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4初中历史备课本(江孜县闵行中学)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教师拉仓合作探究点拨解疑1、中国与英国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激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2、你想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及其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吗?3、《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的理解:《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练习达标1.道光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A.为了继续推行闭关政策B.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C.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D.维护清朝的统治2.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1839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B.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C.1840年,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D.1840年,英军直达天津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4、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拓展提升一谈起鸦片战争,大家马上就会想起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想起近代中国百年的沉沦与屈辱。你认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仅仅这些吗?在打开中国大门后,它有没有给近代中国社会客观上也带来一些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事物、新变化?作业设计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为什么不将没收来的那些鸦片简单地用火烧掉?你能解释他所采用的销烟方法(见课本相关介绍)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吗?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主备人拉仓参与者多吉旺堆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英法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历史史实。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3、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电影《林则徐》收集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侵略中国的国家、结果及影响怎样?2、清朝前期的疆域广大,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同目前中国版图对比,中国的西北、东北疆域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3、在浙江慈溪流传有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为何人?为什么洋人害怕红头军?4、中国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人民做出什么反应?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合作探究点拨解疑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的形式1、清朝前期的疆域广大,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同目前中国版图对比,中国的西北、东北疆域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2、中国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人民做出什么反应?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精讲点拨:1、用读图理解法。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理解并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加深对俄国殖民者罪恶的认识。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主要表现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火烧圆明园体现了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而沙俄割地行径由来已久,它采取武力相逼,调停为诱,一纸定夺、强割强占等手段,步步蚕食,割占我大好河山150多万平方千米。练习达标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①美国②英国③法国④俄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B.要求增加通商口岸C.要求在中国驻扎军队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3.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B.清朝军备落后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当4.指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太平天国将领是()A.洪秀全B.奕山C.李秀成D.华尔拓展提升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除了上述原因外,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作业设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被英法侵略者付之一炬。请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历史。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3课收复新疆主备人拉仓参与者多吉旺堆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2、思考、回答“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如何评价左宗棠”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重难点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教法精讲点拨、、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历史与现实联系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上网收集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土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6。新疆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我国的西北门户。既然这个地区这么重要,会不会引起别的国家的侵略野心呢?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1、你能够结合以前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知识,说说为什么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吗?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北边疆同时出现了危机。围绕“塞防”和“海防”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一场大争论。你知道这次争论的主要内容吗?争论的结果又怎么样呢?3、面对边疆出现的危机,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策略?派谁去收复新疆?他是怎样进军的呢?最终的结果又怎样?合作探究点拨解疑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1、你能够结合以前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知识,说说为什么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吗?2、面对边疆出现的危机,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策略?派谁去收复新疆?他是怎样进军的呢?最终的结果又怎样?精讲点拨:1、左宗棠收复新疆取得胜利的原因。首先:从战争性质角度而言,左宗棠平定叛乱、抵制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其次:从新疆人民的态度而言,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中,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支援。再次:从主观努力的角度而言,左宗棠反侵略收失地的态度坚决,同时战略得当。2、如何评价左宗棠?

在封建社会,所有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两面性,既反人民,又反侵略,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左宗棠作为满清朝廷的汉臣,他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但更值得肯定的是他亲自率军队入新疆平叛,赶走侵略者,最终收复新疆,他的爱国,他的英勇无畏是值得人们颂扬的。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会了解到,左宗棠积极投身“洋务运动”,先后兴办“福州船政局”、“兰州制造局”等,为我国近代的民族产业贡献很大。练习达标夯实基础:1.下列哪一项最能说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A.丝绸之路的开通B.张骞通西域C.西域各国归附汉朝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2.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为什么决定收复新疆?()A.新疆战略地位重要B.新疆拥有广大的土地C.新疆物产丰富D.新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3.通过艰苦的外交谈判,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清朝外交官是()A.李鸿章

