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_第1页
2023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_第2页
2023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_第3页
2023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_第4页
2023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第一单元页数1.水到哪里去了22.水沸腾了23.水结冰了44.冰融化了4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6.加快溶解67.混合与分离7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7第二单元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83.压缩空气94.空气有质量吗9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06.我们来做“热气球”117.风的成因11第三单元1.我们关心天气122.认识气温计123.测量气温124.测量降水量105.观测风146.观察云14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4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6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由水分子组成,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透明、无色、无味、有重量、占据空间。

不同点:状态: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水看得见,水蒸气看不见。水摸得着,水蒸气摸不着。水相同点水蒸气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水分子、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透明、无味有重量、占据空间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水沸腾了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表时间

02468温度计的示数20℃30℃50℃75℃100℃水的变化

常态常态温热水中出现小的气泡气泡翻滚破裂2.水沸腾时的观察记录表水沸腾时的温度水沸腾时水中的现象水沸腾时水面的现象水沸腾时水面之上的现象100℃形成大量的汽泡,上升,变大汽泡到水面破裂开来汽泡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水相同点冰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无色、无味透明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表冰融化前冰融化一半冰完全融化低于0℃、固态0℃、冰水混合高于0℃、液态用箭头标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记录表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食盐是否溶解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小苏打是否溶解是是是否否否否否我的发现常温下,食盐易溶解,溶解快,小苏打难溶解,溶解慢。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比较记录表在冷水中在热水中搅拌不搅拌溶解快慢慢快快慢沙和食盐特征比较记录表颜色颗粒大小能否溶解在水中透明度沙黄色较大否低食盐白色较小是高我的分离方法过滤,滤液蒸发结晶得食盐物质的变化记录表我们做了什么它们的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橡皮泥揉捏形状变化是纸撕碎变成小块是水搅动流动是我的解释:在杯底扎孔,杯内气压降低,杯内水位上升,水占据空间;用打气筒从杯底注入空气,空气占据杯内空间增加,水往外排,水位下降。1、气温计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玻璃泡,毛细管,刻度和温标等组成的。2、读数记录:12℃、7℃、零下3℃、零下8℃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实地观察1、在操场上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教学反思】《热对流》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热传导》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主要通过实验观察热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递特点,初步了解热对流。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热传导》的知识,明白了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向温度较低处,热在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会以热传导的形式传递。由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学生会觉得液体和气体也会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这是学习热对流这种热传递方式的一个障碍。所以开课伊始我让学生用热传导的原理来分析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聚焦对流现象。然后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借助木屑观察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在得出结论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探究热在空气中又是怎样传递的,继而认识到流动的气体和液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都是对流。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并且能够作出解释。2.注重实验方法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我在课堂上没有把热对流的概念、特点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生活中借助水面落叶的运动判断水的流动方向、速度,通过类比、迁移,设计出观察水受热时的流动情况,培养实验探究技能,在教学中,学生理解得很快,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够基于实验的要点进行观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使用新型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在常规实验中,观察物体温度的变化常采用酒精温度计直接测量,或者时借助凡士林、蜡油等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材料的形态变化来间接观察物体温度的变化。在本课导入环节中要测量试管不同位置的温度,使用酒精温度计很不方便,测量精度会受到非测量点处温度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使用了额温枪的点测温功能来进行测量,方便、快捷、精度高。同时在教学中也向学生渗透了在这个实验中使用额温枪的好处,使学生认识到测量时要考虑材料结构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有利于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科技的发展使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手段多样化,我在课堂上尝试运用多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1.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缺乏完整性。在教学中,由于担心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够,在对比、分析、推理、总结的过程中,我多采用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的形式,这种简单的启发虽然降低了思维的难度,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打断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琐碎,思维的自主性、完整性不足。