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幸福的基石——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读.pptx第2章做真实的自己——大学生自我意识.pptx第3章心理的对话——大学生心理咨询.pptx第4章塑造健全人格,展现生命精彩——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pptx第5章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学生学习心理.pptx第6章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努力——大学生情绪管理.pptx第7章心有未来梦想在望——大学生生涯规划.pptx第8章编织友谊丝带搭建沟通桥梁——大学生人际交往.pptx第9章玫瑰花蕾悄然开——大学生恋爱婚姻教案.pptx第10章虚幻的网络真实的人生——大学生网络心理.pptx第11章珍爱生命——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危机应对.pptx全套PPT课件幸福的基石——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读第一章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概述目录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测定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①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对生活的满意感这三个维度;②主观性。它是依赖于评价者本人的标准而非他人的标准;③相对稳定性。虽然在每次测量时会受到当时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研究证实,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是与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的,心理越健康的人,越容易感受到幸福。你是一个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吗?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概述

二、心理健康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石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工作、科研条件,但不同的人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就却不一样。就像大学,在同样的学校班级,而个人发展的情况却完全不同。造成人与人之间这种差异的因素,除智力水平不同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人的心理素质中情感、意志和个性上的差异。科学家研究证实,世界上大多数有成就的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在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却占80%。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人生总是充满酸甜苦辣,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鲜花和阳光。面对人生的种种考验,有人欢笑有人愁,欢笑者,生活美满幸福;忧愁者,生活无味,孤苦辛酸相随。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情。外在世界是一回事,我们的内心世界又是一种境界,我们或者欢欣鼓舞,以苦为乐,苦中求乐,或者消极苦闷,忧愁烦恼,垂头丧气,这主要由人的心理、自己的态度来支配和调节。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概述

三、心理健康的人容易与他人保持良好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要求别人时时处处以你的观点为行动标准,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望;如果你时时处处以别人的观点为行动标准,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由于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经验等的影响,对于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跟同学交往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学会接纳他人的不同观点、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到有礼有节、相互尊重,这样才能与同学相处融洽。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才能体谅别人的痛苦,才能在友好的关系中享受轻松和快乐,才能与别人融洽地相处、良好地交往。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概述

四、心理健康的人更能拥有成功心理素质太差的人,像那个日本青年,往往难以做到合理地看待困难和挫折,从而使自己陷入到悲观、消极的心态中无法自拔,甚至一蹶不振,最终则会被困难、挫折所击垮。这样的人即使智商再高也是难以有所作为的;而像俞敏洪那样,只要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态,面临困难、挫折时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合理地看待困难和挫折,使自己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并最终战胜困难、挫折,就可以拥有成功的人生。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测定

一、现代人的健康观“健康”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周易》和《尚书·洪范》。《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书·洪范》曰:“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健康”有“刚健”“无病”,于是“安乐”之意。1948年,在伦敦国际心理健康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立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议的决议。在这个会议中,第一次对健康的定义做了新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因此,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当人的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长期的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也易产生身体不适。因此,健全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测定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健康的含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的内涵。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国内外专家有过不少研究和论述。心理学家英格里希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不仅是免予心理疾病而已。”精神病学家梅尼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心理健康者应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心态。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测定二、心理健康的标准2.心理健康的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②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③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⑤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⑥体重得当,身体匀称;⑦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测定二、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测定

三、心理健康的测定1.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虽然比较科学、可靠,但必须有相应的量表,而且使用者要经专业培训。目前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量表使用的范围、测定的内容有限,还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人们也常用精神检查法。2.精神检查法精神检查法原指精神科医生收集精神科病史时,通过交谈与观察检查患者精神活动的一种常用方法。一般多由具有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在心理咨询或治疗中,对当事人做出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类型、程度的评判。此方法多用于个别检查,要求评定人员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否则容易误判,尤其当症状不典型、不明显或时好时坏时,更需谨慎。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1.大学生的生理特征(1)体,突出地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的急剧变化。人一生有两次生长高峰:一是出生到周岁,这一时期身高可增加50%,体重可增加一倍;二是青年期,男女青年平均每年的身高和体重都增长较快。迅速的成长使青年人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在体形上跻入了成人的行列。(2)力,青年期生命力处于最旺盛时期。身体的各个系统、器官全面发展;心脏的重量猛增至出生时的10倍,肺活量达4800毫升,食欲极佳,胃肠容量达到最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生明显变化,脑垂体加快各种激素的分泌,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青年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3)脑,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最发达状态。脑重量达到极值,脑神经细胞的分化机能达到成人水平,大脑的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已经完善。由于大脑的发达和完善,使得青年人能够理智地走向社会。(4)性,青春期是性萌发和性成熟最神秘最敏感的时期。第一、第二性征突出变化,男女性别差异明显。在青年中期,个体的生理发育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以及各种生理功能,故又称此阶段为性成熟期。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2.大学生的心理特征(1)心理发展的过渡性(2)心理发展的可塑性(3)心理发展的矛盾性(4)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3.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特征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1)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2)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3)大学生心理问题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1)学业问题(2)情绪问题(3)人际关系问题(4)焦虑问题(5)情感问题(6)性教育问题(7)大学生活适应问题(8)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1.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新特点(1)心理问题的掩饰性较强近年来对大学生自杀危机个案的调查结果就反映了这一点。在大学生自杀个案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具有心理的掩饰性,在别人面前表现得积极乐观,但他们的内心极为敏感脆弱,充满压力,却从不向别人表露真实的自我。这种自我掩饰导致了心理压力不能释放,最终用放弃生命来寻求心理解脱。(2)心理问题多而复杂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是相对的。实际上,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多种问题同时存在,相互叠加,相互影响。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2.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1)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2)预防与消除亚健康状态(3)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4)主动接受心理辅导与咨询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宣传心理健康知识(2)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3)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4)开展心理咨询工作(5)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THANKS做真实的自己——大学生自我意识第二章第一节

