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奎密押:07考研政治六套卷试题及答案(六)_第1页
陈先奎密押:07考研政治六套卷试题及答案(六)_第2页
陈先奎密押:07考研政治六套卷试题及答案(六)_第3页
陈先奎密押:07考研政治六套卷试题及答案(六)_第4页
陈先奎密押:07考研政治六套卷试题及答案(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章教育陈先奎密押:08考研政治六套卷试题及答案(六)一、选择题Ⅰ: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

A.外在的否定

B.完全彻底的否定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2.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涵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体的思想活动

C.实践是主体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4.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A.信息的传播过程

B.信息的产生过程

C.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D.信息的刺激过程

5.资本主义地租是

A.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C.平均利润或农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

D.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Ⅰ(v+m)>Ⅱc

B.Ⅰ(v+m)=Ⅱc

C.Ⅱ(c+m-m/x)>Ⅰ(v+m/x)

D.Ⅰ(v+Δv+m/x)=Ⅱ(c+Δc)

7.资本主义的银行利润按其自有资本计算

A.等于平均利润

B.低于平均利润

C.高于平均利润

D.高于商业利润

8.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的原因是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9.1956年“八大”提出的建国目标或奋斗目标是

A.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B.为建设一个伟大目标而奋斗

C.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D.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0.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的是

A.《反对本本主义》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B.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争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

B.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

A.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

14.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5.“十一五”规划的核心内容是

A.经济结构调整

B.教育优先发展

C.增长方式转变

D.和谐社会建设

16.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首脑会议提出的与建设和谐社会相对应的一个国际政治主张是

A.建立国际新秩序

B.推进世界民主化

C.建设和谐世界

D.推进多极新秩序二、选择题Ⅱ: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客观性

B.物质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18.上层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A.政治上层建筑

B.观念上层建筑

C.自然科学

D.社会心理

19.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20.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

B.全部社会关系

C.经济关系

D.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2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表明

A.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

B.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交换和商品价格反映的总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平等关系

D.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价格由价值决定

22.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A.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B.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C.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D.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不正当竞争

23.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原因在于

A.垄断的实质就是竞争

B.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C.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私有制经济

D.不存在“绝对的集中”和“纯粹的垄断”

一、选择题Ⅰ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解析】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农产品的价值,农产品在市场上按价值出售,从而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以地租的形式出让给土地所有者。

6.【答案】D

【解析】选项A、C给出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B项给出了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只有D项给出了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7.【答案】A

【解析】由于银行也是独立经营的资本主义企业,所以银行资本的自有资本部分也要求取得与其投入资本相适应的社会平均利润。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A、B、D均不正确。

12.【答案】A

【解析】B项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C项是改革开放以前作为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提出来的。

13【答案】C

【解析】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部分,思想道德建设是灵魂和核心。

14.【答案】A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政体。

15.【答案】C

16.【答案】C二、选择题Ⅱ

17.【答案】ACD

18.【答案】AB

19.【答案】CD

20.【答案】ACD

21.【答案】BD

【解析】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主要体现在商品价值决定和价值交换两个方面。但是这种平等并不表明相同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各种差价普遍存在;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不平等交换也大量存在,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平等的。

22.【答案】ABCD【解析】选项A、B、C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三个作用,选项D则是价值规律的应有之义,因为要坚持等价交换原则,就必须保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3.【答案】BCD

【解析】竞争是与商品经济和私有制相联系的,资本主义垄断不可能是绝对的集中或纯粹的垄断,竞争便不可避免。不能认为垄断的实质就是竞争。

24.【答案】ABC

25.【答案】ACD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因此,本题的正确项是A、C、D。

26.【答案】ABCD

【解析】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它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的核心内容,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才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7.【答案】ABC

