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这类光学系统是直接扩大人眼的视觉能力的,称为目视光学系统。
§7-1人眼的光学特性一、眼睛的结构——成像光学系统
人眼本身相当于摄影光学系统。
在角膜和视网膜之间的生物构造均可以看作成像元。人眼的构造剖视图人眼的构造剖视图巩膜*巩膜是眼球的第一层保护膜,白色、不透明、坚硬;角膜*角膜是巩膜的最前端部分,无色而透明;眼睛内的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上;脉络膜*脉络膜是眼球的第二层膜,上面有供给眼睛营养的网状微血管;人眼的构造剖视图巩膜角膜脉络膜虹膜*虹膜是脉络膜的最前端部分,含有色素细胞,决定眼的颜色;瞳孔*瞳孔是虹膜中间的小孔,随着外界明亮程度的不同,虹膜肌肉能使瞳孔的直径在2~8mm范围内变化;它是人眼的孔径光阑。人眼的构造剖视图巩膜角膜细胞,锥状细胞直径约5微米,长约35微米;杆状细胞直径约2微米脉络膜,长约60微米。它们在网膜上的分布式不均匀的。在黄斑中心凹处虹膜瞳孔网膜*网膜是眼球的第三层膜,上面布满着感光元素,即锥状细胞和杆状是锥状细胞的密集区而没有杆状细胞,由中心向外,逐渐相对变化;黄斑中心凹人眼的构造剖视图巩膜角膜
光脉络膜
盲斑是网膜上没有感光元素的地方,不能引起光刺激。虹膜瞳孔网膜黄斑中心凹是人眼视觉最灵敏的地方。视神经细胞晶状体在虹膜后面,是由两个不同曲率的面组成的透明体,黄斑中心凹神经纤维盲斑大脑盲斑晶状体人眼的构造剖视图巩膜角膜率都是不均匀的,由里层到外层逐渐减少,有利于提高脉络膜
成像质量。晶状体的平均折射率为1.40,其周围是毛状肌虹膜瞳孔网膜似双凸透镜,是眼睛光学系统的成像元件,其密度和折射
能改变晶状体的表面曲率,使人眼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黄斑中心凹
盲斑晶状体人眼的构造剖视图巩膜角膜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间称为前室;充满1.336的水状液;脉络膜
晶状体和网膜所包围的空间称为后室;充满1.336的玻状体虹膜瞳孔网膜总能将像成在网膜上。
黄斑中心凹
盲斑晶状体前室后室人眼的构造剖视图巩膜角膜
脉络膜眼睛的像方节点与中心凹的连线为眼睛的视轴,
在观察物虹膜瞳孔网膜
体时眼睛本能地把物体瞄准在这根轴上。黄斑中心凹
盲斑晶状体前室后室1.3761.3361.336光轴视轴
眼睛的视场很大,可达150˚,但只有黄斑附近才能清晰识别,其他部分比较模糊,所以能看清物体的角度范围为6~8˚。
从光学角度看,眼睛中最主要的是:水晶体、视网膜和瞳孔。
人眼水晶体视网膜瞳孔眼睛和照相机很相似,如果对应起来看:
↕↕↕↕照相机镜头底片光阑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它可以自动对目标调焦。照相机中,正立的人在底片上成倒像,人眼也是成倒像但我们感觉为什么还是正立的?这是视神经系统内部作用的结果。二、眼睛的调节
眼睛有两类调节功能:视度调节和瞳孔调节。
1.视度调节
远近不同的其他物体,物距不同,则不会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样我们就看不清。
要想看清其他的物体,人眼就要自动地调节眼睛中水晶体的焦距,使像落在视网膜上。
眼睛自动改变焦距的过程称为眼睛的调节。
正常人眼在完全放松的自然状态下,无限远目标成像在视网膜上,即眼睛的像方焦点在视网膜上。
在观察近距离物体时,人眼水晶体周围肌肉收缩,使水晶体前表面半径变小。
眼睛光学系统的焦距变短,后焦点前移,从而使该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当肌肉完全放松时(通过调节),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称为远点,其相应的距离称为远点距,以r表示(米)
当肌肉在最紧张时(通过调节),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称为近点,其相应的距离称为近点距,以p表示(米)
正常眼睛的远点距为负的无限远,非正常眼睛(远视或近视)的远点距为一正/负的有限值。
这里必须指出,近点距离并不是明视距离
后者是指正常的眼睛在正常照明(约50勒克斯)下最方便和最习惯的工作距离,它等于250mm。
它不同于人眼的近点距,两者不能混淆。人眼的调节能力是用远点距r的倒数和近点距p的倒数之差来描述,用A来表示,即A称为眼睛的调节范围或调节能力。
当人眼观察在调解范围内的某一距离l处的物体时,它总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如果l的单位为米,则其倒数称为视度,单位为屈光度。如观察眼前10米的物体,对应的视度为屈光度。近点距倒数称为近点视度。
在医院和眼镜店通常把1屈光度称为100度。
人眼的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大,近点位置往远移,远点位置往近移,因而调节范围减少。远点距倒数称为远点视度,
2.瞳孔调节(适应特性)人眼还能在不同亮暗程度的条件下工作。这就是人眼的另一个特性,具有对周围空间光亮情况适应的过程称为适应(即为瞳孔的调节)。眼睛的虹膜可以自动改变瞳孔的大小,以控制眼睛的进光亮(2mm~8mm)。在设计目视光学仪器时要充分考虑与眼瞳的配合。适应是一种当周围照明条件发生变化是眼睛所产生的变态过程,可分为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两种,前者发生在光亮处到黑暗处的时候,后者发生在自黑暗处到光亮处的时候。
