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垂直等高线山麓山项洋流分布第2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名师点拔图解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第3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主要陆地自然带差异性半湿润干旱热带复杂稀疏草原250mm/年剧烈第4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名师点拔(1)自然带是在气候、水文、地貌、生物等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物名称命名,因而有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等,注意区分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的差别,不要将二者混淆。(2)应注意几种特殊情况①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气候类型相同、自然带不同——热带季风气候区,迎风坡为热带季雨林带,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根据水分多少,又分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第5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垂直地方经济效益生态平衡第6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考点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地域分异规律第7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几个要点(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第8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五台山)只能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到1200米;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③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雪线受此影响明显)。同一自然带海拔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第9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分异规律(1)概念: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地方性分异规律。(2)例证主要地方性分异现象及原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第10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有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形成的热带草原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无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第11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学法指导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第12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在分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第13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在分析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第14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1)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第15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针对训练1.(2010·盐城模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第16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图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①________,②
,③
,④_。(2)图1中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____规律。(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是否有分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约是________。(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纬度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无该纬度内全部是海洋4000米③温带荒漠带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第17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5)自然带⑤在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
地区。解析:图1是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由自然带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①为寒带苔原带,②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硬叶林带;结合纬度判断图2中A自然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受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同纬度山脉东坡B处形成温带荒漠带。南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第18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考点2主要陆地自然带第19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学法指导(1)世界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2)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物类型+带”的形式。第20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针对训练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第21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整体西风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22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差异性体现在各地区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的差异上。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与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干湿度水分第23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命题视角1主要考查山地对降水植被影响例1(2009·北京文综)
右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②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第24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解析:(1)读图可知,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在一定高度上递增,然后会随水汽的减少而递减,排除A项;山地气温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C,如右图:显然B项错误;分析图可以看出降水量垂直变化最大的为③不是①。(2)分析图可知,①山麓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说明该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景观为温带荒漠;②山麓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为我国的半湿润区,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③山麓的年降水量可知该地为亚热带气候,山麓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山麓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为我国南方的山脉,热带、亚热带都有可能,因此只有①和③组合正确。第25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命题视角2主要考查海陆位置、地形对自然带分布影响例2(2009·上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第26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带性差异。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丙乙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第27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地形海陆位置解析:(1)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海拔在四地中最高,最可能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丙地处在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3)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最明显;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荒漠带;丁靠沿海,降水较多形成温带草原带;丁地到丙地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分异规律。(4)由前面几题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的差异关键是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和距海的远近。第28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规律方法总结:运用图示全景式多方位探究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第29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第30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解析:甲、乙、丙处位于西风带,甲处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森林植被;乙、丙处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分别形成草原、荒漠。答案:B2.图中乙、丙两处植被和分布主要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乙、丙两处植被是山地阻挡西风进入形成的,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D第31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008·海南卷)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下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回答3~5题。3.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A.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
B.NPP与温度变化都呈正相关
C.②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
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
解析:通过图中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出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幅度最小,故A正确。NPP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故B错。降水量的变化对NPP影响很小,故C、D错。答案:A第32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4.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到高依次是()
A.③①②B.③②①C⑤②③D.①③②
解析:同一温度条件下,海拔越高,NPP应越低,故选C。
答案:C5.若①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
A.河南省B.吉林省C.安徽省D.福建省
解析: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吉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中温带,森林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故B正确。河南省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发育有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安徽省、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地区,发育有常绿阔叶林。
答案:B第33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6.读下面的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问题。第34页,课件共3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语文上册 重点课文 6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3 Sports Unit 3 Language in use教学设计(新版)外研版
- 13要下雨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骑鹅旅行记(节选)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Unit 5(第1课时 Section A 1a-1d)(教学设计)七年级英语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 10 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7《大小多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一年级上册
- 个人酒店合作经营协议5篇
- Unit 5 Lesson 25 I Want to Be a Teacher2024-2025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同步教学设计(冀教版)河北专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1-Unit2检测试题
- 2024小学语文教学及说课课件: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
- 市政道路监理大纲34368
- 北京市智慧工地评价标准
- 2024版滴灌购销合同滴灌合同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30古籍的版式
- 计划岗位工作规划
- 《API618标准学习》课件
- 清明节的中医养生和保健方法
- 自然常数e的意义与计算
-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健委-20240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