逆境多是自我的臆想,当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