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苏教版)2_第1页
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苏教版)2_第2页
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苏教版)2_第3页
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苏教版)2_第4页
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苏教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生态环境的稳态

(第二课时)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两种稳定性区别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例1:池塘、湖泊、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自净化作用稳定性类型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如何恢复常?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鸟与虫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自动调节能力比较不同系统两种稳定性比较: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比较: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越难,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越低;食物网复杂与否稳定性曲线图下列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生态系统类型判断生物圈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TP113NO2恢复力与破坏程度,德胜河

右图是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室,1993年1月建成后8位科学家入住里面欲通过自己生产各种生存所需在里面生活两年,结构才过了一年多一点就因里面氧气减少、粮食减产不得不撒出。

该实验说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在生物圈之外建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系统的稳定性很难做到。如何提高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不能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1、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易发生虫害,而人工马尾松林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2、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练习BC3、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原因是

A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