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详解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详解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详解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详解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详解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分析解题思绪,解说正确解题办法,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2.通过常见选择题类型介绍和实际演练,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题正确解题办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选择及材料解析题解题办法。

2.难点:解题思绪分析。

一轮复习阶段性试题讲评课齐市一中樊艳1/42一、试卷评价

本试卷考查范围为一轮复习已完成内容,共12道选择题,1道材料解析题。考试内容以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难度贴近高考,既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重视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力,能够体现高考文综测试考评目标与要求。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详细到历史学科,它所展现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取得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有机组成与综合反应;以培养“全面发展人”为关键,最后目标是培养要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4244分2人40分10人36分12人32分11人28分11人24分及下列10人选择题最高分44分选择题最低分16分平均分31.5二、成绩分析选择题(12×4=48分)

班级

材料解析题得分统计(总分25分)20分以上15-20分10-14分10分下列132人21人25人8人3/42选择题失分原因:⑴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把所学知识和材料结合。(如1、3、7、8、9、12)(2)欠缺解题办法,排除不掉干扰项,选不出最佳答案。(如2、5、6)(3)不能最大程度获取和解读材料中有效信息,不能把握材料主题。(如4、10、11)题号123456789101112错误人数14223369662221363220三、试卷分析选择题4/42①筛选法:根据审题,按题目基本要求,将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②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所要考查知识含糊不清情况下,可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③简化法:为增加难度,有些题目标中心词或限制词故意扩充、复杂化,因此,我们要将复杂题目简化,划出题目中主谓宾,根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备选项。④记号法:题干中常出现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不正确是”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做个记号,提醒自己思考时注意审题方向。⑤猜想法:假如确实对史实记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可用此法,有下列规律:a.一般情况下,选项假如超出历史课程知识范围,则为错误。b.选项若不属于历史知识,就不选。c.选项内容若是课本知识上细枝末节,其正确也许性就小。d.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情况下,若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可大体看一下做好题目中ABCD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字母选中。e.检查试卷时,在没有完全把握下,一般不要修改此前作出选择,相信自己第一印象。选择题基本办法:5/42考点:学生对九品中正制及察举制结识和理解

题型一比较型选择题(第1、3题)1、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他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随意性B.提高了儒生地位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世袭6/42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一种主要办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D)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成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道路C.都是工业近代化产物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考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理解和利用7/422、(2023全国Ⅰ卷)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很多标准,如高擎秤体现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是法律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标准是,法官审案应(

C

)A.主要根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困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考点: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司法公平标准题型二推理型选择题(第2、8、12题)8/428、(2023年全国Ⅱ卷)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C)A.中央集权弱化B.土地兼并缓和C.自耕农经济衰退D.流民问题严重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小农衰退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构造与特点·和宋代土地制度变化9/4212、(2023年全国Ⅱ卷)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白苏联(A)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考点:特定历史时期苏联所面临国际国内形势10/424、(2023年全国Ⅱ卷)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几年中,西方大规模、似乎不可抗拒入侵使中国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成果,愈来愈多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结论:重大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并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应是(B)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题型三填充型选择题(第4题)考点: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进入到第二个阶段11/42题型四程度型选择题

(第5题、第7题)

5、(2023年全国Ⅱ卷)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演唱懂得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主要目标是(D)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确实立及美苏争霸

12/427、当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一种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是(B)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考点:中国近代化(当代化):(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自然经济;(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思想文化。其关键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上工业化。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伴随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13/42当代化主要内容①政治当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②经济当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当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③思想文化当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④社会生活当代化除物质生活改善和提升外,主要是指都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其他还包括教育当代化、军队与国防当代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14/42当代化史观利用例:用当代化史观分析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当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当代化。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进了民主政治;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推进了工业化;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传输,促进了思想当代化。从当代化角度分析结识通商口岸、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事件。可从是否有助于中国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都市化、科学化、教育普及化等方面分析。15/42

