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珪《移居东村作》古诗鉴赏_第1页
王庭珪《移居东村作》古诗鉴赏_第2页
王庭珪《移居东村作》古诗鉴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王庭珪《移居东村作》古诗鉴赏王庭珪《移居东村作》古诗鉴赏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王庭珪

王庭珪《卢溪集》的诗是先按体裁再依时间编排的。二十五卷诗中,七言律诗就有九卷(第二十五卷哀挽的七律尚不在内),他对这方面用力最深。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善于写一种极为幽静的情趣。

首句一问点题,也有力地领起全篇。"避地'在古诗中多指避乱或逃避世俗的干扰。从王庭珪的历史看,两层意思都有。这句交代题中"移居'的原因。下面都就这句生发。"青山窟里'回答"深几许'的问题。"起炊烟'点明"村'字。避地避到"青山窟里',既表示避地之深,又暗示生活必然有新的困难。

三四两句就回答这样的问题。低小前下一"绝'字,可见其简陋。但为了避地,绝不敢厌弃。屋里连个绳床都没有,只是一张肮脏的土床,但扫干净了照常休息。"绝'字是入声,按正常的规律应是平声,下句"堪'字本该仄声却用了平声。晚唐以来常有这种对句,使人从音节上也产生一种峭拔的感觉。这三四两句是叙事言怀,写初到的活动和感受,写居住的内景。

五六两句写住下之后外景的幽静。六朝王籍《入若耶溪》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句。王安石翻案说:"一鸟不鸣山更幽。'此诗第五句又把王安石的诗翻过来,比王籍的原作更加开阔深沉,"青山窟里'远离尘嚣,天本来就静,加上"鸟不住啼'就显得更静了。因为没有外界的干扰,所以鸟能够不住地啼。王籍两句是一意,这里一句却有两层,从鸟到天,人的感觉自在其中。六句从视觉写僻远幽静。因山地气候之寒,花也开得较平地晚。

是从"花多晚发'推测到地处偏僻。"应'读平声,是推测之辞。这句"地应偏'也是强调幽静,不含贬义,和首句相呼应。外间花已落,这里花方盛开,这种"花多晚发'反而是难得的美景。白居易《长庆集》卷十六《大林寺桃花》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到"花多晚发地应偏,'就很容易使人想起白居易这首诗的意境。这五六两句写外景近处的幽趣。从近处的"花多晚发'向远处望去,隔着几亩田处,一丛娟娟的翠竹临风,原来那是古西泉寺的遗址。这个句子用"犹隔'二字,一方面写在望中,一方面表现急切往看的心情。"天下名山僧占多',凡山间寺庙多取美好的风景点。用这两句收束,是用古寺来强调东村山景实堪爱赏,而且令人"发思古之幽情'。这样就把前面一联的写景推进一步,使前半首所写避地东村的得计显得更为酣畅。

这首诗只通过叙事和写景来表达移居之快感,而不用直接抒情赞叹的方式。一起直截了当,唤起全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