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98f7cffe936cf737f28fdfa65869e3/7098f7cffe936cf737f28fdfa65869e31.gif)
![(全)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98f7cffe936cf737f28fdfa65869e3/7098f7cffe936cf737f28fdfa65869e32.gif)
![(全)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98f7cffe936cf737f28fdfa65869e3/7098f7cffe936cf737f28fdfa65869e33.gif)
![(全)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98f7cffe936cf737f28fdfa65869e3/7098f7cffe936cf737f28fdfa65869e34.gif)
![(全)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98f7cffe936cf737f28fdfa65869e3/7098f7cffe936cf737f28fdfa65869e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1—7题,共2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话茬(chá)闭塞(sè)膳食(shàn)空穴来风(xuè)B.恬静(tián)矜持(jīng)舵手(duò)浑身解数(xiè)C.美髯(rán)舟楫(jí)笔砚(yàn)怅然若失(chàng)D.糜子(méi)锡箔(bó)国殇(cháng)杳无音信(yǎo)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派遣造访密匝匝格物致知B.镌刻睦邻三缄其口言不及意C.谛造蔓延目眩神迷德艺双馨D.萦绕搏弈循规蹈矩直抒胸臆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阅读经典具有一定的难度,你若真正读懂了,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豁然。B.内蒙古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初步遏制了巴丹吉林等五大沙漠的扩展态势。C.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一样,二者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D.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翻山渡河,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沛流离,才到达那个山村。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研制、运行和发射了多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B.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C.马头琴的起源传说是把酸奶勺子蒙上牛皮,拉上马尾演奏,被称之为“勺形胡琴”。D.在体育测试前,老师再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各项动作要领,切忌不要违规和失误。5.(2分)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B.《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此曲被誉为“秋思之祖”。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呐喊》,文章批驳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6.(3分)根据上联写出下联。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照鉴中国以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胸襟和气魄。惟人民和生命为重,中华儿女无畏而坚韧,谱写了一曲抗疫之歌。有对联赞云:上联:异域同天,守望相助,抗疫留佳话;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0分)默写(请用正楷书写)。(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2)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4)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6)《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同舍生皆被绮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7)王绩《野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向先贤寻求慰藉的苦闷和怅惘之情。(8)《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傍晚时的景象,画面灵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二、阅读(本题包括8—23题,共4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论语》八章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博学而笃志(2)即之也温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0.(2分)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11.(2分)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歌者①行走在天地之间,广袤的原野从我脚下延伸而去,一直到遥远的天际。我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②记得小时候在放牧的路上,当别人家的牧羊犬拽脱拴它的铁链,狂吠着向我冲来时,我心里充满了恐惧。幸亏阿爸及时赶到,一把拽住正准备落荒逃去的我,我们定定地站立在原地。因为有了阿爸,我心里的恐惧立刻减损下来。那牧羊犬冲到离我们大概十步之遥时停下来,不断地叫着,却没向前靠近。“不要跑,要停下来,必要时要迎上去!”阿爸说。后来,阿爸的这句话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经验。③每次放牧,走上原野,我会在风中低吟某首歌的旋律,后来唱歌成了我消解孤独的一种方法。比如,刚刚下过一场暴雨,一道弯弯的彩虹出现在天边,就唱:七色的彩虹搭起了帐篷。再如,盛夏时灿烂的野花盛开在草地上,便唱:大地的头上插满了鲜花。渐渐地,我发现天地之间,我可以和任何一样东西对话:原野上的花花草草、天上的飞鸟、河流里的小鱼,甚至一块石头。④我发现除了我,在原野上喜欢唱歌的还有百灵鸟,它们对唱歌的热情与执着,比起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这个草原上的小牧童,常常听到它们婉转又悠长的歌唱,随性又自由。⑤小时候,我和堂弟共同喜欢的游戏是在草原上寻找鸟巢。最容易寻得的,是角百灵的鸟巢。它们用干枯牧草搭建的圆形鸟巢,精致得就像人工所为。我们会在鸟巢附近做上记号,然后隔三岔五来探望,等待鸟蛋一天天地孵化。