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炭素焙烧炉沥青烟气治理技术方案_第1页
宝丰炭素焙烧炉沥青烟气治理技术方案_第2页
宝丰炭素焙烧炉沥青烟气治理技术方案_第3页
宝丰炭素焙烧炉沥青烟气治理技术方案_第4页
宝丰炭素焙烧炉沥青烟气治理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丰炭素焙烧炉沥青烟治理技术方案一、碳素沥青烟特性和治理方案的概述敞开式炭素焙烧炉漏风量大,烟气量大。焙烧烟气中除燃料燃烧产物之外,还有粉尘和沥青烟。沥青烟的主要是液态、气态、固态的焦油粒子,C02、H20、S20、3,4一苯并芘等其他多环芳烃碳氢化合物,其中沥青焦油、沥青微粒是挥发性冷凝物,十分细微。粒烃在0.1――10呵之间,燃烧产生的烟尘也很细,平均为0.1――0.57呵,高温时比电阻大,采用常规除尘器不能达到环保要求,多采用电捕法净化,其它方法如焚烧法、湿法、吸附法因造价及诸多因素使用较少。蜂窝式电捕焦油器,它融合了同心圆式和管式电除尘器的主要特点,克服了卧式除尘器占地面积大、投资大的缺点。沉淀极(电场工作区)为六边型蜂窝管,电晕线均匀分布在各管之间,当工作时在直流高压电场作用下,烟气中所含焦油、沥青粒子、尘埃等导电介质,带电荷后被吸附汇集在沉淀极内外两侧,在高于沥青软化点的电场温度下靠自重流至筒体底部。进入电捕前烟气经过冷却塔喷淋降温、除尘、增湿,沥青比电阻随之降低,利于净化效率的提高,电捕器适用于捕集比电阻在104Qcm-5X10i0Qcm范围内的粉尘,当粉尘比电阻低于104Qcm粉尘沉积于极板后容易得返气流,当粉尘比电阻高于 5X1010Qcm时,容易产生反电晕。故采用预处理+电捕的净化方式,据有关资料报道,烟气温度每降低10C,净化效率可提高对一10%综合考虑到低温时沥青粘结,选择适宜的工作温度为 80〜90C,在此温度间其比电阻在最佳范围内。同时经过喷淋除去了大部分粉尘,提高了沥青的流动性,有利于沥青的排出。二、我公司沥青烟净化电捕器的优点:沥青烟尘专用高压电捕器设计思路的更新: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优化设计思路,增加设备适应工况的能力,降低投资,从结构设计上挖潜。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利用国内成熟技术。炭素行业专用立式电捕器,其优势如下:该设备系由公司根据碳素行业沥青烟特性及烟气含量专门研制设计的,产品使用针对性强。电晕系统增设稳定装置,使电极丝与极板保持最佳工作位置,减小气流(气量变化)冲击的摆幅,使电压维持在高电位稳态工作状态。(3)局压绝缘瓷瓶箱米用油浸式,保证图压输出功率不受损失,提高电场的强度。该设备采用两层配气,气体经二次配气,均匀进入电场工作区,以而保证电场的稳定性。塔内设有沥青分流装置,避免了因沥青粘度太大造成的高压正、负极短路。塔内装有消防灭火装置,对塔内沥青突发性着火燃烧及时扑灭,且塔顶装有防爆装置。电控系统设计合理,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恒流源技术,选用PLC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同时提供故障报警功能。对过流、过压、欠压等故障可及时声、光报警,且自动切断电源。(8)高压整流器,设计独特,磁路最佳、功率损耗小,电场强度大、直流线性好。碳素炉沥青烟的基础数据贵公司有两座碳素炉,沥青烟分两个系统两个烟囱分别排放。.一号炉1#炉共有36室,每室有4厢,每厢的长X宽X深为3.X1.2X2.75m,正常操作循环为 8室。烟气出口温度为150C,计算烟气量为75000nVh。.二号炉2#炉共有36室,每室有6厢,每厢的长X宽X深为3.X.25X2.75m,正常操作循环为8室。烟气出口温度为150C,计算烟气量为115000rn/h。沥青烟治理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GB9078-1996各种工业炉窑的有害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规定,达到二级排

放标准,即粉尘浓度wlOOmg/Nrl,沥青烟浓度V40mg/NA沥青烟治理的的工艺流程电捕焦油器净化沥青烟工艺流程简图:JIJI风机f地捕焦油器水池沥青焦油六、万百疝汨埋的金姑西里一.一号炉⑴.冷却塔©4600*12500⑵.循环水泵Q=25mh H=30m⑶.电捕塔©7000*13000蜂窝328个配用电源1200mA/72KV⑷.循环水池6*4*2.2m 砖混凝土结构⑸.引风机Q=85000mh H=3800Pa.二号炉⑴.冷却塔©5500*12500⑵.循环水泵Q=35r/h H=30mi⑶.电捕塔©8000*13000 蜂窝528个配用电源1800/A/72KV⑷.循环水池7*4*2.2m 砖混凝土结构⑸.引风机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