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正确)

1.(2分)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身高约1.7Xl()3cm

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70℃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m/s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L5m

2.(2分)疫情期间,小华居家隔离,自学了声现象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击乐器发声: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B.弦乐器发声:材料一定时,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C.管乐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D.人们利用超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3.(2分)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

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Xl()8m/s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4.(2分)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3度,打破我国有气象记

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

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5.(2分)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

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了解到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

题中所给信息()

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

B.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

C.金属先熔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

D.金属先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

6.(2分)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B.甲一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一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7.(2分)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

为隔水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

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

C.t甲Vt乙=1丙D.t甲Vt乙Vt丙

8.(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4个发光点a、b、c、d,人的眼睛看不到像的是()

4•a

,・b

A.a点的像B.b点的像C.c点的像D.d点的像

9.(2分)如图是初二年级某同学在光学特色实践作业中用手机、凸透镜、鞋盒自制的投影

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正立、放大的实像

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应减小

D.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用于制作近视眼镜

10.(2分)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

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A.甲图,通过注入气泡的水球,我们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

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

B.乙图,央视春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舞台上的''倒

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丙图,光源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则光

屏上光源的像不完整

D.丁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

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11.(2分)如图甲,小明利用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

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如图位置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在图示位置对水透镜抽水,此时模拟的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用图丙的方法矫正

C.将图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若保持光屏不动,对水透镜抽水能在

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将一远视镜放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像变得模糊了,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重新

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2.(2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B.4s〜8s内,甲、乙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正好追上乙,此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2分)(1)如图1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为cm。

(2)如图2是某一温度计的一部分,该温度计的示数为℃o

0cm23456

hiiihiiihu山川hiiihiiihiiihii山iiih川huihiiili川川

图1

14.(2分)“抖音”App软件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

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改变了声音的(选

填“音调”或“响度”、“音色”),忽略温度的影响,则此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3分)给植物浇水后,在其外部套上塑料袋(如图),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

红色花朵(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我们能看到花朵是红色的是因为它能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16.(2分)如图是中国“天河”号空间站核心舱的结构图,长16.6,竖起来约有6

层楼高,与在轨核心舱的尺寸相同。它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反射,使参

观者从不同方向看到它。

17.(3分)某校在新建设的喷水池底部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

照在左侧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水面升至图中的a位置时,在左侧池壁上亮斑

的位置在S点的(上方/下方);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左侧池壁上

亮斑的位置会(上移/不变/下移);当水面升至c位置时,水面下左侧池壁亮斑的

位置在(S点/S点上方/S点下方)。

I7)

18.(3分)如图所示,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为度,

折射角为度,界面CD上面的介质是o

C48j

60°

19.(3分)小明用易拉罐制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室外

(选填“明亮”或“较暗”)的物体进行观察,更容易看到物体的像。如图甲所示,小明

从实验室借来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F”字样光源,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图丙

中的(填序号),这个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F”字样的光源

——XX

半透明塑料板

20.(3分)如图所示是电视台直播时所用的提词器。直播时,主持人面对摄像机镜头,文

稿输入在电脑中,分光镜是透明的茶色玻璃.

(1)使用前,先要将电脑面板调成水平,为使得文稿在分光镜中所成的像位于主持人的

正前方,若要将文稿在分光镜中所成的像向下调节,则他应将电脑面板向

(选填"前”或“后”)移动。

(2)摄像机所拍摄到的画面是(选填“主持人”“文稿”或“主持人和文稿”)。

摄像机

后:—分光镜

------电脑面板

21.(2分)手机拍照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拍照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图是小北用一部可变焦的手机相机站在

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的截屏图,拍摄这两幅照片时对应的像距,所用镜头焦

距O(以上两空均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

22.(2分)在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将

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这个装满水的圆柱形的玻璃瓶对光线具有

作用(选填“发散”、“会聚”或者“平行如图乙所示,透过玻璃瓶不可能看到的现

象是(选填字母)。

甲乙

23.(3分)心电图仪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如图

中的每个凸起(波峰)代表一次心跳,则甲每秒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为次:这台

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mm/s;乙心跳一次的时间为so

(注:电图仪走纸速度相同)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48分)