当雏鸟破壳而出后,我们的探望就会频繁起来,俨然是痴心于野外观察的鸟类专家,看着雏鸟的羽毛一点点丰满起来,直到它们的父母带着它们飞离窠巢。⑥百灵鸟的雏鸟在没有长出羽毛之前是不发出声音的。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面前,这有着“草原歌唱家”之誉的精灵,把小小的鸟巢隐藏在广大的辽阔之中,以枯草般的毛色掩护自己,在雏鸟时代选择了噤声,是为让自己有更多活下来的机会,为长大后能够更加自由、更加纵情地歌唱。⑦我曾看过一个视频,画面里是一只已经死了的角百灵雌鸟,当镜头慢慢推近时,出现了一个被它身体遮掩的小小鸟巢,里面还有几只尚未长出羽毛的幼鸟,因为听到了动静,幼鸟像是忽然醒过来一样,个个伸长脖子,把嘴喙髙高地升向空中。饥饿的它们等待着父母衔来吃食,却不知道当冰雹来临时,它们的母亲用单薄的身体护住它们,一直到冰雹把自己砸死,也没挪动一下!看着这画面,我的泪水一下子涌出眼眶。普天下的雌鸟啊,普天下的母亲啊!⑧可如今我发现,身边一些人对鸟儿是视而不见的,由此我判断他们对其他事物,比如对野花也是同样态度。久居城市的人们目光内似乎只有路标与方向,忽略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鲜活的生命。(作者:龙仁青有改动)12.(3分)结合全文,简述题目“歌者”的含义。13.(3分)你如何理解第②段画线句所蕴含的人生经验?14.(4分)第③段中“我”吟唱的歌词很有艺术性,请品析。15.(3分)请简要分析结尾段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夏津,有片古桑林①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一条黄龙滚来滚去,搬沙运土,造就了豫鲁大平原。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②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种桑固沙。桑树最适宜沙地生长,旱涝不避,沙打不埋。其根深可达八米,根幅是树冠的几十倍,任多大一片沙地,多么长的故道,都会让它的根网编扎得密密实实,咆哮的沙龙就再也不可能翻身了。③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音编”之称,经唐宋而达丝帛业的高峰。元代后因引进棉花,丝绸业开始下滑,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食用桑果,到清代、民国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千年以上的两百余株。④桑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位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因为年代久远,许多老树都中心开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椹,给你一个惊喜。上千亩的桑园,浓荫蔽日,枝叶折射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椹,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玛瑙点缀其间。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诗中许多釆桑的美丽诗句。⑤桑树浑身是宝,而且都与活命教人、抗灾度荒有关。桑树的果实为桑椹,除吃鲜果,还可晒干,当储备粮。上天安排,桑椹的成熟期,正是农历小满前后,麦子待熟,青黄不接,穷人缸底无粮,这时桑椹就成了救命粮。桑树无论多老,只要活着都会结果。那棵一千五百多年的桑王,现每年还产果一千两百斤。现在全县年产桑果近四万吨,简直是又一个门类的粮食。⑥桑树与枣树虽为树木,却同被称为“铁杆庄稼”,其栽培史与其他粮食作物同步。中国的红枣产量占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八,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⑦中国历代王朝几乎都把发展农桑作为立国之本,宋太祖下令凡垦荒植桑者可免田赋。元世祖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栽种桑、枣二十株。明太祖要求农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须栽桑麻木棉半亩。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⑧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夏津的这片古桑林颁发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作者:梁衡有改动)16.(3分)本文开篇写黄河搬运泥沙造地的内容有何用意?17.(3分)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8.(2分)第⑦段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19.(3分)给夏津古桑林颁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的原因是什么?(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谈美感教育①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相应。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②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③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这就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国为他们误认为美有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④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⑤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多人嫌生活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⑥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诗经》《礼记》《左传》诸书所记载歌乐舞的盛况,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为证。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作者:朱光潜有改动)20.(4分)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21.(2分)阅读第③段,说说“善”与“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22.(3分)第④段引用英国诗人的话有何作用?23.(2分)请结合生活现象简述本文的现实意义。三、写作(本题包括24、25题,共50分)24.(10分)根据漫画(如右图),完成下面两题。(1)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2)写一段话解说漫画的创作意图。要求:不能以“都是手机惹的祸”为标题;解说的字数不少于1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5.(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月,高挂空中,亘古不变。