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1页
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2页
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3页
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4页
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编号:2006191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吉林省工程咨询科技公司

项目编制单位:吉林省工程咨询科技公司工程咨询资质:综合甲级证书编号:工咨甲1030110005主管单位负责人:钟民副主任研究员公司负责人:刘兴波总经理研究员(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项目审核人:张子平副总经理研究员(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刘振希副总经理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张婵君高级工程师经济负责人:党立艳高级工程师参加编制人员:刘海吉研究员(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杨卓高级工程师陈云涛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范立新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李姝娜助理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范围 11.3建设内容及规模 31.4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 4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6问题与建议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72.1项目所在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概况 72.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14第三章示范区规划概况及项目建设条件 193.1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概况 193.2建设条件 29第四章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344.1开发建设原则 344.2建设内容及规模 34第五章建设方案 365.1设计依据 365.2项目的组成 365.3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375.4道路工程方案 375.5给水管网工程 525.6排水管网工程 575.7供电工程 625.8通讯工程 64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666.1环境条件现状调查 666.2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666.3污染治理措施 666.4环境影响评价 68第七章节约能源 697.1概述 697.2节能措施 69第八章组织机构设置与项目管理 708.1组织机构设置 708.2项目管理 70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71第十章投资估算 7310.1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 7310.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73第十一章融资方案 7511.1融资组织形式选择 7511.2资金来源选择 7511.3融资方案 7511.4分年投资计划 76第十二章工程招标 77第十三章财务评价 7913.1编制依据及说明 7913.2财务评价 7913.3财务评价结论 81第十四章社会评价 8214.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8214.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8214.3社会风险分析 8314.4社会评价结论 83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8415.1可行性研究结论 8415.2建议 84

项目附表、附图、附件附表:项目建设投资估算汇总表建设投资估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银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附图: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006~2020)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功能定位图(2006~2020)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道路绿地系统图(2006~2020)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2006~2020)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2006~2020)拟建道路示意图、道路标准横断面图及路面结构示意图拟建给水管网走向示意图拟建污水管网走向示意图拟建雨水管网走向示意图拟建供电线路示意图拟建通讯线路示意图附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吉林省政府开发办《关于对设立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集中区)等进行备案的复函》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吉林省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吉发改环资字[2005]584号)《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批复》(四政函[2005]5号)四平市建设局文件《关于铁西区政府<关于把吉林省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纳入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报告>的复函》(四建字[2005]93号)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1.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单位名称:吉林省四平市循环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注册地址:四平市北新华大街3166号法人代表:栾俊廷注册资金:壹佰万元人民币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国有资产保质增值;高新技术咨询、服务;市政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1.1.3项目主管部门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管理委员会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范围1.2.1可行性研究依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文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吉林省政府开发办《关于对设立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集中区)等进行备案的复函》;(3)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吉林省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吉发改环资字[2005]584号);(4)《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批复》(四政函[2005]5号);(5)四平市建设局文件《关于铁西区政府<关于把吉林省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纳入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报告>的复函》(四建字[2005]93号);(6)《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7)《吉林省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8)《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9)《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0)《2005年度四平市政府工作报告》;(11)《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2)《四平市铁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3)《四平统计年鉴》;(14)项目承办单位委托吉林省工程咨询科技公司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书;(1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1.2.2可行性研究范围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建设内容及规模;3、工程技术方案;4、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5、财务评价。1.3建设内容及规模本报告主要对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进行建设。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包括:1、道路及照明工程新建复兴路、拥军路2条主干路,道路全长6521m。总铺装面积299966m2,其中机动车道铺装面积97815m2、辅助车道铺装面积84773m2、人行道铺装面积39126m2、分隔带敷设路灯线路全长13042m,设基杆326个,安装路灯326套。2、供水管网工程本项目敷设给水管线长度为6521m,管径为DN400,管材均采用球墨铸铁管。3、排水管网工程本项目排水管网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合计敷设污水管线长度为6630m,管径为d400~d600,管材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同时配套建设污水检查井。