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八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学问方面: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力量方面:进行有关干细胞讨论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⑵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解决方法:联系学校学过的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学问;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让同学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教学难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解决方法: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细胞全能性。
三、课时支配: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
五、教具预备:课件
六、同学活动
1、通过详细实例,启发同学得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指导同学阅读教材,找出细胞分化的相关学问点。
七、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削减?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出示教材P117、118相关图片讲解。
1、细胞分化的概念:略。
2、引导同学探讨以下问题:
⑴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实例。例如,在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根的过程中,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的细胞近似正方体。随着细胞的生长,变成伸长区的长方体细胞,后来分化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的导管细胞、根毛细胞、薄壁细胞等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又如动物的胚胎细胞形成多细胞生物体。干细胞再生出各种细胞等。⑵细胞分化的过程。
在细胞外观尚未消失明显改变之前,细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遗传信息的执行状况确定了。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首先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改变,如结构蛋白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以后依次渐变,不能逆转。因此,分化是一种长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⑶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很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3、细胞分化的特点:长久性,不行逆转。
4、细胞分化的时间: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到达最大限度。
5、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转变吗?
二、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的全能性概念
老师出示教材P119胡萝卜的组织培育的图片,介绍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的试验。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有本物种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好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分裂、重新分化发育成完好新个体的力量。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旧具有发育成完好个体的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旧具有全能性。〔介绍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旧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将绵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出克隆绵羊“多利”。
2、干细胞
动物和人体内仍保存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力量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例如,人的骨髓中有很多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有多种类型,可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也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能够分化产生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全能干细胞,它本身可以形成一个生命;不能单独发育成完好个体,但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多能干细胞;能分化产生与特定器官和特定生理功能相关的细胞称为专能干细胞。
[资料搜集和分析]干细胞讨论进展与人类健康,商量回答教材P120相关问题。
三、总结
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意义和细胞的全能性等。
四、作业布置
P120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及其意义
1、概念:
2、特点:长久的,不行逆转的
3、时间: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到达最大限度
4、意义:
5、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
2、基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类型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三、干细胞
1、概念
成体干细胞全能干细胞
2、类型或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高中生物教案篇2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在必修一其次章其次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着——蛋白质》这一节关于蛋白质的功能中提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很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学问的基础。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试验,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并以此试验为依托,进行掌握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学习掌握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讨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讨论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究酶的本质。这些资料告知我们,酶的讨论经受了近70年的漫长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质。这不只是向人们讲解并描述了一段科学进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看法呈现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同学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需品,比方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同学对酶的熟悉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一般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所以我们应当让同学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加更多姿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和本质
〔2〕掌握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确立根据: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教材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试验为依托,介绍掌握变量的科学方法,如对比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这一科学方法将贯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终,因此将掌握变量的科学方法确定为本节的其次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2.教学难点
〔1〕酶的作用机理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掌握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确立根据:活化能是本节新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同学在理解了该概念以后,就要用这一概念理解酶的作用原理,这部分内容生疏而抽象,所以把它确立为另一个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标准中,对本节提出的详细要求是Ⅱ级要求,即“理解所列学问和其他相关学问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在较冗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推断、推理和评价”。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说出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酶的化学本质;〔2〕了解科学家讨论酶的化学本质的历程;
〔3〕依据本节内容的学习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目标
依据对比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学习设计试验和亲自进行试验,使同学学会设置自变量,观看因变量的改变,来设计对比组和试验组。进而初步学会掌握变量法,在试验中学
会操作,观看现象、分析现象,经过推理得出结论。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究历程的学习,熟悉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究与争辩中前进的,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学习科学家们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2〕熟悉科学试验的价值,养成科学猜想的习惯。四、教学方法
这一节我采纳的是探究式教学法,酶的本质放手让同学阅读“资料分析”,小组商量归纳总结出酶的较完好定义,以此促进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学问。供应给同学试验基本流程,分组探究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试验,并找出变量学会掌握变量,同时引入活化能的概念,再通过对试验现象的分析、探讨,引导同学自己得出酶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帮助教学。
高中生物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学会怎样才能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的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与看法】: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试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三、教学策略:
1.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同学在观看、商量、沟通中学习新学问。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由于同学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学的基本学问,所以在进入这部分学习时,通过让同学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发觉的问题,在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中,熟悉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有相像性又有区分。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同学分别观看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图和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图,之后再介绍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学学问解决碳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这个问题。
假如同学对原子结构的学问有较好的基础,建议老师引导同学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为同学理解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础。
