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
朱自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页。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领悟课文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4.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5.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页。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作者介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页。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写作时间大约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上半年,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1932年7月,朱自清漫游欧洲五国归来,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这一段时间,他遭逢人生三大喜事,心境愉悦,从《春》这篇文章就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饱含着作者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表现了他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背景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页。
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点滴小事,甚至一个小小物件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选材范围广泛,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但无论选取哪种文体,其行文都必须围绕一条线索展开。常见的线索包括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情节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事理线索、空间线索以及时间线索等。
知识链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页。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1)记叙性散文(2)抒情性散文(3)议论性散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页。1.订正字音
酝酿(yùnniànɡ)窠巢(kēcháo)
喉咙(hóulónɡ)应和(hè)
嘹亮(liáo)烘托(hōnɡ)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抖擞(sǒu)胳膊(ɡēbo)检查预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页。2.词语释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文中形容山的颜色一下子变得鲜亮、明快、清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窠巢:鸟兽昆虫的窝。繁花嫩叶:繁茂的花儿,娇嫩的叶子。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页。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黄晕:昏黄,不明亮。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静默:寂静;没有声音。舒活:伸展,活动。抖擞:振作。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页。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页。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春”的。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从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展开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第1、2自然段写“盼春”。第3—7自然段写“绘春”。第8—10自然段写“赞春”。
整体感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页。
2.细读第3—7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字小标题?
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了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吟春)、春雨图(雨润春)和迎春图(人迎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4页。
1.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这一段与后文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
第2自然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引出下文对春天景色的具体描绘。这一段与第3—7自然段(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构成“总—分”结构。内容探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5页。
2.第3自然段共有四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春草的?
第一句从“点”上描绘。第二句从“面”上描绘。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表现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第四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出春草的可爱。整段话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多角度描绘了春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6页。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春花的?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又香又甜,引人遐想,令人心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7页。
4.春风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①触觉角度。作者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又打了一个比方“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而充满深情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8页。
②嗅觉角度。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让人仿佛闻到了春风中不断浓郁起来的芳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9页。
③听觉角度。写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几种声音浑然一体,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让人仿佛听到春风的快乐吟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0页。
5.作者在描绘“春雨图”时,在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6自然段描绘了“春雨图”,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而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1页。
6.作者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写?
作者细致地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吟春、雨润春都为人迎春做好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2页。
7.自由思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和春雨图这四幅图画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示例一:不能调换。因为作者大体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春天到来,最先长出的是小草,其次才是百花开放;按照生活常识,先有风,然后才有雨。有了以上四幅图的层层铺垫,出现“春到人欢”的景象才水到渠成。示例二:可以调换。应当先写春风,再写春雨,有了风的爱抚和雨的滋润,小草才能茁壮生长,花儿才能艳丽繁茂,人们也才能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发的春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3页。
8.结尾的三个排比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调换顺序,因为结尾三段在逻辑上有先后顺序。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三个句子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4页。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1)反复。如“盼望着,盼望着”叠用,突出了“盼”字,生动地表达出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2)拟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儿,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同时,这样写将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具人格化,使之具有了意识和感情,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品味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5页。
(3)比喻。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眼睛”“星星”作比,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了春天百花盛开的特点。(4)排比。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就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6页。
2.除了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外,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运用,使作者笔下的春天更加鲜明生动了。品读课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作简要鉴赏。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从一个大的空间和境界展示了春天到来时的大自然景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7页。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此处用一个“闹”字,不仅突出了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同时,还用蜂蝶的“闹”“飞”衬托出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境界全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8页。
(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此处用一个“逼”字,写出了被雨水冲洗后的小草青而闪亮的特点,突出了春雨滋润下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29页。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一个“钻”字表现了小草的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时的挤劲儿。“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如果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显示不出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失去了生动形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0页。
(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风中各种芬芳、甜美的气味正在不断加浓的过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1页。
(6)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表现出春日里细雨霏霏,如一层细纱般笼罩着万物的朦胧之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2页。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赏析《春》这篇散文是如何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作者在抒发赞美春天的感情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用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来表达的,赋予了各种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写花,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将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都仿佛变成了充满灵性、富有感情的精灵了。可见,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而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鉴赏评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3页。
