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学情诊断模拟试卷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学情诊断模拟试卷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学情诊断模拟试卷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学情诊断模拟试卷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学情诊断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学情诊断模拟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学情诊断模拟试卷

一、积累运用(22分)

1.(2023九下·杭州模拟)班级举行“弘扬中华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yuán□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每个时期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mèi□力。赋诗作词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重要的休闲方式,流觞曲水,毫无笨拙之感。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①yuán远流长

②mèi力

③变迁(A.qiānB.xiān)

④笨拙(A.zhuōB.zhuó)

【答案】源;魅;A;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源;魅;A;A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2023九下·杭州模拟)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内容。

读《出师表》,理解诸葛亮为国北伐的赤胆忠心;学《卖油翁》,理解技能可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至精通,即□(成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是(人名)笔下的世外桃源;“静以修身,(”,那是《诫子书》描述的君子之行。

【答案】熟能生巧;陶渊明;俭以养德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卖油翁》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有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诸葛亮《诫子书》中描述的君子之行。

故答案为:熟能生巧;陶渊明;俭以养德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2023九下·杭州模拟)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填入古诗文名句。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史的星空,诗星璀璨。

中华文化是李白“___,___”的慷慨激昂、乐观自信,是杜甫“不畏浮云遮望眼,___”的不畏困难、坚定意志,是龚自珍的“___,___”的落花情怀、无私奉献,是王勃“,”的四海皆友理念,是范仲淹“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忧后乐抱负。

【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缘身在最高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先天下之忧而忧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济、缘、涯”

故答案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缘身在最高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先天下之忧而忧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4.(2023九下·杭州模拟)参照画线句,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补写句子。

茅盾说,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种西北极普通的树,决不是平凡的树!现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拥有白杨树这样品质的英雄人物:鲁迅,面对当时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弃医从文,信念坚定如磐石;___,,___;邓稼先进入大漠深山,舍生忘死,功绩犹如星辰闪耀。

(备选:艾青/屠呦呦/《长征》里的人物)

【答案】屠呦呦牢记使命;锲而不舍;功德好比润物的春风细雨

【解析】【分析】

故答案为:

【点评】

5.(2023九下·杭州模拟)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__,。,,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为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②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

④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

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①②④③

【答案】A

【解析】【分析】

故答案为:

【点评】

二、阅读(53分)

(2023九下·杭州模拟)文学作品阅读

仓爷的命根

徐国平

乡里下了通知,收下这茬玉米,地就不能再种了。

好好的地咋就不让种了?仓爷怎么也想不通,就跟丢了魂一样,茶不思饭不想,一趟一趟地往乡政府跑。

他说不想要那么多钱,只想安安生生地种好自家的地。他还再三说自家那块地肥得都淌油呢,方圆几十里也找不出那么好的地。

起初,工作人员耐着性子听,还跟他解释,占地是乡政府的统筹规划,为了招商引资,更好地发展全乡的经济。仓爷的耳朵眼里却跟塞满土坷垃块一样,半句也听不进去,较着劲说,不能为了经济,老百姓就不种地吃饭了。人们就笑他傻,有了钱想吃啥不中啊,看你八成是一下拿那么多钱烧晕了头吧!仓爷说有人才傻,守着金山银山也备不住挨饿。

后来,乡里的人干脆跟躲瘟神一样躲着他。

四周的邻地,没几天工夫就签字了。粮食不值钱,种地是累赘,许多人巴不得早把地占去,换成大把的钞票拿着更现实些。仓爷瞧着又伤心又生气,一个人在地头跺着脚骂,这些败家子,地都卖没了,子孙还吃啥?

