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八章-第五节-溶血性贫血-课件_第1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八章-第五节-溶血性贫血-课件_第2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八章-第五节-溶血性贫血-课件_第3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八章-第五节-溶血性贫血-课件_第4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八章-第五节-溶血性贫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红细胞疾病应用第五节溶血性贫血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程序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目录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第五节溶血性贫血

1.定义

由于红细胞自身缺陷或外在因素使红细胞存活期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一类贫血。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急性慢性血管内血管外遗传性获得性单核-巨噬细胞血循环外在缺陷内在缺陷按临床表现按病因和发病机制按溶血部位免疫、药物膜、酶、Hb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程序

1.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存在2.确定主要的溶血部位

3.确定溶血病因第五节溶血性贫血(1)红细胞破坏过多游离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尿胆原(+)、尿含铁血黄素试验(+)、血清乳酸脱氢酶↑(2)红细胞代偿增生外周血:有核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卡波环、豪周小体、网织红细胞↑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缩小或倒置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程序

1.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存在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程序

2.确定主要的溶血部位(1)血管内急性、获得性多见,无明显肝脾肿大(2)血管外慢性、遗传性多见,常伴肝脾肿大据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鉴别第五节溶血性贫血3.确定溶血的病因以明确诊断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程序结合临床资料有针对性地选择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自身溶血试验、红细胞酶缺陷检测、血红蛋白电泳及异常血红蛋白的检测等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抗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试验、冷热溶血素试验及血清蛋白电泳等药物所致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检测、G6PD活性检测、包涵体试验和药物依赖性抗体检测等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二)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五)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七)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hereditaryspherocytosis,HS)

1.概述

(1)病因: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异常(2)特点:外周血小球形红细胞(3)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临床表现:贫血、黄疸、脾大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实验室检查

(1)血象:红细胞呈球形,大小比较均一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网织红细胞增加(2)渗透脆性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孵育后渗透脆性更高加葡萄糖或ATP能够纠正本试验较敏感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3)红细胞膜电泳分析:测定红细胞膜蛋白各组分的百分率约80%的患者可发现异常(4)红细胞膜蛋白定量测定:放射免疫法、ELISA法测定每个红细胞膜蛋白的含量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5)分子生物学检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核苷酸测序检测膜蛋白基因的突变位点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二)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hereditaryelliptocvtosis,HE)

1.概述

(1)病因:红细胞膜蛋白异常(2)特点:外周血椭圆形红细胞(3)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4)临床表现:贫血程度轻重不一肝脾肿大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贫血轻重不等椭圆形红细胞比例大于25%(无阳性家族史时椭圆形红细胞大于50%也可确诊)(2)骨髓象:增生性贫血骨髓象(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增高第五节溶血性贫血

(4)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及低离子强度非变性凝胶电泳膜收缩蛋白分析可确定膜分子病变(5)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某些膜蛋白基因突变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第五节溶血性贫血

(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

1.概述(1)定义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红细胞膜缺陷所致的溶血病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病因和发病机制:

PIG-A基因突变糖化磷酸肌醇(GPI)锚合成障碍GPI锚连蛋白缺失红细胞对自身补体(C3)敏感性增高慢性血管内溶血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3)临床表现:

血红蛋白尿(主要特征)慢性血管内溶血全血细胞减少反复血栓形成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实验室检查(1)血象:贫血(正色素性、低色素性)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骨髓象:三系增生活跃红系明显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3)特殊溶血试验:

1)溶血存在的依据: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2)补体敏感的红细胞存在的依据:蔗糖溶血试验(敏感性高、特异性差)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test

(特异性高)流式细胞仪检测CD55、CD59

(敏感性、特异性高)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3)嗜水气单胞菌毒素前体变异体检测(FLAER试验):比CD55和CD59更特异、更敏感、更好地区分Ⅰ、Ⅱ、Ⅲ型粒细胞更好地评估PNH微小克隆,不能用于评估红细胞的PNH克隆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

(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deficiency,G6PD)

1.概述

(1)病因:

G6PD基因突变红细胞G6PD活性↓和/或酶性质改变溶血为主要表现

X性连锁隐性或不完全显性遗传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发病机制G6PD↓NADPH↓GSH↓Hb的巯基、RBC膜蛋白氧化↑Hb变性、RBC僵硬肝脾中的巨噬细胞破坏、溶血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3)临床类型:

蚕豆病急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感染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实验室检查

(1)溶血的检查: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慢性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特征其他类型——血管内溶血共同的实验室特征

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G6PD缺乏的筛选试验: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敏感性最高

G6PD荧光斑点试验:特异性最强硝基四氮唑蓝试纸片法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3)G6PD缺乏的确诊性试验

——G6PD活性定量测定(4)分子生物学检验

PCR-RFLP分析变异型

PCR确诊基因的酶缺陷型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3.实验室诊断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可确诊:(1)筛选试验中两项中度异常;(2)一项筛选试验中度异常加上Heinz小体生成试验阳性(有40%红细胞含Heinz

小体。每个红细胞有5个以上Heinz小体)并排除其他溶血病因;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3)一项筛选试验中度异常,伴有明确的家族史(4)一项筛检试验严重异常(5)定量测定G6PD活性较正常平均值降低40%以上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五)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

(pyruvatekinasedeficiency,PKD)

1.概述

丙酮酸激酶的基因缺陷酶活性减低或性质异常血管外溶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实验室检查

(1)筛检试验红细胞自溶血试验

PK荧光斑点试验(2)酶活性定量试验活性(3)ATP测定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4)中间代谢产物测定: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2-磷酸甘油酸(2-PG)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3.实验室诊断

PK荧光斑点试验结果为PK活性缺乏

PK活性定量测定为纯合子范围

PK活性定量测定为杂合子范围,伴有明显家族史和2,3-DPG两倍以上增高或中间代谢产物改变符合以上三项中任何一项,支持PK缺乏的实验室诊断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六)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

(autoimmunehemolyticanemia,AIHA)

1.概述

(1)定义机体免疫凋节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与红细胞膜上抗原相互作用,或在补体参与下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引起以溶血性贫血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分型

1)据血清学特征分型温抗体型

37℃IgG不完全抗体冷抗体型

20℃IgM完全抗体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据病因分型

原发性继发性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球形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2)骨髓象:增生性贫血(3)溶血相关检查:间接胆红素↑、LDH↑、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4)血清学检查

1)抗球蛋白试验:多数直接试验(+)少数间接试验(+)

2)冷凝集素试验:冷抗体型(+)

3)冷热溶血试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