与自然对话,思考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可以充满情感地说,也可以富有哲理地说。
春草告诉我:()
春花告诉我:()
只要有一股钻劲儿,就一定能够成功只有开出最绚丽的花,才会结出最香甜的果
拓展延伸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4页。
春天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季节,它展现了美丽的世界,带来了崭新的希望,充满了诗情画意。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喜欢书写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多查找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来细细品读,去学习感受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思索、感悟。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5页。
盼春——东风报春春草图(报春)春花图(争春)绘春春风图(唱春)充满生机春春雨图(润春)充满活力迎春图(迎春)充满希望娃娃(新)赞春小姑娘(美)青年(力)结构图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6页。
济南的冬天
老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7页。冬天的济南护城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8页。冬天的济南千佛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39页。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行文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体会作者对济南冬日的独特感受,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0页。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作者介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1页。
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老舍曾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伦敦的雾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他还去过气候潮湿的中国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济南的冬天》是老舍于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选自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背景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2页。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1)寓情于景侧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2)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明显流露出作者情感。知识链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3页。1.订正字音
济南(jǐ)伦敦(lúndūn)
髻(jì)贮蓄(zhùxù)
着落(zhuó)肌肤(jī)宽敞(chǎnɡ)镶(xiānɡ)水藻(zǎo)澄清(chénɡ)地毯(tǎn)检查预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4页。2.词语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设若:假如。
安适:安静而舒适。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贮蓄:储存,积聚。
澄清:清亮。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5页。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6页。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行文的。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和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整体感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7页。
2.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主要特点是:温晴。作者是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来表现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8页。
3.文中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49页。
4.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因为山和水是济南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是济南的魅力所在。①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城中有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泉池,有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和大明湖。古人曾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赞美济南的自然风光。②“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写出济南群山围城的地理环境。这些属于泰山余脉的小山或点缀城中,或环绕城外,不仅涵养了济南的泉水,也是济南城的天然屏障。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0页。
1.第1自然段用什么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有何好处?
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赞赏它是个“宝地”。内容探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1页。
2.第4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秀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2页。
3.第5自然段中是怎样描写城外远山的?
①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②用两个“卧”字,形象传神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③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出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3页。
4.第6自然段中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①“不结冰”“冒着点儿热气”,有“绿萍”——写出了水的暖。②有“水藻”,水藻绿得像拿出了“终年贮蓄的绿色”——写出了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③水边有“垂柳”,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儿”——写出了水的清、亮。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4页。
5.怎样理解最后一段里“这块水晶”的比喻?
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视线由下而上进行仰视,同时展开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并且把红屋顶、黄草山、灰色树影融入这块蓝水晶,在水天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5页。
1.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的?
(l)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成是“看护者”,将小山表现得十分可爱而又充满温情。品味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6页。
(2)用人们的感受。“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以及人们对于春天“明天就会到来”的幻想,不仅描绘了神态,更突出了心理活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7页。
2.“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绿与雪的洁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8页。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赋予雪后的山和雪以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了雪娇俏的情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59页。
3.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1)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人们的感觉,印证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0页。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覆盖下的矮松的秀美情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1页。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日山景充满了动态的美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2页。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3页。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被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显得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然没有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4页。
4.冬天是一个缺乏色彩的季节,可是语言大师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美的图画。请找出来并作具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5页。
(1)五彩缤纷。雪后的济南,色彩纷呈——“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银、青、蓝、黄、粉,各色俱有,五彩缤纷。这许多色彩,作者是靠“温晴”这一基调把它们统一起来、组织起来的。不管哪种色彩,作者都用它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描绘得那样鲜艳美丽、生机勃勃。这些着色的事物很容易引起读者对于色彩的美感和想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6页。
(2)交相辉映。
作者在给事物铺彩设色时,还十分注意不同色彩的搭配。他筛选具有鲜明对比色的景物,淡淡地加以点染和勾勒,让它们相互映衬,彼此对照,从而使作品产生一种对比的、和谐的色彩美。例如,以青黑的矮松映衬树尖上的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草色的“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微微露出的粉色。这些映衬,色彩鲜艳夺目,都是生花妙笔。文中也有些景物,如“黄草山”“小灰色树影”本来并不怎么美,但一经映衬,也就显示出它们的美来了,变成了这幅美丽图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7页。
1.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思考分析: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鉴赏评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8页。
(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写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也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69页。
(2)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传达出作者喜爱、赞美的真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0页。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深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和动静之态,也自然流露出热爱之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1页。
