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红烛》课件1_第1页
语文统编版《红烛》课件1_第2页
语文统编版《红烛》课件1_第3页
语文统编版《红烛》课件1_第4页
语文统编版《红烛》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借:所画梅花的风格——劲秀芬芳、卓然不群。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借:所画梅花的风格——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言: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托物言志(托物言情)

托物言志,也可叫作象征。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托物言志(托物言情)

托物言志,也可叫作象征。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从而收到情蕴物中、物涵情志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托物言情)

托物言志,也可叫作象征。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从而收到情蕴物中、物涵情志的艺术效果。

要学会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在何端。托物言志(托物言情)《红烛》闻一多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作为全诗的引子,领导全篇。坚持执着奉献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红烛》闻一多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内容赏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内容赏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由此联想到诗人的心,将所咏之物与将言之志自然地联系起来。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内容赏析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内容赏析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第二节:诗人对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提出疑问,表示不解。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内容赏析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第二节:诗人对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提出疑问,表示不解。第三节:否定了自己的疑问,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内容赏析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内容赏析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内容赏析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活着要让生命之火燃烧。

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内容赏析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活着要让生命之火燃烧。

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犹如身陷囹圄受着禁锢。

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内容赏析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活着要让生命之火燃烧。

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犹如身陷囹圄受着禁锢。

诗人要如红烛照亮沉睡的中国,使民众觉悟、奋起,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内容赏析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内容赏析第五、六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红烛无私无畏地牺牲,是为了照亮别人、照亮世界,但自己的光芒毕竟有限,“残风”的存在使它伤心、流泪。

“残风”暗指反动势力。

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世人而痛哭流涕的情感。体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内容赏析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内容赏析第七节:诗人对红烛流泪的劝慰。

红烛的泪不会白流,它能“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贡献)

诗人借此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为祖国奉献的决心。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高一语文《红烛》(共43张PPT)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内容赏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内容赏析第八、九节

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造成的。体现对红烛的同情。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内容赏析第八、九节

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造成的。体现对红烛的同情。这是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也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内容赏析第八、九节

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造成的。体现对红烛的同情。这是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也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与开头李商隐的诗句相呼应,并卒章显志。表明诗人愿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牺牲自我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忍受被摧残的痛苦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红烛形象作者闻一多和他笔下的红烛有何联系?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五四”以后改名为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等,表现对祖国深挚的情感,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本诗为我们了解闻一多的内心世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闻一多十五岁起在清华学校的留美预备班中,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教育,这在他人生的起步阶段无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向往资产阶级的文明,同时又有那个时代资产阶级的消极颓废的浪漫精神。当他带着自己对于资产阶级的崇拜之心奔往美国留学后,他的幻想,他的崇拜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

走近作者闻一多十五岁起在清华学校的留美预备班中,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教育,这在他人生的起步阶段无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向往资产阶级的文明,同时又有那个时代资产阶级的消极颓废的浪漫精神。当他带着自己对于资产阶级的崇拜之心奔往美国留学后,他的幻想,他的崇拜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

资产阶级的独裁、普遍的种族歧视,让他明白了所谓的人的自由与平等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与平等罢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精神被激发了,并将这些思想倾注于笔尖。从美国归来后,他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

走近作者红烛红烛赤诚的象征红烛赤诚的象征诗人自己主旨《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果子”。尽管“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是直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在所不惜。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意象,表现了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伟大抱负。闻一多(1899—1946),毕业于清华大学。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23年,诗集《红烛》出版;1928年,诗集《死水》出版;

成为现代诗坛上的经典之作,闻一多也成为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