自我意识目录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第一节

自我意识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身与客观外界关系的认识与体验,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句话,就是自己对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例如,自己与他人进行对话时,感觉到(体会到)自己正和别人谈话,意识到自己是否满意,同时还在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评价的态度是否真诚等。由于一个人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和调节,而且也形成了对自己固有的态度,如自怜、自爱、自暴、自弃、自尊、自信等。自我意识具有形象性。自我意识可以从人们对自己的情感与评价的认识发展为自我态度。一个学生通过班主任对他的谈话和态度,会想像班主任对他的印象好或不好,从而产生某种情绪体验,对自己感到满意或不满意,从而产生自尊或自卑的心理。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下面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第一节

自我意识1.自我认识向广度与深度发展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知”的部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新阶段,在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明显提高。从广度上看,大学生入校后,新的环境、新的知识、新的目标激发他们对自我本身以及自身与现实社会关系进行探究和思考,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紧迫感,这就促使他们开阔视野,扩大信息量,加速自己的成熟。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不仅涉及生理、心理等一般问题,而且涉及自我在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自身价值的特殊性,将来在社会中能起什么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围绕着校内外的社交活动而产生的对自己外貌、仪表、气质、性格,以及社会地位、社会威信的认识;围绕着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而产生的社会角色、社会归属、社会义务、生活价值方面的自我认识等。尤其在目前的社会深化改革时期,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青年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要求显得比以往更为广泛和提高。第一节

自我意识2.自我意志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明显增加(1)在自我确立行为的目标与规划上,从依附性向独立性转变,以适应大学生活,这是客观要求;从主观上,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促使他们希望尽快摆脱对家庭、他人的依附,尽快学会独立生活。(2)在自我执行行动的意识指向上,由盲目性向自主性发展。低年级学生往往凭一时冲动参加一些活动,而对自己参加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想得不多。高年级学生,随着阅历的增加,自控能力增强,对自己的行动能有所选择,对那些自己认为应该参加的活动能自觉地参与,并较好地根据行动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控制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而且能注意紧扣行动目的。(3)自我体验的丰富性与起伏性。自我体验包括自尊、自信以及义务感、任务感和友谊感等。第一节

自我意识二、自我意识的结构2.从内容上的表现(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最原始的形态,是个体对自身生理状况与特征的意识,即对自己的身材(高矮、胖瘦、健康、匀称与否)、相貌(美丑)、性别、衣着、风度等的认识、评价、态度、体验和愿望,以及温饱、饥渴、冷暖、劳累、舒适等生理状态的体知。(2)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对自身心理状况与特征的意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知识、思想、情感、爱好、意志、兴趣、志向、抱负、信念、理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智力、能力、性格、气质等的认识、评价、态度、体验和愿望。(3)社会自我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即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体验和愿望,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客观环境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责任等的意识。比如是否受人尊重和信任?在集体生活中举足轻重还是无足轻重?这是我们对社会自我的意识。人在出生后,随着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社会,开始了自己的社会化进程,社会自我也逐渐体现出它在自我意识中的重要性,成为影响个体自信力越来越重要的因素。第一节

自我意识二、自我意识的结构3.从存在方式上的表现(1)现实自我就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2)投射自我也称镜中自我,是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3)理想自我则是指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第一节