合计敷设雨水管线长度为6248m,管径为d800,管材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同时配套建设雨水检查井。4、供电线路工程沿道路一侧架空敷设10kV供电缆线路总长7825m5、通讯线路工程本项目新建通信线路全部采用地下方式敷设,合计敷设6孔电信管道7173m。6、土地征用及拆迁本项目征地面积为299966m2,征地费用1560.00万元;拆迁建筑面积为16000m2,拆迁补偿费为1040.00万元;拆迁大棚面积为24000m2,拆迁补偿费为172.82(说明:①本项目不包含供热、燃气管网,该部分工程由当地供热公司和天然气公司负责投资,与本项目同时施工建设;②该区域的另外两条主干道迎宾街、兴平街的建设及相应的敷设拟另立项目解决。)1.4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1、项目建设投资项目建设投资为12843.81万元,其中静态部分为12433.41万元,动态部分(建设期利息)为410.40万元。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投资为12843.81万元,拟申请银行贷款6000万元,其余6843.81万元为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解决。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1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占地面积hm229.99662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2.1道路工程m6521道路长度2.2给水管网工程m65212.3污水管网工程m66302.4雨水管网工程m62482.5供电线路工程m78252.6通讯管网工程m71732.7征地面积hm229.99662.8拆迁面积m2400003项目建设投资万元12843.813.1建设投资(静态)万元12433.413.2建设投资(动态)—建设期利息万元410.404财务评价指标4.1单位使用效益投资元/m2428.18服务区面积29.9966hm24.2单位功能运营成本元/m25.00服务区面积29.9966hm24.3贷款偿还期年10含建设期2年

1.6问题与建议通过可研分析,本项目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方案可行,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是可行的。针对项目建设特点,提出建议如下:1、抓紧办理自筹资金及贷款有关手续。2、本项目涉及到规划、土地、给排水、电力、通讯等问题,项目承办单位应抓紧履行有关审批程序。3、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按照示范区的统一标准尽快与拆迁居民签定拆迁补偿协议,争取按计划施工,节省投资。4、项目实施阶段,要加强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质量和工程进度,使工程如期完工投入使用,及早发挥效益。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所在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概况2.1.1四平市基本概况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23°17′~125°49′,北纬42°49′~44°07′之间。西与辽宁省为邻,西北与双辽市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公主岭市接壤。幅员面积约14080km2,现状总人口330万人。四平市下辖铁东、铁西两个区,有12个街道办事处,5个乡镇。铁西区位于四平市区的西部,面积为101km2,东部为铁东区,南与辽宁省昌图县接壤,北与梨树县相连。本项目拟建设的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四平市西北部,铁西区区域范围内。四平市交通发达,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京哈、平齐、四梅铁路的交汇处。公路纵横交错,沈阳至长春的高速公路贯穿其中。2.1.2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根据《2005年度四平市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30亿元,同比增长18.9%。;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125.6亿元、98.23亿元、10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22.6%、2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5亿元,同比增长5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0亿元,同比增长1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9.15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市区财政收入完成9.74亿元,同比增长20.4%,是11年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铁西区作为四平市的辖区,共有五个街道,一个乡,11个村,辖区内人口为24.7万人。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7亿元,同比增长22.4%;财政总收入完成9864万元,同比增长8%。四平市工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加工制造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全市主要工业产品有1500多种。机械、化工、纺织、食品、医药、电子、冶金、建材均在吉林省占有重要的地位:谷物联合收割机、轮式装载机、专用汽车、高温风机、热交换器设备在国内享有盛誉。氨基苯酚、钨钼丝、灰硅石等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5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利润4亿元。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51.6%。万元工业产值能源消耗为1.41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资源消耗为418吨,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56.4%。69%的市直国有企业完成了改制任务。国内知名的中国昊华、江苏雨润、广东立白、南京大吉,分别与四平联合化、四平汉高和市钢丝绳厂进行了资产重组。红嘴集团兼并了市啤酒厂和淀粉厂,新上了100万吨钢和100万吨水泥项目,实现了新的跨越。铁西区工业现具有冶金、机械制造、粮油加工、食品饮料、包装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主要企业有红嘴集团及所属红嘴钢铁有限公司、宏宝莱股份有限公司、红嘴油脂有限公司、宏宝莱花生油有限公司、帝达变性淀粉有限公司、伟达包装有限公司、巨元换热设备制造公司、白象食品公司、北方压力容器厂、省脑科医院制药厂等重点企业。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2亿元,万元工业产值能源消耗1.41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418吨。铁西区2005年粮食总产量为31500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4141元。农业的构成主要以蔬菜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其中畜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正在进行农村标准化生产规划、实施建设“瓜菜、奶牛、肉牛、肉禽”四大工程。近年来,铁西区把建设工业大区作为发展目标,积极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科技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迅速发展壮大。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铁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业产值已占全区40%以上。铁西区是四平市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近年来,铁西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构筑大商贸、大交通格局,把市场建设作为工贸并举的突破口,大规模、高标准建设市场,辐射周边地区,先后建成北方家私市场、果蔬批发市场、中兴市场和宏泰市场,华亿居装饰批发市场等正在建设中,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系和布局合理和影响力较强的市场格局。2.1.3区位发展优势分析1、国内外市场机遇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经济结构实行战略调整三大趋势日益增强。抓住生态省建设机遇,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形成绿色品牌,开拓国内外新的市场空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2、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时期和矛盾凸现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决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国家将在全国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国家正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程,国家在多方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予政策和财力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第一、第二批国债项目已有15项落户四平,总投资达30.96亿元,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落实,还会有更多的新建项目落户四平。