24.(2分)S为点光源,AB为遮光板,请在图中用斜线标出AB右侧S照不到的区域范围。

A

S・

B

25.(2分)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所示,水池的侧壁上安装了一盏小射灯A,站在水池旁边的小杰(眼睛在C点)(即

26.(2分)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前的入射光线。

27.(6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温度/七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安装的顺

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

A.热空气B.水蒸气C.冷空气D.二氧化碳气体

(4)图B中的气泡越往上越小,小华认为是发生了(填物态变化)

(5)第一组与第二组用同一个实验装置,他们分别在烧杯加入水后加热,正确记录实验

数据并绘制出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比较一、二两组的水沸腾图象

组,你认为该组加热时间较长原因是。

28.(5分)兴趣小组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此入射角反射角

120°70°

230°60°

350°40°

(1)为了显示光路,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

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

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

(2)图中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线,当绿光激光笔向镜面靠近时,反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

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

(4)从A侧往B测看,当我们观察到现象时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同一平面。

29.(10分)如图甲,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大小相同)竖立在玻

璃板后面移动(前侧/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

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能/不能)出

现蜡烛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实)像;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o

(4)实验中,让玻璃板沿00'轴(如图中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

动(向右/向左/不)移动,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转向自己/转离自己/不动)。

(5)如图乙所示,小明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

个清晰的像kl和k2,则像kl的像距为(填“VI”或“V2”),且测得两个像之间

的距离为1.2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若在图乙中ki和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

块不透明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能看到(选填“只有ki”

“只有k2”或“ki和k2")。

30.(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

其目的是;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m;

(3)当光源距透镜5.0cm时,光屏上(有/没有)光源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

时,像成在(光屏/光源)一侧。若要观察到此时的像,则眼睛要位于(光

屏/光源)一侧。

(4)如图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选填

“实”或“虚”)像;保持凸透镜在“0”位置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更大的清

晰的像移动,光屏向移动。

(5)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31.(5分)图中是一台激光雕刻机工作时,电动机M带动横杆沿框架前后移动,电动机N

带动激光头在横杆上左右移动,在金属表面灼烧出各种图形。

(1)激光照射在金属表面,能灼烧金属,说明光具有,金属表面因吸收热量发

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并汽化。

(2)激光照射金属时,落在金属表面的光斑越小,形成的线条就越细,所以激光头中安

装了透镜来会聚光斑大小。

(3)如图乙所示,开始时光斑在A点,设定雕刻时间为2s。若只启动电动机M,能雕

刻出线段AC;若只启动电动机N,能雕刻出长8cm的线段AB。现让两个电动机同时工

作。

①雕刻出线段AD,激光头移动的速度为多少?

②若耍雕刻出线段AE,则应该如何调整电动机速度?

32.(6分)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

需要108so求:

(1)火车的运行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3)穿过隧道后,列车继续前进,面对山崖鸣笛一声,求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正确)

I.(2分)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身高约1.7Xl()3cm

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70℃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m/s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1.7m=4.7Xl()2cm,故A错误;

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40℃;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6.4m/s;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在80cm左右。

故选:C»

2.(2分)疫情期间,小华居家隔离,自学了声现象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击乐器发声: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B.弦乐器发声:材料一定时,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C.管乐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D.人们利用超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解答】解:A、击鼓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B、当物体越细时,它的音调也会越高,故B正确;

C、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音调越低;

D、人们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海啸,监测核爆炸。

故选:D。

3.(2分)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

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X108m/s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解答】解:A、不同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不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太空是真空的,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奇妙的实验引来学生高声喝彩,故D错误。

故选:B。

4.(2分)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3度,打破我国有气象记

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

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解答】解: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故A正确;

B、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可以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

C、雾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它们的原理不同;

D、开水提供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Co

5.(2分)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

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了解到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

题中所给信息()

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

B.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

C.金属先熔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

D.金属先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

【解答】解: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故A错误;