只剩下仓爷那块地了。乡政府不断派人劝说仓爷。可无论谁劝怎样劝,仓爷就是不签字。无奈之下,乡政府撇开仓爷,采用迂回的手段找到仓爷在城里的儿子粮囤。

粮囤一家都在城里搞装修,生意很忙,也几次劝仓爷进城,可他就是不去,说:“家里的地谁种?”粮囤说:“干脆转给别人吧。”仓爷不放心,说:“那块肥地还不给毁了。”粮囤生气:“难道就你一个人会种地?”仓爷说:“这辈子没别的能耐,俺就会种地。”

这回,粮囤一听乡里要占地,自然高兴。一来断了仓爷种地的念想,二来还能拿到大笔的占地补偿。

粮囤连忙回家劝仓爷。“全村就你死脑筋,种了大半辈子地,还嫌没种够啊,乡里补偿那

么多钱,你拿着享清福多舒坦啊。”

仓爷没点头,却给粮囤讲起了故事:“一次发洪水,一棵树上躲着一个农夫一个商人。农夫背着一口袋干粮,商人背着一褡裢元宝。洪水几日不退,农夫不急,吃着袋子里的干粮,商

人眼巴巴瞅着饿坏了,从褡裢里掏出一个元宝买了农夫的一块干粮……”

粮囤早就听厌了,不耐烦地说:“你又来了,都讲了多少遍了,不就是农夫不卖给商人干

粮,洪水退后,商人饿死了,农夫没有死,还白得了商人的元宝。”

仓爷叹了气说:“再讲十遍怕也白搭,因为你们这帮年轻人根本不知挨饿的滋味。”粮囤只好背着仓爷签了字。仓爷气得吐了一口血,将那几沓钱甩在了粮囤的脸上。随即,仓爷就变

傻了。自早到晚站在地头,痴呆呆地盯着推土机开进了那块肥地,浑浊的老眼被风吹得失去了所有光泽。他模模糊糊地看着那些推土机在那块肥地上肆意地碾轧,挖土机巨大的挖斗将一团团泛着油亮光泽的泥土托举到半空中,然后将它们扔进一辆辆卡车的车厢内。

突然,仓爷感到一种无比的剧痛,就像挖他的心肝一样。他一步一步地朝着挖土机下面走去,他的呼吸被泥土迷人的芬芳气息牵引着,就像看见自己年轻时扶着的犁头下翻动的泥土。仓爷的脚步轻盈起来,他听见新鲜的泥土被他的双脚一下一下地踩过,它们在秋日的蓝天下发出一种动人的低吟,像哭泣像歌声像浇地的水在广袤的土地间蜿蜒流淌。

仓爷知道在这个季节农民是不能闲着无事可做的,他们应该撒肥耙地耕地,然后再打埂播种。而现在他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消闲地劳作,那块肥地从今往后永远不再属于他了,赖以生存的命根彻底没了。

于是,仓爷变得泪眼婆娑,他平生第一次有了败家的羞耻与惭愧,他用耙子一样弯曲粗糙的手一次次抹干眼角淤积的泪水,像一个罪人跪拜在泥土上,久久不起。很快,他完全被耳边巨大的机械轰鸣声掩盖了,他最后一次看清楚头顶的那方天空还是和从前一样湛蓝无垠。这时,仓爷想起他爹饿死前留给他的那句话:守得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事后,那个操作挖掘机的司机说他根本没有看见下面有人,可当他倒车的一瞬间却真真切切地听到了一记惨叫,那喊声犹同从地缝中钻出来一般,让他在无数次噩梦中惊厥不已。

仓爷完全是死于意外。

去帮忙料理丧事的人们,一走进仓爷的家,无不惊叹他存了足足一万多斤粮食,三间屋里,除了一个窄小的土炕全是粮食,几个粮囤都有一人多高,满满的!

人们都纳闷,现在都啥年景了,仓爷还存这么多粮食干啥?

(选文有删改)

6.一系列矛盾冲突构成了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7.研读文本,联系上下文,体味细处,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他模模糊糊地看着那些推土机在那块肥地上肆意地碾轧,挖土机巨大的挖斗将一团团泛着油亮光泽的泥土托举到半空中,然后将它们扔进一辆辆卡车的车厢内。(这句话是写仓爷的动作神情,而加点文字是形容泥土的,有人觉得可以删除,你认为呢?为什么?)

