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规范化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1页
猪苓规范化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2页
猪苓规范化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3页
猪苓规范化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4页
猪苓规范化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概要项目建设地点:镇安县木王镇月坪坪村建设年限:4年项目内容:猪苓[polypofasumbellatus(pers)fr.],别名野猪苓,大者名猪屎苓,小者名鸡屎苓,猪苓以菌核入药,主要含有猪苓多糖、粗蛋白、粗纤维、麦角淄醇多成份,此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猪苓性平、味甘、淡。主治急性肾炎、全身水肿、心源性水肿、腹泻、尿急、尿频、尿道痛、黄疸、肝硬化、腹水等病症,临床治肺癌、肝癌,对白血病亦有效,此外还广泛用于航天、航海等领域,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计划用4年时间(2006-2010年)实现南京坪村猪苓的规范化种植,传播科学种植知识、引进优良品系、提高农户的专业素质。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利的科技资源对月坪坪村猪苓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配套印发相关的资料、制作光盘、和板报宣传等途径进行培训。为鼓励农户引进新优良品种,可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如对采用新优良品种的3-5户农户在引种方面进行部分经济补贴,进行试点式的规范化。在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力争把镇安县木王镇月坪坪村建成陕西较大规模的“猪苓规范化种植基地”。第一章项目背景1项目产生的背景1.1项目建设地点月坪村位于镇安县木王镇月坪坪村,共6个组,共计337户,人口1181人,总面积83平方公里。由于这里地处山区,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况,文化也比较落后。为了改变消息闭塞的状态,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视普及率高达97.5%。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统计来看,文盲占人口比例14.2%,初中及高中占人口比例分别为27.4%、27.1%,高中以上为11.8%。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良好的立地条件,广褒的猪苓适生区域,为规范化栽培猪苓提出了要求。1.2建设地的自然概况镇安素有“中药材之乡”的美誉,月坪村民在中药材种植、采集方面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月坪村面积83平方公里,人均占有林地7.4亩,海拔为1200—1300米的地区,猪苓适生区域占全村90%以上面积。并且根据相关报道,镇安属猪苓最佳适生地域环境列全国前列。1.3建设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方人士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各界都认为我国会在加入wto后给农民的经济收入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加入wto是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着想的。这次在南京坪村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除了发现这里秀美的山川、丰富的物产以及天保所取得的成绩外,更让我们感触至深的就是这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农民经济收入带来的影响。1998年10月实施天保工程,全面封山育林以来。月坪村的农民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俗语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牵的是他们的经济命脉——树木。禁伐前,林业占当地经济收入的80%以上,而现在木头经济不复存在了。由于政策来得突然,政府和个人都没有思想准备,没有发展对策。天保工程实施前,山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砍伐木材加工木材,作木材生意,那时山民收入比较可观,可以说是安居乐业。而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后,靠木材吃饭的路子被堵死了,这口饭碗被砸了,“林家铺子”砌底破产。吃饭的资本——木材不让动了,山民只得寻找其他的经济来源,作为农民,最先想到的当然是农民的根本——土地,但山区耕地少,土壤贫瘠,种田连最基本的吃饱穿暖的要求都满足不了,无疑,此路不通。有不少农户养蜂,却根本形成不了产业,仅能成为山民的日用补贴罢了。2005年,村里的青年劳力大多数都外出打工,一年下来,收入仅够自己糊口。现在,山民每年几乎没有太多的收入可言,住的是矮小阴暗的瓦房、穿的是破旧不堪的布衣、吃的是洋芋粗粮。这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了解到的山区农民生活现状。这让我们感到吃惊,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也让我们每个人反思:天宝工程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为何让村里的山民生活难以维持呢?