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区环境改善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移民安置区环境改善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移民安置区环境改善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移民安置区环境改善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移民安置区环境改善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说明书一.概述本项目为云阳县江口盛堡集镇移民安置区环境改善工程,项目位于云阳县江口镇胜元社区、东方村、和平社区。江口镇地处云、开、巫三县交汇处,省干道“渝巫路”横贯其中,城镇化率为24%,城镇建成区面积为2.05平方公里。江口镇由原向阳、帆水、千丘、盛堡、江口五个乡镇合并而成,辖32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11.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6万人。2014年7月21日,江口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该项目建成后将改善江口镇胜元社区、东方村、和平社区移民安置区居住环境,其社会效益显著。本项目主要由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环保设施完善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工程三部分组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硬化、道路油化、路灯、化粪池、污水管网、检查井、公厕整治、绿化整治、活动场地、运动场改扩建等。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1)基础设施完善工程道路硬化5786.53㎡;沥青砼路面29156.70m²,C30砼地面修补7576.0m²,检查井提升20座,雨水口提升40座;路灯安装138盏.(2)环保设施完善工程新建污水管网3280米,检查井127座,DN150PE接户支管1000米等。(3)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工程公厕整治2座;绿化1700m²;新建活动场地一处1030.00平方米,新建排洪沟82.0米。新建地下车库961.7㎡,硬化场地1389.0㎡,塑胶操场4147.0㎡,新建排水沟200m,围墙115m。1.任务依据建设单位设计委托函;(1)《云阳县江口盛堡集镇移民安置区环境改善工程》初设报告及批复;(2)《关于在三峡库区后续工作中切实加强城镇移民小区综合帮扶的指导意见》(国三峡办发规字[2012]35号);(3)《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优化完善意见》;(4)《国务院关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69号);(5)《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补助标准》(财企[2012]120号);(6)重庆市移民局《关于做好三峡后续工作城镇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工作的通知》(渝移发规字〔2013〕401号);(7)重庆市水利局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指标量化方案(试行)的通知(渝水三峡〔2019〕10号);项目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初步设计阶段专家评审意见及逐条回复:1、补充管网纵剖面图,明确管网开挖对环境建构筑物的影响。回复:已补充管网纵剖面图,说明中已明确管网开挖对环境建构筑物的影响采取的措施。2、广场平面环境关系不明确。回复:已明确广场平面环境关系。3、污水管网大小选择要通过计算确定。回复:报告中污水管网大小已通过计算。4、满意度章节缺少。回复:已增加满意度章节。5、广场要为休闲广场,不能做停车场。回复:广场已增设车挡防止汽车进入广场。6、道路硬化油化前应对原路基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检测,根据检查(测)进行后续工作。回复:道路硬化油化设计前对现场进行了检查,油化前对破损路面进行了更换,对软弱地基采取换填等措施。7、复核管网基槽开挖是否对构筑物会产生不利影响,否则应采取措施。回复:本次设计管网距离构筑物预留了一定的安全距离,对特殊地段采取钢板桩等方式进行支护。8、构筑物结构应利用防水砼,抗渗等级应不小于S6。回复:构筑物结构已采用防水砼,抗渗等级大于等于S6。9、公厕装修前应对其结构构件进行检查。回复:公厕装修设计前已对其结构构件进行了检查,原有结构完好。10、概算章节基本符合编制要求。回复:对概算章节进行了复核修改。11、工程概算部分未按行业编规进行编制。回复:工程概算部分已按行业编规进行了修改。3.道路硬化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设计采用值规范规定值1道路等级—四级公路(Ⅱ类)四级公路(Ⅱ类)2计算行车速度km/h15153路面宽度m4.03.504圆曲线最小半径m15155回头曲线最小半径m10106最大纵坡%12127最小纵坡%0.30.38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2001509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20015010路拱横坡%1.51.511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1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1/2513路面设计工作年限年101014停车视距m≥15≥1515道路净高m4.54.516抗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6度(构造设防)地震基本烈度:6度(构造设防)4.设计采用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重庆市“四好农村路”(通组公路)管理办法》;《重庆市“四好农村路”(通组公路)设计通用图》;《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山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5.工程概况该项目是为了改善江口镇移民安置区群众的交通出行条件,改善江口镇环境,此次设计根据委托单位要求,只做路面硬化设计和,其它方面不作大的调整。本次设计共2条路,路线总长3.534公里。工程规模序号道路名称道路长度(m)路面宽度(m)1杨家湾至乐家湾1055.04.02杨家湾至乐家湾1#支路200.04.00合计1255.0二、沿线地理位置、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1、项目地理位置江口镇地处云、开、巫三县交汇处,省干道“渝巫路”横贯其中,城镇化率为24%,城镇建成区面积为2.05平方公里。江口镇由原向阳、帆水、千丘、盛堡、江口五个乡镇合并而成,辖32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11.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6万人。