月光里映照着历史的兴衰与更迭、抗争与期待,月光里还映照着我们的欢聚与离别、温馨与痛苦……月下,你有哪些回忆?又有哪些思索?请以“明月来相照”为题,完成一篇作文。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评卷说明:主观性试题不要求学生所答文字与本参考答案完全一致,只要符合题意,表述清楚,即可酌情给分或给满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3分)C2.(3分)A3.(2分)D4.(2分)B5.(2分)D6.(3分)示例:举国一心,防控互联,驱瘟赞英才7.(10分)(1)百般红紫斗芳菲(2)乱花渐欲迷人眼(3)竹杖芒鞋轻胜马(4)望其旗靡(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8)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二、阅读(45分)(一)(10分)8.(2分)(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9.(4分)(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10.(2分)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11.(2分)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二)(13分)12.(3分)放牧时,以唱歌消解孤独的“我”;草原上自由、纵情歌唱的百灵鸟;所有能勇敢顽强地面对困境,唱出精彩的鲜活生命。13.(3分)示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困境,不要畏惧、逃避,而应该冷静面对,思考解决的办法;必要时迎难而上,甚至做出一些牺牲。14.(4分)歌词简洁生动,通俗易懂。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由“彩虹”联想到草原上常见的“帐篷”;把“遍地鲜花”想象成是姑娘“头上插满了鲜花”。富有鲜明的民族和草原特点。15.(3分)结尾段写一些人对鲜活生命的漠视,与上文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形成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题。(三)(11分)16.(3分)黄河搬运泥沙造出的土地无法直接耕种,而且危害巨大;需要先人们付出辛劳去治沙;引出下文种桑固沙等内容的介绍。17.(3分)列数字。“百年”、“千年”说明了夏津植桑的历史悠久;古桑数量之多说明夏津历史上植桑养蚕业非常兴旺。18.(2分)不能。“几乎”一词是说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把发展农桑当作立国之本,但并非全部,删去就过于绝对了。“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9.(3分)夏津桑蚕业历史悠久,为当地乃至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留存的古桑树众多,保存了历史上的农桑原貌:留存的清代种桑县令祠堂,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四)(11分)20.(4分)本文先论述人只有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接着阐释全面教育对造就全人的功用;进而论述了美育的价值和作用;目的是最终发出民族复兴必须提倡和普及美育的呼吁。21.(2分)内具和谐、外具秩序的统一。22.(3分)一方面表明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界更开阔,可以发现更多的美:一方面是说欣赏他们的作品可以解放我们的眼界;从而论证了美育可以给我们生命的力量。23.(2分)示例:央视“诗词大会”等节目被人们喜爱,说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诗词等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浸润心灵,让精神得到熏陶。这就是本文所说的美育的价值之一。三、写作(50分)24.(10分)评分标准:(1)(2分)拟写漫画标题①(2分)标题贴切,语言简洁。②(1分)标题基本贴切,语言简洁。③(0分)无标题(或以“都是手机惹的祸”为题),标题与漫画无关联。(2)(8分)解说漫画创作意图类别分值区间具体要求第一类7~8能准确阐述漫画创作意图,条理清晰,语言畅达,能达到字数要求。第二类3~6基本能阐述清楚漫画创作意图,条理较清晰,文字较通顺,能达到字数要求。第三类0~2没有阐述清楚漫画创作意图,条理不清,文字欠通顺,字数未达到要求。25.(40分)评分标准:类别分值区间具体要求第一类36~40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语言畅达,情感真切饱满。有自己的写作特色。第二类30~35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文从字顺,有感受体验。24~29第三类16~23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感受体验。10~15第四类6~9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充实,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0~5说明:(1)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有鲜明特色的文章可给满分。(2)抄袭套作酌情扣分,直至零分。(3)字数不够,每少20字扣一分。附《纪念傅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纪念傅雷施蛰存①1966年9月3日,是傅雷和夫人朱梅馥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今年今天,正是20周年纪念。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时间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我连这半张纸也没有献在老朋友灵前,人情之薄,可想而知。不过,真要纪念傅雷夫妇,半张纸毕竟不够,而洋洋大文却也写不出,于是拖延到今天。②现在,我书架上有十五卷的《傅雷译文集》和两个版本的《傅雷家书》,都是傅敏寄赠的;还有两本旧版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是傅雷送给我的,有他的亲笔题字。我的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是1979年4月16日在傅雷追悼会上,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这几年来,我就是默对这些东西,悼念傅雷。③1939年,我在昆明江小鹣的新居中,遇到滕固和傅雷。这是我和傅雷定交的开始。可是我和他见面聊天的机会,只有两次,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傅雷的“怒”。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从此,和他谈话时,不能不提高警惕。④1943年,我从福建回沪省亲,在上海住了五个月,曾和周煦良一同到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巴黎新村去看过傅雷,知道他息影孤岛,专心于翻译罗曼·罗兰。这一次认识了朱梅馥。也看见客堂里有一架钢琴,他的儿子傅聪坐在高凳上练琴。⑤我和傅雷的友谊,只能说开始于解放以后。那时他已迁居江苏路安定坊,住的是宋春舫家的屋子。我住在邻近,转一个弯就到他家。