3、区位优势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中部,坐落在东北地区以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管道为主的交通网络体系内,东北地区丁字型铁路和京哈高速公路的主轴上,在哈大、四梅、平齐铁路交汇处,是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是东北入关和出海的主要通道。南有辽南城市群,通往大连和鲅鱼圈两大重要港口,远及北京、天津,西与内蒙相邻,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与国内主要城市相连,有利于与广大的周围腹地地区,包括对外开放口岸建立密切的交通联系,并为示范区接受产业辐射和拓展关联产业,对示范区的快速增长提供有利的保证。4、资源优势丰富肥沃的土地资源。四平市位于东北黑土带上,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地域差异明显,山地占总面积的6%,丘陵占总面积的15%,平原占总面积的79%。全市共有近20个土类,40多个亚类,1000多个土种,主要有黑土、黑钙土、山地棕壤土、棕壤土、风沙土、冲积土、白浆土、轻碱土等。市区及铁西区主要土类为有机质较丰富的黑土,黑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以上,高于全国的平均含量1.5%一倍以上。地层分布自上向下分布是杂填土厚度0.7~1.0m,承载力为70kPa;粉质粘土厚度1.0~1.7m,承载力为190kPa;粗砂厚度0.70~1.7m,承载力为260kPa。铁西区地貌属于台地平原地带,现有耕地占49.9%,林地占7%,水域面积占0.7%。铁西区耕地面积为5040hm2,全区土地均属于宜农地和宜林地,土壤养分贮量和肥力较高,种植业发展潜力很大,可利用土地资源比重大,分布集中,有利于生态农业区域化和集约化经营。四平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白银、硅沙、膨润土、石灰石、硅灰石等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可观。四平市属于辽河流域,域内有东西辽河两条大的河流。全年径流深63mm,径流的分布与降水一致,由东南向北递减至10mm,全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11亿m3。径流的年内分配多集中在汛期,6~9月约占全年的60~85%。水资源总量为23.99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2.56亿m3,地下水资源为11.43亿m3。市区的水资源总量为2800万t,可开采量为2500万t。地下水位0.6~9.4m。地下水位一般在2~3m左右,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森林总面积为30.65万hm2。其中人造林占一半以上。东部分布着大面积森林,中西部以农田防护林为主,有小面积片林。东部地山丘陵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林,主要树种有蒙古柞、山杨、春榆、白桦、水曲柳等。草地资源总面积4.4万hm2,其中放牧场8.92万hm2,采草场3.7万hm2。5、发达的农牧业优势四平市农业发达,地处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上,素有东北大粮仓美誉,是全国重点的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全市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27万hm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生长多种农作物,其中玉米出口量居全国第一,还盛产大豆、水稻等。三元杂交猪、肉牛、东北细毛羊、肉食犬等远近闻名,人参、鹿茸、苹果梨正逐步成为出口创汇主要产品。种植业调整成效显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46.12万亩,园艺特产及棚膜经济有较大增长,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7.5万kg。蔬菜保护地发展到40万亩,花生和专用玉米分别为48万亩和146万亩,大豆发展到192万亩,有13个基地和69个产品获得省首批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和产品标识认证,畜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708万头、226万头、158万只、1.35亿只,建成各类牧业小区178个。全面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对世界公布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之一。粮食和畜禽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黄龙公司、华正公司、红嘴油脂公司、慧泽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较快。6、较好的工业基础近几年,四平市把发展工业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快速发展。全市工业主要有机械、化工、纺织、食品、医药、电子、冶金、建材等,其中谷物联合收割机、轮式装载机、专用汽车、高温风机、热交换器设备在国内享有盛誉,氨基苯酚、钨钼丝、灰硅石等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国内知名的中国昊华、江苏雨润、广东立白和南京大吉分别与四平联合化工厂、四平汉高和市钢丝绳厂进行了资产重组。现有红嘴集团、四平联化、白象食品公司、巨元换热设备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业。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全市共开发建设投资50万元项目604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49个,饲料加工、奶牛养殖、乳品加工、有机肥生产等项目都在建设或筹划中。铁西区84年建区时工业基本属于空白,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具有冶金、机械制造、粮油加工、食品饮料、包装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现工业体系中拥有红嘴集团及所属红嘴钢铁有限公司、宏宝莱股份有限公司、红嘴油脂有限公司、宏宝莱花生油有限公司、帝达变性淀粉有限公司、伟达包装有限公司,以及巨元换热设备制造公司、白象食品公司、北方压力容器厂、省脑科医院制药厂等重点企业。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7.3亿元。7、较雄厚科技力量全市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四平全市有大学2所,中专业学校11所。科研机构有吉林农科院、四平科学研究院、南湖科技研究所等科研中心,同时和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园区发展的科技支撑。近五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197项,其中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申请国内外专利515项,完成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9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各类各级星火计划项目10项,省级攻关项目1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高级科技奖49项,建立科技中心96个。四平市工业以行走机械(包括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代表,拥有一大批产业技术工人。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一部分产业工人需要分流,加上现有的职业培训学校,是示范区产业发展人力资源的来源。四平市农业技术力量雄厚,全市共有农林行业专业技术人员4350人,民营科技企业实现工贸总收入2.8亿元。已经形成了市(县)、乡(镇)、村三级农业技术人员服务网络。2.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循环经济是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向物质相对循环流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强调“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型物质流动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本质是对人类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进而解决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冲突矛盾,使五个方面协调发展,最终目标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确保子孙后代发展,保留充足的资源基础和空间,是落实中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根据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针对四平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为将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吉林省,特别是四平市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创新机制,特别是在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区域层面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社会层面构建循环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降低材料消耗,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经济高速增长和原材料、能源的供给不足,使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取得双赢,开拓出一条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最终解决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2005年2月,四平市政府成立了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同年9月,该示范区被吉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示范区。