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二第三章训练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直线l经过两点P(1,2),Q(-2,1),那么直线l的斜率为()A.-3B.-11/3C.3/2D.32.直线l过点P(-1,2),倾斜角为45°,则直线l的方程为()A.x-y+1=0B.x-y-1=0C.x-y-3=0D.x-y+3=03.如果直线ax+2y+2=0与直线3x-y-2=0平行,则a的值为()A.-3B.-6C.3D.2/34.直线x^2/a^2-y^2/b^2=1在y轴上的截距为()A.|b|B.-b^2C.b^2D.±b5.已知点A(3,2),B(-2,a),C(8,12)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的值是()A.0B.-4C.-8D.46.如果AB<0,BC<0,那么直线Ax+By+C=0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7.已知点A(1,-2),B(m,2),且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x+2y-2=0,则实数m的值是()A.-2B.-7C.3D.18.经过直线l1:x-3y+4=0和l2:2x+y-5=0的交点,并且经过原点的直线方程是()A.19x-9y=0B.9x+19y=0C.3x+19y=0D.19x-3y=09.已知直线(3k-1)x+(k+2)y-k=0,则当k变化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A.(0,0)B.(121/7,2/7)C.(7,1/7)D.(7,1/14)10.直线x-2y+1=0关于直线x=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A.x+2y-1=0B.2x+y-1=0C.2x+y-3=0D.x+2y-3=0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45°,经过点A(3,2),B(a,-1),且l与l1垂直,l2:2x+by+1=0与直线l1平行,则a+b=0。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点A、C的坐标分别为(0,4)、(3,3),则点B的坐标可能是(2,0)或(6,4)。13.直线l与直线y=1,x-y-7=0分别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1,-1),则直线l的斜率为-2。14.点A(3,-4)与点B(5,8)关于直线l对称,则直线l的方程为x-y+1=0。15.若动点A、B分别在直线l1:x+y-7=0和l2:x+y-5=0上移动,则AB的中点M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2。16.若直线m被两平行线l1:x-y+1=0与l2:x-y+3=0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22,则m的倾斜角可以是30°或60°,正确答案的序号是2或4。17.(10分)(1)直线l的斜率为-3/4,过点P(-2,5),则直线l的方程为y-5=(-3/4)(x+2),即3x+4y-23=0。(2)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3,即直线m与直线l的斜率相同,且它们的距离为3。设直线m的方程为3x+4y+c=0,则|c-23|/5=3,解得c=-38或c=89。因为直线m与直线l平行,所以直线m的方程为3x+4y-38=0或3x+4y+89=0。18.(12分)直线3x-2y+1=0和x+3y+4=0的交点为(-5,-1),垂直于直线x+3y+4=0的直线方程为3x-y+10=0。设垂足为P,则直线OP与直线3x-y+10=0垂直,且OP=2,解得P(-1,7)。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3x-y+22=0。19.(12分)点A(4,-3)到直线l:4x+3y-2=0的距离为|(4*4+3*(-3)-2)/5|=3。设点P(x,y),则|PA|=√[(x-4)²+(y+3)²],|PB|=√[(x-2)²+(y+1)²]。因为|PA|=|PB|,所以(x-4)²+(y+3)²=(x-2)²+(y+1)²,化简得2x-2y+2=0。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4x+3y-2)/5|=2,代入得到6x+4y-10=0。解得点P(5,-1)或(-2,4)。但点(-2,4)不满足|PA|=|PB|,因此所求点为P(5,-1)。20.(12分)(1)直线AB是直线CD的垂线,斜率为-1/2,过点A(0,1),则直线AB的方程为y-1=(-1/2)x,即x+2y-2=0。(2)直线BC是直线AE的垂线,斜率为2,过点C(3,3),则直线BC的方程为y-3=2(x-3),即2x-y-3=0。(3)直线CD的斜率为2/3,过点B的垂线方程为3x-2y-6=0,与直线CD交于点D(-1,1)。因此△BDE的底边DE的斜率为-1/2,过点D,且垂直于直线DE的直线方程为y+2x+3=0。设DE的中点为F,则BF的斜率为-2/5,BF的方程为y+1=(-2/5)(x-2),即2x+5y-12=0。解得点F(4/3,5/3),则△BDE的面积为1/2*DE*BF=2/3。21.(12分)直线AB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D、E,且DE=2。因为直线AB过点P(4/3,2),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y-2=-3/4(x-4/3),即3x+4y-22=0。设直线AB与直线y=kx相交于点F,则PF的斜率为k,PF的方程为y-2=k(x-4/3),即kx-y+2k/3=0。点F到直线DE的距离为2,解得k=±2/√5。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2x-√5y+4=0或2x+√5y-4=0。y=0上任取一点P(x,y),则P关于直线x+y=2的对称点为Q(2-y,2-x).因为直线l过P点且垂直于PQ,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k=2-x-yx+y-2,化简得k=y-x2-x-y,故选D.11.