所以,为了能更好的实施天保工程,给山民的经济收入来源找一条稳定长远的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所有人都知道靠仅有的那点耕地是行不通的,因为南京坪村耕地少(人均7分地),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亩产玉米不足500斤),虽然采取了各种有效的增产措施,如推广良种、地膜、科学种田等,但所产粮食全部用于食用仍明显不足,根本谈不上增加经济收入。传统的农业无法让他们摘掉贫困的帽子。要发展经济,只有在人均7.3亩的林地上做文章了。1.4猪苓产业现状现在月坪村的猪苓生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猪苓交易平台缺乏,难以利用市场力量带动产业发展,没有与农户建立直接的利益联盟。其次,缺乏大量的绿色产业生产技术人才、研发创新人才、管理人才等,加上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普遍缺乏专业技能,技术创新能力等都很有限。再次,带头人数少,规模小,难以带动整个猪苓产业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2.1政府支持(1)国家政策影响和扶持政策优势我国加入wto后,为了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科技部等18个部委已将中药现代化列入了国家“九五”、“十五”发展计划的重中之重项目,相继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启动了“现代中药化”工程,在七个部委设立了中药现代化产业专项资金。省政府制定有《陕南中药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中、省、市相继下发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这些政策制定出台,必将为加快该村猪苓药源种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强劲地方配套扶持政策2002年镇安县被陕西省科技领导小组颁发了“陕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镇安县山地药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合作,以此为目标,科学地进行猪苓产业化开发,按照中药材gap要求制定了sop操作规程,从而规范猪苓基地建设。2.2绿色环保优势按照国际市场的准入要求,中药现代化和规范化生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药品生产环保标准将更加规范和严格。宁陕猪苓基地具有绿色药品生产的明显优势。一是地理独特,气候宜人,土质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可确保药品天然品质。二是猪苓基地地处深山,无工业污染,与自然保护区相融合,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良好,地表水量充足,全县大气、水质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受污染程度低。三是猪苓基地群山环保,相对封闭,病菌虫害不易传播,只要加强生态保护和采取生物防治,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gap标准生产,便可达到国家绿色药材标准。2.3科技资源的优势(1)拥有强大的科技资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处在具有中国高新农业硅谷之称的杨凌高新农业产业开发区,距镇安县木王镇月坪村仅百公里之遥。这也为在此发展项目储备了强大的技术人才。而大学每年都组织相当数量的科技人才(包括大学生、博士、教授等专业科技人才)到基层社区开展技术推广服务。这样对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和大学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拥有强大地人力资源镇安县木王镇月坪坪村成立了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多富有盛名的专家和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和出谋划策,一旦发现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向专家请教。2.4市场优势猪苓是我国珍稀濒危药材,集绿色、安全、预防、保健、治疗于一体。猪苓已列入陕西22种濒危植物药之一。其药性为味甘、淡、性平。归脾、肾、膀胱经。主治急性肾炎、全身水肿、心源性水肿、腹泻、尿急、尿频、尿道痛、黄疸、肝硬化、腹水等病症,临床医治肺癌、肝癌,对白血病亦有疗效,此外还广泛用于航天、造船等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保健产业已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猪苓的需用量将不断增加,现有资源的野生采挖和人工种植,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制药企业的需求。随着科研发明领域的不断拓宽,其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因此,猪苓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目前,全国围绕猪苓开发的中药制剂和中成药如猪苓多糖、猪苓注射液、猪苓软胶囊等几十个品种。民间利用猪苓与其它中药配伍方如《伤寒论》之五苓散、猪苓汤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猪苓销售市场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出口韩国、日本、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和拉美一些国家。以猪苓为原料的中成药外销形势日益看好。