自我意识三、影响自我意识的主要因素1.遗传与生理因素的影响2.认识发展因素的影响3.家庭因素的影响4.学校教育的影响5.重要人物的影响6.同龄人群体的影响7.成败经验的影响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提高大学这一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这时他们的自我认识不只涉及自我的气质、风度和性格等,而且还涉及自己的社会地位、自我价值等问题。他们极为关心自己的社会价值,自己的品质和才能,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力。(2)自我认识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学期间,大学生时常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大学生会思考一些涉及自我的问题,大学生总是对“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我的前途究竟如何”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期待会体现在现实的行动中,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特点。(3)自我评价不平衡性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日趋完善,善于根据同学、集体、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评价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且这时的评价逐渐变得全面、客观,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已从身体特点的评价向个性品质方面的评价转化,开始注意运用多种方式来评价认识自己。同时更多地运用理智与能力来对自己进行独立的认识和评价,运用多种手段回顾自己,认识自己,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自我体验发展是个体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地情感体验。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一生当中和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独立,自信,好胜。自我体验发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几个方面内容:(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2)自我体验的复杂性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3.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而盲目性和冲动性则逐渐减少。自我控制的水平明显提高,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愿望,大部分同学都奋发向上、力争成才,并且根据自我设计目标自觉调节行为。力图摆脱社会传统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调节自己不合实际的目标和动机。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同一性发展类型大学生处在青年中期,他们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中主要是确定“我到底是什么人”,并达到“这就是我”的自我认同。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萨(MarciaJ.)关于青少年同一性的四种方式的分类,我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达成型2.早定型3.延缓型4.迷惘型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因素1.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困扰2.独立感与依附心理的困扰3.自傲与自卑的困扰4.渴望关爱与缺乏知音的困扰5.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的困扰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一、正确地认识自我1.通过比较,认识自我(1)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自我(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一、正确地认识自我2.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我们不仅是他人眼中的客体,也是自己眼中的客体,因此,可以通过直接地观察自己的心理过程、行为举止和活动结果来认识、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外貌、体态等外在特性比较容易,因为你可以通过镜子、照片等直接看到。而智力、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些内在的特性呢行为,是人的心理的镜子。通过分析人的行为,就能把握人的心理状态。怎样透过变幻的行为表现来准确地把握人的真实心理特征呢?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一、正确地认识自我3.参与实践,认识自我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为前提的。我们应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认识,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来进一步认识自我。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1.悦纳自我需要积极肯定自我。2.悦纳自我需要接受、喜欢自己3.悦纳自我需要情绪乐观、心情开朗4.悦纳自我需要全面看待自己的优缺点5.悦纳自我需要有适当的抱负水平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三、有效地调控自我1.调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2.调整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差距。3.置换不合理观念4.做事积极应对THANKS心理的对话——大学生心理咨询第三章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目录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和策略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一、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1.害怕被同学看成“有病”2.害怕被咨询老师看作不正常3.咨询老师解决不了我的实际问题4.医院都解决不了,咨询老师还能做什么5.回避自己的问题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

二、心理咨询概述1.心理咨询的含义所谓心理咨询,是指专业咨询人员以语言、文字、动作或其他载体为信息沟通形式,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疏导,给希望自己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提供专门服务的过程。心理咨询的对象即求助者不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而是在学习、生活、家庭、职业等方面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人。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精神正常但又存在某种心理负担的来访者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提高其正确对待自己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其自身发展和完善。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

二、心理咨询概述2.心理咨询的特点(1)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2)心理咨询是人际互动过程(3)心理咨询具有“心理性”(4)心理咨询有一个安全的空间(5)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

二、心理咨询概述3.心理咨询的原则(1)自愿原则(2)发展性原则(3)保密性原则(4)时间限定原则(5)感情限定原则(6)多样性原则(7)防重于治原则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