28.【答案】ABC

29.【答案】ABCD

30.【答案】ABC

31.【答案】ABCD

32.【答案】ABCD

33.【答案】ABD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是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础、以人的社会性为中心的科学人性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作为整体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动物所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是人在同自然、社会和自己本身的三种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的这三种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人性的系统结构,完整地表现了作为整体存在的人。(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形态和特征。人的精神属性是指人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的精神属性也是人的社会属性,因而可以把人性或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4)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社会属性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离开人的自然属性,人也就不成为人了,更谈不上其社会属性。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并没有停留在人的自然属性方面,而是认为仅凭人的自然属性,还不能把人与一般的动物真正区别开来。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能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更多的标志着人之为人的特点。因此,人的社会属性具有根本的意义,是人的本质属性。

(5)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客观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中不可确定的趋势。但是,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人们在工作中应该立足必然性,利用偶然性,通过偶然把握必然,使我们的行动更具自觉性。一方面,偶然往往是认识创新的向导,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因素,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应该在群众生老病死的大量日常特别是非日常的偶然事件中表现出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2)好的可能与坏的可能。中国政府近年来危机管理的实践表明,危机管理中一般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即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危机管理或抗非典在哲学上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及时认识、控制坏的可能,把坏的可能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坏的可能向好的可能转化,使好的可能变成现实。

例如,禽流感危害人类是坏事,但是,禽流感发生以后,人们对食用家禽“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进而对食用各种野禽鸟类“望而却步”,为人类保护、爱护鸟类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坏事变成好事。

(3)原因与结果。2005年11月哈尔滨停水事件发生后,再一次让人们对“突发公共安全”问题产生高度关注。据调查,87.4%的被调查者认为突发公共事件也可能发生在自己的城市;86.4%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原因;88.6%的被调查者提出: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方面应有突发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有备无患,居安思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众了解事件原因可以从容应对,不了解事件真实原因,反而容易为流言所惑,产生恐慌。——★相关思考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

【答案要点】

(1)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所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指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是客观历史发展顺序和认识发展顺序的反映。

(2)逻辑与历史之所以相互一致,是因为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由历史的东西派生出来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3)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并非机械的一致。逻辑的东西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这种“修正”表现为逻辑按历史的规律性来“修正”历史,撇开偶然抓住必然、根本方向和基本线索,从而能够在比较纯粹的形态中把握历史的内在规律。

分析辩证思维方法的辩证唯物主义属性。

【答案要点】

强调主观辩证法就是在思维方法中坚持唯心主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它割裂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1)主观辩证法是以概念、判断、推理和理论体系诸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发展的辩证法。

(2)主观辩证法是有其主观的形式,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来断定承认主观辩证法就是主张唯心主义。这是因为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作为主观辩证法基础概念本身有其客观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现象、关系、过程的一种抽象,它本身是人们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反映。分析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

【答案要点】

(1)感性具体是感觉多样性的综合,是感官能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规定性的综合,是具体在思维中更深刻的再现。

(2)理性具体不是现实中的感性具体,而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比感性具体更深刻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3)“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以关于客观事物的抽象规定为逻辑起点,通过逻辑中介,达到思想具体,即“多种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它是理性认识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形成概念体系,构建理论框架及体系的过程和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它属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是对事物本质的完整的认识过程。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则是理性认识形成以后,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认识的过程。

总之,前者是思维再现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属于思维运动;后者已进入实践领域,不可混同。36.【答案要点】

(1)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最早是由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提出来的。马克思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积极成果——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我们当前要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是因为:第一,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出发点发生了变化;第二,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

(2)当前我们要使劳动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就要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劳动价值的种类的认识:它既包括直接生产劳动,也包括科技型、管理型、服务型的劳动;第二,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领域的认识: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也包括精神生产领域。第三,深化对科技劳动重要性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突飞猛进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四,深化对资本要素拥有者的认识,他们具有资本要素拥有者和复杂劳动者双重身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7.【答案要点】