第二章规范化种植实施方案我们可以依托月坪村中药材协会,在吸收农民成为会员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传递。同时可以进一步扩大中药材协会的影响力,建立一个猪苓发展的信息平台。1加快信息技术的收集与传播(1)通过中药材协会网站建设,一是收集对农民种植猪苓有帮助的信息;二是关注猪苓的市场价格,合理安排种植及出售。三是向外界介绍当地的猪苓种植、产量、品质、价格等问题。(2)我们还可以通过在学校收集的猪苓种植的资料,印发成小册子,免费向农民发放。(3)我们也可以把资料制成光盘,更加形象地向农民讲解。2强化技术培训,实施科学管理在专家指导下,发挥种植大户和乡土人才的作用,按照猪苓种植技术,抓好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做到“户有明白人、村有技术骨干、协会有推广队伍”,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我们可以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关中草药种植方面的专家、教授对农民定期进行猪苓种植地培训。3加大扶持力度,创造发展环境继续推广“干部带头、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扶持政策。坚持“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以优惠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客商从事猪苓生产和开发。当地的生态环境优美,正在发展生态旅游开发,更加有助于投资商前去洽谈业务。中药材协会里面也可以启用猪苓种植专项资金,对种植猪苓大户,带动周边农户致富的家庭给予奖励。4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统一规划不断调整充实中药材协会领导小组,加强药材办技术力量,协调基地建设具体工作。一是抓规范栽培。二是抓规模发展。三是抓现有基地的巩固提高工作。领导班子采用年终聘用制,评优不合格的领导予以降职或引退。5重视龙头企业引进,走产业发展路子坚持“开放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运用现代媒体扩大对外宣传,以优惠条件、优质服务、切实可行的方式吸引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和上市公司来我村建立药源基地,建立第一车间,引领猪苓产业健康发展。6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一是搞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作用,使药农掌握技术要领。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药农科技素质。同时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医药企业联姻、试验、示范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把猪苓产业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走现代药业之路。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在该村找出3--5户田地充裕,家庭条件不错,又有过猪苓种植经验的农户进行示范点种植。二是抓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视抓好“点、线、网”结合,提供真实信息,为药农真正服务。三是抓好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发挥各涉业和农户提农部门、药材公司、农村经纪人和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积极为企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围绕猪苓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推销以及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务,共同为宁陕猪苓产业振兴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第三章项目解决办法(1)要加大、加深对猪苓产业的宣传,政府要引导,积极推动对该产业的认识,要分析问题,制定对策。(2)与农户建立直接的猪苓买卖交易平台,利用市场力量带动猪苓产业的发展。(3)扩大招商引资的步伐,多渠道,多媒体地筹措发展资金,促进猪苓产业的发展。(4)要引领一部分有经验的带头人,率先种植猪苓,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5)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吸引多方面的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与各个专业学校建立联系,培养一部分专业技能人才。(6)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猪苓种植协会和为猪苓产业服务的中介机构,为猪苓的种植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健全信息网络建设,扩大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研究,防止大跌大落、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第四章科学栽培管理技术1选择种苓应选择生活力旺盛的猪苓菌核作种苓。灰苓年幼生活力强,断面菌丝白色,含水份大,萌发新苓多,是最佳的种苓;黑苓也可作种苓,但应选择具有弹性、断面菌丝白色或微黄色、新鲜无霉变,未干燥的菌核;菌核无弹性、断肌菌丝黄色、体内有许多空腔的老苓不宜作种苓。而幼嫩的白苓极易霉变腐烂,也不能作种苓。菌枝末培养好,挖到种苓后可埋入沙土中数月,不影响种苓生活力。2栽培方法菌材培育蜜环菌是供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在栽培猪苓前要先培育蜜环菌的菌枝、菌棒、菌床。