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_第1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_第2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_第3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_第4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训08中国近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1.(2024•山东临沂・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

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2022年11月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材料二:历史证明,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不可能跟上世界发展潮流,难免陷入更加落后的被动的境地,

向现有秩序挑战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没有自主的编制和社会创新,现有世界体

系不可能为有众多人口的中国提供现代化的空间。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中国汉代、唐朝开放的史实,说明“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

发展的必由之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

严重危害?该政策实行时期,西方的哪一国家率先发展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写出该国家发动侵华战争签订

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出你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2023•江苏镇江•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战也,我国统称鸦片战争,盖以其由于缴交鸦片而起。外国历史学者则言其原因复杂,林

则徐之强缴鸦片,只其导火线耳……道光既不明知英军火器之利,对于战败之兵丁,则以其未曾力战(注

释:没有奋力作战),迭谕将其先遁(注释:逃跑)者杀之,以警其余,奈其无济于事。武将之遥英军也……

其不死者,则交刑部议罪。

材料二条约凡十三款,其主要内容如下: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港口,

许英商贸易,眷属居住。二、割让香港(注:实为香港岛),听英治理……六、五口进出货物,中国公布公

平划一之税率,贩入内地之英货不得加重课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指出,外国历史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据材料概括道光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

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条约指哪一条约?“条款一”给英国带来什么利益?“条款二和条款六”分别损害了中国什么

权益?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

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

“船坚炮利”。1841年10月10日,英军攻占宁波,调四川建昌、松潘两镇精兵2000人,前往浙江征剿,

等到该部风尘仆仆,历经2000余公里赶至前线,英军已在宁波休整近半年,以逸待劳。再加上当时统治者

的问题,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领海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逐步变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

解体,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摘编自《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

(1)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上所述材料,谈谈你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4.(2023•安徽・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国弱之痛,勿忘国耻。

国家内容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英国1860年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新界条约》,强租新界99年。

日本《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以及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1858年,《中俄璞辉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

沙俄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未计算相应

答案第2页,共29页

海洋面积)。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颜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割占新疆西北边境地区约7万平方公里。

1892年,俄罗斯赤裸裸武装占领新疆帕米尔高原约2万平方公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以来,最早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南

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分别受哪两次战争战败的影响?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

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5.(2022•甘肃武威•模拟预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得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

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

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

年代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约179万英镑

1846年约239万英镑

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什么?它对中国产生

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4)上述史实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6.中俄交往从明末清初至今己有三百多年,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共10分)

【侵略】

材料一: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初期,俄国始终扮演着一个伪善帮凶的角色,然而却从中国

攫取到了最多的利益……俄国通过各种手段,割据了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侵占中国领土

最多的国家。

——百度《不能忘记的中俄关系史》

【学习】

材料二: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携手】

材料三:1950年,毛泽东出访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结盟的基础上,苏联给

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中苏关系以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形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

上,中苏友好同盟在一段时期内维护了……格局的稳定。

——百度《不能忘记的中佛关至中》

材料四:2014年7月14日,习近平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

。习近平表示,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和扩大各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历史性共识,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

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人民网

请回答: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发生在哪一侵华战争前后?在该战争的影响下,

清政府开始了哪一自救活动?

(2)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一声炮响”代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谁?

当时的中国处于哪一反动政府统治时期?

(3)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格局”指哪一世界格局?该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4)请根据材料四归纳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

(5)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俄关系发展的看法。

7.(2024•江苏南京•一模)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9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一批握有实权的清朝官员,力争恢复旧秩序,主张

答案第4页,共29页

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和学习西方的科技,创办近代企业,推行军事现代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人物时间主要活动口号

曾国藩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

张之洞1887年广东水师学堂

(1)请完善表格“▲”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推行军事现代化”的主要举措。

材料二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

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军

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

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

材料三自强运动标志着工业化的开始,并在中国播下了现代化的种子。大多数企业都开办在条约

口岸和沿海及长江沿岸的城市,有助于上海、南京等大都市的发展;周围农业地区的务农人口被吸引到这

些都市中作为产业工人或劳工,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工人阶级;这些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