1.文明史观: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认可文明多元性,历史发展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一样文明有自己独特详细发展道路。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成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当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考查方向:1、政治文明制度创新、以生产力推进物质文明进步和精神文明在思想、道德、文艺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变迁2、不一样步期、地域和文化认同文明间交流和融合,尤其是中西文明互相影响(如丝绸之路、西学东渐、近代工业文明和传统农业文明碰撞)16/42当代化也称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当代工业社会变迁过程。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都市化、市场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人文化知识构造当代化文化世俗化、平民化国际关系平等化、民主化以及军事、教育、社会风俗变化当代化不等于工业化,而是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在当今更应强调人与社会、自然友好;当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发展中国家不也许完全复制发达国家当代化途径,更不能引进发达国家弊端;17/423、当代与传统并非二元对立,而是需要对话。4、注意将西方国家当代化进程与目前我国新兴工业化道路和科学发展观想联系、比较。两种类型:1、原生型或内源型当代化,其特点是自发、自上而下、渐进连续变革过程。如近代以来欧美国家;2、传导型或外源当代化,它是在本身内部原因较弱或不足条件下,外来原因冲击和压力形成主要推进力。国家内部多种矛盾和动乱集中、急速、大幅发生,且暴力斗争频繁,其当代化进程曲折、反复,不容易保持连续性,有时出现“断裂”。如亚(中国)、非、拉国家。18/42

全球史观(也称整体史观)认为: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全球统一体.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时代特性、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一样文明之间互相关联和渗透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过程,2、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世界各地区间交往发展是推进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决定因素。19/42

革命史观以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停革命斗争推进社会演进历史。主要观点①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间矛盾是社会发展基本矛盾。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主要标准。20/42题型五因果型选择题(第6、9题)

6、(安徽高考文综)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种美国军事观测团、某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种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尚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D)A.中共领袖人物个人魅力B.中共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抗日力量在抗战中地位日显主要考点:本题考查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地位21/42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关系9、宋代“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D)A.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B.消除了地方割据物质基础C.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D.削弱了地方自主处置事务能力22/42题型六否认型选择题(第10题)10、(辽宁沈阳二中2023届第二次阶段性考试)下列语句出自不一样时期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是(C)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观点相同,都以为农业包括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互相依存C.丙丁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互相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末考点:对重农抑商、工商皆本概念理解23/4211、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困难,要使广大贫困农民能够迅速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目前多得多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全国开始履行(

A)A.农业生产合作社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题型七概念型选择题(第11题)考点:三大改造内容及详细改造过程24/42(一)、比较型选择题

(六)、否认型选择题

(五)、因果型选择题

(七)、概念型选择题(四)、程度型选择题(三)、填充型选择题(二)、推理型选择题四、本次考试选择题涵盖题型25/42精确理解历史概念;分析材料,精确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注意限定语,找准材料限定时空范围;注意题干中关键词,把握问题主旨;分析各项题支,结合教材用排除法减少干扰项.选择题解题办法总结:26/42材料题型不可怕,读想答来三步法。读题要抓关键词。联系史实认真答,语言表述要精确,书写工整条理化。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27/42失分主要原因:一、办法:审题不清,完全照抄材料,不加提炼归纳,提取材料信息。二、知识、能力

1、知识:不能把材料与课本较好地结合起来,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注意结合材料中作者观点、立场分析问题,受思维定势影响。答题口语化,错别字多,体现不精确2、能力:解题能力有待提升,欠缺一定办法。三、书写格式不规范,字体不工整28/42高考历史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分析一、考评技能分析考评趋势:弱化记忆能力测试,重视对综合技能考查卷别技能类型问题表述2023年新课标全国卷归纳、比较、分析、评价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德”、“才”观变化并简析其原因。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新结识。2023年新课标全国卷归纳、分析、论述、说明指出都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历史背景。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善主要科技成果。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都市生活。2023年全国Ⅰ卷归纳、分析、解释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特点。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主要变化及启示。2023年全国Ⅱ卷归纳、分析、评价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原因。指出当初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态度,并给予评析。2023年全国Ⅰ卷归纳、分析、解释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特点及它们出现背景。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一样原因。2023年全国Ⅱ卷归纳、分析概括清朝东北地域移民过程特点。简析移民东北历史作用。2023年全国Ⅰ卷归纳、分析、比较、解释指出韩愈、康有为有关儒学结识共通之处。我们应当以什么样态度看待孔子与儒学?2023年全国Ⅱ卷归纳、分析、比较概括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社会背景及其共同历史价值。表12011-2023年第40题技能考评类型一览表29/42二、材料特点分析(一)材料阅读量较大(二)材料取材超越教材表22011-2023年第40题考查主题一览表卷别考查主题对应考点2023年全国Ⅰ卷古代和晚清海洋利用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2023年全国Ⅱ卷爱因斯坦热和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反思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和革命者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转播2023年全国Ⅰ卷宋应星与牛顿科技成果比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和革命者2023年全国Ⅱ卷清朝东北地域移民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人教版)2023年全国Ⅰ卷儒学变迁与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2023年全国Ⅱ卷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蒙昧中觉醒30/42四定法