四平作为环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地和中心城市,其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政策优惠,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为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响应四平市政府提出的“抓住机遇,二次创业,项目带动”的战略,循环经济示范区适时提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期工程,为加快示范区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振兴东北工业做出贡献。建设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时期,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建立完整的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推进。在实践中形成典型的企业、区域和社会三种模式。我国的循环经济产业刚刚起步,各地都在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看准方向,超前谋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体现,具有前瞻性。2、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四平市的环境与资源形势严峻。城市环境总体趋于恶化,水污染严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资源供求矛盾日趋突出。从水资源状况看,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吉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518m3,远低于2220m3的全国平均水平,而四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85.43m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5.15%,不足全省的二分之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8%,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72%,四平市已成为极为严重的缺水地区。从耕地情况看,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吉林省人均耕地占有量2.8亩,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82%,四平市人均耕地占有量为2.9亩,也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为此保护好现有耕地则越来越重要。我国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吉林省人均森林面积4.4四平市的经济发展在所面临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下,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老工业基地要振兴,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吉林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要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条件不尽成熟,必须选择条件比较好的区域进行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内探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而逐步推广和应用。3、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质要求。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吉林省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因此,建立吉林省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四平市以及全省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随着资源的日益紧缺,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兴趣越来越高,商引资的不断扩大和一些工业项目的不断加入,使示范区的建设条件趋于成熟。综上所述,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改变现有条件,促进招商引资,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解决区域交通问题,美化城市环境,树立示范区形象,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因此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第三章示范区规划概况及项目建设条件3.1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概况3.1.1示范区现状示范区所选地区地势平坦,现主要以农田为主,周边没有大的污染企业,适宜发展生态经济项目建设。同时由于近几年的大力开发建设,区域内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基础:自来水已接到区域边缘;巨丰一次变电站和天然气公司在区域内,可满足项目生产建设的需要;四平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位于区域南部;即将建设的垃圾处理厂相距区域不远,且四平市城区向该区域方向扩张的发展规划将为示范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3.1.2规划面积及区域范围根据吉林省政府开发办《关于对设立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集中区)等进行备案的复函》和《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批复》(四政函[2005]5号),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四平至梨树公路两侧,南起公铁立交桥,北至梨树县城与杏山乡交界处,路东侧2000延长米,路西侧3000延长米。规划面积为50km2。3.1.3规划的总体思路按照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上内容略),根据吉林省省情和四平市市情,充分发挥区位和环境资源优势,利用良好的农业和机械制造业基础条件和技术条件,以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旧产品资源化和再循环利用为核心,调整示范区的产业结构,采用高新技术和产业化方式生产再制造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建成全国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构建三大功能区,铸造四大产业链条,实施八项重大工程,采取三步走战术,近期开始起步、中期形成基本框架、远期步入良性循环,构筑示范区“1348”新格局。“1”——将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建成全国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类型多种多样,但该区是一个特色示范区,它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东北黑土地带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在东北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对各种废旧资源进行回收、拆分、集并,利用高科技维修和再制造技术,实施绿色再制造工程,对废旧资源进行资源化,推进废旧资源产业化、规模化,形成废旧资源产业集群基地,建成具有生态农业特色、高科技支撑、对废旧资源产业化的全国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3”——构建三大功能区。一是建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区;二是建设以绿色制造产业为主的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区;三是资源高新技术和综合服务支撑区。“4”——打造四大产业链条。一是大生态农业产业链条,利用东北黑土地带肥沃的土质条件,充分的热量基础,及其良好的水土热的组合条件,发展大生态农业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精准农业、精品畜牧业和特产养殖种植业等;二是绿色制造加工产业链条,依托四平的机械装备业的优势,以及靠近长春一汽的有利条件,重点发展高效换热器、汽车零部件、电子等产业,以回收、拆分、集并、各种废旧资源,利用高新科技维修和再制造技术,发展废旧资源产业,建成全国绿色制造和再制造工业基地;三是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产业链条,利用区位优势,对各种废旧资源进行回收、拆分、集并,形成东北地区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中心;四是资源高新技术研究应用信息交流产业链条,依托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等高校院所,进行资源利用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废旧资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逐步成为全国废旧资源利用技术研究试验基地。“8”——实施八项重大工程,包括:精准农业产业工程、精品畜牧业产业工程、特产养殖种植业工程、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工程、绿色制造产业工程、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产业工程、资源高新技术研究应用信息交流工程。3.1.4功能定位与功能区划分3.1.4.1功能定位1、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功能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功能,重点发展精准农业、精品畜牧业、特产养殖种植业和深加工功能。依托良好环境优势,生产绿色优质粮食、畜牧业、特产养殖等绿色有机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发展优质粮食、畜牧业等深加工产业。