2.课文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此处“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1)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经常采用的结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就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的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赏析者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2)标题以“冬天”为中心词,令人见之顿生寒意之感。可读过全文,却知“响晴”取代了暗晦,煦暖替换了阴冷。文末又写“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而不由心生欢喜,确实胜人一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2页。
(3)标题里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济南的冬天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清亮得发蓝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写,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3页。
阅读下面写江南雪景的文段,和《济南的冬天》里的雪景描写比较,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写法好?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拓展延伸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4页。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描写,而选段中多为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两种写法都好,老舍写得直观易懂;而郁达夫引用诗句的写法,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5页。
这篇散文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向读者展现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几节课,我们从朱自清先生的《春》,到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希望同学们都能唤醒自己热爱生活的真心,睁大善于观察的慧眼,拿起精于描绘的妙笔,记下四季的美好风光,画出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藏在心中的欣赏、赞叹之情。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6页。
结构图示
山围老城似摇篮
雪染小山如少女
描绘精彩
济南的冬天
雪卧城外似名画
语言优美
水暖藻绿显精神
情景交融
清亮湛蓝如水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7页。
雨的四季
刘湛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8页。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2.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握文中的景物特征。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学会表达阅读感悟。
4.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会联想与想象的方法。学习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79页。
刘湛秋,生于1935年,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代表作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作者介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0页。1.订正字音花苞(bāo)萌发(ménɡ)娇媚(mèi)驱走(qū)彩棱镜(lénɡ)诱惑(huò)粗犷(ɡuǎnɡ)睫毛(jié)静谧(mì)吝啬(lìnsè)高邈(miǎo)莅临(lì)干涩(sè)池畦(qí)
淅淅沥沥(xīlì)咄咄逼人(duō)检查预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1页。2.词语释义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娇媚:妩媚。畅快:舒畅快乐。粗犷:粗豪;豪放。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悠远:离现在时间长。高邈:高而远。邈,遥远。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莅,到。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干涩:(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2页。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3页。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直抒胸臆,点明对雨的喜爱。第二部分(2—5):具体描写一年四季的雨的特点。第三部分(6、7):点明主题,直接表达对雨的爱恋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整体感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4页。
1.说说作者笔下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温柔、娇媚)。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端庄、沉静)。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内容探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5页。2.四季的雨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寄托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6页。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7页。
4.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表达了对雨的爱恋之情,点明了文章中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8页。
1.第2自然段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此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树以人的情态特征,将初春萌发的叶子比喻成起伏的波浪,把雨滴比喻成少女的眼泪,将小草比喻成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娇媚、柔情,表现了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品味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89页。
2.第3自然段中“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一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雨水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同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0页。
3.第6自然段中说“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在作者眼里,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1页。
4.第6自然段“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与第7自然段段“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都写到了“爱恋的雨”,从文章结构的角度看,这两处文字的作用有何不同?
从结构上讲,第6自然段“啊,雨,我爱恋的雨啊”至本段末尾的文字是对前面第2—5自然段的总括,抒发了作者对四季雨的爱恋之情。而第7自然段“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是对全文的总结。虽然两句话都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但从结构上讲,两者所涵盖的内容是不同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2页。
本文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四季的雨景,请作梳理和简析。
(1)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作者开头先抓住雨的总特征——“美”,然后抓住春雨的“温柔、娇媚”,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端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特征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鉴赏评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3页。
(2)调动多重感官,描绘细腻真实。如第2自然段写春雨时,作者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嗅觉,多侧面、多角度地写出了春雨的个性特征,写春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灵动而富于想象力,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图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4页。
(3)诗意浓郁,美妙动人。
作者将多种事物拟人化,使自然之物可亲可感。如第1自然段中,作者以“她”来指代雨,拉近了与雨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第2自然段写春雨时,作者用“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这一佳句,用语别致新颖,恰到好处。同时,文中还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句,语言优美且带有诗意,使读者犹如亲眼见到了各个季节的雨,并沉醉在这四季的雨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5页。
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挟,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蝎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湿旧式的庭院了。拓展延伸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6页。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7页。
本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细致描写了四季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写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在《雨的四季》中,作者笔下那或飘逸或缠绵的雨,把它们曼妙的身姿深深印在读者的眼眸中,而那清新、纯净的雨之心、雨之魂,又飘飘洒洒滴落在读者的心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8页。
总起——喜欢雨——美春雨:温柔娇媚
雨的分别夏雨:热烈粗犷赞美雨四季绘雨秋雨:端庄沉静喜爱雨冬雨:自然平静总结——赞雨——爱恋结构图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99页。
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0页。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4.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1页。
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
其发展轨迹大致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知识链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2页。
近体诗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八句(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绝句为四句。根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3页。
律诗是格律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五律每句五字,八句共四十字。七律每句七字,八句共五十六字。律诗两句为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只押平声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4页。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兴盛于元代,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前者短小精悍,后者富丽雍容。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继承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代表人物有张可久、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5页。观沧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6页。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7页。
