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乐府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教学目标】:1.熟读诗文,复述故事情节。2.学习品味“互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3.理解木兰的形象,从木兰的形象中感悟学习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美德。【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流传深远,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二.检查预习情况:1.《木兰诗》选自__朝______编的__________,这是______时___朝的一首_____民歌。2、《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2.自由读。3.生读生评。4.齐读。三.赏析语句。(一)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二)讲互文修辞。(三)赏析语句。四.复述情节1.本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如木兰代父从军。五.赏析人物1.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深受人民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句子),感悟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教师小结:⑴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⑵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2.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如南北朝《李波小妹歌》。⑴齐读。⑵这个女英雄叫什么名字?这个女英雄有什么特点?六.老师有一副对联,对本文做了一个很好的概括。上联: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沙场立奇功下联:女英雄驰骋战场保家卫国神州传佳话横批:谁说女子不如男七.布置作业描写一家人团聚场面,以《木兰回家第二天》想象作文,字数300字左右。附板书:木兰诗代父从军(详)——勤劳善良深明大义爱巾木征战沙场(略)——英勇善战家帼兰辞官还乡(详)——不慕名利热爱家乡爱英讴歌赞美——机智谨慎国雄的《木兰诗》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对于祖国的概念大多局限在浅层中,对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样的理念一般不理解,甚至还持怀疑态度;对于战争的理解也局限在电影电视的浪漫描写中。对于木兰,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个木兰这样一个人,多数并不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鉴于上述情况,对于“祖国”、“战争”的理解便是一个难点,还有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大了解,又成为理解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有他们接触的第一个长篇叙事诗,至于编排到本册书中的意义,更是需要老师的指导。效果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探讨的。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的修养,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这节课我把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诗词鉴赏的基本要求是学会朗读。因此,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读出意境非常重要。在朗读中感悟形象,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才是重要的。在朗读的时候,我精心准备了配乐朗诵,再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走进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兰的伟大形象。在开始读的时候学生体会不够,读的小有瑕疵,但在指导后,读的越来越有味道。富有节奏,饱含感情。这启示我们平时教学上朗读的训练一定要加强,还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很重要的。在对教材的深度分析后,我便抓住“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了“从什么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读诗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读她“既具女儿情怀,又有英雄气概”的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好的切入点使课堂衍生着精彩,这一点还是很成功的。这节课,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朗读诗篇----赏析诗歌-----概括内容-----复述情节----赏析木兰-----背诵体验-----拓展延伸-------赞颂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环环相扣。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同时,在《木兰诗》课堂中也存在不足。在如何能让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让每位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识到,在分析木兰形象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上做一些旁批──你从哪些情节了解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旁边标注出来,这样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总之,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但有些细节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前行,不断追索!《木兰诗》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乐府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木兰诗》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写忧,后部分写乐,忧是乐的反衬,乐是忧的归宿,从而深刻揭示了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两个不同时期的广阔的社会内容,寄托着北朝人民良好的愿望和对融融而乐的幸福生活的憧憬。《木兰诗》先写木兰停机忧叹,造成悬念。“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的问答,排除了儿女之思的狭隘情感,从而突出了木兰为失去和平宁静的男耕女织生活而忧虑,而叹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叙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淳朴纯真的女性焦躁不安的心。时局不安,军情紧急,家庭处于危难之中,这是木兰忧心如焚的根由。困难当头,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从军驰骋万里。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这是木兰忧虑而引发的情思,并终于化作了行为。在从军途中怀念爷娘的感情,其实还是隐隐忧思的阵阵侵袭的流露,忧的是自己的代父远征能否换得家庭的安宁,忧的是自己这家中具有劳动力的人一走会不会给爷娘带来繁重的劳动、持家负担,让仁慈的爷娘倍受精神的折磨,相思女儿而又不得相见。写忧使诗的内容更现实化,使木兰形象更丰满、更亲切。“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归心似箭的表白,不是更让人产生共鸣吗?《木兰诗》状乐的部分笔调轻捷流转,生动鲜明,真切有味。“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系列喜悦场面的铺叙,将木兰为和平生活重新获得而乐的情怀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将木兰家人对木兰凯旋的自豪与欣喜表现得奔放而热烈。《木兰诗》对“乐”的状写,情味浓,寓意深。熙熙而乐的情景,不正是劳动人民从痛苦的忧虑中摆脱出来,抹去战争阴影而产生的一种喜不自禁的挚情吗?这其中不也深刻表现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吗?从“乐”中,人们不难领悟到幸福宁静生活的来之不易,尤其是从峥嵘岁月中走过来的人们。《木兰诗》艺术美的三个方面,完成了对女中英杰的多方面的刻画,使人们看到了《木兰诗》章法井然,人物形象丰满。木兰不单是一个赳赳武失,更是一个有着细腻情怀的女子。她身上既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也具有耀眼的理想光辉。《木兰诗》彪炳千古,而木兰则光耀千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字词,疏通字音字义;熟读并且背诵全诗,在朗诵中体会民歌语言的特色;在字词中体会理解人物形象。民歌中的人物带有很强的加工过的迹象,表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愿望。在本课中,木兰的形象就具有这样的塑造特点,她是女性和男性个性的结合体,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民歌的创作和人物形象的特色。本节课共安排两个课时,一节预习课,一节新授课。10《木兰诗》评测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机杼()辔头()胡骑()金柝()旧时裳()扑朔()鞍鞯()阿姊()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朔气传金柝:策勋十二转:木兰不用尚书郎:出郭相扶将:著我旧时裳: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对镜帖花黄__________通______,释义__________(2)出门看火伴__________通__________,释义__________4.默写。(1)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3)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4)《木兰诗》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解释整个句子。(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二、阅读理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予书》诸葛亮)1我们往往是从一本小说中了解诸葛亮的,这本小说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你能写出那本小说中的其他一个主要人物及有关他的情节吗?2.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木兰诗》课后反思《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块瑰宝,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琢磨的。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的修养,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在设计本课时,我力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创设情境,充分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精心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在学习本诗时,我注意创设情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流传深远,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环环相扣。这节课我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赏析诗歌-----概括内容-----复述情节----赏析木兰-----背诵体验-----拓展延伸-------赞颂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环环相扣。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三.注重朗读教学,感受诗词魅力。诗词鉴赏的基本要求是学会朗读。因此,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读出意境非常重要。在朗读中感悟形象,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才是重要的。在朗读的时候,我精心准备了配乐朗诵,再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走进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兰的伟大形象。在开始读的时候学生体会不够,读的小有瑕疵,但在指导后,读的越来越有味道。富有节奏,饱含感情。我们平时教学上朗读的训练一定要加强,还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四.巧设板书,突出重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木兰诗代父从军(详)——勤劳善良深明大义爱巾木征战沙场(略)——英勇善战家帼兰辞官还乡(详)——不慕名利热爱家乡爱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