2.1菌枝培养于3月-8月选直径为1厘米-2厘米的枝条,截成6厘米-10厘米长的小段,在0.25%硝酸铵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备用。挖一个长、宽、深分别为60厘米×60厘米×30厘米的坑,坑底铺一薄层树叶,将浸泡好的树枝段在坑内平铺2层,上面摆放带有蜜环菌的菌枝,之后再盖一层薄土,然后再摆放两层树枝段,如此反复摆放6层-7层,最后覆土5厘米-6厘米厚,以树叶覆盖,培育40天。2.2菌棒培养将选好的直径6厘米-12厘米阔叶树枝干锯成40厘米-80厘米长的木段,在木段上,每隔10厘米-15厘米砍一深至木质部的小口,将蜜环菌种接种于小口处。将接种后的木段搭成井形架。置于1℃左右的温度下培养2个-3个月。也可以按菌枝培养方法,将木段置于坑底,每层平铺100根-200根木段,两层木段之间加入蜜环菌枝2根-3根,用土填充空隙,共摆放4层-5层,最上层覆土10厘米厚。2.3菌床培养一般于6月-8月或10月至翌年3月进行。先挖30厘米深、长度及宽度均为60厘米的坑,坑底铺一层树叶,摆放新鲜木段3根-5根,其间距为2厘米-3厘米,放菌枝2根-3根,上面覆土10厘米厚。3菌核的培植3.1制备菌种夏季采收猪苓后,将猪苓籽实体晾干(切忌熏烤、曝晒和雨淋)。揉成粉末状,即制成孢子菌种。也可选个头小、瘤状物多、表面凹凸不平的猪苓直接作种。3.2接种菌种在4月-5月,先将腐殖土壤翻耕,耙平,挖穴深30厘米-50厘米。穴内放入3根培养好的菌材,将菌种接种在菌材间蜜环菌生长旺盛之处,并用树叶填充间隙。也可直接在底层菌材上放一层猪苓菌种,最后覆盖腐殖土或沙土。还可将培育好的菌床挖开,取出上面几层菌棒,将猪苓菌种直接铺于最下一层菌棒上,再用树叶填充空隙,然后按上述方法摆放菌棒和猪苓菌种,最后在顶层覆土30厘米厚。4田间管理猪苓菌核生命力很强,并具有顽强的抗逆力,一般年分干旱、雨涝、高温、低温只能影响猪苓菌核的生长和产量,而不会威胁其生命的存活。有人从仓库中存放的干猪苓菌核中,偶尔会分离也生活的菌丝,足以证明其生命之强,同时为半野生栽培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外界环境条件恶劣时,菌核停止生长,白苓皮色变灰、变黑,当条件较适宜时,它又会重新生长或萌发出新苓。半野生栽培猪苓的方法,不需要特殊管理,一般自然雨水和温度条件及树木根上寄生的蜜环菌源源不断地供给营养,猪苓便会旺盛生长,获得较高产量,但如果水源充足,浇灌方便,夏季猪苓生长旺季如遇干旱,可引水浇灌。半野生栽培猪苓的主要管理措施,是每年春在栽培穴顶加盖一层树叶,它可大大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对防旱起良好的效果,同时腐烂生的树叶,又可补充和增加土壤中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和猪苓产量。市场前景分析猪苓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药用历史当在2000年至上。进入21世纪后,猪苓用途拓宽,内销走畅,外销增长,用量连年增长,由本世纪初的900—1000吨左右增加至2009年的3000吨左右,但由于野生资源匮乏,处于濒危边缘,供需缺口加大,拉升价格逐年上涨,由2000年的30—32元(千克价,下同),上涨至2009年的115—150元,涨幅是2000年的5倍左右。有市场资深人士对猪苓走势调研后认为,猪苓供需矛盾尖锐,几年之内难以缓解,猪苓将成为21世纪的紧俏品种,后市价格将有较大的上行空间。现将2000—2009年猪苓的产销历史、现状及2010—2012年后市走势浅析如下,仅供业界同仁研究参考1、需求:用途拓宽,需求连年增长药用价值很高。猪苓为我国著名中药材,我国古医籍中对猪苓的药用价值就有过诸多论述,如,《神农本草经》、《本草衍义》、《本草纲目》等。猪苓别名猪尿、亥苓、枫苓、乌桃等,为多孔真菌猪苓的菌核,以菌核供药用。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等功能,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湿,赤白带下等症。近代药理和临床试验证明,猪苓多糖有抗癌和防治肝炎的作用。用途逐步拓宽。猪苓的高药用价值和独特的疗效,决定了猪苓用途的逐步拓宽。市场调查显示,我国几千家生产了几百种利水渗湿的新药、特药和中成药,对猪苓的用量连年大幅增长。猪苓还广泛用于临床中药配方,其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猪苓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东北亚各国,出口量逐年稳中趋升,由几吨增至近年的百余吨。同时,还出口到港澳台市场,数量也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加入WTO,猪苓出口范围拓宽,出口份额增长,特别是猪苓多糖的抗癌作用和防治肝炎的作用被发现后,提取猪苓多糖的用量增加,许多国家研究猪苓多糖新用途拓宽,对我国猪苓的需求在逐年上升。需求连年增长。猪苓的用途拓宽,带动用量的增加,并呈逐年上升之势。据市场调查显示,上个世纪80年底市场用量约500—700吨,90年代末增加至1000吨左右,进入21世纪后用量大幅度上升,2000—2005年增加至2000吨左右,2006—2009年已攀升至3000吨左右,增幅是1999年的3倍。2、供给:资源枯竭,产量逐年减少我国供给国内外市场上的猪苓主要是野生品,占总量的98%以上,家种品仅占2%左右。进入21世纪后,我国野生猪苓资源日趋枯竭,产量逐年减少,减幅持续加大,近年已呈濒危之势。野生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滥采乱挖。在利益的驱动下,主产区与次产区广大群众毁灭性的滥采滥挖,年复一年,循环不已,严重地破坏了猪苓的持续生长发展,后继乏力,资源枯竭。二是环境改变。产区为发展地方经济连年不断的开山修路、开矿、架桥、毁林造田、建旅游开发区、建别墅等多种举措,极大地破坏了猪苓的生长环境,减少了猪苓的产量。三是产区很少。野生猪苓适生范围窄小,只在陕西、甘肃、云南、湖北、山西等主产区的桦林、枫林、杨树、橡树等;林下有一定产出,内蒙、河南、湖南等次产区产量极少。四是难于采挖。猪苓生长在1000—3000米的阔叶林下,寄生于树根及地下,常年难见踪影,加之高山路远,采挖难度大,所以少人去采。五是采挖人少。产区青壮年劳动力多去外地务工,家种留下妻儿老小,无力去深山采挖,也使产量减少了很多。