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别石塔》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_第1页
苏轼《别石塔》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_第2页
苏轼《别石塔》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苏轼《别石塔》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苏轼《别石塔》原文翻译解释与鉴赏

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遮个是砖浮图耶?'居士云:"有缝。'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坡首肯之。元丰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苏轼文集》

【文章鉴赏】

倘若只看《东坡志林》,这段文字便显得恍惚迷离,简直令人无从猜思:题目标为《别石塔》,则明是东坡居士"去'与石塔相别;而开篇下笔,却又突书"石塔来别居士',仿佛倒是石塔即将远行,故"来'与东坡辞别似的。更奇者还在这"石塔',本就是硬楞楞矗立大地的无情之物,竟还能"来别'、还能"起立'说话,真是不可思议!东坡居士潇洒飘逸,为文每多奇幻之思。难道他此刻又进入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醉意矇眬之境,而与"石塔'之神梦接了么?

对照一下《东坡文集》,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此篇又题作《记石塔长老答问》。那么,"来别'、"起立'云云者,皆非"石塔',乃是石塔"长老'了。疑云一经消散,读者也许反倒有些怅然若失实在说,与其将此文题为《记石塔长老答问》,还不如径作《别石塔》更有情味些。而且从东坡行文故意省略"长老'二字看,也更暗合他那空中荡漾的奇妙笔意。又何须落实其究竟是"石塔'抑是"长老'呢?

不过,此文之妙,不仅在运笔之迷幻,更在于居士与石塔那充满禅机的对话。东坡之别石塔,似乎颇为"经过草草,恨不见石塔'而怅然。石塔呢,妙在不答反问:"遮个(这个)是砖浮图(塔)耶?'看来它对东坡所住的"砖塔',似乎更感兴趣些。但砖塔又哪比得上石塔的浑然一体,坚固牢靠?况且它还"有缝'。文中的"居士云:有缝。',正传达了东坡对这砖塔的不无遗憾之感。这便引出了石塔那机锋微妙的驳诘:"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

这驳诘真可称得上"石破天惊'!人们之建塔,只有希望它坚固牢靠、永不倾颓的。从这一点看,"石塔'自然最能保存自己、经受岁月和风雨的侵蚀了。至于砖塔,缝隙纵横,常会招致蝼蚁掘穴筑窝,日久天长,砖块松动,难保不会倾废。这不是一大缺憾么?石塔的驳诘,却把这一世俗见解整个推翻了"蝼蚁'又怎么样?它不也是降生世间的可贵生命!为什么就不能容许它与众生一样,争得一些生存的空间呢?如此说来,那砖塔之"有缝',就不是自身的憾事,倒是莫大的幸运了它虽然将毁伤了自己,却为世间的蝼蚁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欢乐!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不要以为这只是佛门那"普爱众生'的枯燥说教。石塔的驳难,实际上打开了一个观察问题的全新的视野,并提供了一种与世俗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在许多人看来,人生的价值似乎只在想方设法维护个体的生存,获取自身的快乐。石塔却揭示了人生的另一个境界:倘若是为了求得社会众生的生存、发展,那么,即使损害了自身,也是值得的,并且是可令人敬慕的!

从世俗的眼光看石塔的驳诘,几近乎"痴人说梦'天下哪有这种损己利人的好事?但在有志于"兼济天下'的苏东坡眼中,这驳难无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