2、气象水文云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带,主要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夏热冬暖、秋雨连绵。受峡谷区地形、水系格局条件的影响,项目区雾多、日照少、风速小。多年平均气温17.7℃,日照1484.4小时。平均降水量为1243mm,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每年的4~10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且容易受秋季伏旱影响,年均相对湿度70~80%。江口镇年平均气温18℃,最高气温41℃(七月),最低温度-3摄氏度16(一月)。年降水量1200mm,无霜期300天左右。3、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测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和活动断裂通过。测区无新构造活动形迹,区域构造稳定。4、不良地质路段情况及工程设计相应的主要对策线路地段覆盖层普遍较薄,岩层产状平缓,斜坡岩土体整体稳定,场地稳定较好。据地实调查,线路区无泥石流、滑坡、危岩、崩塌、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三、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粗集料:沿线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砂岩,且埋藏浅,石料强度30-40Mpa,现场无碎石的采石场,根据工程需要可就地开采加工或者购买合格的原材料。细集料:可采用河砂,测区无天然的砂,工程用砂可使用当地机制砂。水:测区内的水井、河水可直接作工程用水。电力状况:沿线居民聚集均可取得,建议工程合理安全用电,与当地居民协商解决避开用电高峰期,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四、路线设计1、路线平面设计原则(1)因原路基已基本成型,为土路基,在测设时,本次设计均利用原有平面线形,最大限度利用原有道路,局部路段进行改线和裁弯取直,平曲线不顺适处调整顺适。(2)综合考虑平、纵、横的合理组合,灵活地掌握技术标准,改善路线线形质量,并与地形、地貌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3)设计速度采用15km/h时,圆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12m。回头曲线设计速度采用15km/h时,最小半径不小于10m。(4)本项目参照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设计。2、路线纵断面设计原则(1)通组公路建设项目尽量减少拆迁,尽量利用旧路,为了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水土流失,对于受限路段,采用技术指标下限,尽量不占用有限耕地资源和诱发新的路基病害和地质次生灾害。(2)对旧路纵坡较大路段,为保障行车安全,在长陡坡、高岩、陡坎等路段两端设置强制减速带、警告标志、安全护栏等安全设施。(3)改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2%,特殊困难路段经论证后,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适当提高。(4)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经论证可适当减窄,但降低技术标准路段的总长度不得大于项目总里程的20%,降低指标路段应做好相应的安保设施。五、路基、路面1、路基横断面布置公路根据现状路基宽度进行设计,本次设计路面宽度为4.0m,拱横坡为单向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路基宽度宜采用5.0m及以上,以确保公路的长期使用。2、横断面超高、加宽路基超高情况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超高方式绕公路中心旋转。超高值和肩宽值按照按《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中有关规定执行。3、填方路基设计路堤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下表的规定值。路堤边坡坡率填料内别边坡坡率上部高度(≤8m)下部高度(≤12m)填土边坡1:1.51:1.75填石边坡1:1.31:1.5砌石路基中的石材应选用当地不易风化的灰岩、砂岩等块片石,其边坡坡率不得小于1:0.75。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可采用1:2,并视水流情况采取边坡加固及防护措施。应因地制宜设置浆砌块石护肩、护脚和路肩挡墙、路堤挡墙等支挡工程以确保路基稳定性。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610下路床30~80410上路堤80~150315下路堤150以下2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61030-8041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值不低于40MPa。4、路基压实路基应有足够的压实度,压实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特别要注意对桥台背、涵台背、挡墙背作重点夯实。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填方路段,应采取简易路面过渡,待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后再铺筑新路面。路基压实度度最小值表填挖类别零填及挖方(cm)填方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0~0.30.3~0.80.8~1.5>1.5压实度(%)≥94≥94≥93≥905、挖方路基设计土质路堑边坡坡率应按小表并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等确定。土质路堑边坡坡率土的类别边坡坡率粘土、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3的粉土1:1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1:1.5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胶结和密实1:0.75中密1:1岩质路堑边坡坡率应按下表并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等确定。岩质路堑边坡坡边坡岩体类型风化程度边坡坡率H<15m15m≤H<20m灰岩、裂隙发育较少砂、页岩边坡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1~1:0.3弱风化1:0.1~1:0.31:0.3~1:0.5灰岩、裂缝较少的砂、页岩及泥岩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3~1:0.5弱风化1:0.3~1:0.51:0.5~1:0.75岩体较完整、裂缝较多的灰岩、砂页岩及泥岩未风化、微风化1:0.3~1:0.5弱风化1:0.5~1:0.75岩体较不完整,裂缝较多的岩质边坡弱风化1:0.5~1:1弱风化1:0.75~1:16、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路基排水设施应与农田排灌系统相协调,并确保排水畅通。