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威海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威海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威海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威海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威海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威海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5.0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前,随着社交工具的不断升级,部分青年的社交欲望不断下降,他们既努力避免无效社交,又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搭子”。“搭子”是一种各取所需、兴趣爱好一致、临时组成的共同体,比如“饭搭子”“旅游搭子”“运动搭子”等等。“搭子文化”反映了青年对情感的迫切需求及传统社交模式的变化,帮助他们在特定时刻获得情感共鸣和心理支持。这种文化允许青年根据兴趣快速变换社交圈,拓宽社交视野,为个性发展和兴趣探索提供平台。但当这种社交方式成为主要或唯一手段时,则暴露出个体孤独感加剧、情感连接表面化等问题。传统社交环境中,亲缘和地缘纽带构成了社交网络的基石,呈现出一种“同心圆”的圈层结构,即以个人为中心、亲疏有序,社交的紧密度随着关系的扩展而递减,形成多层次的社交圈。在乡村社群中,亲缘和地缘的融合使得社交图谱更为密集和错综,加之深厚的伦理观念维系,诸多联系演化为紧密且持久的强关系,从而形成了乡村社会交往的核心圈。过渡到城市单位体制阶段,工作与居住环境的特定布局,加速着职业关系与地理位置的交织,业缘虽不及亲缘那样天然亲近,但因长时间的身体与情感“在场”,亦培育出稳定性强、具有一定深度的连接,呈现出强关系的部分特质。在“加速社会”中,随着社会流动性的提高、职业不稳定性的增加以及虚拟社交对传统社交的替代与挤压,人们的交往不再囿于时空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亲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社交的格局。而在数字化社交中,人们可以轻易地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群体,获得即时反馈和情感共鸣,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替代了传统社交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搭子”因其更能顺应个人愿望而在社交领域占据了显著位置。以个人兴趣和爱好为圆心,“搭子”辐射多个不同的群体,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交模式。这种模式摒弃了传统的差序格局,转而趋向于一种花瓣式的布局,每一片花瓣均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它们既可各自为营,也可相互交织。“搭子社交”的特性在于服务于轻松自由的社交需求,因此其关系的持久性较低,多体现为临时且灵活的弱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友情是兼具德行和良善的高尚品质。然而,“搭子”这种快速、即时的情绪交流方式,往往偏重于浅层的情感刺激,正在持续消解着友谊的良善属性,容易让人沉迷于短期的情绪高峰,而忽视了长期稳定的情感建设,其实质是社交降级。当个体在虚拟社区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满足感,现实生活中与亲人和邻居的交往似乎显得不再那么必要,从而加剧了“断亲”现象。在“搭子社交”中,“保存自我”的共识使青年群体开始排斥需要长时间经营的友情,更加强调一种“互不侵犯”的关系。社会交往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满足个人获得社会资本的工具性需求,还具有实现自我圆满的本体性意义。