B、镀膜是固态形式,故B错误;

C、金属先熔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故C错误;

D、将金属加热;蒸气喷到玻璃上,形成镀膜,故D正确。

故选:D。

6.(2分)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甲为气态

B.甲一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一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解答】解:由图知,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也不容易被拉伸;

乙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无固定排列,是气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A、由上分析知,故A错误;

B、甲一乙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故B错误;

C、乙一丙是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故C错误;

D、BC段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

故选:D。

7.(2分)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

为隔水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

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A.t甲=1乙=t丙B.t甲>1乙>1丙

C.t甲Vt乙=t丙D.t甲Vt乙<t丙

【解答】解:

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

乙、丙两烧杯外的物质温度虽然分别达到了300℃和600C,因为液体沸腾后温度保持不

变,故BCD错误。

故选:Ao

8.(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4个发光点a、b、c、d,人的眼睛看不到像的是()

•b

A.a点的像B.b点的像C.c点的像D.d点的像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人眼E对应的像点E',连接眼睛所在的位置E

和平面镜两边缘点MN、NE、BN、BN之内的能看到,由图可知、c、d,不能被看到的

B

故选:B.

9.(2分)如图是初二年级某同学在光学特色实践作业中用手机、凸透镜、鞋盒自制的投影

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正立、放大的实像

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应减小

D.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用于制作近视眼镜

【解答】解:A、根据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可知、小于二倍焦距;

B、根据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可知、放大的实像;

C、要使墙上的像(实像)变大,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D、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因此,故D错误。

故选:C«

10.(2分)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

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通过注入气泡的水球,我们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

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

B.乙图,央视春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舞台上的“倒

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丙图,光源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则光

屏上光源的像不完整

D.丁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

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解答】解:A、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气泡周围是水,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内

圈相当于变成了凹透镜,故A正确;

B、因为光滑的舞台相当于平面镜,即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小虫落在透镜上后,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像

与原来相同,故C错误;

D、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

用,应用于远视眼镜。

故选:A,

11.(2分)如图甲,小明利用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

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如图位置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在图示位置对水透镜抽水,此时模拟的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用图丙的方法矫正

C.将图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若保持光屏不动,对水透镜抽水能在

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将一远视镜放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像变得模糊了,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重新

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在图示位置对水透镜抽水,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像会成在光屏的后方,为了使像成

在光屏上,即用图丙的方法矫正;

C、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物距减小,像距不变,所以此时应对水透镜注水,才能在光

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将一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能在光屏上重新得

到一个清晰的像。

故选:Co

12.(2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B.4s〜8s内,甲、乙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正好追上乙,此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解答】解:A、由图可知,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D、4s〜3s内,甲,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B正确;

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3m,则甲的速度:v+=-§-=^=8.25m/s;

t甲4s

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力n,则乙的速度:v乙=-§-=^=8.625m/s。

t乙8s

8s末两人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

C、0s〜7s内,甲,故C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2分)(1)如图1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为3.20cm。

(2)如图2是某一温度计的一部分,该温度计的示数为-15

0cm23456

hiiihwhii山川hiiihiiil川ihii山iiih川huihiiiliiiihi

图1图2

【解答】解:(1)由图甲所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1mm,右侧与5.20cm对齐:

(2)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示数在零下。

故答案为:(1)3.20;(2)-15o

14.(2分)“抖音”App软件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

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改变了声音的音调(选

填“音调”或“响度”、“音色”),忽略温度的影响,则此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3倍,

所以频率变高;

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变。

故答案为:音调;不变。

15.(3分)给植物浇水后,在其外部套上塑料袋(如图),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J

发。红色花朵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我们能看到花朵是红色的是

因为它能反射(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解答】解:(1)给植物浇水后,在其外部套上塑料袋,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2)红色花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其他光源的光;

(3)我们能看到花朵是红色的是因为它能反射红色光的缘故。

故答案为:蒸发;不是。

16.(2分)如图是中国“天河”号空间站核心舱的结构图,长16.6m,竖起来约有6

层楼高,与在轨核心舱的尺寸相同。它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漫反射,使参观

者从不同方向看到它。

【解答】解:一层楼高大约为3m,六层楼高约为6X3m=18m,长16.6m;