②小说作者给人物“取名”很有意思,主人公叫“仓爷”,儿子叫“粮囤”。请根据对故事内容与人物表现的理解,分析、探究其中一个人物“名字”所包含的深意。

8.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其中一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9.小说写仓爷守着土地不肯卖,至死还存着三间屋一万多斤粮食,乡政府工作人员、儿子粮囤、

四邻的人们都认为他“傻”“死脑筋”。仓爷到底傻不傻?为什么?请根据你对小说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谈谈看法。

10.小说中,仓爷有他的“傻”,有他的“死脑筋”,有他的坚持。下列三位人物也有类似的

特点,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A范爱农(《朝花夕拾》)B王冕(《儒林外史》)C梁三老汉(《创业史》)

【答案】6.跑乡政府质疑;四邻签字卖地;重复老故事反劝;粮囤背父签字;机械进场动土

7.①不能删除。“肥”“泛着油亮光泽”等词形容仓爷那块地泥土的肥沃油润,表明他一辈子侍弄土地,对土地满怀深情;另一方面,用这些词来强调仓爷那块土地(泥土)的肥沃,而现在要挖掉,表达仓爷的痛心。

②示例1:主人公“仓爷”从苦难中走来,始终心怀忧患。他一辈子坚守土地,一辈子种地,一辈子储粮,至死时人们发现他家里三间屋存着一万多斤粮食,所以“仓爷”就是“粮仓”的代名词。

示例2:仓爷儿子“粮囤”,是年轻一代的农民,早已弃农进城搞装修赚钱,在他的心里已没有“土地是根本”“无农不稳”的观念,只相信“有钱才能无所不有”,所以,他乐于卖地,背父卖地,所谓“粮囤”,根本不可能去囤粮,也无粮可囤。这个名字取得颇有讽刺意味。

8.示例1:仓爷坚决不肯签字与村人没几天功夫就签字形成对比,以其他村人不愿继续种地,只看重眼前经济利益的表现反衬仓爷坚守土地、坚持种地的执着性格,以及考虑长远、具有忧患意识的形象。

示例2:粮囤高兴乡里占地以获得补偿金、不愿听仓爷的“老黄历”故事并背着仓爷签字卖地的做法,与仓爷因卖地而气得吐血变痴甚至为土地殉葬的反应形成对比,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心态浮躁,目光短视,过份看重经济利益,缺乏危机意识;而历经苦难的老一代农民却对土地感情深厚,珍爱土地、坚守土地,具有深深的忧患意识。

9.第一层级:答出两点即符合要求。

小说主人公仓爷的“不傻”(聪明)在于:⑴仓爷是个种地的“聪明人”。一辈子种地,“会种地”,把土地侍弄得“肥得都淌油”“泛着油亮光泽”,而且至死时还储备起了一万多斤粮食,足见仓爷是种地种粮的好能手。⑵仓爷不光会“苦干”,还会思考。仓爷从苦难中走

来,经历过挨饿的饥荒年代,懂得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命根”,“守着金山银山也备不住挨饿”,所以认为卖地是“败家”,是“犯罪”,他痴迷般珍爱土地,在失地的痛苦中神情恍惚,以舍弃生命来捍卫土地。⑶仓爷也懂得教育更多人来保护土地。面对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劝说,他死磨烂缠据理力争(不能卖地);面对儿子的劝签,他用“老黄历”故事来教育,希望儿子树立起“忧患意识”(尽管儿子不听他)。

第二层级:答出一点即符合要求。

⑴认为他“傻”的人恰恰是傻的,他们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忧患意识,目光短视。

⑵城市化进程中,那种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不懂得将土地“留与子孙耕”,不懂得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处理发展与保护土地的“短视群体”具有普遍性,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⑶一个仓爷的力量是渺小的,如何让更多急功近利的短视者“不傻”,唤醒人们的“忧患意识”,从有识之士到地方政府,我们有许多事要做。

10.参考示例:我选C。梁三老汉是一位农民,他有着农民一样优秀的品质,肯吃苦肯干活,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每天靠着土地,脚踏实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的努力迎接着生活。他非常老实朴素,不会偷奸耍滑,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希望发家致富。进行互助合作示范,虽然每一次都失败了,但是梁三老汉还是继续努力,不怕困难一直往前走,一如既往地创业,这在别人看来很“傻”,但他依然有自己的坚持。(意思符合,酌情给分)