而现在,盲目寻求“情绪价值”的社会交往附着的本体性意义几乎被剥离殆尽,个体对社交的期待主要是满足特定的需求,社交意义变得单一。(选自文红玉、魏晋《青年寻求“情绪价值”的时代症候、成因分析及引导策略》,有删改)材料二:从本质上来说,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交往对于人类而言至关重要,但是人的社交兴趣和社会依恋会持续性发生演化。人们的社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目标:一种是知识获得目标,旨在通过社交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规划职业生涯,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另外一种是情绪管理目标,旨在通过社交活动调控情绪,追求心灵的慰藉、满足,以及获取积极的情绪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青年群体在追求这两种目标时,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替代性方案。一方面,青年群体针对知识获得目标的社交活动因各种替代选择增多而逐渐出现减少的现象。互联网打造了全新的经济模式和全球市场,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智慧物流、在线教育、AI助理等,都可以成为个人的工作助理,以往需要通过熟人网络才能获取的信息,现在只需一键即可轻松获取。替代选择的逐渐增多,使得青年群体逐渐淡化社会交往中的知识获得目标需求导向。通过人际活动才能产生的知识获取、信息了解、日常服务等均可从网络中获得,且更加快速便捷,无需付出人际代价。另一方面,情绪管理目标在青年群体中依然备受重视,但其实现方式正逐渐向网络弱关系转变。友谊作为长期承诺的强关系象征,需要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共同的价值观念;而“搭子”则具有短期、灵活的弱关系特征。强关系需要深度了解,相互之间有友谊的需求和吸引,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去维系情感链接;而“搭子”从兴趣爱好出发,只需稍微兼顾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无需嵌入过多的责任、义务和规则,既可以以较小代价获取所期待的人际交往价值,也可以同时与更多的陌生人保持联系,满足了现代人对快速、便捷社交的需求。可以说,弱关系下的社交趋势更加趋向于冷静、理性,反映了网络时代社交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选自管健《青年深度社交模式的特质与塑造》,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下的青年并非不愿意社交,而是期望有效的社交,于是能够即时满足情感需求的“搭子”文化应时而生。B.乡村社群中社交图谱密集错综,伦理观念深厚;到城市单位体制阶段,社交圈被淡漠的业缘关系取代。C.“花瓣式”布局的花心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花瓣则是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不同群体。D.人的社会性决定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青年人追求社交目标时,会因时代特点而有不同途径和方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心圆”圈层结构体现为传统的差序格局特点,发展到互联网时代已经被摒弃。B.“搭子”社交与传统概念中友谊的最大不同,在于是否追求虚拟社区的情绪交流。C.青年人通过数字网络可以快速地获得丰富的知识信息,这会使传统社交被淡化。D.强关系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去维系,而弱关系只需关注兴趣和爱好,付出的代价较小。3.下列选项的表述,符合材料一“业缘”关系群体的一项是(3分)A.《祝福》中每年进行“祝福”礼、不约而同前来听祥林嫂讲阿毛故事的鲁镇人。B.《平凡的世界》中因有人从中牵线做媒,跨越千里结成夫妇的孙少安和贺秀莲。C.