边沟尺寸采用底宽40cm,深37cm的矩形边沟,边沟底采用8cm厚C20小石子混凝土铺底,沟墙采用15cm厚C20混凝土。7、路基防护工程(1)因无详细地勘,挡墙基槽开挖后,在施工中,要加强施工期的地质勘察工作,加强施工验槽,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验槽,施工必须按有关施工和验收规范进行,基槽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2)如基槽开挖后现场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而导致的工程量和投资增加,需征得相关方同意。(3)设计荷载:2015路基规范挡土墙车辆荷载,基底摩擦系数:0.30、0.40,墙后填料综合内摩擦角:30°,挡土墙持力层为强风化泥岩。(4)挡土墙墙身和基础统一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片石,石料强度不得小于30Mpa。(5)挡土墙基础埋入硬土层不小于1.0m,墙趾部分基坑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回填夯实,并做成坡度不小于5%的外倾斜坡。(6)挡墙基础承载力不得小于挡墙结构图中所列的基底应力值。(7)挡土墙纵向分缝长度一般为10-15米,两段间设沉降伸缩缝,缝宽2.0cm,缝内填以沥青麻絮或不透水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度不小于20cm。(8)挡土墙墙身应设置泄水孔,最底下一排泄水孔应高于水沟,泄水孔间距2×2m,外斜3%,预埋φ75PVC管,上下交错梅花形布置。墙背泄水孔进口采用土工布包裹。(9)墙后填土须待挡土墙墙体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即时填筑,并对填土进行分层夯实,注意墙身不要受到夯击影响。填筑前先清除植物及其根系和其它废物。(10)墙后原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将填方区开挖成倒坡台阶后再填土,以免填方沿原地面滑动。(11)墙后填土应选择透水性较强的填料,其内摩擦角不得小于35度。回填土与开挖面接触的1米左右范围内的填料应选用粗粒土。(12)本工程边坡采用“动态法设计,信息化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边坡岩土的性状、支护结构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应进行各种观测,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设计与施工。8、路面设计(一)路面设计参数1、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2、自然区划:路线所在地区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区。3、路面设计工作年限:10年4、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5、交通量等级:轻交通(二)路面结构形式及材料参数1、路面结构组合形式表、路面结构面层(C25水泥砼)基层(填隙碎石)结构厚度20cm8cm各结构形式详见结构图。2、路面结构材料参数(1)各种结构参数表材料名称抗弯拉强度(Mpa)抗压强度(Mpa)抗压回弹模量(Mpa)竣工验收弯沉值(mm-2)土基150填隙碎石基层300144.8C25水泥砼面层≥4.0≥2525000(2)路肩路肩采用C20砼浇筑,其尺寸为宽0.25m×高0.25m。(三)填隙碎石基层1、一般规定①用单一粒径的粗碎石和石屑组成的填隙碎石可用干法施工,也可用湿法施工。干法施工的填隙碎石特别适宜于干旱缺水地区。②填隙碎石的一层压实厚度,可取碎石最大粒径的1.5-2.0倍。③在农村公路中可将填隙碎石用作基层。④填隙碎石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细集料应干燥。b、应采用二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填隙料应填满粗碎石层内部的全部孔隙。碾压后,表面粗碎石间的孔隙应填满,但不得使填隙料覆盖粗集料而自成一层,表面应看得见粗碎石。碾压后基层的固体体积率应不小于85%。c、填隙碎石基层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d、检查材料层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2、材料技术要求①填隙碎石用做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②粗碎石可以用具有一定强度压碎值的各种岩石或漂石轧制,但漂石的粒径应为粗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材料中的扁平、长条和软弱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15%。③填隙碎石、粗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填隙碎石用骨料的颗粒组成(%)项次粒径筛孔尺寸(mm)635337.531.526.519169.5130-6010025-60-0-15-0-5--225-50-100-25-500-15-0-5-320-40--10035-37-0-15-0-5④采用上表中的1号粗集料时,填隙料的标称最大粒径可为9.5mm。⑤采用上表中的2、3号粗集料时,填隙料可采用下表中的级配:填隙碎石料的颗粒组成筛孔尺寸9.54.752.360.60.075塑指通过质量百分率(%)10085~10050~7030~500~10<63、施工及技术要求①处治旧路面:旧路面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单车道无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②施工放样:在处治好的旧路面上恢复边线并在两侧路肩上设置指示桩,在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基层边缘的设计高。③备料:根据基层宽度和松铺系数(1.20~1.30,碎石最大粒径与压实厚度之比为0.5左右时,系数为1:3,比值较大时,系数接近1.2),计算各段需要的粗碎石数量。填隙料用量约为粗碎石重量的30%~40%。④摊铺粗碎石:按松铺厚度均匀摊铺粗碎石。⑤初压:用10T二轮压路机碾压3~4遍,每次重叠1/3轮宽,碾压由边至中,使粗碎石稳定就位。④摊铺粗碎石:按松铺厚度均匀摊铺粗碎石。⑤初压:用10T二轮压路机碾压3~4遍,每次重叠1/3轮宽,碾压由边至中,使粗碎石稳定就位。⑥撒铺填隙料:用人工或人工配合小型铲运机将填隙料均匀撒铺于压稳的粗碎石层上,松厚约2.5~3.0cm。⑦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慢速碾压,将全部填隙料振入粗碎石的孔隙中。应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铺筑时,纵缝应搭接拌和。前一幅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拌和时,应将相邻的前幅边部约0.3m搭接拌和,整平后一起碾压密实。⑧再次撒布填隙料和碾压:第二次撒布填隙料,松厚约2~2.5cm。用振动压路机继续碾压,直到全部孔隙被填满为止。⑨终压:用压路机再压1~2遍。碾压前宜在表面洒少量的水,洒水量大于3kg/m2。碾压完成后应留待一段时间让水分蒸发,使结构层干燥,再在其上铺筑其它面层。