B.左宗棠

C.奕山

D.曾纪泽4、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哪些历史功绩?拓展提升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点。就左宗棠来看,他既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同时也率军收复了新疆。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你能否对左宗棠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作业设计根据课本上的《收复新疆示意图》,讲讲左宗棠的进军路线及收复新疆的简单经过。你认为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有哪些?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7课戊戌变法主备人拉仓参与者多吉旺堆、查加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戊戌变法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法精讲点拨、归纳法、分析综合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电影《谭嗣同》收集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导入二:请同学们思考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和结果,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2、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3、维新派组织

,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4、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5、戊戌变法的时间是

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

9、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是

10、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

为首的

派,发动了

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逃往国外,而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合作探究点拨解疑小组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1、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2、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谭嗣同的死值得吗?精讲点拨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

②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③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练习达标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二: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请回答:(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

(2)一同被杀害的还有哪几个人,他们被称为什么?(3)“贼”指何人?

(4)为什么“无力回天”?

(5)“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拓展提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引起深刻的反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请说说你学习本课后的收获。作业设计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8课辛亥革命主备人拉仓参与者多吉旺堆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两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情况;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情况。2.能力目标: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重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电影《武昌首义》收集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教师导入: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最大功绩和主要贡献是领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一个旧时代,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革命就是辛亥革命。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阅读“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一目,完成1-3小题。)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

。2、孙中山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这个政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

,成立的时间是

。地点是

,大会选举

3、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三大主义,合称为“

”,它是

的指导思想。(阅读“武昌起义”一目,完成4—6小题。)

4、武昌起义的时间是

,地点是在

5、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以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

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代表在

开会,选举

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

年,是旧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它推翻了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使

深入人心。合作探究点拨解疑小组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的形式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精讲点拨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要求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思想指出“平均地权”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从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直接结果来看,这一目标达到了,可以说革命是胜利了。但辛亥革命所承担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所以从革命的最终目标来看,革命是失败的。练习达标1.目前,李教授正在兴中会成立地讲学,他讲学的地点是()A.广州

B.香港

C.檀香山

D.东京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三大政策D.三民主义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拓展提升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清朝统治从何时到何时?)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的时间又是从何时到何时?)作业设计概括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9课新文化运动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性质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法精讲点拨、归纳法、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上网收集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自主学习:(自学课本15分钟,完成并记忆下列格内容。)新文化运动背景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基本内容前期:后期:积极影响局限合作探究点拨解疑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的形式1、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了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精讲点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原因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的是资本主义思想,但资本主义自身的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暴露,所以人们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练习达标1.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A.《每周评论》

B.《中外纪闻》C.《新青年》D.《民报》2.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A.自强、求富B.自由、平等C.民主、科学D.民族、民权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①李大钊②陈独秀⑨鲁迅④胡适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4、识图题:看课本40页《青年杂志》图

(1)此图是谁在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创办的哪个杂志的封面?(2)他后来又改名为什么?(3)他的创刊有何作用?(4)后来它成为什么运动的主要阵地?拓展提升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各阶级、阶层是如何斗争的?列举出四次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代表人物(一位)、主要主张或口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谈谈你对近代化探索历程的认识。作业设计必做题:根据本课内容,出两道列举题。(例如: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选做题:结合鲁迅著作,写一篇整体感知新文化运动的小论文。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备课日期:学科历史年级组八成员单元内容课时分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共4课时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课时第11课北伐战争1课时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课时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1课时单元内容总体分析本单元共四课,其教学内容是从五四爱国运动到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本单元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发展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专题内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掌握基础历史知识和理论概念;理解和把握每课的重点,理解难点;能够在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知识;逐渐形成联系、对比史实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他们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其归纳、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主要把握以下内容:1.从整体上了解我国近代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和相关基础知识。2..知识间形成一定联系、把相关历史知识构建起知识框架、历史体系。3.进一步培养归纳、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4.初步掌握辩证看问题的方法。重难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如何理解五四精神和党诞生的意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长征胜利的意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接受力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多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师在这些基础上讲述新课,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发他们为国效力的精神。教学方法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还可以让学生设问,老师作答,既能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历史知识。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10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基本知识。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重难点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难点:如何理解五四精神和党诞生的意义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把每年5月4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今天浙江嘉兴的南湖有一艘游船,它每天都要接待许多游人。你知道它和我党的诞生有什么关系吗?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自主学习提出疑问(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填写表格。)(阅读“五四爱国运动”一目,完成表格。)(阅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目,完成表格。)合作探究点拨解疑采用同桌→师生合作的形式1.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那么,青岛问题是怎样由来的?“二十一条”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2.教材上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那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3.结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谈谈你对“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句话的理解。精讲点拨1.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3、五四精神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练习达标1.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口号是()A.取消二十一条B.反对在“和议”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推翻了北洋政府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④最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胜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拓展提升材料解析题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3)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4)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作业设计学会命题。针对本课所学出两道列举题。(列举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成果。)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11课北伐战争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有一所学校的门上贴着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这是哪所学校的对联?它是谁创办的?他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是谁?政治部主任又是谁?这所学校成立后做的一件大事是什么?要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自学15分钟,完成并掌握下列内容。)(阅读课本“黄埔军校的建立”一目,完成1—3小题。)1、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是