照射到中国“天河”号空间站上的光线产生了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它。

故答案为:in;漫。

17.(3分)某校在新建设的喷水池底部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

照在左侧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水面升至图中的a位置时,在左侧池壁上亮斑

的位置在S点的下方(上方/下方);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左侧池壁

上亮斑的位置会上移(上移/不变/下移);当水面升至c位置时,水面下左侧池壁亮

斑的位置在S点(S点/S点上方/S点下方)。

【解答】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知,左侧池壁上

亮斑的位置在S点的下方;

(2)同理,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

(3)水面上升到c的位置时,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故答案为:下方;上移。

18.(3分)如图所示,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为30度,

【解答】解:

如图CD是界面,ZAOC=60°,

所以入射角为90°-60°=30°,

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上边是空气。

故答案为:30;42。

19.(3分)小明用易拉罐制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室外J

亮(选填“明亮”或“较暗”)的物体进行观察,更容易看到物体的像。如图甲所示,

小明从实验室借来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F”字样光源,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

图丙中的②(填序号),这个像是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

“F”字样的光源

甲乙丙

【解答】解:(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明亮的室外,让光线通过小孔进入筒内;

(2)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明亮;②;实像

20.(3分)如图所示是电视台直播时所用的提词器。直播时,主持人面对摄像机镜头,文

稿输入在电脑中,分光镜是透明的茶色玻璃。

(1)使用前,先要将电脑面板调成水平,为使得文稿在分光镜中所成的像位于主持人的

正前方45°,若要将文稿在分光镜中所成的像向下调节,则他应将电脑面板向_JtL

(选填"前”或“后”)移动。

(2)摄像机所拍摄到的画面是主持人(选填“主持人”“文稿”或“主持人和文稿”)。

摄像机

后:—分光镜

------电脑面板

【解答】解:(1)分光镜是透明的茶色玻璃相当于平面镜,电脑面板调成水平,则物和

像之间的夹角为90°;

将文稿在分光镜中所成的像向下调节,说明文稿的像到分光镜的距离变小,则文稿到分

光镜的距离也要变小;

(2)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是主持人。

故答案为:(1)45°;前;(2)主持人。

21.(2分)手机拍照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拍照成的是倒立、

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图是小北用一部可变焦的手机相机

站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的截屏图,拍摄这两幅照片时对应的像距乙大,所用镜

头焦距乙大。(以上两空均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

甲乙

【解答】解:手机拍照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的是倒立;

由图可知,甲的像要小于乙的像,像越大,所以拍摄这两幅照片时对应的像距乙大。

故答案为:缩小;乙大。

22.(2分)在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将

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这个装满水的圆柱形的玻璃瓶对光线具有

会聚作用(选填“发散”、“会聚”或者“平行如图乙所示,透过玻璃瓶不可能看

到的现象是B(选填字母)。

【解答】解: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当笔离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相当于放大镜;当笔离玻璃瓶较远时(物距大于焦距);

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先成虚像后成实像、实像是倒立的,笔尖会突然

改变方向;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凸透镜成实像时,所以,笔先变长

变大;

由此可知,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笔尖朝向相同且等大的B。

故答案为:会聚;B«

23.(3分)心电图仪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如图

中的每个凸起(波峰)代表一次心跳,则甲每秒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为1次:这台心

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30mm/s:乙心跳一次的时间为1.1s。(注:

【解答】解:(1)甲每秒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为:毁次=1次;

60

(2)甲心脏每次跳动的时间间隔是:0%=ls;

60

由甲图知在5s的时间内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是s=30mm,则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

度:丫=s=30mm;

tIs

(3)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相同,由乙图知,

则乙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t'=反一=咨吧_=1.6$。

v30iran/s

故答案为:1;30o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48分)

24.(2分)S为点光源,AB为遮光板,请在图中用斜线标出AB右侧S照不到的区域范围。

S・

B

【解答】解: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作图如下:

25.(2分)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所示,水池的侧壁上安装了一盏小射灯A,站在水池旁边的小杰(眼睛在C点)(即

图中的C点)的光路图;

池壁C

A.

