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五政党体系中的文化冲突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586167be859d57df6ba33a14cbfb4dd/4586167be859d57df6ba33a14cbfb4dd1.gif)
![美国第五政党体系中的文化冲突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586167be859d57df6ba33a14cbfb4dd/4586167be859d57df6ba33a14cbfb4dd2.gif)
![美国第五政党体系中的文化冲突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586167be859d57df6ba33a14cbfb4dd/4586167be859d57df6ba33a14cbfb4dd3.gif)
![美国第五政党体系中的文化冲突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586167be859d57df6ba33a14cbfb4dd/4586167be859d57df6ba33a14cbfb4dd4.gif)
![美国第五政党体系中的文化冲突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586167be859d57df6ba33a14cbfb4dd/4586167be859d57df6ba33a14cbfb4dd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第五政党体系中的文化冲突
美国第二政党体系的形成根据美国历史学家马克斯特劳斯(macurmeieschmer,jr.)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个政党制度。建国之初,无论是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ington),还是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他们都极力反对组建政党。华盛顿曾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以最严肃的方式反对派性(SpiritofParty)的有害影响,”并且谆谆告诫美国人民,“从这种有害的派性思想中,‘闻到的是最腐臭的东西,它乃是他们的最大敌人。’”美国第二政党体系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政党,是杰克逊民主党和国家共和党美国的第三政党体系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它的出现,是因为第二政党体系因应奴隶制问题失败而导致解体的结果。从第三政党体系以后,美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两党政治,主要政党都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政党。第二政党体系的任务,“是促进(美国)这个国家的工业化。”第四政党体系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它的出现,是因为“(第三政党体系虽然)完成了(美国)经济的工业化,但却没有能够控制它自己建立起来的工业经济。”第五政党体系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初。小施莱辛格认为,“第四政党体系的出现是为了应对工业社会的经济问题,并且它也相当机敏和智慧地应对了这些问题。但是,虽然新政对文化目标有清楚的承诺——如果说只是从属的话,但组织这一政党体系并不是为了专注于处理文化冲突问题。”和党对政党的影响1980年里根的胜利,是现代美国政治中的大事件,它标志着美国右翼力量经过一个从无足轻重到由弱变强最后成为共和党的主导力量和美国政治中的一股决定性力量。在此发展过程中,毫无疑问,美国社会力量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右翼成为美国政治舞台上主角的决定因素。但与此同时,有能力理解并把握这种变化、引领这股新的潜在力量、并使之产生实际政治影响力的政治领袖,其作用不可低估。1932年罗斯福新政所导致的美国社会力量结构重组,使得在此后的20年之中,共和党一直与美国总统职务无缘。1952年,二战名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Eisenhower)代表共和党出马竞选总统获胜,并在1956年毫无悬念地获得连任。但是,艾森豪威尔的胜利并不是右翼力量的胜利。站在右翼的立场,艾森豪威尔不仅算不上是个保守派,而且连他自己寻求的“中间路线”都没有做到。因为他“不仅总体上接受了新政的许多计划,而且甚至对它们还有所扩展,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BarryGoldwater)后来称其为‘折扣商店新政’(“dimestoreNewDeal”)。”但是,保守派共和党人并没有就此消失。随着艾森豪威尔即将离任,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Nixon)和洛克菲勒成为1960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角逐总统候选人的有力人选。由于尼克松担任副总统而在党内多年努力耕耘,共和党的“政党组织——左、中、右,捐款人和公务员,塔夫脱分子和艾森豪威尔分子,全都会聚到了他的身后。”这一天并没有等待多久。1964年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前夕,虽然“《纽约时报》甚至斗胆说,洛克菲勒不会赢得提名的危险,要小于他破产的危险。”党内支持对主党结构的重塑20世纪60年代的颠覆事件,同时在共和党和民主党内发生。所不同的是,戈德华特少数派的颠覆,不久就在政治上结出了硕果——不仅使共和党在意识形态上走向右倾,而且使共和党从此开始逐渐为右翼保守派所控制;而从1968年延续至1972年的麦卡锡-肯尼迪-麦戈文的颠覆,却导致民主党新政大联盟的解体,并使民主党此后再也“没有机会说到他们充满激情的目标和热情似火的梦想了。”1964年,民主党的林登·约翰逊携在职总统、党内压倒性支持的优势,以及5月份发表的雄心勃勃的伟大社会计划,在总统选举中毫无悬念地战胜了共和党的戈德华特。