,地点在

。创办者是

2、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是

,政治部主任是

3、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

人才,为建立

奠定了基础。(阅读“北伐胜利进军”一目,完成4—5小题。)

4、北伐战争的组织者是

,目的是

5、在北伐胜利进军时,

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

失败,

也破裂了。(阅读“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一目,完成6小题。)

6、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

月,在

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的利益,它对外

,对内

。后来,

统治了全国。合作探究点拨解疑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就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几十万军队,将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结合教材,请分析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2.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国民革命却最终失败了呢?3.有人说,国民革命虽然打垮了旧军阀,但同时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呢?精讲点拨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3、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练习达标1.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A.蒋介石

B.叶挺C.冯玉祥D.周恩来3.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政权?()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C.大资本家D.大地主阶级拓展提升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请回答:(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作业设计以时间为线索,综合概括本课的时间及事件。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国民党叛变革命,制造了两次反革命政变,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是哪两个反革命事件,说一下政变的名称、时间、罪魁祸首。面对着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征服,而是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在各地兴起了一次次起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自学15分钟,完成并掌握下列内容。)(阅读“南昌起义”一目,完成1—3小题。)1、南昌起义的时间是

2、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

。3、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

。(阅读“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一目,完成4—5小题。)

4、秋收起义的时间是

,地点在

。领导人是

。起义的部队的名称是

5、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建立者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1.结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请讲一讲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故事。2.“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的这首词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能讲讲大致经过吗?

3.“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你会唱这首红军歌谣吗?在艰苦的条件下,红军为什么仍能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呢?

4.请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课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解。精讲点拨1、南昌起义的意义;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练习达标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武昌起义2.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湘赣革命根据地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3.带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起义领导人是()A.朱德B.周恩来C.邓小平D.叶挺拓展提升材料解析题“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请回答:(1)这段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2)材料中有“讲起‘八一’历史长”,计算一下,“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作业设计必做题:总结本课的时间及发生的事件。选做题:资料查询或上网查询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3小题。)1、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

,进行战略转移。

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4—5小题。)

4、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5、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1.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线路,目的是让游客“重走长征路,学习革命史”。如果你是这家旅行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请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和遵义会议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认识。精讲点拨: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2、强调遵义会议的意义;3、长征精神;4、长征胜利的意义。练习达标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北上抗日2、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根据地D、陕甘革命根据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是在()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以后B、四渡赤水以后C、强渡大渡河以后D、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以后拓展提升材料解析题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为了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红军将追敌一举击溃。战斗结束后,毛泽东赋诗一首:“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谈谈“我英勇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作业设计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依次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夷,那就是日本。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之为“日本鬼子”。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2、此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在此建立了什么政权?3、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热血男儿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和中共派出的抗日游击队是如何抵抗日军侵略的?你知道战斗在白山黑水间有哪些抗日英雄?你听说过杨靖宇和马占山的英雄故事吗4、日军占领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在中华民族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对全国人民产生了什么影响?5、你一定听说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合作探究点拨解疑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2、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精讲点拨:1、讲清线索;2、蒋介石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练习达标1、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A.改善两党关系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C.实现全民族的抗日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2、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拓展提升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扣压了蒋介石。关于如何处理蒋介石,当时面临着上、中、下三种解决方法:上策是“放”,中策是“不杀不放”,下策是“杀”。请你结合当时中国的形势,对上述三种解决方法的利弊进行一下分析。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演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了解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是如何遭受日本侵略的?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同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典型事例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3、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基本掌握这些方法。重难点重点:血染卢沟桥难点:南京大屠杀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70年前的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件,它使中国人民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大灾难。从此,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你知道这一事件是什么吗?这场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1、你知道1937年12月13日对南京人民意味着什么吗?你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墙上醒目的300000意味着什么吗?