【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AB=BC=x,则AC=√2x,所以△AOB的周长为12可表示为3x+√2x=12,解得x=2(3-√2),△AOB的面积为6可表示为x2=8-4√2,所以点A的坐标为(0,2(3-√2)),直线AB的斜率为2(3-√2),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y=2(3-√2)x+2(3-√2),故选A.12.【答案】B【解析】将矩形折叠后,A点落在线段DC上,所以折痕所在直线必过点D和C的中点E,设E的坐标为(x0,y0),则有x0=1,y0=-0.5,因为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所以折痕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5=k(x-1),即y=kx-k-0.5,故选B.13.解析:设点A为直线l的截距,则点A的坐标为$(0,a)$,点B的坐标为$(b,0)$。由于点A在直线l上,所以满足方程$y=ax$。又因为点B在直线l上,所以满足方程$y=-\frac{1}{a}x+b$。将点P的坐标代入直线l的方程得到$2y=x+a$,将点P关于直线l对称得到点P'的坐标为$(\frac{2a-x}{2},\frac{2y}{2})=(a-x,y)$。因为点P'在直线x=1上,所以$a-x=1$,解得$x=a-1$。将点P'的坐标代入点B到直线l的距离公式中,得到$\frac{|a+b-1|}{\sqrt{1+a^2}}=\frac{|b|}{\sqrt{1+a^2}}$。化简得到$|a+b-1|=|b|$,分两种情况讨论,当$b\geq0$时,得到$a=1$,$b=0$或$b=2$。当$b<0$时,得到$a=2$,$b=-3$。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y=x-1$或$y=2x-3$。14.解析:设线段AB的中点为点C,则点C的坐标为$(4,2)$。因为$k_{AB}=6$,所以$k_{l}=-\frac{1}{6}$。直线l的方程可以表示为$y=-\frac{1}{6}x+b$,将点C的坐标代入方程得到$b=16$,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y=-\frac{1}{6}x+16$。化简得到$x+6y-16=0$。15.解析:设点M的坐标为$(m,n)$,则点N的坐标为$(m+1,n+1)$。因为$l_1$与$l_2$平行,所以$k_{l_1}=k_{l_2}$,即$\frac{2}{3}=\frac{n+1}{m+1}$。解得$n=\frac{2m+1}{3}$。因为点M在直线$l_1$上,所以满足方程$2x-3y+7=0$。将点N的坐标代入直线$l_1$的方程中,得到$2(m+1)-3(n+1)+7=0$,化简得到$2m-3n+2=0$。将$n=\frac{2m+1}{3}$代入方程中,得到$m=-5$,$n=-3$。因此,点M的坐标为$(-5,-3)$,点N的坐标为$(-4,-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点M到直线$l_2$的距离为$\frac{|2\times(-5)-3\times(-3)+4|}{\sqrt{2^2+3^2}}=\frac{32}{\sqrt{13}}$。16.解析:如图所示,连接线段AB的两个端点与点P,分别得到三角形PAB和PBC。由于线段AB平行于直线l,所以$\anglePAB=\anglePBC$。又因为$PA=PB=PC$,所以三角形PAB和PBC为等腰三角形。因此,$\angleAPB=2\anglePAB=2\anglePBC$。又因为$\angleAPB+\angleBPC=180^\circ$,所以$\angleBPC=3\anglePBC$。因此,$\anglePBC=15^\circ$,$\angleAPB=30^\circ$或$75^\circ$。根据题意,选项①和⑤为正确答案。17.解析:如图所示,连接线段AB的两个端点与点P,分别得到三角形PAB和PBC。因为点P在线段AB上,所以$\anglePAB+\anglePBC=180^\circ$。又因为$PA=PB=PC$,所以三角形PAB和PBC为等腰三角形。因此,$\anglePAB=\anglePBC$。将上述两个等式相加,得到$2\anglePAB+\anglePBC=180^\circ$,即$2\anglePAB=180^\circ-\anglePBC$。因为$\anglePBC=120^\circ$,所以$2\anglePAB=60^\circ$,$\anglePAB=30^\circ$。根据题意,选项①和④为正确答案。18.解析:如图所示,连接线段AB的两个端点与点P,分别得到三角形PAB和PBC。因为点P在线段AB上,所以$\anglePAB+\anglePBC=180^\circ$。又因为$PA=PB=PC$,所以三角形PAB和PBC为等腰三角形。因此,$\anglePAB=\anglePBC$。将上述两个等式相加,得到$2\anglePAB+\anglePBC=180^\circ$,即$2\anglePAB=180^\circ-\anglePBC$。因为$\anglePBC=60^\circ$,所以$2\anglePAB=120^\circ$,$\anglePAB=60^\circ$。根据题意,选项③和⑤为正确答案。19.解析:如图所示,连接线段AB的两个端点与点P,分别得到三角形PAB和PBC。因为点P在线段AB上,所以$\anglePAB+\anglePBC=180^\circ$。又因为$PA=PB=PC$,所以三角形PAB和PBC为等腰三角形。因此,$\anglePAB=\anglePBC$。将上述两个等式相加,得到$2\anglePAB+\anglePBC=180^\circ$,即$2\anglePAB=180^\circ-\anglePBC$。因为$\anglePBC=45^\circ$,所以$2\anglePAB=90^\circ$,$\anglePAB=45^\circ$。根据题意,选项①和④为正确答案。+AG=1,即k(a-2)+1=1,解得a=2,故G点坐标为(2,1)。又因为G点关于折痕所在的直线对称于D点,所以D点坐标为(4-k,1)。由于E点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E点坐标为(1,1)。根据向量的知识可得,向量DE=(-k,0),向量BE=(3-k,2-1)=(2-k,1),所以|BE|=√[(2-k)²+1]。根据向量的内积公式可得,DE·BE=-k(2-k),所以D到BE的距离为d=|DE·BE|/|BE|=|k(2-k)|/√[(2-k)²+1]。由于D点在直线3x+4y-12=0上,所以k(4-k)-3(4-k)+1=0,解得k=1或k=3。当k=1时,D点坐标为(3,1),此时d=2/√2,|BE|=√2,所以△BDE=2×2/√2=2√2。当k=3时,D点坐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