同学熟识元素周期表,很简单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利用同学已有的化学学问就能够理解C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了。
3.利用表解和“思索与商量”获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学问,提高学习力量。
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假如由老师直白地讲解细胞的化合物组成,不利于同学参加学习活动。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思索与商量”中的问题,引导同学观看教材中的表解,获得相应的学问信息,提高学习力量。
四、教学用具:试验材料、ppt幻灯片
五、课前预备:同学预习试验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
〔一〕引入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月,人们对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质感到特别神奇,认为生命是特别物质构成的,始终到19世界,仍旧人们仍旧认为生物产生出来的物质,在体外是不行能合成的。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化学化学学问,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有元素来组成的,那么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白生命物质的特别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同学观看、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洁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洁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观看图表,归纳。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同学完成商量题
分析数据,完成商量题:1〔略〕2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3如土豆的块茎的细胞还有糖类多;肌肉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皮下组织的细胞还有脂肪多。
〔四〕试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试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报你的试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试验、汇报试验结果。
〔五〕练习
〔六〕总结幻灯片展现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高中生物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学问】: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商量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分。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预备:
同学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提问同学,设置情景:假如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
依据同学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惊,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解并描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现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同学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同学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互相作用,适当补充癌症进展的过程。
依据生活阅历,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
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开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同学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将来可能实行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
高中生物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学问方面
1、使同学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使同学把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3、使同学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使同学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5、使同学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
6、使同学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种生物界最重要的两种生理过程的区分与联系
二、力量方面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训练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培育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让同学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培育同学列表比较力量和归纳的力量。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方面
通过引导同学商量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访作物增产的措施,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学的爱好,增添同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培育同学关怀身边的科学的意识,同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义等四部分内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学校生物课本中提到的类似,只是更加强调发生的部位在细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还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对同学进一步深化学习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有氧呼吸
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接着教材给出了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阐述了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且指出了各阶段进行的场所: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
其次阶段是丙酮酸连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加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这个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
3、无氧呼吸
教材首先说明生物一般是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并分别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
然后教材对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又做了补充说明;同时教材还用小号字对有氧呼吸的进化做了简要的介绍。
老师在这里应补充无氧呼吸与发酵这一组同学易混淆的概念。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教材是以图表结合讲解并描述的形式,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分进行了比较。
5、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材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呼吸作用的意义,其一,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供应能量;其二,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供应能量;在这里老师有必要对呼吸的意义作适当的补充,如: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进行各物质转化的原料;再如有氧呼吸的消失对生物进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等。
教法建议
1、引言
由于呼吸作用在学校生物课上也是重点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同学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改变和能量改变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引言可从同学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老师可设计问题串检测同学对呼吸的理解程度,并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2、有氧呼吸
〔1〕让同学比较学校和高中生物学课本所给的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在比较中体会有氧呼吸的产物与反应物都需要水这一事实。
〔2〕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有氧呼吸过程程中的物质改变和ATP的产生
在引导同学商量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时,可采纳如下教法:老师一边写化学反应程式,一边让同学配平反应式,同时参看课本图解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B、其次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C、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与从外界汲取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ATP。
老师可指导同学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表解分析。
〔3〕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改变
老师应向同学说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有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4〕在同学完全清晰了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后,老师应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在商量过程中,深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
为使同学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同时也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老师还可以提一些利用有氧呼吸原理用于生产实践的相关问题,供同学商量,同时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比方老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假如有人向你请教怎么能长期储存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你能利用学过的呼吸作用原理,供应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措施吗?”
3、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的概念
老师可引导同学商量:“生物体在什么状况下,可能会供氧缺乏?”,这样很自然地有了下一设问:“在缺氧条件下,生物体如何呼吸呢?”从而引入对无氧呼吸的学习。
老师应向同学解释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作用事实上指的有氧呼吸,它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高等生物称为无氧呼吸,假如是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则习惯上称为发酵。
〔2〕无氧呼吸的过程
老师可采纳一边写化学方程式,一边让同学配平反应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同学分析商量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所。最终总结无氧呼吸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其次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为使同学加深对无氧呼吸的理解,老师可设计一些问题供同学商量。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头它们分别沿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
老师可引导同学用表解的形式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老师为同学供应有价值的,与同学生活亲密相关的商量话题,以强化对二者联系的理解。如可提问题:
①你每天都进行许多运动吧?你是否想过,当你进行不同形式的运动时,你的身体其实采纳不同的方式为你供能呢?