《哦,香雪》中一起结伴去火车站做小买卖的香雪、凤娇以及台儿沟的姑娘们。D.《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运用现代技术研制青蒿素的屠呦呦团队。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搭子”社交产生的原因,其角度有何不同?(4分)5.调查发现,超八成的青年人有过“搭子”经历。面对热衷“搭子”社交的青年群体,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建议。(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清江壮歌(节选)①马识途隔了一会儿,贺国威来了。他是一个瘦瘦长长的人,骨架很大,偏又穿在一件宽大的蓝布长袍里,空荡荡的,飘来飘去。长期坐牢,出来一直忙着工作,脸色很不好看。但是精神却很好,两条浓眉下面,闪动着一双透人肺腑的眼睛。他一进屋来,打了招呼,把拿来做幌子的“红封”放下,就一直坐在桌边,自足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忽然他发现在墙上贴着一幅字,那是柳一清娟秀有力的笔法,写的却是贺国威不久前作的一首曲词。那是贺国威刚来的时候,还没有找到住处,就暂住在柳一清这里。小竹篱笆院子深深埋在竹林里,前临白浪滔滔的清江,后当青松翠柏的五峰山。闲着无事的时候,他喜欢到江边看清江在峡谷中奔腾叫啸,更高兴爬到五峰山顶上,向四方瞭望。看近处,那江边断崖绝壁上生着古傲的松树,迎风独立,呼呼作响,那种挺拔的雄姿,使贺国威肃然起敬。他又极目向东方望去,似乎望到吴头楚尾,望到钟山下的石头城,那里是他蹲过几年牢的地方。望到雨花台——多少亲密的战友,在风雨之夜被拉到这里,唱着《国际歌》,把他们的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现在这个城市,连这个雨花台,都落到了敌人的铁蹄下。可恨这个小朝廷,从南京逃到武汉,从武汉又逃到重庆,偏安一隅,守着残山剩水,把这大片大好河山早丢弃了。想到这里,他感到满腔的愤怒。他又把头转向北方。在那巫山秦岭的北面,就是中原和长城内外了,想象那里烟尘滚滚,当是抗日的兄弟们在纵马驰骋吧。他从西北方一块白云的空隙里极力望去,那里该是延安了,那抗日的中心,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正在那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想到这里,心里像清江的怒涛翻滚起来,一种莫名的力量在他的心中涌动。他下山回来,马上俯在小桌上写出一首登山望远的曲词来。他取名叫《清江曲》:清江水,浪滔滔,壮士登山歌且啸。忍看万民陷水火,痛恨虎狼当大道。看那边,金陵春梦暖,认贼作父,沐猴丑戏,唱得正热闹。看这边,峨眉日月长,化敌为友,人肉筵席,摆得兴致高。待何时,猴儿戏打翻,人肉筵推倒,旧河山,收拾好?清江水,浪滔滔,壮士登山歌且笑。放眼北国烽烟处,抗日英雄意气豪。望华北,铁马挥金戈,风尘薄天,晋冀鲁豫,烽火遍地烧。望江南,战旗卷残云,杀声动地,江淮河汉,樯橹起怒涛。眼见得,金瓯重收拾,人民齐欢笑,新日月,红旗飘!任远和柳一清读了这首曲词,十分激动,特别是柳一清。她说:“我也常常看这清江的滔滔白浪,我也常常登高远望,我也有激情,却找不到寄托的形式,现在好了,真是太好了。”她喜欢唱歌,花了几个晚上,她把贺国威的这首曲词谱成歌,把自己的感情尽情地倾注进去。现在贺国威看到曲词贴在墙上,并且题目改成了《清江壮歌》。他说:“这个题目改得好,只是曲词本身还不够壮罢了。”任远说:“让我们用革命斗争来写一支壮歌吧。”柳一清加上一句:“假如有必要,要不惜用鲜血来写这支革命的壮歌哩。”贺国威说:“不,我们并不希望用自己的鲜血来写,我们要用刀和剑作笔,蘸敌人的鲜血来写革命的史诗。”贺国威指着墙上又问:“你怎么把它写来贴在墙上呢?”“我喜欢它。”柳一清说。“你喜欢它,就把它埋在你的心底吧。你知道,就凭这一支‘壮歌’,却真可以叫你流血哩。”贺国威说。任远也说:“我看还是取下来的好,不要给自己做宣传了。”柳一清不高兴,但是又不能不同意,她说:“我多么想再唱一回呀。”正说着闲话,忽然闯进来一个人,原来是特委组织部长王东明。真的,他是猛然闯进来的,在身后还带进来一阵风。他是一个矮茑茑的结实的人,头上戴一顶毡窝子帽,身上穿的对襟短棉袄,大脚棉裤,倒很像一个小买卖人,但是却没有小买卖人那种油滑和狡黠的神气。老是那么无忧无虑地笑着,一看就是一个心地明净、一眼就可以看透的人。别看他举止很粗,却对小孩特别喜欢。