(四)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1、路面材料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表面应抗滑、耐磨、平整。面层采用C25水泥混凝土,其抗弯拉强度不低于4.0Mpa,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小于PC42.5,其粗集料与细集料的技术要求与级配范围均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①碎石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6.5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表1 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质量标项 目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碎石压碎值指标,%≤5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卵石压碎值指标,%≤3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8表观密度≥50gm3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5松散堆积密度≥30gm3含泥量,按质量计,%≤0.5孔隙率≤7%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岩石抗压强度(Pa)≥岩浆岩10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O3质量计,%<1.0变质岩8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沉积岩60用作混凝土面板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进行分级掺配使用,并符合表2的要求。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6.50mm。卵碎石或碎石中粒径小于0.075mm的石粉含量不宜小于1%。表2粗集料级配范围粒径(mm)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mm)31.526.519.016.09.504.752.364.75-31.510095-10060-7530-5010-300-100-5②砂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表3细集料技术指标项 目技术指标项 目技术指标机制砂单粒径最大压碎值指标,%≤5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0Pa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2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8表观密度≥50gm云母,按质量计,%≤.0松散堆积密度≥40gm3天然砂机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0孔隙率≤5%天然砂、机制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5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硫化物及硫酸盐按O3质量计%≤.5机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0轻物质,按质量计%≤.0机制砂MB值≥1.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表4细集料级配范围砂分级细度模式方筛孔尺寸()0.00.00.50.75粗纱3.1~.90~1065~9535~6515~305~00~00~5中砂2.3~.90~1075~1050~9030~608~00~00~5细纱1.6~.90~1085~1075~1060~8415~450~00~5注:通过各筛孔的百分率以质量计。③水应采用人畜引用水或自来水,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它有害杂质。2、砼板块尺寸本路段按路幅宽度W进行分幅施工,W<5.5米按单幅施工,5.5≤W<10米按双幅施工,双幅砼路面全线设纵缝,纵缝为平缝,并设拉杆;无论单幅或双幅施工,均应按中线每4-5米切割缩缝,纵、横缝均用聚乙稀胶泥填充,起止端加设边缘钢筋;在板缝错开处设置防裂钢筋,在板角小于80°的板中设置角隅钢筋。当纵坡小于5%时,砼路面面层应压纹(纹深一般路段为0.5~1.0mm,特殊路段为0.6~1.1mm),纵坡大于5%的路面应作横刻槽防滑处理,刻槽尺寸为:槽宽7mm、槽深8mm、间距30mm(最好为不等距)。其具体施工详见水泥混凝土板分块大样图。3、面层接缝(1)胀缝设置与施工胀缝设置:在邻近桥梁或固定建筑物处、或与其它类型路面相连接处、板厚变化处、隧道口、小半径曲线和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胀缝。在其它位置,当板厚≥0.20m并在夏季施工时,也可不设胀缝;其它季节施工,一般可每隔100~200m设置一条胀缝。胀缝施工:胀缝施工的技术关键有两条:一是保证钢筋支架和胀缝板准确定位,使用机械或人工摊铺时不推移,支架不弯曲,胀缝板不倾斜。要求支架和胀缝板较有力的固定。二是胀缝板上部软嵌入临时木条,胀缝板顶部会提前开裂,来不及硬切(双)缝,已经弯曲断开,缝宽不一致,很难处理。解决办法是临时软嵌(20~25)mm×20mm木条,保持均匀缝宽和边角完好性,直到填缝,剔除木条(施工车辆通行期间不剔除),再粘胀缝多孔橡胶条或聚氨酯弹性胶填缝。(2)拉杆设置拉杆不能设置得过浅,亦不得有过大偏斜,要求拉杆设置深度及上下左右偏斜10mm,不然会给拉杆端带来更大的横向弯拉应力,拉杆端部的行车道轮迹位置很容易断裂破坏。4、超高、加宽过渡段对于超高、加宽过渡段应符合渐变率为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若不满足上述要求需做到超高、加宽过渡段圆滑顺直。5、水泥砼路面养生(1)混凝土的养护基本要求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砼(混凝土)的养护目的,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砼硬化:二是防止砼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的不正常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使砼达到其应有强度。(2)养护工序覆盖养护是最常用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主要措施是:应在初凝以后开始覆盖养护,在终凝后开始浇水(12小时后),使用保湿膜、土工毡、土工布、麻袋、草袋、草帘等覆盖物保湿养生。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并由此确定每天的洒水遍数。养生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应特别注重前7天的保湿养生。一般养生天数宜为14~21天,高温天不宜少于14天,低温天不宜少于21天,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最短养生时间不宜少于28天,低温天应适当延长。