【解析】【点评】

(2023九下·杭州模拟)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孩子刷屏成瘾,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烦的现象。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低龄群体的渗透力量逐渐增强,未成年群体中的手机拥有比例已达65.0%,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特别是作为新兴娱乐方式的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更是与日俱增。未成年人看短视频的比例从2018年的40.5%增长到2020年的49.3%。一句话,短视频虽“短”,沉迷上瘾则耗费的总时间却相当漫长。

孩子刷屏上瘾,风险显而易见。成瘾性刷短视频,简直就是“时间大杀器”。除了耗费时间之外,最大的问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健康隐患。有人说,刷屏时代成年人离睡眠越来越远。对于孩子来说,长时间刷屏之后,必然也会影响学业、伤害视力、挤占睡眠,进而造成学业下降。二是三观风险。不能说短视频里都是问题,但碎片化、快餐化、泛娱乐化的短视频内容,确实容易在价值引导上给孩子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别的不说,就譬如“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路“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等类型的短视频,看起来可以“快速”获得知识与思想,但实际上却越俎代庖地“省略”了理性思考环节,思想碎片化、认知模

式化、价值标签化。

(选自《现代教育报》2022.4.6)

材料二: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兴起,由于其互动性、沉浸性、仿真性强,操作便捷,更是对孩子们产生极强的吸引力。适度接触游戏,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对归属感、好奇心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一些运动类、益智类游戏等,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不能自拔的心理依赖。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对今天的许多青少年来说,网络空间是他们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景。我们不应、也不可能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但必须为他们健康上网保驾护航。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不仅是家长烦恼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都必须思考的现实课题。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8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62.5%。面对日益便捷的上网渠道,迫切需要科学的教育引导和必要的机制保障。近年来,从建立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到指导网络游戏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等,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发力,推动防沉迷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

(选自《人民日报》2021.09.01)

11.“刷屏”“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哪些危害?请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回答。

12.“抖音”是常见的短视频APP,请跟同学一起读懂图表中有关“抖音”的一些信息。

①第1张“抖音”截图热搜中占比最多的信息是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②第1张截图中,创作者的视频主要以搞笑类为主,依据是____________。

13.有同学说:“看了第2张截图,打算开始抖音直播,不用学习还可以轻松赚钱。”请你综合两则材料和上述图表进行劝说。

【答案】11.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或减少睡眠、影响学业、伤害视力、挤占睡眠,产生心理依赖,进而造成学业下降)。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2.娱乐;右侧“热搜”栏的信息基本都是以娱乐为主;左下方依次的狗头、小孩子的模拟眼镜、男孩子的动作,都是经过改造的极易引人发笑的模样。

13.同学,有些抖音直播确实可以赚钱而且很多,不过这种直播时间长,伤害视力、挤占睡眠,影响身体健康。其次,这种快餐化的短视频内容,让我们“省略”了理性思考环节,不利于我们的成长。最后,如果你一定要直播赚钱,建议你认真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明白如何通过抖音直播营利。

【解析】【点评】

(2023九下·杭州模拟)阅读下列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乙】西湖念语①

[北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丙】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4.【甲】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请作具体描述。

15.下面是“胜”字的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乙】文中的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固多于高会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至欢然而会意___会当凌绝顶

C.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写以新声之调___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给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18.【甲】【乙】【丙】三篇诗文中的“闲人”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4.描绘了一幅农事丰富、农民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场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15.①胜过,超过②美好,优美

16.D

17.①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②虽然美景良辰,本来大多见于盛大的宴会。但是清风明月,幸好也属于清闲之人。

18.①清闲之人。苏轼和欧阳修,一个被贬,一个辞官退休,这样的处境使他们有时间走进自然,亲近清风明月;翁诗中的“闲人”则是指不参与农忙之人,在江南初夏的农村,可谓不存在。②恬适之人。苏轼因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欧阳修“并游”“独往”“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留恋于山水间,自得其乐;③旷达之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但”字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欧阳修辞官之后,“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心无挂碍,平和旷达。