他一进门就去逗小孩,把他也拿来做幌子的红封往小孩的小手里塞。说:“小布尔什维克,看你也是喜欢红色的,你这样早早赶来,是要来和我们一起打反动派的吧。”“不,”贺国威说,“但愿我们这一代就把国内一切反动派都打倒,把帝国主义赶出去!让他们好好去建设共产主义。”大家都来了,唯有陈醒民还没有到。柳一清说:“过去他是很守时的,今天不知道为什么迟到了。”正说着,陈醒民就来了。他带来了特别丰盛的礼物,他在红封里包了几块银圆,还提来一块腊肉,还带来一顶漂亮的红丝绒小帽。这并不是因为他对于柳一清的小孩有特别的感情,而是他素来喜欢交际应酬。他的嘴角总是挂着微笑,随时准备和任何人打招呼。他的人还没进来,声音却早已进来了:“伍太太⑥,给你道喜呀。”进门来和大家打了招呼:“哟,我倒来迟了。”他把腊肉放下,红封交给柳一清,把小红丝绒帽子戴在小女儿的头上,然后高兴地搓一下手。(选自第一章,有删改)[注]①节选内容为贺国威在特委副书记任远家组织特委秘密会议。②伍太太:为掩护身份,任远化名伍家驹,其妻子特委妇女部长柳一清被称为“伍太太”。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封”是给孩子的满月礼,贺国威等人无意道贺,只是用红封作掩护来参会。B.柳一清喜欢《清江曲》,将其谱成歌并改名,以便于在群众中传唱,宣传抗日。C.“现在”一词由倒叙转入顺叙,将人物拉回现实展开对话,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D.贺国威两次对战友说“不”,体现了他丰富的斗争经验和高瞻远瞩的革命眼光。7.关于文中贺国威创作《清江曲》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贺国威的视角对绝壁上的松树展开描写,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B.贺国威在五峰山顶眺望,由近及远,由实到虚,表达了他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切。C.一边是烈士英魂,一边是消极抗战的国民党政府,满腔愤怒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D.“啸”“笑”两字分别领起曲词上下阕主要内容,在铺陈中形成对比,情感强烈。8.文中对贺国威、王东明、陈醒民三个人物的出场描写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9.有评论认为该小说充满了“人情味”,这一特点在选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他日,上召李绛对于浴堂,从容问绛曰:“谏官多谤讪朝政,皆无事实,朕欲谪其尤者一二人以儆其余,何如?”对曰:“此殆非陛下之意,必有邪臣欲壅蔽陛下之聪明者。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敢发口谏者有几!就有谏者皆昼度夜思,朝删暮减,比得上达,什无二三。故人主孜孜求谏,犹惧不至,况罪之乎!如此,杜天下之口,非社稷之福也。”上善其言而止。左军中尉吐突承璀领功德使,盛修安国寺,奏立圣德碑,先构碑楼,请敕学士撰文,且言:“臣已具钱万缗,欲酬之。”上命李绛为之,绛上言:“尧、舜、禹、汤,未尝立碑自言圣德惟秦始皇于巡游所过刻石高自称述未审陛下欲何所法?且叙修寺之美,不过壮丽观游,岂所以光益圣德!”上览奏,承璀适在旁,上命曳倒碑楼。承璀言:“碑楼甚大,不可曳,请徐毁撤。”冀得延引,乘间再论,上厉声曰:“多用牛曳之!”承璀乃不敢言。凡用百牛曳之,乃倒。是时,上每有军国大事,必与诸学士谋之。尝逾月不见学士,李绛等上言:“臣等饱食不言,其自为计则得矣,如陛下何!陛下询访理道,开纳直言,实天下之幸,岂臣等之幸!”上遽令明日三殿对来。(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纳谏之道不易矣。士之有见于道而思以匡君者,非以言雠爵赏也,期于行而已矣。故明君行士之言,即所以报士,而爵赏不与焉。且夫进言者,绳君之愆而匡之,则言虽未工而知其为忠直之士,心识其人,而以爵赏继其后,其失焉者鲜矣。抑其言是矣,其人非不肖矣,因其言之不讳,而置之左右,使旦夕纳诲焉。上既唯言是取,人且引言为己任,而欲终其敢言之名。故言者可使言也,未可使尽言也;可使尽言也,不可使引伸为无已之言也。斟酌之权,在乎主心,乐闻谏而不导人以口给,爵赏之酬,其可轻乎哉!