2、绿色制造功能绿色制造功能,重点发展以清洁生产为手段的机械制造业和以废旧资源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高新科技维修和再制造产业。3、资源高新技术和综合服务支撑功能资源高新技术和综合服务支撑功能,一是重点建设以回收、拆分、集并、各种废旧资源为主的东北地区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中心。二是重点建设资源利用和农业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并作为全国废旧资源利用技术研究试验基地。3.1.4.2功能区划分根据四平市的市情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律,在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布局和功能定位要求,将示范区按功能要求划分三个区域,即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区,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区和多功能服务支撑区(详见附图)。1、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区按照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功能要求,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区设在示范区的北部,规划面积35km2,一期规划面积15km2,二期规划面积10km2,三期规划面积10km2。区内又分为4个亚区,即绿色蔬菜、农作物和花卉种植区,绿色水果种植区,奶牛及禽畜养殖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园区内的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种植业、奶牛及禽畜养殖业和特产种植养殖业,重点发展精准农业、精品畜牧业、特产养殖种植业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建设重点:重点建设8大基地和1个风情民俗村:即优质农作物种植基地、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优质饲料粮种植基地、优质奶牛饲养基地、禽畜饲养基地、优质苜蓿种植基地、特色水果种植基地、花卉种植基地,以及观光旅游风情民俗村。2、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区按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功能要求,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区设在示范区的中部,规划面积10km2,一期规划面积3km2,二期规划面积3km2,三期规划面积4km2。区内又分7个亚区,绿色蔬菜、有机食品加工区,玉米深加工区、牛奶及乳制品加工区,肉食品加工区、饲料加工区、资源再生区、绿色制造、电子、新材料等清洁生产产业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园区内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玉米深加工产业、屠宰业、清洁生产的绿色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回收与再制造业等。建设重点: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加工项目,玉米深加工项目,牛奶及乳制品加工项目,肉食品加工项目,精细饲料加工项目,资源回收再利用项目,清洁生产的换热器、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绿色制造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等。3、多功能服务支撑区按照资源高新技术与综合服务支撑功能的要求,多功能服务支撑区设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南部,毗邻四平红嘴高新技术示范区,规划面积5km2,一期规划面积2km2,二期规划面积1.5km2,三期规划面积1.5km2。区内划分4个亚区,即现代废旧资源高新技术物流区,科技与信息服务区,废旧资源再利用试验区,文化休闲、特色餐饮和购物区。建设示范区的基础设施,为示范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交通、电力、给排水、通讯等支持。发展方向:依托园区内虚拟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大力发展废旧资源再利用和再制造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技术与信息服务业,以及第三产业。建设重点:重点建设废旧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物流基地,废旧资源再利用和再制造试验基地,科技、信息、文化与商务中心,餐饮与购物中心等。3.1.5规划经济发展目标及任务3.1.5.1总体目标和总任务1、总目标通过十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由大生态农业产业、绿色制造和废旧资源加工产业、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产业、资源高新技术研究应用信息交流产业四大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框架。发展壮大一批以大农业、绿色制造和废旧资源再利用为主的生产、流通、信息等循环经济型企业。加快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和绿色制造产业发展,并逐渐成为四平市的两大支柱产业。形成东北地区换热器、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中心和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中心、资源利用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建成全国绿色制造工业基地和废旧资源利用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建成全国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2、总任务加强示范区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精准农业、精品畜牧业、特产养殖种植业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建设八大基地和一个风情民俗村:即优质农作物种植基地、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优质饲料粮种植基地、优质奶牛饲养基地、禽畜饲养基地、优质苜蓿种植基地、特色水果种植基地、花卉种植基地,以及观光旅游风情民俗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玉米深加工产业、精准畜牧业深加工。建立一批换热器、汽车零部件的精密机械制造业和以汽车发动机等配件、压缩机、电器、机械制造、办公设备、轮胎、墨盒、阀门等再利用为主的专业化再制造企业群。依托园区内虚拟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建立精密机械制造业和资源高新技术研究中心,资源高新技术、信息交流平台站,废旧资源再利用产品宣传展览中心,废旧资源再利用和再制造试验基地。3.1.5.2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要求,近期开始起步,中期形成基本框架,远期步入良性循环。1、第一阶段:起步期。2005~2010年,做好前期,开始起步。目标:全面启动大生态农业产业、绿色制造和废旧资源加工产业、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产业、资源高新技术研究应用信息交流产业四大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大农业;建成3~6个以换热器、汽车零部件等为主导产品的精密机械制造业和以废旧资源再利用为主的生产、流通等循环经济型企业,5~8个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型企业;形成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和绿色制造产业雏形;形成东北地区精密机械产业、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中心和全国资源利用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基本框架。到2010年,循环经济示范区的GDP要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年均递增15%;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0%;原材料重复利用率超过60%;能源重复利用率超过30%;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比例达到90%,示范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达到80%以上;产品种类可替代性较好;生态工业培训普及率达到80%。到2010年,示范区居住人口达到5万人左右。主要任务——加强农业资源情况调查,做好土壤恢复、优良品种选育、种养技术等农业基本建设。——重点发展精准农业、精品畜牧业、特产养殖种植业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玉米深加工产业、精准畜牧业深加工。——建设一批绿色制造业企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产业。——进行全国废旧资源状况,国内外废旧产业发展情况调查。——完成一批以汽车发动机等配件、压缩机、电器、机械制造、办公设备、轮胎、墨盒、阀门等再利用为主的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和发展几个以废旧资源再利用为主的专业化再制造企业。——依托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筹建资源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资源高新技术、信息交流平台站。2、第二阶段:发展期。2011~2015年,加快发展,形成基本框架。