二、心理咨询概述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异同(1)工作角度(2)工作任务(3)对象和情境(4)工作方式(5)工作时间(6)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三、心理咨询理论1.心理分析理论2.行为治疗理论3.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4.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一、对心理咨询的态度(1)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总体上是积极的。据有关方面调查,只有个别学生认为去做心理咨询的人是有心理疾病的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的人也可以去做心理咨询;80%以上的人认为心理咨询有效果;90%以上的人认为心理咨询是科学的。(2)大学生更看重心理咨询的治疗功能。调查中多数大学生认为,去咨询的人,困扰最多的方面依次为“有心理障碍的人”“情绪调节困难的人”“想更好开发潜能的人”。少数学生认为“有精神病的人”才去心理咨询。(3)低年级大学生比高年级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心理咨询。那些误以为寻求心理咨询就是精神有病,或认为心理咨询只是谈谈话,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人正在减少。而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惑和烦恼,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正在增加,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二、心理咨询的意义(1)心理咨询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完善自身和适应环境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任务重、生活单一、人际关系复杂、社会竞争激烈等方面的压力,以及新的价值观念未确定所带来的困惑,大学生在能动适应环境或完善自身时容易出现某些不适应或迷茫现象。(2)一些大学生在过重的心理负担下会出现某些心理疾病甚至有自杀倾向。心理咨询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倾向,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因而可避免病情的恶化或自杀事件的发生。(3)心理咨询过程中是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的过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比较密切,目的都是为了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三、心理咨询的特点(1)大学生面临的大量问题和主要问题都是成长的问题,包括学习、适应、交际、发展、恋爱、择业等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咨询应着重帮助与辅导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而不是专门治疗心理疾病。(2)大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对心理咨询了解的人较多,也认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因此大学生多是自觉自愿来咨询的。(3)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具有闭锁性的心理特征,因此,大学生来心理咨询时喜欢一个人来,且希望咨询师单独对其咨询,不希望第三者在场。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和策略一、心理咨询的类型1.按照咨询的内容划分(1)障碍咨询这是针对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来访者进行的咨询,即存在程度不同的非精神病性的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者。(2)发展咨询主要针对希望开发自己潜能并能做出更好选择的来访者所进行的咨询,主要是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充分开发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提高自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和策略一、心理咨询的类型2.按照咨询对象的数量划分(1)个别咨询个别咨询是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单独咨询,由来访者单独向咨询机构提出咨询要求,由单个咨询者出面解答、劝导和帮助的一种形式。(2)团体咨询团体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咨询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生社团将学生群体作为服务对象,团体咨询没有团体目标,只有成员的个人目标,其服务对象是每一个团体成员,成员在团体咨询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体验和改变,从而达到促进成长与发展的目的。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和策略一、心理咨询的类型3.按照咨询的途径划分(1)电话咨询电话咨询作为心理咨询的方式之一,最早是在美国创立的。最早用于防自杀,称为“生命线”。现在,生活中的一般心理问题也同样可以向电话求助。(2)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是利用网络为咨询对象提供有效帮助的一种形式。网络以其极强的保密性、互动性、隐蔽性、快捷性和实时性,为心理咨询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3)门诊咨询门诊咨询是通过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或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的咨询。其面谈咨询的形式,可以使来访者充分详尽的倾诉,并且咨询者可对来访者进行直接观察,有利于掌握来访者的全面情况,从而深入地为来访者提供有效的帮助。(4)书信咨询书信咨询是针对来访者来信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咨询者以通信方式解答其疑难问题,对其进行疏导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和在来访者不愿向咨询者当面倾诉的情况下应用。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和策略二、大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策略1.什么情况下需要寻求心理咨询总的来说,当你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任何问题,同时所产生的情绪等困扰又是你自己调整不好的,已经明显影响了你的生活质量或功能,这时就应该立即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对大学生来说,遇到下述具体情况都应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学业迷茫;考试屡次失败;人际交往困难;与家人很难沟通;欲求过强,不能自控;恋爱失利;家境困难,自己学习生活艰难;家人出现意外;上网过度,不能自控;较长时间内受到某种想法或情绪困扰;突然出现某种自己不能调控的状况;身患疾病,心中茫然。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和策略二、大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策略2.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解答疑难、化解症状,但根本目的是助人自助,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和人格完善。因此,来访者可根据自身状况寻找心理咨询。即一方面考虑自身状况,另一方面参考咨询师的情况来做选择。(1)考虑自身状况(2)参考咨询师情况THANKS塑造健全人格,展现生命精彩——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第四章第一节

人格概述目录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调试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内涵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差异。综合各家的看法,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和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能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方面内容。第一节

人格概述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如生活中有人钟爱体育,有人酷爱美术;有的人热情开朗,有的人冷漠孤僻;有的人积极进取,有的人顽固自守;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豪爽健谈等.第一节

人格概述二、人格的特征2.稳定性一个人在出生后,通过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逐渐形成一定的行动动机、理想、信念、人生观。在一定倾向性的指引下,使自己的心理面貌在不同的生活情况中可以显示出相同的品质,构成稳定的人格。人格的稳定性就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正如我们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第一节

人格概述二、人格的特征3.整体性心理人格是人的各种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地存在着,也不是由各种特征简单地堆积和组合起来的,而是依据一定的内容、秩序与规则有机组合起来的动力系统。人格的整体性有多方面表现。一方面表现为人格的内在统一性。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总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地调整在人的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这样才能使他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经常保持和谐一致。一个人失去了人格内在统一性,这个人的人格就是不正常的,是一种人格分裂现象。第一节