由于野生资源枯竭,导致产量大幅度减少。据有关媒体报道和有关业内专家估算,90年代末期,全国猪苓总产量约10000吨以上,2000年降至5000吨,2002—2004年又降至3500吨,2005—2007年再降至2500吨左右,2008—2009年已降至1500吨左右。野生猪苓面临濒危,因此,国家已将其列为三级保护野生植物和药材。3、价格:缺口加大,价格年年上涨市场调查表明,猪苓产不足需,供需年年出现缺口,而且缺口连年加大,平均每年高达50%以上,缺口即是商机,“赢贱缺贵”,猪苓价格呈逐年上涨态势,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据对猪苓2000—2009年市场价格上涨趋势调查,1999年价格为26—28元(千克价,下同),2000年上涨至30—32元,2001—2002年又上涨至36—38元,2003—2004年再涨至40—50元,2005—2006年已攀升至60—70元,2007—2008年首次突破百元大关,上涨至100—125元。进入2009年后,药材市场上的部分药材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走动迟缓,销量与价格双双低迷,但猪苓却逆势而上,产销两旺,供不应求,走势坚挺,逐月上涨,由年初的100—130元,上涨至4月份的105—135元,6—7月份连续走高至110—140元,8—9月份又攀升至115—150元,写下了有史以来的价格新篇章,令多商始料不及。4、后市:后继乏力,价格持续走高纵观猪苓市场2000一2009年的轨迹全貌,我们不难看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猪苓的走势持续攀高,价格一路上行,这已成为业界同仁的共识。那么,猪苓的后市即2010年乃至2011—2012年将走向何方?产销畅否?价格涨否?笔者经过较为详尽的市场调查,请教了几位业界资深人士,并查阅了大量有关猪苓产销的历史资料,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野生猪苓资源已经枯竭,正在走向濒危之路,各地库存十分空虚,供需矛盾十分尖锐,野生变家种步履维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短期不易形成规模,产量杯水车薪,猪苓市场后继乏力,后市价格上涨已成定局,不排除价格有望继续突破前期高点的可能。这一系列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月坪村发展猪苓种植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广阔诱人的市场前景让人为该项目区发展猪苓产业充满了期待,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猪苓规范化种植一定会为当地农民实现全面奔小康的目标贡献巨大力量。第六章投资效益分析对于镇安县月坪村猪苓规范化种植推广项目,应该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去综合分析,并应该有一个积极的评价。该项目推广示范工作依据巨大的社会需求、优越的地理区位,恰当的市场和产品定位,先进的管理种植模式,对地方的税收也将产生可观的贡献。在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上可以预期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预期经济效益分析:一期(四年)成本投入:1(亩)×300(窝)×140元/窝=42,000元一期(四年)毛收入:1(亩)×300(窝)×10kg/窝×40元=120,000元年利润年均为:(120000—42000)/4年=19,500元/年发展种植1000亩,30万窝,四年累计需投入4200万元。四年后,产出1.2亿,利润7800万元。预期社会效益分析:由上经济效益预算分析可见,该项目推广示范五户后,产生了可喜的经济效益,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既可扩大当地社会就业机会,使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带动农户与国内大市场接轨,实行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又带动了当地社会其它产业的发展,形成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项目推广实施后,有利于月坪村乃至整个镇安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们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为镇安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局面。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1主要污染源;无2环境保护措施: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加大对项目区动物和植物的保护力度。3结论:该地很适合种植猪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无较大影响目录TOC\o"1-2"\h\z\u第一章: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1-1.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1-1.2企业财务状况 -3-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 -5-2.1项目建设背景 -5-2.2建设内容 -8-2.3生产技术方案 -14-2.4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19-2.5总图运输与公用工程 -21-2.6节能措施 -28-2.7环境影响评价 -29-2.8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1-2.9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