目标:大生态农业产业、绿色制造和废旧资源加工产业、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产业、资源高新技术研究应用信息交流产业四大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发展壮大绿色大农业;建成一批以绿色大农业、绿色制造和废旧资源再利用为主的生产、流通等循环经济型企业;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和绿色制造产业在四平市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定地位;形成东北地区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中心,建设全国资源利用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建设全国制造工业基地和废旧资源利用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到2015年,循环经济示范区的GDP要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2%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年均递增11%;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0%;原材料重复利用率超过70%;能源重复利用率超过50%;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比例达到100%,示范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达到90%以上;产品种类可替代性良好;生态工业培训普及率达到100%。到2015年,示范区居住人口达到8万人左右。主要任务——继续加强示范区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精准农业、精品畜牧业、特产养殖种植业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建成八大基地和一个风情民俗村,即优质农作物种植基地、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优质饲料粮种植基地、优质奶牛饲养基地、禽畜饲养基地、优质苜蓿种植基地、特色水果种植基地、花卉种植基地,以及观光旅游风情民俗村。——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玉米深加工产业、精准畜牧业深加工产业。——初步建成东北换热器基地,开发建设一批汽车零部件项目,完成电子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建立一批以汽车发动机等配件、压缩机、电器、机械制造、办公设备、轮胎、墨盒、阀门等再利用为主的专业化再制造企业群。——依托园区内虚拟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完善资源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和资源高新技术及信息交流平台站建设。——筹建废旧资源再利用产品宣传展览中心。——建设全国废旧资源再利用和再制造试验基地。3、第三阶段:提高期。2016~2020年,步入良性循环,基本建成示范区的新格局。目标:完成循环经济示范区各项目标。形成由大生态农业产业、绿色制造和废旧资源加工产业、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产业、资源高新技术研究应用信息交流产业四大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框架。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和绿色制造产业成为四平市两大支柱产业;形成东北地区废旧资源流通配置中心;建成全国绿色制造工业基地和废旧资源利用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形成全国资源利用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建成全国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到2020年,循环经济示范区的GDP要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率稳定在9%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年均递增8%;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原材料重复利用率超过80%;能源重复利用率超过60%;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比例达到100%,示范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达到100%以上;产品种类可替代性良好;生态工业培训普及率达到100%。到2020年,示范区居住人口达到12万人左右。主要任务——发展高标准的精准农业、精品畜牧业、特产养殖种植业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继续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和精准畜牧业深加工产业。——建设以换热器、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和玉米化工原料等为主导产品的清洁生产示范中心;建设以汽车发动机等配件、压缩机、电器、机械制造、办公设备、轮胎、墨盒、阀门等再利用为主的专业化再制造企业群,建成全国具有特色的废旧资源再制造产业基地,建成东北乃至全国的绿色制造中心。——完善资源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和资源高新技术及信息交流平台站;完善废旧资源再利用产品宣传展览中心;建设全国废旧资源再利用和再制造试验基地。3.2建设条件3.2.1自然情况四平市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西南部。地势从东南向西北缓降,地面绝对标高在150~450m之间。东部为林地,西部草原连片。循环经济示范区地势大体呈北高南低,高差略有起伏(不大于30m)。1、气候四平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34.6年平均相对湿度:62.8%最大风速:34.5m/s平均风速:3.3m/s最大积雪厚度:190最大冻土深度:1680mm冰冻时间:6个月无霜期:140d年平均降雨量:576.5mm日最大降水量:154.1mm年平均蒸发量:1347.5mm年平均日照:2721.5h2、水文四平市河流分属辽河和松花江两大水系。辽河水系主要有东、西辽河、招苏太河、条子河等;松花江水系有伊通河与新开河,多为季节性河流。流经市区的南北两条河流都具有流程短、流量小、河道窄、水位浅的特点,旱季近于干涸,但因其上游处于低山丘陵区,暴雨之后,山洪猛泄,泥沙俱下,河水陡涨,水位往往从深不盈尺涨至一、二米甚至三、四米,连雨过后,又复原貌。河水的补给方式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市区地下水属地下潜水,主要埋藏在南河、北河两岸冲击层下部的砾层内,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流向自东向西,与河水流向一致,地下水对各类混凝土基本无腐蚀作用。3、地质四平市地层构造比较简单,有侏罗纪、白垩纪的砂岩、页岩和第四纪覆盖层的亚粘土、淤泥质和大块碎石土。土层自上而下顺序为:耕土:厚度为0.25~0.7m,一般为0.5m。亚粘土:厚度为0.9~9.2m,一般为2.5~7.5m,个别亚粘土层夹杂淤泥土和粘土,含铁锰质结核,局部含砾石、卵石,地基承重力一般为140~200kN/m2左右。砂层:亚粘土以下为砂层,砂层以粗砂和砾砂为主,有少部分为中砂,地基承载力为250~350kN/m2。根据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道路自然病害主要是冻胀、翻浆,冬季降温较快,水分易积聚形成聚冰带。春季升温慢,水分不易下渗,对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防止冬季地下水的聚积、冻害,保证路面的抗冻要求,防止路面冻胀、开裂、渗水等病害是工程设计的关键。4、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项目所在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3.2.2建设条件1、管网工程现状及建设规划(1)供水根据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示范区的供水水源为四平市下三台水厂。该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5万m3/d,现供水规模为8.7万m3/d。示范区供水管网的敷设将与市政供水管道相连,沿示范区内拟建道路布置。供水接入点位于规划拟建拥军路东侧,为保证供水压力,拟在新华大街与复兴路交汇处设加压泵站一处。(2)排水根据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示范区污水经收集后全部集中到四平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四平市污水处理厂位于示范区南部,四平市西环城路东侧。该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水处理能力为18万t/d,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3)供电四平巨丰一次变电站位于示范区内。根据示范区总体规划,拟在巨丰一次变电站东、西两侧各建一处二次变电所,分别位于北环城路与兴平街交叉口东南和北环城路与粮库路交叉口西南,规划占地面积分别为0.2hm2。(4)通讯根据示范区总体规划,通讯电缆管线敷设与示范区道路建设同步进行,通讯线路敷设在道路的人行道下。2、筑路材料本项目筑路材料可就地取材,不但可以大幅度降低道路工程造价,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如水泥、碎石、石灰、人行步道方砖等绝大部分材料都能由本市生产厂家提供,沥青、边石可由外地运进。3、征地、拆迁条件(1)征地为实施本项目,需对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征用。根据项目承办单位意见,本项目征地范围为示范区新建道路范围内用地。该区域土地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农田(菜田和耕地),一类为其它用地(包括基本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废弃地等),总面积为299966m2。根据示范区管委会提供资料,项目的征地费用约为1560.00(2)拆迁根据示范区拆迁办统计,项目的拆迁户数共计217户,拆迁建筑面积16000m2,费用为1040.00万元;拆迁大棚面积为24000m2,拆迁补偿费为项目的征地和拆迁费总计为2772.82万元。第四章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4.1开发建设原则(1)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坚持发展第一,城市建设、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从实际出发,处理好近期建设和长期发展的关系;(2)坚持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3)贯彻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经济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建设方案;(4)结合建设地区工农业及城市发展规划。