但是到了1968年,由于越南战争、贫富问题、年轻一代与年老一代之间关系等各方面矛盾的激化,作为掌权的执政党民主党,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巨大冲击。党内对这些全国性骚乱问题的辩论,成为196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选择总统候选人的中心议题。作为在职总统、又控制了正式的政党机器、并且还有劳工组织的支持、国内政绩也很突出——从而满足了党内自由派的要求,代表新政联盟的约翰逊起初似乎并未受到挑战,将笃定在1968年再次成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在这种背景下,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RobertKennedy)和乔治·麦戈文(GeorgeMcGovern)双双拒绝了竞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邀请,前者是由于不愿被看作是约翰逊的对手、而后者则是由于接下来要进行艰苦的参议员续选工作。最后,只有明尼苏达州的尤金·麦卡锡(EugeneMcCarthy)参议员被赶鸭子上架,勉勉强强地答应了参加初选。起初连麦卡锡自己都不看好的初选,结果却在1968年3月14日进行的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第一战中,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反战情绪的上扬,使得麦卡锡的选战行情大大看涨——麦卡锡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第一战中只落后约翰逊几个百分点而已!几天之后,肯尼迪宣布参加竞选。3月31日,被越战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的约翰逊宣布退出竞选。接下来,约翰逊的副总统赫伯特·汉弗莱(HubertHumphrey)又加入到竞选之中。竞争中肯尼迪以压倒性的优势领先。但是,1968年6月6日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经过汉弗莱和麦卡锡之间的又一番较量后,代表民主党传统势力的汉弗莱,得益于当时的竞选规则,最终在初选中胜出。但是,1968年麦卡锡似乎并不情愿的颠覆行为以及被视为机会主义者的肯尼迪的颠覆行为,却成为麦戈文1968年旗帜鲜明地颠覆民主党主流的先声。“1968年的(民主党)初选,显示的不仅是战争问题的力量,而且是汹涌澎湃的广泛改革要求。”由于当时民主党已经有20多个州实行新的代表挑选规则,为“检测支配代表挑选的新规则”,1972年1月18日,以反战立场而在反战运动中表现卓越的麦戈文,在他的家乡南达科他州宣布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与汉弗莱进行激烈的较量之后,麦戈文最终获胜了。但是,初选获胜后宣布的竞选搭档——密苏里州参议员托马斯·伊戈尔顿(在以中间偏左为其竞选方针和激进的“新政治学”文化为其哲学思想的麦戈文从美国社会力量结构的变化看20世纪60年代留给后人需要深深思考的,是世界范围内的造反、颠覆、反叛、起义。在西欧,发生了1968年的法国“红五月”运动;在东欧,发生了1968年的捷克“布拉格之春”;在中国,发生了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亚非拉,发生了如火如荼的反殖民运动;而在美国,则发生了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和反战运动。这一世界范围的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并不是本文要考查的内容。但是,美国两党历史上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那两次颠覆事件及其后续发展,却与东南亚的反殖运动有着紧密的关系。事实上,美国保守派在此后对民主党的外交政策进行批判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对方贴上麦戈文的“美国打道回府”(ComeHome,America)标签。例如,2005年11月,当有着海军陆战队退伍老兵耀眼身份的鹰派民主党国会议员杰克·默撒(JackMurtha)宣称,在伊拉克进行的战争是个失败,并且呼吁美军撤回时,《纽约时报》保守派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DavidBrooks)即跳出来说,“他们(民主党人)真的要再次成为乔治·麦戈文的‘美国打道回府’党吗?”戈德华特和麦戈文这两位颠覆者,在他们1964年和1972年各自的总统选举中,有两个共同之处。其一,尽管两人都成功地颠覆了党内多数派而获得了初选的胜利,但在大选中的结果都是大败。从表1中可以看出,1964年戈德华特遭遇的失败,从选民票数的百分比来看,甚至比麦戈文的失败还要严重。其二,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俩都“倾向于以单向的、几乎是过分简单化的概念来看公共问题。而总统则是一个需要对多面性的复杂问题做出决定的职位;在这个职位上,道德化和过分简单化都是十分危险的。”正如前四个政党体系的形成,是由于美国社会力量结构发生变化所导致的一样,第五政党体系的形成,也是由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结构力量的变化所致。而这种变化也必然决定戈德华特与麦戈文两次颠覆事件的不同命运。20世纪60年代,尽管在美国发生了民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反战运动、性解放运动等,但总体上,美国社会力量结构却开始明显在朝右倾保守的方向倾斜。那么,究竟是哪些社会力量的因素决定了这一变化趋势呢?斯蒂芬·塞恩斯特罗姆认为,战后美国社会在人口和就业分布变化上有这样五个特点:第一,美国蓝领工人与白领工人之间的比例发生了朝白领工人占就业人口多数的变化——1940年和1985年,美国蓝领工人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分别是52%和42%,而白领工人的比例则分别是31%和56%;第二,阳光地带各州人口迅速增长——20世纪30年代初和1986年,冰雪地带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分别是62%和45%;而阳光地带则分别是38%和55%;第三,郊区的崛起——1940年、1960年、1980年,郊区人口占美国人口的比例分别是19%、31%、45%;第四,妇女普遍进入工作领域(见表2);第五,农民的大量消失——1940年、1960年、1980年,农业人口占美国人口的百分比分别是23%、9%、3%。