《观沧海》是诗人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登碣石山所作。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上征伐乌桓。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登上了当年秦始皇、汉武帝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充满了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背景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8页。1.订正字音
碣石(jié)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ɡzhì)
萧瑟(xiāosè)检查预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09页。2.词语释义
临:到达,登上。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0页。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1页。朗读指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2页。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海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海中发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写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3页。1.《观沧海》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内容探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4页。2.《观沧海》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景象。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一层是写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5页。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6页。1.如何理解《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这四句运用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辰的气势,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诗人其实是以沧海自比,表达了他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我们可以通过大海的气魄、胸怀,触摸到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踌躇满志时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品味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7页。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观沧海》中是如何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的。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画面由动而静,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浩瀚、威严。(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了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画面由静到动,显示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8页。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本诗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日月”“星汉”四句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了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展示了自己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写法探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19页。
《观沧海》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0页。结构图示
观海地点——东临碣石海水——水何澹澹海的宏伟山岛——树草丰茂辽阔雄壮观沧海海波——洪波涌起想象奇特海的气概日月出其中星汉出其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1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2页。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明快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者介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3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诗。王昌龄被贬并非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因为不拘小节。李白在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后,特意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寄给好友,聊表慰藉。背景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4页。检查预习词语释义
左迁:降职。
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5页。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6页。朗读指导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7页。
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整体感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8页。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哪一个词真实、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第三句中的“愁心”一词。
内容探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29页。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饱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是哪两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0页。1.诗中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不定,正如友人的身世。“子规”是杜鹃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品味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1页。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将明月人格化,使之具有了人性,于是才能将“愁心”捎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2页。
情景交融,想象丰富。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于诸多景物中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巧妙地融情入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让它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写法探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3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七绝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前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鉴赏评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4页。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人可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它;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朋友,除此之外,别无它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5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谪的关切、担忧之意,表现了真挚、深厚的友情。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6页。拓展延伸1.曹操《短歌行》欣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7页。2.李白《送友人》欣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8页。
闻王昌龄写点明时令:暮春时节左迁龙标景渲染气氛:黯淡、凄楚情景交融遥有此寄抒情——关切、思念、同情
结构图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39页。次北固山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40页。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作者介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41页。检查预习词语释义
次:停宿。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潮平: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
风正:顺风。
海日:海上升起的红日。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江上早春的景象。
旧年:旧历年关(除夕)。
乡书:表达思乡之情的书信。
何处达:用什么办法转达。
归雁:北归的大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42页。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43页。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朗读指导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44页。
通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的绿水间。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身在旅途,家信怎样才能送到呢?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希望它能帮我把信捎到洛阳去。整体感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45页。
1.《次北固山下》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描绘的是初春时节的景色。可以从“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等词看出。内容探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46页。
2.《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表达了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186页,当前为第147页。
3.《次北固山下》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分别表现了什么?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旅途所见两岸之景,暗寓旅途遥远,一路奔波劳累。颔联“潮平两岸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化养殖场技术员聘用合同
- 剧院大理石供应合同
- 历史建筑外墙保温施工合同模板
- 国际咨询租赁合同模板
- 语言学校暖气安装施工合同
- 温泉度假村假山施工合同
- 旅游导游班主任招聘合同
- 宅基地他用权协议
- 水上运动泵机租赁合同
- 健身市场污水排放系统安装合同
-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模板
- 酒店监控室管理制度
- 工程部研发部KPI绩效考核指标汇总(定性)
- 作文互改互批互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 光伏斜屋顶计算书屋顶光伏电站项目荷载计算书
-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常见的力》全部课件(含4课时)
-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方案PPT模板
- 医用氧气使用检查记录表
- 张小斐卜钰许君聪小品《相亲之女博士》台词剧本完整版
- 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课件
- 热镀锌教学讲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