人士,促使了中国新的管理和实业阶层之诞生。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其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展“王朝中兴”的部分措施:

1861年,设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掌管对外事务。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引进西方机器和技术,制造近代武器。

1862年,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筹办轮船招商局,开展轮船航运业务,后改为商办。

1872年至1875年间,每年向美国派遣30名幼童留学。

1879年,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1881年开设电报总局。

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

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标志着工业化的开始,并在中国播下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种子,它具有许多深远的影响。”

----徐中约

(1)据材料一,指出“王朝中兴”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并概括清政府“王朝中兴”措施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鸿章和徐中约对上述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

谈你对“王朝中兴”的认识。

(3)综上所述,你认为正确的历史结论应如何形成?

9.(2023・河南周口•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原因,

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

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

西洋不可。

——蒋廷敲《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

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

为主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是什么。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并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

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原因。并用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3)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10.(2023•吉林松原•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答案第6页,共29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历史上的第一次,侵略者要求并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这意味着,这样的事实,即

资本的出口(投资)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特点,正在取代货物(实物)出口……中国迎头面对的前景

是日益逼近被瓜分...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战争名称是什么?写出在图例中对广州的说明。该战争前后,中国社会

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写出“侵略者要求并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的条约名称。概括该条约签订后,列强

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主要侵华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前期列强侵略方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11.(2024.河南三门峡•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的炮声震撼了中国,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窗,一些开明的中

国人放下“天朝至上”的文化心态,开始试图去了解、理解这个新世界,比较之中,认识到中国自身的不

足与新世界的长处,因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

——摘编自张剑《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

材料二: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

“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

进不来门、落不了户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三:康有为等认为帝国主义之所以侵略中国,关键在于中国不能自强。如何解决民族危机呢?不

在于反帝,而在于变法图存……光绪帝因礼部堂官阻挠部员上书,便一次罢免了全堂的六名尚书、侍郎。

这种不问青红皂白的处置,不仅给守旧派提供了攻击的口实,也引起局外人的不平。

——摘编自《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中的“中体西用”即以中国传统伦常经史之学为本体,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请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体西用”在当时的中国为什么是最佳选择。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2.(2024.山东淄博.模拟预测)小明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搜集到以下历史资料。请根据这些史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小明搜集的《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电影海报

材料二:小明搜集的日本人旅顺大屠杀和杀害义和团团民时的照片

材料三:小明摘取的《南京条约》原文中的部分内容。

第三条: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材料一中的电影海报分别以哪几次战争为背景?

(2)材料二中的图片具有很高的史料研究价值。请结合该史料展示的内容谈谈其史料价值。

(3)材料三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通过该史料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答案第8页,共29页

(4)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你认为本次历史探究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13.(2023•安徽芜湖•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一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深受刺激。他们开始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

地,寻求御敌之道。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

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官员和有识之士”“寻求御敌之道”的表现。阐释“少数知识分子”是

如何“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的。

材料二: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

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的表现,并分析这一转

变的主要原因。

14.(2024•山东青岛•模拟预测)某班级的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

这一历史主题进行了大单元整合下的项目化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协助历史兴趣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制作年代尺——见证国运沉浮】

《木凄条约》《辛丑条约》

争②

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年)

任务二【解读史料——感悟民族奋起】

严格来说,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

近代化的,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薇《中国近代史》

任务三【融会学科——致敬英雄先锋】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归何

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警!看如此江山,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

任务四【角色扮演——增强使命担当】

根据研学任务要求,该环节为跨时空的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活动。同学们分别扮演与“中国近代列强

侵略和近代化探索”主题相关的革命烈士和当代新青年,以革命烈士的故事为背景,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多次突破艰险困难

(1)任务一中的年代尺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沉沦,请你将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2)任务二中“第一”“第二”两个救国方案分别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

方案的?