人格概述二、人格的特征4.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支配着人的生活与成败,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们常常使用人格特征解释某人的言行及事件的原因。面对挫折与失败,坚强者发奋拼搏,怯懦者一蹶不振。当人格功能发挥正常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懦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第一节

人格概述三、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指通过受精作用,父母的特征(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过程。个体的形成是父亲的遗传信息和母亲的遗传信息结合的结果,因此父亲或母亲性格上的某些特点就有可能遗传给子女。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第一节

人格概述三、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2.后天环境因素(1)家庭影响(2)童年的经验(3)社会文化环境(4)学校(5)自然物理因素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心灵感悟第一节

人格概述四、人格的结构1.气质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并非日常生活中所指的一个人的风度或仪表,而是俗称的“脾气、秉性”。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情脾气,比如有的人活波好动、反应机敏;有的人安静沉稳、反应迟缓;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一触即发;有的人情绪柔弱、不动声色,等等。这都是人的气质的表现,它体现了人与人个性差异的另一个侧面。第一节

人格概述四、人格的结构(2)气质类型的特点及表现1)胆汁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就像夏天里的火。来去匆匆。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爽,朴实真诚;但是他们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欠思量,鲁莽冒失,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却表里如一。2)多血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就像春天里的雨。多血质的人显得乖巧伶俐,富有朝气,情绪丰富而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多血质的人喜欢并且善于跟人交往,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富有感染力,思维灵活且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都能很快适应,可塑性也很强。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他们的优点,弱点则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容易见异思迁。3)黏液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就像冬天里的雪。黏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于转移,做事情特别有耐心。凡事深思熟虑,力求稳妥,一般不做无把握的事情,在各种情况下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他们外柔内刚,沉静多思,不愿流露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与人交往时,不太积极主动,一般朋友少但知心朋友多。4)抑郁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就像秋天里的风。抑郁质的人性情孤僻,行动迟缓,情感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第一节

人格概述四、人格的结构(3)正确看待气质1)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2)气质无优劣之分。3)单一气质的人不多。4)气质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人格概述四、人格的结构2.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2)性格类型1)根据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2)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们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4)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把人们的性格类型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5)根据人际关系,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A、B、C、D、E五种。第一节

人格概述四、人格的结构(3)性格具有可塑性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它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改变的。但是,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带来性格的变化,所以性格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调试一、偏执型人格障碍1.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偏执型人格障碍又称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窄,爱忌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不安;对自己过分关心,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无端夸大自己的重要性;自尊心极强却很自卑,总是过高过多的要求别人,又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出现问题容易从个人情感出发,主观片面性较大。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与家人和谐相处,在外不能与同学、同事、朋友和睦共处,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调试一、偏执型人格障碍2.偏执型人格障碍常用的疗法(1)认知疗法有这种人格的大学生思想易偏激,遇事好走极端,头脑中有许多非理性观念,又从不做自我批评。首先将头脑中的非理性观念列出。(2)行为禁止法这类大学生在自己受到刺激要发作之前,可用行为禁止法克制自己的行为。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调试二、分裂型人格障碍1.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分裂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咨询门诊中和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它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疗法(1)绘画疗法可买一些纸与笔,最初只需学碳笔画,用碳笔在白纸上以儿童涂鸦的方式作画,把头脑中呈现出的图像画下来即可。(2)家庭支持疗法对分裂型人格患者,家人一定要关怀、帮助,千万不能嫌弃。首先针对患者退缩孤僻的特点,培养他交往的习惯,规定来客人要打招呼,带他外出走亲访友,观察其与他人的交往。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调试三、自恋型人格障碍1.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自我中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2.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疗法(1)解除自我中心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就必须解除自我中心观。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然后一条一条改正。(2)学会爱别人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观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调试四、戏剧型人格障碍1.戏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戏剧型人格障碍又称表演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或歇斯底里人格,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力为特点的人格障碍。2.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疗法(1)提高认识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正视自己,扬长避短以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2)情绪自我调整法首先要做的便是向自己的同学好友做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调试五、强迫型人格障碍1.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不合理地要求别人要严格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会感到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总是犹豫不决,常常推迟或避免做出决定等。