2、你听说过北京有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吗?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分别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呢?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除了课本上的《卢沟桥歌》外,你听说过以下抗日歌曲吗?《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太行山上》《长城谣》《到敌人后方去》……它们都作于1937年或1938年。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知道日本的靖国神社是怎么回事儿吗?为什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呢?合作探究点拨解疑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1、你知道1937年12月13日对南京人民意味着什么吗?你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墙上醒目的300000意味着什么吗?2、除了课本上的《卢沟桥歌》外,你听说过以下抗日歌曲吗?《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太行山上》《长城谣》《到敌人后方去》……它们都作于1937年或1938年。你知道为什么吗?3、你知道日本的靖国神社是怎么回事儿吗?为什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呢?精讲点拨:1、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读识卢沟桥事变形势图,认识到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练习达标1.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B.柳条湖事件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在卢沟桥事变中,英勇抗击日军的中国军队是()A.十九路军B.二十九路军C.东北军D.八路军3.南京大屠杀中屈死的中国人达()A.3万多人B.30多万人C.10多万人D.300多万人4、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A.九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拓展提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开始对外进行侵略扩张。请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列举出日本对我国进行侵略的史实。作业设计翻阅一下近两年的报刊,了解日本制造的历史教科书事件和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深层次地思考以下问题:日本的右翼势力极力想否定那场大屠杀、否定那场侵略战争,其中有什么历史原因?又有什么现实原因?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2、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重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那么,你能说说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3、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4、“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合作探究点拨解疑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1、“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精讲点拨:1、台儿庄战役:明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一场胜利。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2、百团大战: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3、中共七大:“七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练习达标1、指挥百团大战的是()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D.贺龙2、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五十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省份是()A.香港B.澳门C.台湾D.东北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

B.辽沈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4、下列属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战役有:()①平型关战役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辽沈战役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拓展提升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彻底改变了鸦片战争以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请结合本课所学,分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作业设计请根据你收集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讲讲中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英勇抵抗日军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感受到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备课日期:学科历史年级组八成员拉仓、多吉旺堆单元内容课时分配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课时第17课内战烽火1课时第18课战略大决战1课时单元内容总体分析本单元共2课,其教学内容是从重庆谈判到内战爆发到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本单元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发展中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专题内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基础历史知识和理论概念;理解和把握每课的重点,理解难点;能够在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知识;逐渐形成联系、对比史实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他们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其归纳、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主要把握以下内容:1.从整体上了解我国近代史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和相关基础知识。2.知识间形成一定联系、形成对比分析历史知识、历史现象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归纳、综合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4.初步教会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方法及能力。重难点重庆谈判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挺进大别山国民党政权垮台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接受力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多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师在这些基础上讲述新课,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发他们为国效力的精神。教学方法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还可以让学生设问,老师作答,既能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历史知识。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17课内战烽火主备人拉仓参与者多吉旺堆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掌握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3、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重难点重点:重庆谈判难点:挺进大别山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你知道楚汉战争中“鸿门宴”的故事吗?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又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鸿门宴”──重庆谈判。蒋介石设“鸿门宴”的目的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仍冒着巨大危险去赴蒋介石的“鸿门宴”呢?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

1、学生观察88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

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2、从字面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3、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为什么还要赴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4、课本89页《毛泽东领导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图,思考: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中共中央和解放军如何应对?