混凝土板养生初期,严禁人、畜、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40%后,行人方可通行,面板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6、强制减速带(1)设置原则农村公路建设受当地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路段称为受限路段,须在坡度≥8%或半径≤15m的圆曲线范围内以及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入口等路段均需设置强制减速带。(2)设置标准首先确定强制减速带设置路段,待水泥砼路面完工后立即在确定的路段上每间隔5m设置50cm宽的减速带,摊铺粒径4~6cm破碎卵石,然后用平板机将摊铺的破碎卵石嵌入一部分在水泥砼路面内,高出水泥砼路面1.5~2cm。六、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根据《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和《山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农村公路须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在急弯、陡坡路段应设置强制减速带。1、标志设置要素:(1)前置距离需要驾驶人根据信息采取相应行动的,例如变换车道、改变行驶方向、减速或停车等情况,在标志设置时,除确保驾驶人在动态条件下能读完标志信息外,还应预留一定的前置距离,给驾驶人采取相应行动提供时间和空间。这类标志主要是警告标志,农村通组公路标志设置前置距离一般可采用30m,可根据现场条件适当调整,但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2)标志尺寸公路按照设计速度选择标志字高,农村通组公路指路标志中汉字字高原则采用25cm。警告标志采用边长为70cm的等边三角形,圆形禁令标志直径采用60cm规格。其余事项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3)标志结构和形式标志支撑结构宜选择单柱和悬臂,也可使用双柱结构。路侧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单柱式,也可在保证结构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将标志附着于路侧山石上。(4)标志材料标志底板可采用铝合金板、钢板、合成树脂类板材等制作,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7)相关规定。农村通组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等级宜采用Ⅱ类及以上。2、标志设计(1)急弯路段平曲线半径小于20m且停车视距小于20m时的路段,应设置急转弯标志。相邻两个反向曲线的半径均小于或其中一个小于20m且停车视距小于20m,相邻两曲线间距小于40m时,应设置反向弯路标志。连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反向平曲线,其平曲线半径均小于或有两个半径小于20m且停车视距小于20m时,且各圆曲线的间距均小于40m时设置连续弯路标志。当连续弯路总长度大于500m时,应重复设置。可在连续弯路标志下附加连续弯路长度的辅助标志。急弯标志可以和建议速度标志或限制速度标志联合使用。条件允许时,可考虑采用开挖视距平台等措施改善视距。(2)陡坡路段陡坡标志用以提醒车辆驾驶人小心驾驶。当纵坡大于7%时,在纵坡坡脚适当位置设置上陡坡标志,在纵坡坡顶适当位置设置下陡坡标志。当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纵坡大于7%的路段坡顶前适当位置,可设置连续下坡标志。当纵坡大于7%的路段设置强制性减速带。(3)其他标志其他路段可根据现场条件、管理需要,设置相应的限制速度、注意落石、道路变窄、注意村庄、注意行人、慢行、注意危险、鸣笛等标志。各种标志适用条件及设置方法详见《道路标志和标线》GB5768.2相关要求。七、涵洞工程1、设计原则为了保证路基稳定,应结合排水和灌溉需求,设置必要的涵洞,确保排水畅通。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管顶填土高度:0.5~8.0米。当洞顶覆土厚度小于0.5米时,涵顶及涵两侧填土在两倍孔径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方法分层夯实;当洞顶覆土厚度在0.5~1.0米时,涵顶可通过施工车辆,但压路机必须采用静压。通过现场勘察、资料分析和经济比较,选择桥涵型式和孔跨布置。涵洞设计视填土高度、地基承载力和泄洪能力而定,本项目均采用D300、D500、D750钢筋砼圆管涵和盖板涵,以利于造价控制及后期养护清淤作业。涵洞进出口分别采用八字墙、一字墙、边沟跌井等洞口形式。2、圆管涵主要材料:①管节:混凝土为C30;钢筋为HPB300、HRB400。②洞口墙,河床铺砌,隔水墙:M7.5浆砌片石。③勾缝:M7.5砂浆。④片石强度等级不小于MU30。3、盖板涵主要材料:①盖板混凝土:C30混凝土②盖板钢筋:HPB300、HRB400③涵台身:C20片石混凝土④涵台基础:C20片石混凝土;涵底铺砌:M7.5浆砌MU30片石;帽石:C30混凝土3、技术要点①涵洞必须注意其基底承载力的要求。全段的涵洞基底标高可视基坑开挖后的具体情况,在满足基底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酌情调整基底标高。凡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均需采用换填处理,处理后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②管节预制时必须在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允许脱底模、堆放和运输。堆放和运输时,必须在管节端部用两点搁支,并不得使上、下面倒置。③台背填土必须在连接缝中的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进行,并应在管涵两侧同时分层夯填。台背填土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④圆管涵管接缝内填塞沥青麻絮,也可填塞粘土胶泥,外用砂浆抹平。⑤其他未尽事宜按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的要求执行。八、道路油化8.1路面油化本次设计路面油化面积29156.7平方米。8.1.1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1)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5)《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7)《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2)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BZZ-1002)设计控制纵坡:与原道路纵坡基本一致3)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10年4)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0年5)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为6度8.1.2平面设计道路油化宽度基本与原宽度一致。8.1.3纵断面设计本工程为旧路改造,纵坡设计基本上以老路和周边建筑物的标高为控制标高,纵坡本次不作调整。