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全文_第1页
2021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全文_第2页
2021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全文_第3页
2021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全文_第4页
2021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全文)1、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1984年,中国完成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在其后的30余年中,中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无论在技术还是数量上均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手术量以平均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至2006年已超过10万例/年。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介入治疗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关注。冠心病介入治疗面临着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缺乏规范的医生培训系统、缺乏质量评价和管理体系等诸多问题。为了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有序发展、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合理应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逐步建立了冠心病介入治疗规范化体系,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全流程质量管理。根据原卫生部制定并发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生部医政司关于成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的通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报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信息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多部政策法规性文件,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准入、培训和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管理和规范。准入制度包括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根据2007年颁布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对于医疗机构的要求主要包括硬件设施、配套设备和人员三方面。医院必须为三级,人员的准入除了具备相关职业资格和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外,还强调要经过认定的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培训制度对培训基地、培训导师和培训要求均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对接受培训的学员提出了具体要求。质量控制是规范介入技术的应用并保证持续提高其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求所有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均要建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报告、录入等工作,及时、完整、准确地通过网络上报所有介入治疗病例。各级质控中心则对上述上报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估,一方面将质控结果反馈给医疗单位,促进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另一方面形成质量报告,报送医疗行政部门和上级质控中心,作为医疗机构和个人技术准入的依据以及其他行政措施的依据。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改变,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文,对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内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不再采用准入审批的管理方式,而是采取备案制管理。在2019年修订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中,不再限制医疗机构的级别,也不再要求审批和准入。对于个人,强调经过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培训制度〃也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变为专业协会/学会广泛参与的模式。与此同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质控制度也不断得到强化。2、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质控体系。首先是建立了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各级质控中心分级质控的整体架构。医院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医疗质量管理的主体,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对术者的资质及其操作的病例质量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各级质控中心通过多种质控手段,对医疗机构和术者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并对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应用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控。省级和地市级质控中心直接负责区域内医疗机构和术者的质量监控,对区域内的医疗质量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及时发现问题,协助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国家级质控中心负责全国范围内质控制度的建立和质控指标的制定,对全国范围的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上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并指导省级质控中心的工作。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报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信息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542号)》,要求所有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通过网络上报数据。网络直报数据是各级质控中心开展质控工作的重要基础。医疗机构网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是各级质控中心进行质量管理的首要工作。未获准入机构和个人因无上报病例账号导致的病例漏报曾经是重要原因,随着准入审批制度的取消,账号注册规则进行了相应改进,由于无账号导致漏报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对质控工作不重视、不认真是导致漏报的另一重要原因,经省级质控中心调查反馈,这一问题在各地区广泛存在,甚至很多医院病例数漏报问题也相当严重,这导致大量病例处于质量管理的视野之外,病例质量情况无法评估。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漏报,仍然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各级质控中心通过理顺账号申请流程、实地检查核实网报病例、与医保数据库等外部数据库比对、定期向社会发布属地医疗机构病例网报数量和质量等方式,加强监督,减少漏报。各级质控中心还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质控工作,以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的提升。主要包括:①质控培训,提升各医疗机构对质控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质控数据填报的质量。②重点病例讨论,主要针对死亡病例、并发症病例及其他重点质控病例(如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病例、多支架病例等)进行讨论,促进医生从策略到技术的提升。③实地质控检查,针对是否存在病例和死亡病例漏报、病例上报的准确性、手术相关记录的规范性、手术策略和技术的合理性及规范性进行检查。④定期召开质控工作会议,反馈质控数据,通报质控工作情况,讨论质控工作计划。上述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有效地增强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水平和整体质量。自2009年建立冠状动脉介入质控系统以来,目前已成立省级质控中心31个,部分省和自治区还成立了地市级质控中心或区域质控中心。上报数据的地方医院已超过1900家,病例数由22万例/年达到超过100万例/年。在此过程中,质控制度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手术死亡率稳定在0.3%左右,平均每个病例的支架数为1.4〜1.7枚,目前稳定在1.5枚左右,与国外数据处于同一水平。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较合理,90%的病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冠心病的比例低于10%。其中以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指征进行介入治疗的病例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占比例自2015年后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3,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展望以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体系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1)实现质控组织和质控数据的全覆盖。除了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国家和省级两级质控中心之外,还应根据需要推进地市级质控中心建设,并在医院层面(包括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项目的民营/私立医院)建立相应的质控组织以体现其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在省级或地市级质控中心开展的质控检查中应将医院质控组织的质控工作纳入检查范畴。在质控组织全覆盖的同时,强调质控数据的全覆盖,降低漏报率。(2)加强信息化建设。目前的数据直报网站服务于填报者和各级质控中心两个方面。对于填报者,主要是账号管理、数据录入、数据统计三方面功能。需要做到账号申请规则明确便捷;数据录入过程流畅,逐渐实现自动抓取;数据统计功能灵活丰富。对于质控中心,主要是账号管理和数据统计两方面功能。(3)围绕关键质控指标开展质控工作,与外部数据库(如病案首页数据库、医保支付数据库等)联动,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对关键质控指标进行计算测量。(4)做好质控数据发布反馈工作。探讨建立质控数据填报质量的社会发布制度,借助公众监督促进质控工作开展。定期向医疗机构反馈本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