【解析】【点评】

【参考译文】

【乙】译文:从前王徽之喜爱竹子,到了别人家也不去拜望主人;陶渊明卧于竹轿中,遇到了酒就停在路上。何况西湖这样的美景,在东颍一带独自享有好名声。虽然美景良辰,本来大多见于盛大的宴会。但是清风明月,幸好也属于清闲之人。一起交游或许会结成好友,趁着兴致有时也会独自去游玩。听一听蛙鸣,何必问它属于官家还是属于私人。面对弯弯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喝一杯酒就咏一首诗。到了高兴而领会了意旨时,也好像旁边没有别人一样纵情尽兴。于是我明白了,偶然来一次往往胜过专程来游玩。前人过说过的话是值得相信的。这一切虽然不是自己的,但是自己的收获却已经很多。于是就翻看旧有的诗词,写出新的词调,冒昧地陈述一番薄技,姑且表达清新欢快之意。

三、写作(45分)

19.(2023九下·杭州模拟)现在低头族越来越多,某社区计划将每年的8月8日设定为无手机日。请你为“无手机日”拟定一个宣传口号(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并陈述设定这个日子的缘由和目的。(不少于100字)

【答案】宣传口号:抵御手机诱惑,享受美好生活。

缘由和目的: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它产生了严重的依赖,使我们少了睡眠,坏了视力,缺了交流,淡了亲情。小区设定此日为无手机日,意在让我们与同伴、父母亲人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享受与家人的美好时光。

【解析】【分析】

故答案为:

【点评】

20.(2023九下·杭州模拟)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将举办“传承文化致敬经典”戏剧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负责人小州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请你从以下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帮他完成。

任务一:九年级的小杭通过了演员招募,想参与戏剧排练演出,遭到了父母的反对。请你以小州的身份给小杭的父母写一封信进行劝说。

任务二:“一出好戏的诞生”主题沙龙中,小州准备向同学们说明经典作品如何改编成戏剧。请结合以下任一作品(或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帮他写篇介绍性的文章。

A.《孔乙己》B.《变色龙》C.《我的叔叔于勒》

任务三:小州负责校刊专栏“戏剧那些事”,邀你投稿并分享自己的戏剧故事。结合你读剧本/看戏剧/演戏剧等经历,写一篇叙事类文章,或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字数600—800字;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答案】范文:

【解析】【分析】

【点评】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学情诊断模拟试卷

一、积累运用(22分)

1.(2023九下·杭州模拟)班级举行“弘扬中华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yuán□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每个时期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mèi□力。赋诗作词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重要的休闲方式,流觞曲水,毫无笨拙之感。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①yuán远流长

②mèi力

③变迁(A.qiānB.xiān)

④笨拙(A.zhuōB.zhuó)

2.(2023九下·杭州模拟)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内容。

读《出师表》,理解诸葛亮为国北伐的赤胆忠心;学《卖油翁》,理解技能可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至精通,即□(成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是(人名)笔下的世外桃源;“静以修身,(”,那是《诫子书》描述的君子之行。

3.(2023九下·杭州模拟)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填入古诗文名句。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史的星空,诗星璀璨。

中华文化是李白“___,___”的慷慨激昂、乐观自信,是杜甫“不畏浮云遮望眼,___”的不畏困难、坚定意志,是龚自珍的“___,___”的落花情怀、无私奉献,是王勃“,”的四海皆友理念,是范仲淹“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忧后乐抱负。

4.(2023九下·杭州模拟)参照画线句,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补写句子。

茅盾说,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种西北极普通的树,决不是平凡的树!现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拥有白杨树这样品质的英雄人物:鲁迅,面对当时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弃医从文,信念坚定如磐石;___,,___;邓稼先进入大漠深山,舍生忘死,功绩犹如星辰闪耀。

(备选:艾青/屠呦呦/《长征》里的人物)

5.(2023九下·杭州模拟)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__,。,,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为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②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

④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

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①②④③

二、阅读(53分)