4.2建设内容及规模本报告主要对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进行建设。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包括:1、道路及照明工程新建复兴路、拥军路2条主干路,道路全长6521m。总铺装面积299966m2,其中机动车道铺装面积97815m2、辅助车道铺装面积84773m2、人行道铺装面积39126m2、分隔带敷设路灯线路全长13042m,设基杆326个,安装路灯326套。2、供水管网工程本项目敷设给水管线长度为6521m,管径为DN400,管材均采用球墨铸铁管。3、排水管网工程本项目排水管网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合计敷设污水管线长度为6630m,管径为d400~d600,管材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同时配套建设污水检查井。合计敷设雨水管线长度为6248m,管径为d800,管材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同时配套建设雨水检查井。4、供电线路工程沿道路一侧架空敷设10kV供电缆线路总长7825m5、通讯线路工程本项目新建通信线路全部采用地下方式敷设,合计敷设6孔电信管道7173m。6、土地征用及拆迁本项目征地面积为299966m2,征地费用1560.00万元;拆迁建筑面积为16000m2,拆迁补偿费为1040.00万元;拆迁大棚面积为24000m2,拆迁补偿费为172.82第五章建设方案5.1设计依据(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998年版)(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6)《城市排水工程规化规范》(GB50318-2000)(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91)(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1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12)《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2项目的组成本项目是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及照明和绿化工程、供水管网工程、排水管网工程、电力线路工程、通讯管网工程、土地征用及拆迁等。5.3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1、本项目基础设施工程应尽量保持示范区的自然景观,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使之成为一个配套设施完善、分区合理、道路进退有序、建筑物高低错落有致、“绿、白、兰”特色明显、色彩丰富、环境幽雅的工业园,创造具有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示范区。远近期结合,七通一平综合考虑,力争作到“二低”,即工程总投资低、先期工程投资低,以利于该工程的启动和发展。合理控制道路竖向高程,充分利用既有地貌,提高环境效益。2、管线平面位置布置及竖向位置应按照示范区总体规划要求布置,应结合道路网平行布置各种管线,在不妨碍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尽量使线路缩短。尽量减少管线交叉,在管线布置交叉时管道竖向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压力管线让重力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管线,小管径让大管径管线。3、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简便易行的工艺;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工程技术方案。4、使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5.4道路工程方案5.4.1交通量分析与预测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示范区机动车的数量将呈逐年增长趋势,预计2006年车辆增长率约为10%。结合示范区总体规划,根据示范区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车辆增长趋势,同时参照同等规模城市的交通量增长情况,确定示范区机动车在2006年~2020年的增长率和增长数量如下:(1)2006~2010年,按汽车增长6%计算,机动车保有量为3.5万辆;(2)2011~2015年,按汽车增长5%计算,机动车保有量为4.5万辆;(3)2016~2020年,按汽车增长4%计算,机动车保有量为5.4万辆。以上数据是指示范区总体的机动车增长情况,具体到道路路段交通量增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以上数据表明:城市道路建设必须加快速度,按规划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网,才能满足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交通发展的需要,保证城区交通畅通,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工程将有效的解决其交通状况,节省进出城车辆通行时间,合理分配交通流向,为进出城车辆开辟多条通道,减少堵车现象。本项目工程区域范围内主要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流量较小,经过分析,确定交通量增长情况如下:(1)2006~2010年,按汽车增长6%计算,机动车保有量为8000辆;(2)2011~2015年,按汽车增长5%计算,机动车保有量为10210辆;(3)2016~2020年,按汽车增长4%计算,机动车保有量为12422辆。远景交通量预测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环节和依据,城市交通长远规划若不作交通量预测并占有预计的交通资料,则只能从概念出发或盲目地去做规划。城市道路网规划在预定的规划期限内,如二十年或三十年,必须适应远景交通量的发展需求。路网的布局、密度、宽度、交叉口的处理以及现代化交通工程设施等应与预测的远景交通量相适应。本报告在编制过程中根据示范区现有实际情况及将来发展的特殊性,采用预计远景道路网通过车流量总能力的方法进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1、远景各类车辆的预测根据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及未来的发展速度预测,同时借鉴其他城市道路网规划及交通量预计的类似指标,将该地区机动车大致分为四类:a)行政、商贸单位的客车(包括大轿车、中型轿车、机关小客车、出租小客车),比例约为38.3%;b)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共汽车、长途汽车及旅游汽车等),比例约为6.1%;c)各类载重车(包括实施基本建设的卡车、篷车、机动三轮车),比例约为45.6%;d)其他车辆约占10%。2、调查研究各类车辆每日行驶里程各类车辆每日的行驶里程一般来说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机关、团体的客车及少量货车每日行驶里程较少,公共交通车辆及专业货运车辆每日的行驶里程较高。根据对四平市特别是对一些新建发展区域的调查了解,以上各类车辆每日行驶的平均里程如下:a)各单位的客车及出租汽车20km/d;b)载重汽车包括专业运输载重车30km/d;c)公共汽车70km/d;d)其它各种车辆15km/d。3、道路网中各类行车道的车流通过量(折合成小客车计算)a)主干路1760辆/h;b)次干路1640辆/h。4、调查研究交通量中的若干不平衡系数城市交通与方向、时间和地点等方面有很多不平衡性,为了比较确切地计算交通量,必须考虑这些不平衡性的影响。城市交通流的不平衡性,受城市的总体布局、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的关系影响,上下班制度及交通管理措施等条件的制约,因此,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交通量的不平衡性也有较大的变化。在编写本报告过程中,关于对交通量的不平衡系数的采用,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新区的布局、路网规划、交通设施及管理等方面尽量做到各种不平衡性减小到最低程度,以充分发挥道路的作用;另一方面,注意调查研究四平市交通量的特点和不平衡性,为改善交通状况和验算交通量积累有用的数据。各项不平衡系数见下表:交通量不平衡系数表表5.1序号系数名称采用系数客车货车1地区不平衡系数1.201.202道路不平衡系数主干路:1.00次干路:1.003靠近货源点干道不平衡系数0.750.754方向不平衡系数1.251.255季度不平衡系数1.201.206日不平衡系数1.151.15检验远景车辆总行程和路网的通行能力是否相适应,计算方法:远景车辆日总行程∑D与规划道路断面及长度计算交通量W的对比。∑D=V(C·X%+B·Y%+T·J%+0·U%)其中:∑D:示范区交通结构预计的车辆日总行程(单位:车km)v:路网规划末年(2020年)该区域机动车保有量为12422辆X%:机关、单位的各种客车所占比重Y%:公共交通工具所占比重J%:各种载重汽车所占比重U%:其他各种车辆所占比重C:机关、单位的各种客车每日行驶里程B:公共交通工具每日行驶里程T:各种载重汽车每日行驶里程0:其他各种车辆每日行驶里程∑D=12422(20×38.3%+70×6.1%+30×45.6%+15×10%)=336760(车km)规划道路断面及长度计算的规划交通量W:1W=2NKnRX×——————×L/εP×Hm×hH其中:W:远景路网中通过车流的最大通行能力(km)N:平均一条车道的通过量K:车道数量增加时通过数量递减系数,取值K:0.90n:双向或单向交通中行车道的数量,主干路n=4,次干路n=2R:在路网中,干线所占比重与干线上车辆行程比重之比,取值R=O.90Hm:主、次干线不平衡系数P:高峰小时不平衡系数hH:方向不平衡系数ε:地区不平衡系数L:规划区域路网总长度(km)6466611W主干路=2×4×0.9×1760×0.9×———————×6.521/1.20.1×1.0×1.25=495805(车km)1W次干路=2×2×0.9×1640×0.9×——————×0/1.20.1×1.0×1.25=0(车km)合计W=495805(车km)经计算:远景车辆总行程∑D=336760(车km)规划道路断面及长度计算交通量W=495805(车km)W>∑D通行能力完全满足远景交通量的需求,说明远景道路网的规划、分类、密度及行车道的宽度符合远景交通量的需求。5.4.2道路工程方案5.4.2.1建设规模1、新建复兴路、拥军路2条主干路,道路全长6521m。2、配套建设绿化、照明等附属工程。