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课件_第1页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课件_第2页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课件_第3页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课件_第4页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赵前前古代对联“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要好儿孙须积德,欲高门第快读书”科举制度1、含义: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选官制度《科举考试图》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三)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

(四)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

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把被选的士分为九品三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将士分为九品的执行者为中正官,郡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地方上有声望的人担任。为“综核名实”而立,在初期受到一定的效果,之后,演变为按门第取士。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流弊。

《廿二史札记》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选举制度的发展演变:以德取人的察举制-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607年,隋炀帝招十科举人,其中进士科的开始标准着科举制度的产生。思考:为什么科举制度能在中国维持1300多年?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中国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在1905年废除?对我们今天的考试改革有什么启示?(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1、生源和考试手续(1)生源:“生徒”和“乡贡”。(2)手续:经学校或地方长官考核送礼部参加考试,再经吏部复试后授官。乡试(地方)-省试(尚书省礼部)-吏部试2、考试的类型和科目:类型主要是常科和制科;科目主要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6科

3、考试方法:

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等6种

——唐朝的科举制分类

生源科目考试内容录取比例常科在校学生在家或在社会上的读书人明经儒家经书的记诵、理解十分之一进士经书,诗赋时务策写作六十分之一制科生源更广常科录取过的,在职官员名目繁多变化大变化大唐朝广为流传的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进士科考试难于明经科

常科考试尚书省组织考试(省试)州府考试(初试)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登天子堂.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曲江春晓曲江流饮大雁塔帖经

墨义

(三)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1、宋代的改革2、元代的改革3、明代的改革4、清代的科举制度

1、宋代的改革(1)确定殿试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2)设置“别头试”,限制考官权力。(3)建立弥封誊录制,防止考官舞弊(4)扩大及第名额。(5)考试周期确定为三年一次。(6)每次考试分三个阶段:乡试--省试--殿试(7)确定殿试之后的待遇。

宋殿试图

殿试之后的待遇按“三甲五等”发榜

第一甲:名列第一,第二等者,赐以“进士及第”名义。第二甲:名列第三等者,赐以“进士出身”名义;第三甲:名列第四,第五等者,赐以“同进士出身”名义。

告示

2、元代的改革(1)明定三场三制:乡试、省试都各考三场,每场之间相隔三日

(2)确定乡试、省试的具体日期:

乡试第一场为农历八月二十,会试第一场为农历二月初一

(3)规定考试范围:

出题范围是《四书》,答题范围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3、明代的改革(1)确定“三年大比”制度。(2)考试过程改为四个阶段。(3)考试的手续更为严密。(4)确定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

“三年大比”制度洪武十七年(1384年)正式规定每隔三年,举行一整套自下而上的考试步骤。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乡试,称“秋闱”,每逢丑、辰、未、戌年的二月举行会试,称“春闱”这些年头称为“大比之年”。

四个阶段的考试过程:童生试(院试):州县级考试,考中者称为“生员、秀才或相公”,送到省里去参加乡试;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举行,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发榜图)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进入宫廷参加殿试;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乡试发榜

八股文体第一是“破题”,用两句话破题目要义;第二是“承题”,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第三是“起讲”,为议论的开始;第四是“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第五是“起股”,又称“提比”;第六是“中股”,又称“中比”;第七是“后股”,又称“后比”;第八是“束股”,又称“束比”。

八股文特点1、取材于四书五经2、代圣人立言3、采用排偶文字,文体本身集诗、赋、论、策于一体。古怪题目:截搭题:“则吾从先进”“其为仁之本欤?子曰巧言令色”枯窘题:“互乡”、“居”、“其然”、“叟”5、清代的科举制度(1)考试科目上,增设了制科和翻译科。(2)对作弊的防范措施更加严密。“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句功名误煞人”

北京贡院

(四)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一)积极意义:

1、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选士大权归中央政府;相对保证官员素质;思想统一于儒学。2、相对客观公正。3、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发展。(二)消极影响:1、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2、科场舞弊带来虚伪性。3、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