(2023九下·杭州模拟)文学作品阅读

仓爷的命根

徐国平

乡里下了通知,收下这茬玉米,地就不能再种了。

好好的地咋就不让种了?仓爷怎么也想不通,就跟丢了魂一样,茶不思饭不想,一趟一趟地往乡政府跑。

他说不想要那么多钱,只想安安生生地种好自家的地。他还再三说自家那块地肥得都淌油呢,方圆几十里也找不出那么好的地。

起初,工作人员耐着性子听,还跟他解释,占地是乡政府的统筹规划,为了招商引资,更好地发展全乡的经济。仓爷的耳朵眼里却跟塞满土坷垃块一样,半句也听不进去,较着劲说,不能为了经济,老百姓就不种地吃饭了。人们就笑他傻,有了钱想吃啥不中啊,看你八成是一下拿那么多钱烧晕了头吧!仓爷说有人才傻,守着金山银山也备不住挨饿。

后来,乡里的人干脆跟躲瘟神一样躲着他。

四周的邻地,没几天工夫就签字了。粮食不值钱,种地是累赘,许多人巴不得早把地占去,换成大把的钞票拿着更现实些。仓爷瞧着又伤心又生气,一个人在地头跺着脚骂,这些败家子,地都卖没了,子孙还吃啥?

只剩下仓爷那块地了。乡政府不断派人劝说仓爷。可无论谁劝怎样劝,仓爷就是不签字。无奈之下,乡政府撇开仓爷,采用迂回的手段找到仓爷在城里的儿子粮囤。

粮囤一家都在城里搞装修,生意很忙,也几次劝仓爷进城,可他就是不去,说:“家里的地谁种?”粮囤说:“干脆转给别人吧。”仓爷不放心,说:“那块肥地还不给毁了。”粮囤生气:“难道就你一个人会种地?”仓爷说:“这辈子没别的能耐,俺就会种地。”

这回,粮囤一听乡里要占地,自然高兴。一来断了仓爷种地的念想,二来还能拿到大笔的占地补偿。

粮囤连忙回家劝仓爷。“全村就你死脑筋,种了大半辈子地,还嫌没种够啊,乡里补偿那

么多钱,你拿着享清福多舒坦啊。”

仓爷没点头,却给粮囤讲起了故事:“一次发洪水,一棵树上躲着一个农夫一个商人。农夫背着一口袋干粮,商人背着一褡裢元宝。洪水几日不退,农夫不急,吃着袋子里的干粮,商

人眼巴巴瞅着饿坏了,从褡裢里掏出一个元宝买了农夫的一块干粮……”

粮囤早就听厌了,不耐烦地说:“你又来了,都讲了多少遍了,不就是农夫不卖给商人干

粮,洪水退后,商人饿死了,农夫没有死,还白得了商人的元宝。”

仓爷叹了气说:“再讲十遍怕也白搭,因为你们这帮年轻人根本不知挨饿的滋味。”粮囤只好背着仓爷签了字。仓爷气得吐了一口血,将那几沓钱甩在了粮囤的脸上。随即,仓爷就变

傻了。自早到晚站在地头,痴呆呆地盯着推土机开进了那块肥地,浑浊的老眼被风吹得失去了所有光泽。他模模糊糊地看着那些推土机在那块肥地上肆意地碾轧,挖土机巨大的挖斗将一团团泛着油亮光泽的泥土托举到半空中,然后将它们扔进一辆辆卡车的车厢内。

突然,仓爷感到一种无比的剧痛,就像挖他的心肝一样。他一步一步地朝着挖土机下面走去,他的呼吸被泥土迷人的芬芳气息牵引着,就像看见自己年轻时扶着的犁头下翻动的泥土。仓爷的脚步轻盈起来,他听见新鲜的泥土被他的双脚一下一下地踩过,它们在秋日的蓝天下发出一种动人的低吟,像哭泣像歌声像浇地的水在广袤的土地间蜿蜒流淌。

仓爷知道在这个季节农民是不能闲着无事可做的,他们应该撒肥耙地耕地,然后再打埂播种。而现在他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消闲地劳作,那块肥地从今往后永远不再属于他了,赖以生存的命根彻底没了。