(3)任务三中诗词作于20世纪初期。其作者秋瑾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同时也是

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留下了大量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诗词。上述诗词中的“祖国酣眠如故”、“外侮侵略”

揭示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印证着民族之魂。请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任务四的角色扮演中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15.(2024.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间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

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文明。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年份中国进口洋货净值(单位:万两)

864年4621

870年6369.3

890年12769.3

894年16210.1

1895-1913年设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

答案第10页,共29页

1895-1913——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三近代中国的行程是曲折而畸形的,又总是冲破阴霾迎着困难而前进的。爱国和革新、革命始

终是引导人们奋斗的旗帜,爱国的怒潮冲向帝国主义,革新、革命的锋芒直指封建主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三次战争中清王朝失败的原因。写出“同英国的战争”失败后割让给英国的领土。写出“同

日本的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及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写出材料二中图一“1864-1894年中国进口洋货净值”呈现的趋势。结合图二说明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

侵略方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行程的特点。指出材料三中“引导人们奋斗的旗帜”及“人们奋斗”的目标。结

合所学知识,写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活动。

(4)概述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孙中山率先发出“振兴

中华”的呐喊,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

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

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

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

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孙中山“新的学说”指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说一说你对“振兴中华”有何想法。

17.(2023•湖南株洲•一模)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

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

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

扰。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

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

就失败了。

【材料三】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

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前企图

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起因。请写出戊戌变法中湖南籍维新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用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历史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18.(2024.江苏徐州.一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材料一:“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

隆也。

——《韩非子》

材料二:“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宋史职宫志考正》

答案第12页,共29页

材料三:1915年,《青年杂志》在发刊词中称: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

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这些制度、思想)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倘

不改弦而更张之(注:去旧更新),则社会永无宁日。

材料四:民法典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尊法”思想。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是中华法系的基本

特征与结构。民法典注重发挥道德教化在培育民法文化、滋养民法精神、促进民法实施、增进社会文明等

方面的重要作用。最鲜明的体现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编纂中,将民法的技术性、规范性

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有机结合起来。

——易军《民法典:植根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智慧》

(1)概括一中韩非子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实践法家思想方面的做法。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文化繁荣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中《青年杂志》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简要说明这种态度出现的社会根源。

(4)结合材料四,说明中国民法典的是如何“植根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智慧”的?

19.(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

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

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

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

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

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通俗

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事件有关?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各回答1点)

20.(2024•河南漠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材料一“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

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而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

材料二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蔡元培先生评价:“政府应付外交问题,利用国民公意作后援,

这是第一次。”国民政府前外长王正廷说:“世界由此认知中国外交主权在于国民全体,非复政府中少数

人所能愚弄;中国民族既有自决之心,足为外交后盾,未可再加轻侮……实可谓外交之一大转机。”

材料三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毛泽东发表演讲,殷切希望并号召中国革命青年:“每个青年

现在必须和过去不同,一定要下一个大决心,把全国的青年团结起来,把全国的人民组织起来……”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青年朋友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五四运动产生的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和王正廷对五四运动的评价有哪些共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发出此“号召”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当下青年一代的“长征”与“担当”?

21.(2024•江苏宿迁•一模)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由此形成了五四青年节。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到中国,外部原因是受俄国影响,内部原因是中国社会自

身的理论需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

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发展工商业、进行思想启蒙以及取法民主共和制度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

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1925年4月,青年团中央在号召学生筹备五月纪念周活动时,将五四运动视为“中国近代民族

运动的发端”,并提出“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组织整顿学生会,反对反动思想与腐败教育,到劳动群众

中去,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口号。此后,“民族运动”“民族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等话语在五

四纪念中渐趋火热。

——摘编自霍新宾《中国共产党早期五四纪念及其内在理路》

(1)材料一中,“外部原因”是指受到俄国哪一事件的影响?请阐述俄国这一事件的国际影响

答案第14页,共29页

(2)材料一中,“仿照西方船坚炮利”“思想启蒙”分别指哪一政治事件?你认为“一切努力都失败了”的理由是

什么?