2.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表现(1)顺其自然法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顺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2)当头棒喝法当感到将要不能控制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这时人的思维、行为的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归纳出一些适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人格标准:(1)自我悦纳,接纳他人。客观地看待周围事物,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也能因自己的理想追求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稳定、乐观、开朗的情绪和良好的社会情感。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形成丰富而稳定的社会情感是人际和谐的表现。(3)坚韧的意志品质。有着良好的自制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4)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把自己的智慧有效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1.正确认识自我,优化人格整合2.夯实知识基础,不断完善人格3.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4.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5.锻炼身体,强健体魄6.防止“过犹不及”THANKS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学生学习心理第五章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目录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学业规划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含义学习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一种既古老而又永恒的现象。在我国古代,学与习两字是分开使用和理解的。所谓“学”,主要是指获取知识和技能,有时指接受各种感性知识和有关的书本知识。所谓“习”,主要是指巩固知识和技能,它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练习和实习。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二、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学习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学习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任务,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这种积极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智力,开发潜能(2)学习能带来满足和愉快。(3)学习使心理健康的水平不断提高2.心理健康对学习的影响学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不仅与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过程直接相联系,而且还涉及人的动机、情绪、态度、意志、个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三、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在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处理各种内外信息等具体操作认知性心理机能。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三、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学业规划一、明确为什么读大学在没有上大学之前,上大学是我们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很多同学很少思考自己读大学是为了什么?也许在没进入大学之前,你是为了满足父母、老师、长辈的期望上大学,也许是为了大学的光环而上大学,也许是为了随大流顺大势上大学……而当你真正迈进了大学之门,你应当问问自己的内心,你到底为了什么而上大学。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树立新的学业目标,为大学生活找到方向。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学业规划二、了解在大学里学什么1.学会做人做人,是人人都要面对的课题。毛主席讲: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人的一生,期望社会和他人给予的评价很多,其中,如果说某人是个堂堂正正的人,是个大写的人,这是对他至高无上的评价。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学业规划二、了解在大学里学什么2.学会做事学会做事,首先要充分发展个人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做事,还要善于发挥自己的能力,对社会做出贡献。仅有能力,还不一定会做事、做成事。英雄找不到用武之地,是不会做事。社会处处都是施展才华的舞台,会不会做事,能不能做成事,就看愿不愿意,善不善于利用能力,发挥作用。也有很多能力很强的人,危害了社会,成为阶下囚,这是更不会做事。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学业规划二、了解在大学里学什么3.学会做学问学会做学问,首先要树立新的知识观。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就是人类已有的现成的认识成果。包含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也包含了人类的全部智慧,后人只要直接获得这些认识成果就可以了。这种知识观是传统教育理论中最具核心意义的理念之一。新的知识观认为,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学业规划二、了解在大学里学什么4.学会与人共处现代社会,年轻人都很崇尚个性,却忽略了与人协作,和人共处,获得共赢。大学生要学习与宿舍室友和谐共处,要与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经营亲情、爱情,还要发展社会实践,社团组织中的人际交往……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不仅是单凭个人能力的单打独斗式的竞争,而更多地表现为团队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与他人组成团队,相互协作,甚至影响团队、领导团队是我们大学生需要培养和学习的重要能力。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学业规划三、大学学业生涯规划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近年来才提出的全新理念,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细化和具体化。做好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规划是我们充分利用大学黄金时期的先决条件。今天,如果我们不生活在未来,那我们将生活在过去。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一、学习动机障碍及应对(1)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行为。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没有学习动机不可能有学习行为。(2)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学习活动能否长期、稳定地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学习动机的维持和调节。(3)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率。适度的学习动机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一、学习动机障碍及应对1.大学生学习动机障碍分析(1)学习动机缺失(2)学习动机过强(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一、学习动机障碍及应对2.引起大学生学习动机障碍的心理原因(1)对学习认知的偏差很多大学生对大学学习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比较大地影响着学习动机。(2)归因不当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3)成就动机水平低(4)缺乏学习兴趣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一、学习动机障碍及应对2.引起大学生学习动机障碍的心理原因(1)对学习认知的偏差很多大学生对大学学习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比较大地影响着学习动机。(2)归因不当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3)成就动机水平低(4)缺乏学习兴趣(5)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6)学习方法欠缺,不会学习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一、学习动机障碍及应对3.大学生学习动机障碍的应对(1)转变对大学学习的认知,进一步明确大学学习的意义(2)学会积极归因,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3)激发学习兴趣(4)加强情绪调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二、考试焦虑及应对1.大学生考试焦虑现状焦虑属于消极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减弱人的体力、精力,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的情绪体验,也属于不愉快的情绪。它使人烦躁不安,类似恐惧,但程度不太强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期间,适中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但是,太高或太低的焦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可以用一条抛物线的形式来表示,即随焦虑程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也随着加快,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就会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而随之降低。就情绪不同而言,平时不容易激动,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学习效率比焦虑高者要好。在一般情况下,焦虑情绪低的人可以在有压力时提高学习的效率,而焦虑程度高的人学习效率在有压力时反而会降低,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可以因有情绪压力而提高效率,而复杂的工作则可以因情绪压力而降低效率。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二、考试焦虑及应对2.大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1)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对大学生中的学习方法不适应,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考不好,降级怎么办?毕业找工作怎么办?思想产生压力。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2)疑虑考试失败大学生为继承并继续高中时代的学习方式,为了保持自己原有的优势,在来自各方的众多“尖子生”中去竞争,去比赛,结果负于强手,在心理上出现了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于是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思想包袱,每当考试时就会自然产生种种想法,诸如担心再次失败的焦虑情绪等。(3)外部压力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在考试成绩上,父母或老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评优和奖学金的标准以成绩为主,都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怕考试出错,把考场纪律也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考试时,明明自己在思考着问题,却不知不觉地担心自己是否违纪了,造成心理障碍。(4)大脑休息不足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营养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二、考试焦虑及应对3.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应对(1)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学习的状况,是认识自己学习优劣的好时机。