于是,仓爷变得泪眼婆娑,他平生第一次有了败家的羞耻与惭愧,他用耙子一样弯曲粗糙的手一次次抹干眼角淤积的泪水,像一个罪人跪拜在泥土上,久久不起。很快,他完全被耳边巨大的机械轰鸣声掩盖了,他最后一次看清楚头顶的那方天空还是和从前一样湛蓝无垠。这时,仓爷想起他爹饿死前留给他的那句话:守得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事后,那个操作挖掘机的司机说他根本没有看见下面有人,可当他倒车的一瞬间却真真切切地听到了一记惨叫,那喊声犹同从地缝中钻出来一般,让他在无数次噩梦中惊厥不已。

仓爷完全是死于意外。

去帮忙料理丧事的人们,一走进仓爷的家,无不惊叹他存了足足一万多斤粮食,三间屋里,除了一个窄小的土炕全是粮食,几个粮囤都有一人多高,满满的!

人们都纳闷,现在都啥年景了,仓爷还存这么多粮食干啥?

(选文有删改)

6.一系列矛盾冲突构成了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7.研读文本,联系上下文,体味细处,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他模模糊糊地看着那些推土机在那块肥地上肆意地碾轧,挖土机巨大的挖斗将一团团泛着油亮光泽的泥土托举到半空中,然后将它们扔进一辆辆卡车的车厢内。(这句话是写仓爷的动作神情,而加点文字是形容泥土的,有人觉得可以删除,你认为呢?为什么?)

②小说作者给人物“取名”很有意思,主人公叫“仓爷”,儿子叫“粮囤”。请根据对故事内容与人物表现的理解,分析、探究其中一个人物“名字”所包含的深意。

8.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其中一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9.小说写仓爷守着土地不肯卖,至死还存着三间屋一万多斤粮食,乡政府工作人员、儿子粮囤、

四邻的人们都认为他“傻”“死脑筋”。仓爷到底傻不傻?为什么?请根据你对小说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谈谈看法。

10.小说中,仓爷有他的“傻”,有他的“死脑筋”,有他的坚持。下列三位人物也有类似的

特点,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A范爱农(《朝花夕拾》)B王冕(《儒林外史》)C梁三老汉(《创业史》)

(2023九下·杭州模拟)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孩子刷屏成瘾,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烦的现象。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低龄群体的渗透力量逐渐增强,未成年群体中的手机拥有比例已达65.0%,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特别是作为新兴娱乐方式的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更是与日俱增。未成年人看短视频的比例从2018年的40.5%增长到2020年的49.3%。一句话,短视频虽“短”,沉迷上瘾则耗费的总时间却相当漫长。

孩子刷屏上瘾,风险显而易见。成瘾性刷短视频,简直就是“时间大杀器”。除了耗费时间之外,最大的问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健康隐患。有人说,刷屏时代成年人离睡眠越来越远。对于孩子来说,长时间刷屏之后,必然也会影响学业、伤害视力、挤占睡眠,进而造成学业下降。二是三观风险。不能说短视频里都是问题,但碎片化、快餐化、泛娱乐化的短视频内容,确实容易在价值引导上给孩子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别的不说,就譬如“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路“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等类型的短视频,看起来可以“快速”获得知识与思想,但实际上却越俎代庖地“省略”了理性思考环节,思想碎片化、认知模

式化、价值标签化。

(选自《现代教育报》2022.4.6)

材料二: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兴起,由于其互动性、沉浸性、仿真性强,操作便捷,更是对孩子们产生极强的吸引力。适度接触游戏,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对归属感、好奇心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一些运动类、益智类游戏等,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不能自拔的心理依赖。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对今天的许多青少年来说,网络空间是他们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景。我们不应、也不可能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但必须为他们健康上网保驾护航。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不仅是家长烦恼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都必须思考的现实课题。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8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62.5%。面对日益便捷的上网渠道,迫切需要科学的教育引导和必要的机制保障。近年来,从建立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到指导网络游戏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等,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发力,推动防沉迷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

(选自《人民日报》2021.09.01)

11.“刷屏”“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哪些危害?请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回答。

12.“抖音”是常见的短视频APP,请跟同学一起读懂图表中有关“抖音”的一些信息。

①第1张“抖音”截图热搜中占比最多的信息是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②第1张截图中,创作者的视频主要以搞笑类为主,依据是____________。