5、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6、

西北人民解放军如何粉碎敌人的进攻?这一历史史实说明什么问题?7、

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这一时期如何体现?合作探究点拨解疑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师生共同解决5、6、7三个疑难问题精讲点拨:1、反映的历史事实是: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美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也为了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3、主动撤离——保存实力;“蘑菇”战术——拖垮敌人;引进“口袋”——全歼敌军。说明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粉碎敌人的进攻。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4、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展开政治较量达成“双十协定”。这种高瞻远瞩,从大局出发的史实证明了党的伟大光荣正确。练习达标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讨论停战问题

B、讨论成立联合政府C、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D、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2、率部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周恩来B.刘伯承、邓小平C.彭德怀、贺龙D.朱德、陈毅拓展提升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近切悬盼这至。”

请回答:(1)材料中“倭寇”“陪都”各指什么?(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其真实用意是什么?(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取得了哪些成果?作业设计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18课

战略大决战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2、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3、“以史带论”,讨论探究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重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解放战争时期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那么,在战略决战阶段中,又有哪几次重要战役呢?你认识下图中的人物吗?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分别指挥了哪些战役呢?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阅读教材,标划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辽沈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2.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3.辽沈战役为什么首先打锦州?4、淮海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5、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6、平津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7、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8、三大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9、渡江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合作探究点拨解疑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师生共同解决2、5、7、9三个疑难问题精讲点拨:1、4、6、8略2、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9、A.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B.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粉碎国民党企图划长江而治的阴谋,捍卫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练习达标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A、辽宁B、沈阳C、长春D、锦州3.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A、东北人民解放军B、中原人民解放军C、西北人民解放军D、华东人民解放军4.三大战役中,邓小平曾亲自参与指挥了: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拓展提升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英明领导下,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1)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哪三个阶段?(2)就中共本身来说,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作业设计观看《大决战》、《大战沪宁杭》电影或电视节目,体验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备课日期:学科历史年级组八成员拉仓。多吉旺堆单元内容课时分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课时《社会生活的变化》1课时 单元内容总体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作为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其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学会归纳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2、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基本素质较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学习态度端正,理解记的能力比较强,但个别同学心理素质较差,要提高他们的抗挫折力,使学生健康成长。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这学年要重点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教学方法建议1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学会归纳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2、通过对张謇、荣氏兄弟兴办的实业兴与衰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也认识到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强国的情感。3、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作为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其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重难点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难点:民族工业发展特征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于什么时候?你知道什么叫“民族工业”吗?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怎样产生的呢?

张謇为什么被誉为“状元实业家”?自主学习提出疑问阅读课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目,请思考1、1、

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可用表格的方式归纳)2、

2、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征?

3、读引言及“状元实业家张謇”、101-102页小字关于荣氏企业介绍,请思考:1、

从张謇等人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可贵的精神?2、

看到张謇、荣氏兄弟等实业家兴办企业的曲折坎坷,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你有什么感悟?合作探究点拨解疑采用同桌→小组→师生探究的形式师生共同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帮助学生总结问题答案精讲点拨:1内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1)

发展短暂而艰难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整体水平落后张謇等3、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和情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民族工业举步惟艰,只有推翻三座大山,我们的工业才能发展,我们的民族才能腾飞!练习达标1、清末提出“实业救国”并回乡办厂的状元实业家是A张謇B荣氏C孙中山D康有为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成功B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实业D北洋军阀的分裂3、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张謇等人什么样可贵的精神?拓展提升

在20世纪之交,张謇提出“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积极倡导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但结果却行不通。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作业设计1、必做题据记载,1882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厂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请你想一想他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选做题

和几位同学组成活动小组,搜集有关张謇和荣氏兄弟的相关图片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并介绍,让其他同学从这些杰出的近代实业家身上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爱国热情和执着的创业精神。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课题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主备人拉仓参与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重难点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你知道有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吗?它们有什么优点?与我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这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1你所知道的古代主要采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弊端?21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近代中国,更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生事物?4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5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