(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七)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未尝立碑A自言圣德B惟秦始皇C于巡游所过D刻石高自E称述F未审陛下G欲何所法?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尤,特别突出。与成语“以儆效尤”中的“尤”字意思相同。B.明,视力。与《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的“明”意思相同。C.与,给予。与《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的“与”意思不同。D.绳,纠正。与《劝学》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的“绳”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璀利用职务之便修寺立碑,建好碑楼后,让翰林学士撰写碑文并以丰厚的酬金答谢。B.李绛讲究劝谏的艺术,他将开纳直言上升为国家之幸,从而委婉指出君主的过错。C.王夫之认为,只要人品忠正,所言正确,即便言辞不美,其建议也可以被采纳。D.王夫之认为,君主即使允许进谏者对所有事都发表意见,也不能过度延伸无休止。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人主孜孜求谏,犹惧不至,况罪之乎!如此,杜天下之口,非社稷之福也。(5分)(2)上既唯言是取,人且引言为己任,而欲终其敢言之名。(3分)14.王夫之指出“明君行士之言”,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这一看法?请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祥卿焦山韵®翟思窗影江光四面开,虚空无处得生埃。依依山顶云飞去,隐隐海门潮上来。喷雪浪搥藏鹤冢,落花风扫炼丹台。吸江亭上多时坐,谁信茶瓯胜酒杯?[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做诗。②藏鹤冢和炼丹台是焦山的两处景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开阔的视角展现光影交融之美,“无处得生埃”极言江面的清净与澄澈。B.颈联用词精准,“搥”和“扫”描摹出自然界雪大风急的情状,画面富于动感。C.诗人在吸江亭饮茶,看似闲适,但以反问句将茶、酒对比,暗示内心的不平静。D.全诗在描写焦山风貌时融入个人情感,实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有机融合。16.诗歌颔联“依依山顶云飞去,隐隐海门潮上来”写景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关于《诗经》的论断有很多,孔子从功用的角度将其概括为四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司马迁则从创作缘由的角度将其概括为“_”。(2)王朝的兴衰更替往往源于“人祸”: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亡是“____________”,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把后唐之亡归结为“____________”。(3)“笑”能展示美好的心情,也能温暖他人的心扉。古诗词中的“笑”更有千万种样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我们保护文物,无一例外地都是为了_A_,但用之之道,则各有不同。有些是纯粹的艺术作品,如书画、造像等,在古代就只作观赏或膜拜之用,今用也只供观赏。在建筑中,许多石窟、碑碣、经幢和不可登临的实心塔,如北京的天宁寺塔等属于此类。(甲),但今天不用,而只供观赏的。当然,这一类建筑,今天若硬是给它“分配”一些实际用途,固然未尝不可,但一般来说,是难以适应今天的实际需要的。就是北京故宫,尽管被利用为博物馆,但绝不是符合现代博物馆要求的博物馆。但从另一角度说,故宫整个群组本身却是更主要的被“展览”的文物。另外还有一类文物,本身虽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但直到今天,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①全国无数的古代桥梁是这一类中最突出的实例。