13.有同学说:“看了第2张截图,打算开始抖音直播,不用学习还可以轻松赚钱。”请你综合两则材料和上述图表进行劝说。

(2023九下·杭州模拟)阅读下列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乙】西湖念语①

[北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丙】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4.【甲】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请作具体描述。

15.下面是“胜”字的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乙】文中的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固多于高会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至欢然而会意___会当凌绝顶

C.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写以新声之调___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给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18.【甲】【乙】【丙】三篇诗文中的“闲人”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三、写作(45分)

19.(2023九下·杭州模拟)现在低头族越来越多,某社区计划将每年的8月8日设定为无手机日。请你为“无手机日”拟定一个宣传口号(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并陈述设定这个日子的缘由和目的。(不少于100字)

20.(2023九下·杭州模拟)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将举办“传承文化致敬经典”戏剧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负责人小州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请你从以下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帮他完成。

任务一:九年级的小杭通过了演员招募,想参与戏剧排练演出,遭到了父母的反对。请你以小州的身份给小杭的父母写一封信进行劝说。

任务二:“一出好戏的诞生”主题沙龙中,小州准备向同学们说明经典作品如何改编成戏剧。请结合以下任一作品(或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帮他写篇介绍性的文章。

A.《孔乙己》B.《变色龙》C.《我的叔叔于勒》

任务三:小州负责校刊专栏“戏剧那些事”,邀你投稿并分享自己的戏剧故事。结合你读剧本/看戏剧/演戏剧等经历,写一篇叙事类文章,或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字数600—800字;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源;魅;A;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源;魅;A;A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熟能生巧;陶渊明;俭以养德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卖油翁》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有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诸葛亮《诫子书》中描述的君子之行。

故答案为:熟能生巧;陶渊明;俭以养德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缘身在最高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先天下之忧而忧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济、缘、涯”

故答案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缘身在最高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先天下之忧而忧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4.【答案】屠呦呦牢记使命;锲而不舍;功德好比润物的春风细雨

【解析】【分析】

故答案为:

【点评】

5.【答案】A

【解析】【分析】

故答案为:

【点评】

【答案】6.跑乡政府质疑;四邻签字卖地;重复老故事反劝;粮囤背父签字;机械进场动土

7.①不能删除。“肥”“泛着油亮光泽”等词形容仓爷那块地泥土的肥沃油润,表明他一辈子侍弄土地,对土地满怀深情;另一方面,用这些词来强调仓爷那块土地(泥土)的肥沃,而现在要挖掉,表达仓爷的痛心。

②示例1:主人公“仓爷”从苦难中走来,始终心怀忧患。他一辈子坚守土地,一辈子种地,一辈子储粮,至死时人们发现他家里三间屋存着一万多斤粮食,所以“仓爷”就是“粮仓”的代名词。

示例2:仓爷儿子“粮囤”,是年轻一代的农民,早已弃农进城搞装修赚钱,在他的心里已没有“土地是根本”“无农不稳”的观念,只相信“有钱才能无所不有”,所以,他乐于卖地,背父卖地,所谓“粮囤”,根本不可能去囤粮,也无粮可囤。这个名字取得颇有讽刺意味。

8.示例1:仓爷坚决不肯签字与村人没几天功夫就签字形成对比,以其他村人不愿继续种地,只看重眼前经济利益的表现反衬仓爷坚守土地、坚持种地的执着性格,以及考虑长远、具有忧患意识的形象。

示例2:粮囤高兴乡里占地以获得补偿金、不愿听仓爷的“老黄历”故事并背着仓爷签字卖地的做法,与仓爷因卖地而气得吐血变痴甚至为土地殉葬的反应形成对比,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心态浮躁,目光短视,过份看重经济利益,缺乏危机意识;而历经苦难的老一代农民却对土地感情深厚,珍爱土地、坚守土地,具有深深的忧患意识。

9.第一层级:答出两点即符合要求。

小说主人公仓爷的“不傻”(聪明)在于:⑴仓爷是个种地的“聪明人”。一辈子种地,“会种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