材料解析题设问部分构造组成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注意:一般来说,定位词前往往会有关键限定词,限定答题时间、空间、角度等。背景原因条件目特点内容成就实质影响作用意义启示认识等概括分析比较说明评析指出列举等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31/42(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特点及它们出现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一样原因。例(202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定位词)(限定词)32/42例(202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不一样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向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

有关儒学结识共通之处。(8分)(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定位词)(限定词)(限定词)(限定词)(定法词)33/42

明确题型:

1、论述类:“简述”“概述”“试述”等

(侧重“述”课本怎么说就怎么写,但有一定概括性)2、分析类:“试析”“简析”“为何”等(分析重在“析”,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某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论证类:“试论”“说明”“谈谈你见解”等(侧重“论”。摆典型史实,讲道理,来论证题目所给

正确或错误某一观点、结论)4、比较类:“对比”“异同”“相同(不一样)”等(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明比项,比大不比小,得结论(同总结规律、异总结特性)5、评价类:“评述”“评析”“评价”等(根据已有知识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历史事件、人物、历史观点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理性结识来。)34/42审题(咬文嚼字法

)常用问法:(1)“根据材料X,指出(或概括、归纳)…”(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3)结合所学知识,……(4)“综合x材料……谈结识(紧扣材料主题、史实+理性思考后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结论)审关键词:

(1)提醒词:基本思绪、答题方式(2)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程度等限制(3)中心词:答题所围绕中心内容(4)求答词:须回答详细方面

审分值:审问题间及问题内部关系:并列、递进、因果35/42解答历史材料题步骤:1、第一步,审设问。(读)(1)审清限定语。如“据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世纪*年代”、“**国家”、“在他看来”、“作者以为”、“从……角度来看”、“与……相比”。等等。要求:立足材料,联系课本。(2)审清提醒语。常见提醒语:概括、指出、分析、说明、评价(析)、评述、理解。(侧重点不一样)(3)审清中心语。包括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思想、人物、国际关系等知识领域。(4)审清求答(答项)语。如背景(原因)、目标(动机、意图)、性质(实质)、过程(哪些、什么)、异同点、影响(积极、悲观、直接、久远)等。36/42

2、第二步,读材料。即要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获取、利用、解读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是指设问要求信息)(找)(1)粗读:看材料头尾(内容介绍和材料出处),明确时空、背景、作者阶级立场。(2)细读:找中心,抓住关键词。(3)重点读:据设问,分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确定材料与有关材料、知识(课本知识与常识)联系,把握试题命制意图和考查方向。3、第三步,列提纲。做到按次序,列重点(全面考虑,精炼简洁)答好题。(答)37/42(1)规范写出求答(答项)语—关键词做到重点化(序号化、段落化)(2)简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详略得当(历史地评价、辩证地评价)。A、据材料:提炼观点(意思),不能完全照抄材料。B、结合所学知识:主要包括原因与影响(含经济、政治、思想、政策或军事、民族、外交等)。(3)科学论述有序(时间、空间、逻辑)条理清楚(概括、精确、精炼)论证有力(抓住重点、切中要害)(4)段落化、标题化、序号化。(5)笔迹清楚工整,杜绝错别字。38/42有一定课本知识,但答题不符合题意。有一定材料理解能力,但课本知识不够扎实。既没基础知识,又没解读材料能力。缺乏基础知识,不重视审题,答题过程不认真。有较强材料解读概括能力。答题条理化、序号化。语言体现能力欠缺,论证不充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答题思绪不清楚。39/42【2023年全国Ⅱ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域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情况。清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