道路平纵横线性组合经透视检验,符合要求,视线连续,走向明确,视线诱导良好,满足行车安全要求。8.1.4路面破损分析及处理措施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主要形式及评价(1)主要破损类型路面破损类型为角偶断裂、破碎板和横向裂缝。(2)水泥路面破损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断板率和平均错台量两项指标评定:路面破损状况分级标准等级优良中次差断板率(%)≤56~1011~20>20平均错台量(mm)≤56~1011~15>15根据现场采用错台仪量测接缝两侧板边的高差,平均错台量在6~10mm之间;断板率的调差和计算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计算得出断板率在≤5,综上统计,路面破损状况等级评定为优良。(3)原路面接缝传荷能力的评价由于本项目在设计前未进行弯沉值测定,破损砼路面修复范围根据现场踏勘确定,在施工前需对路面进行弯沉值测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计算得出路面破损状况,进一步复核破损砼路面修复范围。砼路面损坏处理措施。1.唧泥、脱空板处治(1)脱空板的确定水泥混凝土板块脱空位置的确定,采用弯沉测定法,须用5.4m长杆贝克曼梁,一部BZZ-100重型标准重汽车,测定方法参照相关规范。弯沉超过45(0.01mm)的板块(含横向裂缝处弯沉)为板块严重脱空。b.下雨以后唧泥的板块一并视为脱空板块。(2)脱空板、唧泥板处理方法将旧板破碎,运走,清扫基层;用C15混凝土修复松散基层(如有松软的素淤泥块,还应挖坑切槽,直到坚硬基层),使基层表面基本平整,且具有一定的横坡坡度,然后重新浇筑C30混凝土板。处理旧板换新板应注意以下几点:a.破碎机械严禁使用冲击锤,因其冲击力对周围板块基层有振动影响,最好用人工配合空压机,小型液压式凿岩机;b.新浇的混凝土板块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抗折强度4.5MPa,坍落度20-40mm,其材料要求、配合比、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应符合有关施工与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c.对于行车道之间纵缝内的传力杆钢筋,应以保留或恢复;对于横缝(胀缝或缩缝)中的拉杆钢筋也应保留;d.对于板也应对应与旧板留出纵、横缝;e.混凝土配比中可加入JD-24型早强剂;一般水泥与JK24比例为1:0.16。f.换板时严禁将横缝面凿平,应保留骨料棱角以便增加横缝隙间的传荷能力。2.破碎板处治对于有贯穿全板的1条以上纵、横、斜向裂缝形成的板断裂成2块以上的破碎板块,也按脱空板的方式处理。3.纵横向裂缝(1)换板对裂缝宽度大于25mm的严重裂缝将板破碎,重新浇筑路面混凝土。(2)条带补缝对贯穿全厚的小于25mm的裂缝,宜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其方法如下:a.顺裂缝缝隙两侧各15~20cm,且平等于缩缝切12cm深两条横缝。b.在两横缝内用风镐或液压镐凿除混凝土12cm。c.将切割的缝隙内壁凿毛,并清除松动的混凝土碎块和表面尘土裸石。d.在修补面上刷一层粘结砂浆,然后浇筑C30-f4.5混凝土。e.喷洒养护剂,其喷洒面应延伸到相邻老混凝土板20cm以上。f.用切缝机加深修补板两侧缩缝,灌填缝料。4.错台处理如相邻两块板高差小于1.0cm并符合设计弯沉值要求,可直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两板块高差大于1.0cm并小于2.0cm,可以将错台高出的一侧的板块边缘30~50cm范围内,按斜度削平至下沉板边缘平齐,然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两板块高差大于2.0cm,将板破碎,重新浇筑路面混凝土至两板相平。5.板角修补(1)板角断裂应按破裂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并放样。(2)用切割机切边缝,用风镐凿除破损部分,打成规则的垂直面。对有钢筋的,不应切断钢筋,如果钢筋难以全部保留,至少也有20~30cm长的钢筋头,且要长短交错。(3)检查原有的拉杆和传力杆,如果有缺陷应予更换。(4)在两切割板厚中央钻孔,深10cm,直径3cm,水平间距30~40cm,孔的周围应先湿润,用砂浆填塞,插入20cm长直径为25mm的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5)基层不良时,待其硬化后,用切割机切出接缝槽。灌入填缝材料。(6)混凝土达到通车强度后,即可开放交通。6.灌缝板块维修好后,为防止地下水侵入加铺层,应对全线每板块板块之间条纵、横缝及硬路肩与边板之间用清缝机进行清缝,待缝隙干燥后,用灌浆机填缝。目前国内较为成功的是QF-94Ⅲ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嵌缝料。该料组成:石油沥青、PVC树脂为基料,适量的改性剂,辅以必要的添加剂,在特定条件下配制而成,属加热施工式。使用方法:现场开箱,将料装入专用施工机具加热箱中,加热温度为130℃~140℃。嵌缝料技术性能指标见下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技术标准产品性能指标高弹低弹G型D型1针入度0.1mm<90<5084482流动度mm<2<51.22.13弹性%>60>3090654粘结拉伸mm>15>518.414.95密度G/cm//1.25±0.201.25±0.306灌入温度℃//132(10)137(10)修补结束后,摊铺沥青前,所有纵横缝部位布一道50cm宽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8.1.5路面结构设计根据交通功能需要,路面交通等级为重级,设计年限为10年。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路面设计以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路表容许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控制指标。确定道路结构层如下:上面层: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上面层厚40mm粘层:0.3~0.6L/m²改性乳化沥青粘层下面层:5.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16)透层:1.0~2.0L/m²改性乳化沥青透层油防水粘接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原砼路面拉毛8.1.6白改黑段路面结构弯沉检测要求: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凝土(0.01mm)35.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01mm)39.088.1.7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砼基层①水泥水泥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因气候原因水泥终凝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掺加缓凝剂;应选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如42.5级。②集料用于底基层和基层的集料应满足表l所列性能要求:底基层、基层材料性能要求表1项目要求扁平颗粒含量%≤20压碎值%≤30用于底基层和基层的集料的配合比应分别满足表2所列要求:底基层、基层材料(集料)级配要求表2结构层次底基层基层通过下列筛孔尺寸的百分比(%)37.510031.590~10010026.590~10019.067~9072~899.545~6847~674.7529~5029~492.3618~3817~350.68~228~220.0750~70~7液限<28<428塑性指数<9<9注:0~5mm的细集有塑性指数时,0.075mm筛孔的通过率不应超过5%。稀浆封层1)材料①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T0655粘度C25,3