②许多园林中虽然也有纯粹为点缀风景的桥,③但建在交通孔道上的桥,④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通。赵县西门外永通桥,尽管已残破歪扭,但不到一小时,就有五六辆载重汽车和更多的大车从上面经过。重修以前的安济桥也是经常负载着沉重的交通流量的。而现在,崭新的桥已经被“封锁”起来。虽然旁边另建了一道便桥,但行人车马仍感不便。其实既然现在“脱胎换骨”,十分健壮,理应能更好地为交通服务。当然为了慎重起见,可使载重汽车绕行便桥,一般行人、小汽车等还是可以通行古桥的。桥不只是观赏的。重修之后,古桥仍须为今用——同时发挥它作为文物建筑和交通桥梁的双重作用。当然,在保护方面,二者之间有矛盾。负责保管这桥的同志应妥筹办法,而不能_B_。文物建筑不同于其他文物,其中大多在作为文物而受到特殊保护的同时,()。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下列句中的“就是”与第一段中加点的“就是”,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保护母语,就是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是守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B.就是就是,还是王先生的话更有说服力,就按他的方案去落实。C.为了祖国,我可以献出一切,就是牺牲生命也不吝惜。D.这件事交给年轻人去办,他们可以办好,你放心就是了。20.第二段标序号的四个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括号中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能否改写成“今天固然可以有些实际用途,但也是难以适应今天的实际需要的”?谈谈你的理由。(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怀疑人生。”深入学习后,人们往往与初学时有不一样的体验与发现。例如,刚学会吹响笛子,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是个乐器天才;但若去问那些学了许多年乐器的人,他们会说自己不擅长乐器,而这并不是谦虚。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解析】在城市单位体制阶段,业缘关系虽不及亲缘天然亲近,但因长时间的身体与情感“在场”,培育出稳定性强、具有一定深度的连接,呈现出强关系的部分特质,并非被淡漠的业缘关系取代,B选项错误。A选项,材料一提到部分青年避免无效社交,积极寻找“搭子”,说明他们期望有效社交,“搭子”文化应运而生,A正确。C选项,根据材料一“以个人兴趣和爱好为圆心,‘搭子’辐射多个不同的群体,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交模式……每一片花瓣均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可知C正确。D选项,从材料二“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交往对于人类而言至关重要……青年群体在追求这两种目标时,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替代性方案”能得出D正确。2.C【解析】材料二提到互联网使青年获取知识信息更便捷,减少了他们为获取知识而进行的社交活动,会使传统社交淡化,C选项正确。A选项,材料一只是说“搭子社交”摒弃了传统的差序格局,但不能说明“同心圆”圈层结构在互联网时代已被完全摒弃,A错误。B选项,“搭子”社交与传统友谊最大的不同在于关系的持久性和深度,并非是否追求虚拟社区的情绪交流,B错误。D选项,弱关系除了关注兴趣爱好,也需兼顾一定成本和风险,并非只关注兴趣爱好,D错误。3.D【解析】“业缘”关系是因职业关系形成的。屠呦呦团队因共同研制青蒿素这一工作而形成群体,属于“业缘”关系,D选项正确。A选项中鲁镇人因“祝福”礼和听祥林嫂讲故事聚集,不是因职业关系,A错误。B选项孙少安和贺秀莲是因婚姻关系结合,B错误。C选项香雪、风娇等姑娘结伴去火车站做小买卖,并非稳定的职业关系,C错误。4.