道路工程量详见下表:道路工程概况一览表表5.2序号名称道路性质道路(桥涵)起止点长度(m)规划红线宽度(m)1复兴路主干路红嘴西街—新华大街3451462拥军路主干路红嘴西街—新华大街307046合计65215.4.2.2主要技术指标根据示范区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量预测,结合本项目道路路线的地理位置和沿线地形情况,依据《城市道路与桥涵设计规范》以及平面、纵、横断面技术要求,确定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二级(2)设计车速:40km/(3)设计轴载:BZZ—100(4)设计年限:15年(5)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6)路拱设计坡度:1.5%(7)土基回弹模量:E≥20MPa5.4.2.3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根据示范区地形、地势特点,地面纵坡在0.3%~1.5%之间。5.4.2.4道路横断面设计按照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道路红线宽度进行横断面设计。断面形式、各组成部分尺寸应按照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机动车道与辅助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畅通。道路横断面形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四种。其中:单幅路适用于路幅宽度在40m以下,交通量不是很大的道路;双幅路适用于郊区机动车多,非机动车少及车速要求高的道路;三幅路适用于路幅宽度在40m以上,非机动车多,交通量大,车辆速度要求高的道路;四幅路适用于大城市的快速路和近郊区的过境道路,能解决交通分向和分流,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矛盾。考虑近期和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综合考虑各种管线的平面及竖向位置。根据示范区所处位置、示范区的性质及规划所确定的道路红线宽度,本工程道路适宜的路幅断面型式为三幅路。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如下:拟建2条主干路规划道路红线宽为46m,其中:机动车道宽15.0m,辅助车道宽6.5×2m,两侧人行道宽3.0×2m,两侧分隔带宽5.0×2m,绿化带宽1.0×2m。各道路横断面参数见下表。道路横断面一览表表5.3单位:m序号道路名称红线宽横断面型式机动车道辅助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1复兴路46三幅路156.5×23.0×25.0×21.0×22拥军路46三幅路156.5×23.0×25.0×21.0×25.4.2.5道路结构设计1、路基工程工程区域内用地涉及农田征用和房屋拆迁。路基均采用自然放坡,填方路段路基边坡采用1∶1.5,挖方路段路基边坡采用1∶1。工程区域内地下水位不高,路基基本处于干燥状态。对个别不良地质地段,可根据土质情况采用清淤换填或掺入石灰等措施进行路基处理,使土基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土基必须保证密实、均匀,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20MPa,地表为耕地地段应清除表土,回填土应符合要求,施工时要分层填平,充分压实,不得任意混填,压实厚度为20~25cm。2、路面工程该地区冻结深度为1.6~1.8m,路面设计需考虑最小防冻厚度。在满足道路技术要求前提下,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路面结构。道路常用的路面类型有两种:一种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另一种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路面的优缺点比较见下表。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缺点比较一览表表5.4优缺点路面类型优点缺点沥青混凝土路面(1)路面造价比水泥混凝土路面低;(2)路面属于弹性材料,对超载不敏感; (3)路面铺筑完面层后,即可开放交通;(4)路面易于维修和养护。(1)路面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没有水泥路面长;(2)水稳性和温度稳定性不如水泥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1)路面刚度大、强度高、板体性能好,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扩散荷载能力;(2)水稳性和温度稳定性好,耐疲劳性强,使用寿命长;(3)对油品及大多数化学品不敏感,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4)正常条件下,路面的养护工作量和养护费用均比沥青路面小。(1)路面接缝是一薄弱环节,一方面增加了施工难度,另一方面施工养护不当,易产生错台和断裂;(2)路面铺筑完成后,不能立即开放交通,需要一定的养生期,路面破损后修补不如沥青路面方便。综上所述,两种路面各有优缺点,从当地筑路材料来源看,对于示范区所处地理位置,采用哪种方案,都需要汽车将材料运进施工现场,运距基本相等。从使用年限看,水泥混凝土路面,虽然一次投资较高,但使用年限比沥青路面长,且维护费较低。沥青路面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少,但设计使用年限短,且维护费用较高。但考虑示范区属于城市道路工程,地下管线较多,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利于各种管线的维修,且已建道路均为沥青路面,修水泥混凝土路面不便与旧路衔接,故本工程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3、基层路面结构厚度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计算,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对基层、底基层进行弯拉应力计算,并考虑抗冻要求,确定路面结构组合如下:1)机动车道和辅助车道(干燥路段)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Ⅰ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Ⅰ30cm石灰、粉煤灰、碎石(8:12:80)20cm石灰、粉煤灰、土(12:35:53)总厚度61cm。2)机动车道和辅助车道(潮湿路段)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Ⅰ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Ⅰ30cm石灰、粉煤灰、碎石(8:12:80)20cm石灰、粉煤灰、土(12:35:53)20cm天然沙砾总厚度81cm。3)人行步道8cm水泥混凝土彩色砖3cm水泥砂浆卧底15cm水泥稳定石屑总厚度26cm。5.4.2.6交通设施为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应合理设置道路标志、标线、信号灯及防护设施。1、交通标志在道路转弯和交叉路口等处要合理设置交通标志牌,标志牌分为:警告标志——警告驾驶员及行人注意前方影响行车安全危险地点的标志;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指示标志——指示车辆和行人行进的标志;引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到达地点、距离等信息的标志。各种标志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道路右侧,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设置在1.8~2.5m范围,根据需要可设置照明或采用反光、发光标志。2、交通标线交通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包括路面标线、凸起路标和立面标记等。在道路沿线和交叉口处画出标线。标线包括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停止线、人行横道线、减速让行线、交叉口斑马线、导向箭头线等。各类标志和标线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99)执行。3、信号灯道路相交均为平面交叉,交叉口采用信号灯控制。4、防护设施。可根据需要设置道路防护设施,包括车行护栏、护柱、人行护栏、分隔物、高缘石、防眩板、防撞护栏等。5.4.2.7道路无障碍设计在道路范围内设置无障碍设施,具体范围包括人行道、人行横道、渠化岛、公交车站。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置缘石坡道,并与人行横道相对应,根据路口型式选用单面坡道、三面坡道,缘石坡道坡面应平整并不光滑,其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小于20mm。盲道设置在人行道上,其位置和走向以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为目的,本项目将盲道设置在人行道绿带边0.35m处,宽度为0.50m。盲道按作用分行进盲道、提示盲道。行进盲道为条形凸起人行道砖,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提示盲道为园点形凸起人行道砖,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主要设置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5.4.2.8照明工程道路照明工程以满足城市夜间交通要求、增强城市街景、美化环境等为原则进行设计。(1)照明线路采用铠装直埋电缆,在分车带内或人行步道下穿塑料管,埋深0.8m,穿路时采用钢管保护。(2)路灯控制采用光控、时控、手控相结合的方式。(3)中性线每500m做一次重复接地,接地体利用穿路钢管,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0Ω。(4)灯杆采用金属六面锥拔梢杆,内外热镀锌,灯杆高度为12m,灯杆距离为40m。主要灯具选型均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灯具选择风光互补路灯,功率视情况选择300W。(5)道路亮度、照度执行CIE标准。亮度均匀度为0.35Lmin/Lav,平均亮度1.0cd/m2,平均照度15lx,照度均匀度0.35Emin/Eav。(6)路灯布置:采用双侧双臂相对排列方式布置,路灯均设在隔离带内。(7)工程规模:采用双臂灯具共计326套。设计总容量约为196kW。工程范围内设100kVA箱式变压器2台,箱式变压器外壳采用茶色铝合金装饰。(8)电源引自市政供电线路。5.4.2.9绿化工程绿化以保护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和为居民提供休息、娱乐场所等为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