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信心,二是没有设计一个有结构的、完整的问题组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我知道这样做的重要性,但是我这种设计的能力还有差距,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2.在拓展应用阶段忽视了学生对热对流概念完整的认识。在课快结束时,举出的热对流在生活中的例子“热锅热气向上、雪糕冷气下降”,这两个现象并不是完整的热对流现象,只是热对流现象是一个局部,这两种现象只能明确表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还不足以说明热对流,忽视了引导学生分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热对流的完整过程。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时间所剩不多,另一方面是我在课前对热对流概念的完整性重视不够。【主要概念】机械能、声、光、电、热、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涉及课标】6.3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6.3.3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56年级:●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课是《热传递》单元的第三课,是继“热传导”、“热对流”之后,引导学生认识热量的另外一种特殊传递方式——热辐射。教材通过四个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热辐射的概念:一是感知生活中热辐射形式的存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还有一种与热传导、热对流不同的传热形式——热辐射,教材呈现了两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模拟感受。二是制作“简易太阳能灶”,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了解热辐射受哪些条件影响,同时培养对工程技术的研究兴趣。三是借助生活中常见工具让学生理解很多情况下热传递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式同时存在的。第四个活动是在活动三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际场景独立分析三种传热方式有哪些异同,并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分析结果,这个活动既能让学生在寻找相同与不同中加深对三种传热方式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热的传递不仅有生活经验,还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四年级学习了《冷和热》知识,强调运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掌握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变化可以使物体产生体积和形态的变化。因此对于热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历了“进阶”的学习过程。此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强化学生对“物质是运动的”这一核心观点的理解,在前期从宏观层面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本单元学生借助一些表象来了解微观运动,为初中学习分子热运动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小火炉”、“模拟真空环境”的热的传递实验,知道热辐射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2.通过分析、比较传导、对流、辐射,知道热传递特点是热从高温传向低温。3.通过分析生活中具体事例,认识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传导、对流、辐射一般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对我们影响很大。4.通过学习热辐射特点,愿意利用课后时间,尝试设计制作简易太阳灶。【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生活感受和动手测量,了解热辐射的传递形式和影响条件。难点:能够独立分析某个场景中存在的热传递方式。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真空罩、抽气筒、数字温度计、浴霸灯、灯罩、电烙铁、电水壶、小型电暖气学生分组材料:模拟小火炉、粗无烟香、打火机、测温枪(可以测物体温度)、记录单【教学过程】一、生活经验导入(一)感知太阳的热量传到地球上的热传递方式师:同学们,白天与晚上相比,什么时候的温度高?生:白天师:什么原因使白天的温度高?生:太阳师:我们把像太阳这样产生热量的物体叫做热源。那太阳这个热源将热量传递到地球上,运用的是哪一种热传递的方式?我们学过了传导和对流两种热传递的方式,那太阳的热量传到地球的热传递方式属于哪一种呢?(画图地球与太阳)(二)小组内交流一下,完成实验记录单。分析传导和对流的特点,初步感知热辐射的热传递方式传导需要直接接触;对流需要气体和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并且都是不同时受热的,都是从温度高传到温度低。那太阳传递到地球的热传递的方式即不属于传导也不属于对流。(三)小组汇报,分析热辐射的特点师:如果太阳到地球的热传递的方式即不属于传导,也不属于对流,那我们姑且称它为第三种传热方式,那这种传热方式有什么特点?生:不需要物体(固液气)也能传递热;传递的方向是四面八方。【设计意图:通过对太阳热量传递到地球的分析,借助前两课的已有概念,运用比较法和排除法,引导发现热辐射这一传热方式的特点。】二、设计实验验证热辐射特点(一)小火炉实验发现热辐射现象,并能够提出传播介质的问题。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热传递方式的特点。2.引出“模拟小火炉”实验,建立实验材料与太阳到地球这一传热方式的类比关系。出示实验材料(模拟火炉、无烟香、打火机、额温枪)。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疑问。4.学生汇报,由学生来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汇报:上方的传热方式是对流,侧面与底部是热辐射预设学生疑问:如果没有空气还能传递热吗?5.出示真空罩、抽气筒、数字温度计、浴霸灯等实验材料,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真空状态下也可以向四周传递热。6.引导学生发现热辐射的特点,并板书、分析特点:向周围、不借助物体,由温度高传向温度低,同时传热。【设计意图:本课侧重于实验设计,教师在组织实验与反思中,改进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模拟实验的类比关系,促进了学生思维与观念的发展。】(二)揭示课题热辐射我们称这样的热传递方式为辐射。出示课题及定义内容像太阳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三)分析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点1.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有什么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之处?2.梳理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点,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表格或者思维导图)。【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比较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点,通过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三、热辐射应用1.你会向周围以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吗?师出示军事用途、东快路多乘员车道拍照热成像。2.你还知道哪些热辐射的应用?师补充:早上学校体温监测、额温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