材料一从社交环境变化角度,指出“加速社会”中传统社交受冲击,数字化社交兴起,“搭子”更顺应个人愿望,构建新社交模式;材料二从青年社交目标实现方式变化角度,表明青年知识获得目标社交因替代选择增多而减少,情绪管理目标社交向网络弱关系转变,“搭子”满足快速、便捷社交需求。【解析】材料一重点阐述社会环境变化对社交模式的影响,突出“加速社会”和数字化社交的作用;材料二则聚焦于青年社交目标实现方式的改变,分析知识获得目标和情绪管理目标的变化对“搭子”社交产生的影响。5.①正确认识“搭子”社交,不过分依赖,避免孤独感加剧和情感连接表面化;②平衡“搭子”社交与传统社交,重视与亲人和邻居交往,加强长期稳定的情感建设;③明确社交意义,不单纯追求“情绪价值”,避免社交意义单一化,在社交中实现自我圆满。【解析】依据材料中“搭子”社交的利弊,从正确看待、平衡社交关系、明确社交意义等方面提出建议,引导青年合理进行社交。6.A【解析】贺国威等人带着“红封”来,实际是用其作幌子参加特委秘密会议,并非真心道贺,A选项正确。B选项,柳一清喜欢《清江曲》并谱成歌,但文中未提及是为了在群众中传唱宣传抗日,B错误。C选项,文中没有倒叙情节,“现在”并非由倒叙转入顺叙,C错误。D选项,贺国威说“不”,主要体现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战斗精神,并非高瞻远瞩的革命眼光,D错误。7.B【解析】贺国威在五峰山顶眺望,是先向东方,再转向北方,并非由近及远的顺序,B选项错误。A选项,对绝壁上松树的描写,从侧面体现贺国威如松树般挺拔的性格特点,A正确。C选项,一边是雨花台烈士,一边是消极抗战的国民党政府,这种对比激发了贺国威的创作愤怒,C正确。D选项,“啸”“笑”分别领起曲词上下阕内容,上阕表达愤怒,下阕表达对抗日胜利的信心,形成对比,情感强烈,D正确。8.①贺国威出场,先从外貌、神态描写其瘦长、精神好的形象,再写他看到墙上曲词的反应,展现其身份和内心世界;②王东明出场,用“猛然闯进来”“带进来一阵风”等动作描写,突出其性格的豪爽,“逗小孩”等细节体现其心地明净;③陈醒民出场,通过语言“‘伍太太’,给你道喜呀”和携带礼物等行为,表现他善于交际应酬的特点。【解析】从人物出场的动作、外貌、语言、行为等描写入手,分析这些描写所展现的人物性格和身份特点。9.①柳一清因喜欢《清江曲》将其谱成歌,体现她对艺术和情感的追求,充满生活气息;②众人围绕柳一清孩子展开的互动,如王东明逗小孩、陈醒民送礼物等,展现了同志间的温情;③贺国威、任远、柳一清关于创作壮歌的对话,表达了革命情怀的同时,也体现出朋友间的志同道合与情感共鸣。【解析】从人物的情感表达、互动行为以及共同的理想追求等方面,分析小说中体现的“人情味”。10.未尝立碑自言圣德/惟秦始皇/于巡游所过/刻石高自称述/未审陛下欲何所法?(涂对①③④三处)【解析】“未尝立碑自言圣德”表意完整,应断开;“惟秦始皇”引出举例对象,单独断开;“于巡游所过”表示地点,“刻石高自称述”是秦始皇的行为,应断开。11.B【解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中“明”是视力的意思,而材料中“必有邪臣欲蔽陛下之聪明者”的“明”是明智的意思,B选项错误。A选项,“以儆效尤”和材料中“朕欲谪其尤者一二人以儆其余”的“尤”都是特别突出的意思,A正确。C选项,“与”在材料中是给予的意思,《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的“与”是结交、亲附的意思,C正确。D选项,“木直中绳”的“绳”是墨线的意思,材料中“绳君之惩而匡之”的“绳”是纠正的意思,D正确。12.A【解析】是吐突承璀请皇帝下令让学士撰文,并非他让翰林学士撰写碑文,A选项错误。B选项,李绛将开纳直言与国家之幸联系,委婉指出君主不应贬谪谏官,B正确。C选项,王夫之认为只要人品忠正、所言正确,建议就可采纳,C正确。D选项,王夫之强调君主对进谏要有斟酌之权,不能让进谏无休止,D正确。13.(1)所以君主勤勉地寻求谏言,还担心听不到谏言,更何况给进谏的人治罪呢!这样做,会堵塞天下人的嘴,不是国家的福气。(2)君主既然只选取正确的言论,人们就会把进谏当作自己的责任,并且想要始终保持敢谏的名声。【解析】(1)“孜孜”是勤勉的意思;“罪”是给……治罪;“杜”是堵塞;“社稷”指国家。(2)“唯言是取”是宾语前置,即“唯取言”;“引言”是进谏;“终”是始终保持。14.①李绛谏言不要贬谪谏官,宪宗采纳其言并停止行动;②李绛谏言不要立圣德碑,宪宗命人曳倒碑楼;③李绛等学士上言希望与皇帝议政,宪宗立即下令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