三、眼睛的缺陷和矫正正常眼在肌肉完全放松的自然状态下,能够看清楚无限远处的物体,即远点应在无限远(R=0),像方焦点正好和视网膜重合。F'
若不符合这一条件就是非正常眼,或称视力不正常。
最常见的有近视眼和远视眼。
所谓近视眼就是其远点在眼睛前方有限距离处(r<0)
这是由于眼球太长,像方焦点位于视网膜的前面所致。因此,只有眼前有限距离处的物体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对应着负视度,配上适当的负光焦度眼镜后,即可使无限远物体成像于眼睛的远点上,然后再经眼睛成像于网膜上,因而眼镜矫正了眼睛的缺陷。所谓远视眼就是其远点在眼睛之后(r>0),这是由于眼球偏短,像方焦点位于视网膜的之后所致。因此,射入眼睛的光束只有是会聚时,才能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对应着正视度,需以正透镜来使其远点恢复到无限远。
近视眼或远视眼的远点视度可通过仪器来测得,知道此值后即可求得所需眼镜的焦距。例如:有一近视眼,通过验光得知其远点视度为-2个屈光度(眼镜行业称近视200度)则其远点距r=-0.5m,需配焦距为-500mm的近视眼镜。目视光学仪器视度调节人眼的视觉缺陷可以在眼前加以透镜可以矫正。目视光学仪器要适应不同视力的人使用。为此,目镜可以改变其前后的位置,使仪器所成的像不再位于无限远,而位于目镜的前方或后方一定的位置。这就是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物镜目镜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F眼’F眼’F眼’四、眼睛的分辨率(分辨本领)所谓人眼的分辨能力指的是成像在中央凹区时的分辨能力。眼睛能分辨出两个非常近的点的能力称为眼睛的分辨率(分辨本领)人眼的分辨率一般用极限分辨角来表示。人眼的分辨率是眼睛的重要光学特性,同时也是目视光学仪器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用其它观测设备(如照相机、CCD等)替代人眼时也可据此作为参考。人眼刚能将两点分开的视角称为眼睛的极限分辨角。人眼分辨率与极限分辨角成反比关系。现在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眼睛的极限分辨角的大小。首先从人眼的视网膜结构上来分析:
眼睛在看物空间两点时,这两点对眼睛物方节点的张角成为两点间的角距离或称为视角。如果这两点的像分别落在被分隔开的两个视网膜细胞上,即得到两个点的视觉。由此可见,眼睛的分辨率与视网膜上两像点距离及视觉细胞的直径大小有关。当两像点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视觉细胞的直径时,就认为眼睛可以分辨。
人眼的极限分辨角可表示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技巧培训
- 2《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6 草儿花儿真美丽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船舶重工安全培训课件
- 《多维阅读》Robot Lander on Mars-教学设计-毛珊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4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 耐力跑-定时跑教学设计
-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Part B(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4《司马光》(教案)-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装饰企业述职报告
- 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试题 历史 含答案
- 2023年河南单招职测真题(带答案)
- (一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一) 英语试卷(含官方答案)
- T-CALC 007-2025 重症监护病房成人患者人文关怀规范
- 中学教育基础(上)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陕西师范大学
- 《鸿门宴》课本剧:楚汉风云震撼开场看英雄如何对决
- 工程机械租赁服务方案及保障措施投标方案文件
- 储能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技术标)
-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第五范式:演进、机制与影响
- 移动场景下TCP自适应控制-洞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