(秒)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40~10040~100T0604不小于205℃cm不小于20T0605不小于53不小于53T0606②石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2)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浸水1h <800g/m2T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0755稠度2~3cmT07513)施工技术要求①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②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③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④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⑤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⑥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⑦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8.1.8沥青面层面层设计为SMA沥青砼路面,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稀浆封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1.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1)质量标准压实度:≥98%平整度:σ≤1.8mm,IRI≤3.0m/Km厚度容许偏差:总厚度-5%,上面层-5mm中线高程:±15mm横坡度:±0.3%宽度:0,+20mm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不小于0.55mm弯沉值:≤28(0.01mm)2)材料①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A级70号沥青(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用)和A级90号沥青(上面层SMA改性沥青混凝土用)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试验项目A级70号A级9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80~100T0604延度(5cm/min,15℃)cm不小于100不小于100T0605软化点(R&B)℃4645T0606闪点℃不小于260不小于245T0611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大大于2.2T0615密度g/cm3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03溶解度%不小于99.5不小于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0.8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不小于57T0604应用于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的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改性剂采用EVA、PE类改性剂时,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为3%。改性剂采用SBS类改性剂时,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为5%。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见下表:技术指标EVA、PE类SBS类实验方式针入度25℃,100g,5s0.1mm30~403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40T0604软化点TR&B,不小于℃606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03.0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230T0611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2.5T066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1.0±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不小于%6065T0604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改性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CH5)<5T0655粘度C25,3(秒)8~25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50T06517②石料根据重庆市道路路面的筑路材料调查情况,选用石灰石集料作为路面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卵石破碎石料作为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所选用的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性能要求:指标单位表面层其他层次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T0304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18T0312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吸水率,不大于%2.03.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T0320粗集料的磨光值,不小于PSV--42T0321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4T0616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9080T0361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所用石料为保证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拟选用卵石破碎石料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所用石料,粗集料应满足上表所示的技术要求,细集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SMA13沥青砼中,所用石料的级配组成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表4.8.5和表4.8.7对应于一级公路石料的分级要求。