五十年代初,他在译巴尔扎克,我在译伐佐夫、显克微支和尼克索。这样,我们就成为翻译外国文学的同道。因此,在这几年中,我常去他家里聊天,有时也借用他的各种辞典查几个字。⑥可是,我不敢同他谈翻译技术,因为我们两人的翻译方法不很相同。一则因为他译的是法文著作,从原文译,我译的都是英文转译本,使用的译法根本不同。二则我主张翻译只要达意,我从英文本译,只能做到达英译本的意。英译本对原文本负责,我对英译本负责。傅雷则主张非但要达意,还要求传神。他屡次举过一个例。他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一场有一句“静得连一个老鼠的声音都没有”,但纪德的法文译本,这一句却是“静得连一只猫的声音都没有”。他说“这不是译错,这是达意,这也就是传神”。我说依照你的观念,中文译本就应该译作“鸦雀无声”。他说“对”。我说不行,因为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话中不用猫或鸦雀来形容静。⑦傅雷有一本《国语大辞典》,书中有许多北方的成语。傅雷译到法文成语或俗话的时候,常常向这本辞典中去找合适的中国成语俗话。有时我去看他,他也会举出一句法文成语,问我有没有相当的中国成语。他这个办法,我不以为然。我主张照原文原意译,宁可加个注,说明这个成语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某一句成语。当然,他也不以为然。⑧1958年,我们都成为第五类分子,不便来往,彼此就不相闻问。不过,有一段时候,朱梅馥和我老伴都被居委会动员出去办托儿所,她们俩倒是每天在一起,我因此便间接知道一些傅雷的情况。⑨1961年,大家都蒙恩摘除了“帽子”,可以有较多的行动自由,于是我又常去看他。他还在译书,而我已不干这一行了,那几年,我在热衷于碑版文物,到他那里去,就谈字画古董。他给我看许多黄宾虹的画,极其赞赏,而我却又有不同意见。我以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墨猪”了。这句话又使他“怒”起来,他批评我不懂中国画里的水墨笔法。⑩1966年八月下旬,我已经在里弄里被“示众”过了。想到傅雷,不知他这一次如何“怒”法,就在一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我就踱了回家。大约在九月十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妇已撒手西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⑪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在那一年,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不过,朱梅馥能同归于尽,这却是我想象不到的,伉俪之情,深到如此,恐怕是傅雷的感应。⑫傅雷逝世,其实我还没有了解傅雷。直到他的家书集出版,我才能更深一步的了解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⑬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孔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累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⑭傅雷之死,完成了他的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选自《施蛰存散文》,有删改)5.傅雷别号“怒庵”,文中三次写其“怒”,请分别概括“三怒”的主要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赏析第⑩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想到傅雷,不知他这一次如何“怒”法,就在一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我就踱了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结合选文和你读过的《傅雷家书》,简要说说傅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质朴无华B.生动形象C.言简意丰D.饱含深情答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5.(3分)第一怒:在昆明,和滕固吵翻,一怒回上海。第二怒:在上海,和作者因对黄宾虹晚年画作意见不同而发怒。第三怒:文革期间,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一怒,1分;意近即可)6.(3分)“踱”,慢步行走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写出了“我”既关心(担心)傅雷又因其性格刚直不敢靠近的矛盾心理(2分)。(意近即可)7.(3分)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蕴含了作者对傅雷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2分),他希望傅雷刚直不屈,坚持真理的品德能在知识分子间传承(1分)。(意近即可)8.(4分)傅雷是一个性情刚直(性格刚劲、刚直不屈)、教子严格、治学严谨、舐犊情深、坚持真理、工作专注、德艺双馨、人格高贵、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写出其中四方面,每方面1分;语句完整,意近即可)9.(3分)B附《植物也“聊天”》阅读答案(2020年上海市中考题)植物也“聊天”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听课评课记录1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交通运输》听课评课记录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复习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小结练习(2)》听评课记录5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练习题人教版新课标
-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7.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听评课记录
- 财务人员保密协议书范本
- 宿迁商务楼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购房按揭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电影演员主演合约中的票房分成及收益分配合同
- m拱顶储罐设计计算书
- 2023外贸业务协调期中试卷
- 新人教鄂教版(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
- GB/T 29361-2012电子物证文件一致性检验规程
- GB/T 16475-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
- 无纸化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 上海铁路局劳动安全“八防”考试题库(含答案)
-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方案
- 义务教育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南
- 物业客服培训PPT幻灯片课件(PPT 61页)
- 《汽车发展史》PPT课件(PPT 7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