这些变化具有什么样的政治含义呢?从民主党来看,罗斯福的新政,使得“民主党前所未有地成为了城市大众的政党。……(但却)没有使民主党传统的农村选民对之生厌,并且将两个新的因素——北方黑人和工会带进了民主党阵营。”第一,白领工人的增加使得中产阶级的人数大大增加而他们的定位和价值都与作为新政联盟基础力量的蓝领工人不同。这些人更加认同美国传统的个人主义核心价值,反对大政府和福利国家、重视社会稳定。2003的一项民调显示,白领工人中赞成共和党政策的人比民主党高出29个百分点。第二,南方和西部(即阳光地带)人口的增加,使得冰雪地带(Snowbelt)州在选举人团票上的份量减轻,阳光地带(Sunbelt)州的份量加重。正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南方人——尤其是黑人——因北方工业的蓬勃发展,而纷纷北上寻求新的生活所导致的国内大移民一样,由于二战后美国“新的全国高速公路网、廉价的商业航空运输的发展、较低的劳动成本以及给予工业重心地区之外的那些州的公司国防合同的政治决定,给西部和南方带来了迅猛的经济发展,从而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第三,郊区人口——他们通常是富裕的白人中产阶级——的增加,使得对社会经济问题持保守立场的选民增加。从麦戈文分子的颠覆以及此后的民主党身份危机来看,尽管麦戈文主义的激进主张在当时抓住了黑人选民,但是,主流的美国文化却在明显地朝右倾方向发展。例如,“1964年,只有34%的美国白人相信黑人要求得‘太多’;到了1966年,这一比例上升到85%。”第四,妇女大量进入就业领域,也必然影响到她们的定位和价值取向。总的来说,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最具标志意义的就是妇女堕胎权的选择,使得女性更认同自由派的理念。但是,即使在这一问题上,也要有辩证的观点。在上述同一项民调中,对于共和党更低税收的信条和对犯罪采取更严厉惩罚的态度,有孩子的已婚男女选民对共和党的支持率,高出民主党19个百分点。第五,农业人口的减少也削弱了新政形成的民主党联盟的一个基础。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即使黑人和其他非白人群体,随着他们进入中产阶级的行列,也转而开始持更加保守的社会经济立场。这两次颠覆事件给共和、民主两党带来的不同遗产,在下面的一段话中得到了很好的概括:民主党之中力量上升的中间派与支配共和党的保守派,他们之间在坚定信念上的反差,导致了二者在总统选举中的激情反差。由于遵循的是防御退缩、抱负有限的中间派战略,像迈克尔·杜卡斯基(MichaelDukakis)、阿尔·戈尔(AlGore)和约翰·克里(JohnKerry)这样的民主党总统被提名者,为他们的总统候选人资格激发的热情有限。沮丧的(民主党)活动分子逐渐感觉到,除了反对右翼以外,他们的政党没有根本目标或使命。民主党的同党可能厌恶保守派共和党人的意识形态,但他们一些人却有多么羡慕其共和党对手——他们至少有自己可以相信的领袖!美国社会力量结构的变化—结语第一政党体系完成的任务,固然完成了国家身份的确立。但是,当时的社会力量结构,却决定了分别主张联邦主义和“州权”的政治家们在自己身处的政治现实中的立场和困境。例如,当汉密尔顿明显带有中央集权特点的经济政纲——建立安全的国家信用和偿付美国革命留下的巨额债务;建议建立以英格兰银行为范本的美利坚银行;以及通过实施高保护性关税、补贴国内企业、鼓励外来移民以及联邦政府对新公路和其它“国内设施改善”的资助,以刺激美国制造业的计划——提交国会时,即遭到了以杰斐逊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党人的激烈反对,以至于他经济政纲中的第三个关键内容无法在国会获得通过。究其原因,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塞恩斯特罗姆所指出的那样,是因为汉密尔顿的经济政纲,与美国当时绝大多数人口为农民(1800年的美国农业人口为83%,1860年已经降到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补偿款禁养协议书(2篇)
- 环境监测设备研发合同(2篇)
- 七年级数学下册14.1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听评课记录
-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美洲概述》听课评课记录5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听评课记录1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听课评课记录1
-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9.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课评课记录
-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听课评课记录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2框加强宪法监督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5.3 分饼》(1)-北师大版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 护理指南手术器械台摆放
- 肿瘤患者管理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航空部附件维修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及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营销策略与方案
- 《应收培训》课件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 2024统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小记者新闻写作培训
- IPO项目尽职调查清单(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