②病毒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
5、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异同
老师可引导同学用表解的形式比较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异同。
此时老师可为同学供应一些可供商量的与人类生产实践相联系的话题来分析,以训练其分析问题的力量。如老师可问:
“你能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提出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的详细措施吗?”
6、呼吸作用的意义
老师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同学分析呼吸作用的意义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供应能量;
〔2〕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供应能量;
〔3〕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进行各物质转化的原料,例如,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可快速转化为甘油、氨基酸、酶、色素、植物激素等各类物质。可以说,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各种有机物互相转化的枢纽,它把生物体的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等连成了一个整体。
〔4〕有氧呼吸的消失对生物进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整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支配2
四、教学过程
1、〔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同学思索商量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消失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根据。例如,正常状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缘由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裂开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上升。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肯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肯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说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同学的思索。
〔板书〕
一、内环境的动态改变
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整机制的熟悉
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
〔同学互动〕同学思索与商量,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受,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合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改变,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消失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样。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简单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留意准时采纳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峻时会消失困乏、周身不适、表情冷淡、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由于高原空气淡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改变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改变不甚猛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改变猛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社会联系〕生思索,师提示。
〔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假如常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消失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假如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假如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简单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枯燥、紧急、烦躁、留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外表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常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减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枯燥而又温度适合,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书〕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试验并商量〕生看或做试验,思索,师提示。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改变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改变不明显。缘由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此加入酸碱后,pH改变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改变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整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猛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添,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整作用,以及机体的调整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关于人体血液pH值缓冲作用原理】
人体血液不会由于进入少量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之间,缘由是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H2C0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在此结合有关生化学问对H2C03/NaHCO3在维持血液pH值稳态中所起的作用加以说明。
它们的电离如下:H2C03一→H++HC03(1)(双向,可逆);NaHC03一→Na++HC03(2);由于(2)式完全电离,有大量的HC03存在,对(1)式电离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C03和H+结合成H2C03,也就是说(2)式的结果抑制了(1)式H2C03的电离,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H2C03和HC03,而H+浓度很小。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酸(例如乳酸、磷酸等)时,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HC03,能和进入的酸中的H+结合成电离度很小的H2C03,使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几乎没有上升,因此血液pH值并不明显降低。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碱时,此时血液中的H+与进入碱中的OH结合成难电离的H20,当血液中的H+稍有降低时,血液中存在的H2C03,就马上电离出H+来补充血液中削减的H+,使血液pH值并不明显上升。
正是由于H2C03和HC03的大量存在才会使血液的pH值不会由于少量碱、酸的进入而造成明显升降。
〔小结〕略〔黑体字部分〕。
〔作业〕练习一二题。
1.D。2.C。3.D。
4.提示:由于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供应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
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汲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临时上升。血糖浓度的上升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整下,血糖浓度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详细调整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整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推断
〔1〕×;〔2〕√;〔3〕×;〔4〕√。
2、选择
〔1〕D;〔2〕D;〔3〕D。
3、画概念图
略
二、学问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供应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整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力量。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掌握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供应呼吸用氧,并掌握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去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供应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四周制造适合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其次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本节学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学问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学问联系亲密,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敏捷运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力量。
纵观04—07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该部分学问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会考查。但近三年来天津卷涉及较少。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图形、图表的分析。命题方式敏捷多样,主要考察同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力量、敏捷运用学问力量及分析解决问题力量等。其中“能量流淌的特点”及各养分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淌、物质循环等学问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详细要求,结合同学学问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问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淌渠道和讨论目的
〔2〕理解能量流淌的特点
〔3〕应用食物链中各养分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力量目标:
培育同学识图解图力量、观看和分析力量、理论联系实际力量等
3、情感目标
培育同学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
2、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前教育的游戏教学方法考核试卷
- 医用电动牙刷的材质和正确使用技巧考核试卷
- 林业碳汇与气候变化应对措施考核试卷
- 提升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试卷
- 辐射防护区域划分标准
- 心理咨询陪伴合同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样本
- 工业厂房CFG桩基础施工合同
- 橡胶生产电气防爆安全指南
- 餐饮空间租赁合同
-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月度分析总结
- 砌体结构承载力计算
- 医院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记录本精选
- 好饿的小蛇(绘本修改版)
- 4微笑着承受一切
- 叉车活塞连杆组的快速更换技巧
- 接种率监测与评价ppt课件
- 高考物理试题库-专题3.32-霍尔效应(解析版)
- 债转股验资报告模板
- 小学五级综合实践活动.种植玉米-(16张)ppt
- xx年度中层干部述职指标及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