石料第二次破碎可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和圆锥式破碎机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石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③矿粉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10.1技术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④纤维路面表层SMA-13沥青混合料采用木质素纤维。木质素纤维应满足以下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度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振敲后称量含水率,不大于%5105度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⑤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3)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①沥青混合料的级配SMA沥青砼路面中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混合料类型SMA-13AC-16筛孔(mm)通过率%31.526.519.010016.010090~10013.290~10076~929.550~7560~804.7520~3434~622.3615~2620~481.1814~2413~360.612~209~260.310~167~180.159~155~140.0758~124~8注:用于SMA路面的木质素纤维不宜少于0.3%,矿物纤维不宜少于0.4%。②混合料性能要求SMA沥青砼路面中,上面层SMA-13、下面层AC-16的混合料性能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技术指标性能要求马歇尔稳定度,KN≥6T0709流值,mm-T0709空隙率(VV),%3~4T0705矿料间隙率(VMA),%≥17T0705沥青饱和度(VFA),%75~85T0705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0T079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0T072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με2500T0715动稳定度,次/mm3000T0719击实次数,次两面击实50次T07022.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1)沥青透层油及粘层油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的洒布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在路面基层上洒布透层油,在沥青砼层间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透层油用煤油稀释沥青,粘层油用改性乳化沥青。②在基层养生结束并清除基层表面松散颗粒的尘土后,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0.8~1.2Kg/m2,洒布透层沥青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在其上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上调头,转弯,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待满足相关要求后铺筑沥青砼下面层。③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洒布前,应认真检测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只有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施工。④粘层油的洒布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不能污染环境。2)下面层及上面层①透层油洒布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固化后,应立即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凝土。②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部颁标准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③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进行认真的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④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砼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⑤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⑥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等候时间过长,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小于98%,以室内马歇尔试件密实度为准)。⑦已运到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拌和站能满足摊铺机需要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快的摊铺,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压实效果。⑧当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避免形成冷接缝;当摊铺机出现故障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修复时,应就地做成一条接缝;当日施工完毕,应在完毕处做成一条垂直接缝,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80cm。⑨压路机应视摊铺时的气温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情况,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⑩施工完毕后的路面应在24小时内禁止一切车辆通行。8.1.9路面加固因本次对道路沿线的检查井、雨水口进行提升,必须严格按照本次设计大样图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8.1.10交通设施工程本次设计对油化范围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