(3)材料二中,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怎样的时代追求?据此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

22.(2024.山东枣庄•一模)“魔都”上海,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近代以来的风云变幻是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创办,又称“上海制造局”。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由上海虹

口迁往高昌庙,不断扩充,发展为这一运动中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材料三1919年“六三”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起,上海工人纷纷罢工,支援

学生斗争,参加罢工的有各纺织厂、机器厂、船厂、铁路公司、轮船公司、电车公司、电报局、印刷厂、

饭店工人,总数约六七万人。

材料四”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发

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1)材料一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上海是近代中国诸多工业行业的发源地,材料二反映的“这一运动”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在中国近代

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促进哪一思想在中国传播?依据材料指出此事件中运动主力的变化。

(4)材料四中的“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与哪次会议有关?该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3.(2024.甘肃临夏.一模)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中说:“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年的担当】

材料一1919年的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装让给日本。5月4日,北京3000

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北洋政府出

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青年的理想】

材料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因为共同的信仰,13位代表从全

国各地汇集在这里。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的他们在这个夏天必将彻底地改变中国革命的进程。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青年的本领】

材料三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运动取得的重大胜利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彻底地改变中国革命的进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简述其伟大

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时代青年要成为中国特色是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

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4.(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李大钊(18897927年),直隶乐亭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

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当巴黎和会准备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帝国主义的消息传到中国时,李

大钊始终战斗在群众中,积极参加并领导了运动的进行。1920年3月,他在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

思想基础上,开始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主办了《劳动音》周报,组织了工人俱乐部,大力从

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工作。他还接见了共产国际派到中国帮助建党的代表,讨论了建党的

问题。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他担任北方区委书记。1923年至1924年,孙中山在改组国民

党的过程中,他代表党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的问题,他的全部精力贯注在参与领导国共两党合作

的工作上,对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及团结革命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1927年4月6日,被北京的反动政

府逮捕。28日,李大钊为实现“求达于真理”的理想,从容慷慨就义。

——摘编自罗宝轩《革命先烈李大钊》等

(1)材料中提到李大钊的伟大理想是“实现“求达于真理此处“真理”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归纳李大钊“求达于真理”的实践活动有哪些。

(3)在该“真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

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25.(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2022年5月10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

书记发表了《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激励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使广大青年倍受鼓舞。

答案第16页,共29页

下面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讲话中蕴含的百年历史知识,并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当今青年应有的使命

和担当。

【屈辱篇】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

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举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使“国家蒙辱、文明蒙尘”的史实。

【探索篇】

“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

(3)19世纪中后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进

行了怎样的探索?

【觉醒篇】

”……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

(4)先进青年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指的是哪两大口号?

“伟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5)“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学生运动是什么?

【建设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积极参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祖国

建设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谁?

【感悟篇】

(7)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

有怎样的使命和担当?

26.(2023•辽宁沈阳•三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

反封建主张,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办法,同

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的为

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材料二苏联政府为黄埔军校的创建资助200万元的开办费、8000支步枪和500万发子弹,一批有经

验的军事教官也来到广州。黄埔军校仿照苏联红军,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

后任政治部主任,聂荣臻任政治部秘书,,辉代英,萧楚女,叶剑英等都担任过教官。

材料三为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1926年7

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

其中,两湖是主要战场。北伐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势如破竹,迅速攻克长沙,随即进军湖北,相继攻

克武汉三镇。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在江西战场,北伐军于11月攻克九江和南昌,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接着,北伐军沿长江挥师东下,直

趋南京。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分析北伐战争能够顺利进军的原因。

27.(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

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

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

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

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

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什么科学结论?

28.(2023・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

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第18页,共29页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i)诸器皆

能制造,有神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根据材料指出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

用?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说它胜利,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做

了,……而还有那么多人主张复辟,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

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

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3)根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反对的是什么?

29.(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

斗争上,而且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强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不屈斗争简表

列强侵华战

中国人民不屈斗争

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壮烈殉国

第二次鸦片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战争

甲午中日战

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①)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②)壮烈殉国。反“扫荡”作战中,

华战争八路军副参谋长(③)血洒疆场

(1)请写出表格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英雄人物。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对待英雄,我们应当

提倡怎样的社会风尚?

材料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思维导图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洋务派

①»变法图强维新派

民主共和革命派

>民主、科学------>激进派

(2)请指出思维导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