B,

-------------------水平池底

【解答】解:①B点是A在水中像的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线段AB的中

垂线为水面的位置;

②已知小杰(眼睛在C点)看到小射灯的像在水中B点,连接BC与镜面交于。点,连

接A0就得到入射光线;

26.(2分)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前的入射光线。

【解答】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

播方向不改变

27.(6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温度/七

,°C

100非

90菲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安装的顺

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BDAC。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

钟后停止读数,请你帮她读出示数并填入表格中。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2949698989898

(3)如图丙中A、B所示,其中B图是在第3min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好奇的小华对

气泡内的气体进行猜测,正确的是B.

A.热空气B.水蒸气C.冷空气D.二氧化碳气体

(4)图B中的气泡越往上越小,小华认为是发生了液化(填物态变化)

(5)第一组与第二组用同一个实验装置,他们分别在烧杯加入水后加热,正确记录实验

数据并绘制出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比较一、二两组的水沸腾图象第二

组,你认为该组加热时间较长原因是水较多。

【解答】解:

(1)为了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先下而上的原则、D、A、Co

(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6个小格上;

(3)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体积逐渐减小,气泡

中的气体是水蒸气不是空气;

(4)图B中气泡内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使得体积越来越小;

(5)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量不等,因为水越多。

通过分析比较一、二两组的水沸腾图象可知,该组加热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第二组用于

加热的水较多。

故答案为:

(1)BDAC;

(2)96;

(3)B;B;

(4)液化;

(5)第二;水较多。

28.(5分)兴趣小组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此入射角反射角

120°70°

230°60°

350°40°

(1)为了显示光路,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C。

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

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

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

(2)图中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法线,当绿光激光笔向镜面靠近时,反射角

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

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致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4)从A侧往B测看,当我们观察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现

象时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解答】解:(1)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形成光路,故A不符合题意;

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形成光路,故B不符合题意;

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故不能看到光线的传播路径;

(2)由图可知,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法线,入射角变大,故反射角变大:

(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30°,反射线

与法线的夹角、30°,而7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4)从A侧往B测看,当三线重合、入射光线,此时只看到一根光线、入射光线。

故答案为:(1)C;(2)法;(3)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入射光线。

29.(10分)如图甲,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大小相同)竖立在玻

璃板后面移动前侧(前侧/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

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不能(能/不能)出

现蜡烛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虚/实)像;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4)实验中,让玻璃板沿00'轴(如图中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

动不(向右/向左/不)移动,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转

向自己(转向自己/转离自己/不动)。

(5)如图乙所示,小明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

个清晰的像kl和k2,则像kl的像距为V2(填“VI”或“V2”),且测得两个像之间

的距离为1.2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0.6cm,若在图乙中ki和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

块不透明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能看到ki和k2(选填“只有

kl”“只有k2”或“kl和k2")。

【解答】解:(1)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所以人眼一直

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会成在光屏上;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将蜡烛A逐渐靠近

玻璃板时;

(4)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实验中,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不移动,发现镜中的像转向自己;

(5)图中的像ki是通过玻璃前板形成的,k2是通过后板形成的,则k3位置的像的像距

V应是图中的V2;

因为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则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

的2倍士X1.6cm=0.6cm:

2

若在图乙中k2和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块不透明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

璃板能看到ki和k7。

故答案为:(1)前侧;等效替代法;虚;(3)不变;转向自己2;0.3;ki和k2。

30.(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

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

Av/cm

图1图2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I所示0.1m:

(3)当光源距透镜5.0cm时,光屏上没有(有/没有)光源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此时,像成在光源(光屏/光源)一侧。若要观察到此时的像,则眼睛要位于

屏(光屏/光源)一侧。

(4)如图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实(选填

“实”或“虚”)像;保持凸透镜在“0”位置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更大的清

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