因此,要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就是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人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考试中要正确对待考场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树立自信心,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优势,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3)考试前要有充足的休息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心身放松,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THANKS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努力——大学生情绪管理第六章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目录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学业规划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第一节情绪概述一、情绪的产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所谓的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即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如果需要得到满足,个体就会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与情感,反之亦然。关于情绪产生的问题,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了解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情绪的本质,进而更好地调控情绪。第一节情绪概述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学说19世纪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James)和丹麦生理学家卡尔·兰格(CLange)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相似的情绪理论。该理论基于情绪状态和生理变化的直接联系,提出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感知,是机体各种器官变化时所引起的感觉的总和。2.阿诺德的情绪评估——兴奋学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情绪评估——兴奋学说。他强调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要经过人的评价与估量才产生情绪,这种评价与估量是在大脑皮层上产生的。第一节情绪概述3.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理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合理情绪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4.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提出了情绪三因素说。他认为情绪的产生不是单纯地决定于外界刺激和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而把情绪的产生归因于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即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第一节情绪概述二、情绪及其作用1.情绪的概念情绪是指高兴、快乐、痛苦、悲哀等,一般发生时间短暂,而且容易变化。人们通常以愤怒、悲伤、恐惧、快乐、爱、惊讶、厌恶、羞耻等反应来表达情绪。中国人常说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也可以被称为情绪。2.情绪的基本状态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的状态。其中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和挫折四种。第一节情绪概述(1)心境人的心境是指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的时间有很大差别。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意义重大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之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引起的极度悲愤、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都是激情状态。(3)应激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环境中的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境及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境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付当前情境的过高要求时,人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4)挫折挫折是在个人行为目的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挫折是在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被否定的情况下发生的。引起挫折的情境可分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第一节情绪概述3.情绪的作用(1)情绪和情感像是一种侦察机构,监视着信息的流动情感体验所构成的恒常心理背景或一时的心理状态,都对当前进行着的信息加工起组织与协调作用。(2)情绪和情感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情绪通过表情,使人们互相了解,彼此共鸣,以微妙的表情动作传递着交际的信息,成为无词通信的手段。(3)情绪和情感具有帮助人类适应环境的价值人的许多基本情绪,诸如愉快、悲伤、愤怒、惧怕、惊奇、厌恶等,在婴儿早期即已出现。第一节情绪概述三、情商“情商“实际上是“情绪智商”的简称,是从英语EmotionalIntelligenceQuotient翻译过来的,因而又简称EQ。它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提出的相对于“智商”的另外一个概念。情商(EmotionalIntelligenceQuotien简称EQ)是相对于智商(IQ)的一个概念,是情绪、情感商数的简称,也是情绪评定的量度。第一节情绪概述2.情商与智商的区别(1)智商和情商的反映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能力等。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的能力。它可能是大脑皮层特别主要是主管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左半球大脑的功能。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情商所反映的是个体把握与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是非理性的,其物质基础主要与脑干系统相联系,大脑额叶对情感有控制作用。(2)智商和情商的形成基础有所不同情商和智商虽然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但其影响作用是有所区别的。智商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远大于社会环境因素。(3)智商和情商的作用不同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智商高的人,思维品质优良,学习能力强,认识深度深,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出杰出成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智商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学习效率虽然不如高智商者,但是,有时能比高智商者学得更好,成就更大。另外,情商与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关联密切。情商低的人人际关系紧张,婚姻容易破裂,领导水平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通常有较健康的情绪,有较完满的婚姻和家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成为某个部门的领导人,具有较高的领导管理能力。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表现一、什么是大学生的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大脑神经活动功能紊乱和情绪中枢部位的控制减弱,使得其认识范围缩小,自制力、学习效率降低,不能正确评价自我,甚至会产生某些失去理智的行为,从而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情绪问题又会降低大学生的免疫功能,导致其正常的生理平衡失调,从而引起心血管、消化、泌尿、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各种疾病。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表现二、大学生情绪问题的表现1.焦虑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克服焦虑的方法:了解大学生焦虑背后深层次的潜在冲突,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的专业心理辅导。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表现二、大学生情绪问题的表现2.抑郁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压抑的心情兴趣或快乐减退消极的自我观念:自我抱怨与负罪感体重激增或剧减睡眠困扰:很难入睡或过早醒来易激动或行动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想死或自杀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表现二、大学生情绪问题的表现3.愤怒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人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人体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躯体性疾病,同时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甚至丧失,思维受阻、行为冲动,甚至干出一些事后后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愤怒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容易产生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表现二、大学生情绪问题的表现4.忌妒忌妒是指因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忌妒真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蟊贼。”忌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的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忌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的交往。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表现二、大学生情绪问题的表现5.冷漠冷漠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无动于衷。它是一种凡事漠不关心、冷淡、退让的消极情绪体验。冷漠与退缩一样,是一种消极情绪的内化而非外显的行为,事实上,冷漠比攻击更可怕。冷漠会带来责任感的下降、生活意义的缺失与自我价值的放弃。可以说,它是一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消极情绪体验。冷漠的形成多数与人生重大生活事件有关,也与个体的生活经历有关。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表现三、大学生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1.客观因素(1)社会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竞争机制的引入、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价值观念的嬗变以及社会转型时期职工下岗、社会治安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的出现,这些社会环境因素给社会阅历浅、心理应对和承受能力弱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容易引发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严重失调,导致其产生不良情绪。(2)学校环境就学校环境来看,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只重学习成绩或一纸文凭的时代将永远成为历史。高校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提高自身办学的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对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并制定了完善的考核标准。(3)家庭环境家庭是人才成长的启蒙学校,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态度、内容与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对学生情绪、情感水平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表现三、大学生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2.主观因素(1)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2)依赖性与自主性的矛盾(3)期望值与现实状况的反差(4)性和恋爱引起的情绪波动.(5)人际交往的受挫(6)重要丧失第三节

情绪控制一、情绪与健康情绪问题在心理健康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情绪不仅可以致病,而且也可以治病。不良的情绪既可导致心理疾病,还可导致生理疾病:良好的情绪既可治疗心理疾病,还可治疗生理疾病。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阐述了各种情绪之间的相克关系,如:“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对调控情绪做了很有价值的探索。第三节

情绪控制

二、情绪的调控一是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二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与主观幸福感,热爱生活;三是注重沟通的艺术,学会与人合作,建立宽厚的人际关系;四是悦纳自己,用赞赏的目光看待自己;五是宽容别人,不苛求别人;六是学会忘记过去的失败及其对自己的伤害;七是避免过分自责;八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消化负面情绪;九是不要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十是学会忽略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以避免因此引起的负面情绪体验。第三节

情绪控制1.理性情绪疗法(1)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在自己生活环境中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与赞许;(2)每个人都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有成就,这样的人才是有价值的;(3)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恶性的,为了他们的恶行,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责备与惩罚;(4)假如发生的事情是自己不喜欢或期待的,那么它是糟糕和可怕的,事情应该是自己喜欢与期待的那样;(5)人的不快乐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一个人很少有或根本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忧伤和烦闷;(6)一个人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物应该非常挂心,而且应该随时考虑到它可能发生;(7)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它们容易;(8)一个人应该依靠别人,而且需要把一个比自己强的人作为依靠;(9)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他目前的行为而言是极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某事一旦影响了一个人,它会继续,甚至永远具有同样的影响效果;(10)一个人碰到种种问题,应该有一个正确、妥当及完善的解决途径,如果无法找到解决方法,那将是糟糕的事。第三节

情绪控制2.积极的自我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暗示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心理疗法专家埃米尔·库埃(EmileCoue)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自我暗示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乃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它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理学上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就是指的积极的自我暗示。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我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忌妒等,从而影响情绪。第三节

情绪控制3.注意力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去,如:外出散步,看看电影、电视,读读书,打打球,下盘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这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使你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一方面终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了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了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第三节

情绪控制4.适度宣泄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和放松。因此,遇到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宣泄一般是在背地里,在知心朋友中进行的。采取的形式或是用过激的言辞抨击、谩骂、抱怨令自己恼怒的对象;或是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自己认为的不平和委屈等,一旦发泄完毕,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宣泄;或是到空旷的山林原野,拟定一个假目标大声叫骂,宣泄胸中怨气。必须指出,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宣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第三节

情绪控制5.自我安慰法当一个人遇到不幸或挫折时,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说明或辩解。比如,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安慰自己,或寻找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