(1)王明的这种主张是错误的,是右倾投降主义的一种表现。

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又没有共同的组织形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大特点是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留在抗战阵营内部,又执行反共、限共、溶共政策,害怕和反对共产党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人民民主力量,随时企图削弱和消灭共产党。因此,“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只能把共产党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必然导致共产党和抗日民主力量的大失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②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①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须统一,又须独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最根本的经验,也是革命成败的一个关键。

②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同时,在对顽固势力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③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尤其在抗战时期与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合作时,必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所谓联合,就是同他们的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和平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④革命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相关思考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党内合作”形式的形成原因、优点、缺点和经验教训。

【答案要点】

(1)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实施党内合作,一是由于我党建党初期力量弱小,二是由于共产国际的指示,三是由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比较有力量,同时又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政策,四是由于我党在领导权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即中共二大、三大虽然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并没有明确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反而强调国民党负有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使命。正是由于在理论上认同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才使中共从主张平行合作转向了党内合作。(2)国共党内合作,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主导方面。凭借国民党自身地位与实力的重要性,孙中山既比较真诚地采取反帝、联俄、“容共”和支持工农运动的政策,又极力坚持国共党内合作,目的是坚持和确保国民党的主导地位,通过党内合作限制共产党的独立发展,将中共置于国民党的控制之下,以防止中共取代国民党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中心。

(3)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国民党获得新生国民革命出现新局面,第一次大革命高潮迅速到来,另一方面,通过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使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很快走上中国革命的政治舞台,迅速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和思想影响,在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4)但是,由于中共的合作条件特别是独立性问题得不到国民党的认可和支持,国共党内合作虽然在大革命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始终存在明显的分歧和隐患,存在着严重的斗争和分裂倾向,存在着争夺领导权的严重斗争。当中共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下采取不断妥协与让步的办法以维持合作时,大革命的失败和国共合作的彻底破裂就不可避免了。

(5)国共合作是在承认和接受国民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排共、统一战线的发展在共产党内滋生的右倾投降主义思想等对共产党产生了不良影响,并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统一战线最终破裂。

必须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资产阶级采取既斗争又联合的政策,建立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38.【答案要点】

(1)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科技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但科技革命并没有决定社会,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从某一次科技革命中直接产生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反而是在科技生产力落后的国家首先产生,而是技术具体化的社会;另一方面,社会革命又促进科技革命,但社会革命并没有决定科技发明,只是社会利用技术。(2)当前世界的网络社会确定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占优势的,但是,技术是中性的,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重视住处技术作用,自觉把握先进生产力和当代社会的前进方向,把社会主义优越性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总之,在判断网络(信息)社会性质时,要破除离开生产力空谈社会主义,又要反对用单一技术发展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机械论,技术是中性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等同于资本主义,可以为资本主义利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关键在于人的主体选择。

39.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II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答案要点】

(1)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①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和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等。

②联合国遵循基本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者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参与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务,等等。

(2)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主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

①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方面,联合国发挥了冷战时期从未发挥过的作用。

②在军控和核裁军方面,联合国也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③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各国、各地区的协调中心;

④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纳朋友、维护利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的场所。

(3)美国与联合国的主张

小布什任美国总统后,其“单边主义”倾向急剧膨胀,美国不断向联合国的权威提出挑战。2003年,美国不顾联合国多数国家的反对,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向伊拉克发动战争,违背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使联合国的命运面临严峻的考验。

美国的改革方案是要使联合国成为其称霸世界的战略工具。

(4)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基本主张

①强调地区均衡原则;

②增强发展中国家代表性;

③联合国改革应该尽可能取得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广泛共识。在没有形成广泛共识之前,反对把任何方案强加给联合国进行表决,以免造成联合国的分裂。

(5)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主要方案和主要分歧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主要方案:精简联合国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削减财政支出,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等。

主要分歧:分歧之一是安理会成员究竟扩大到多少比较合适。一种意见提出在现有15个成员的基础上增加9个,另一种意见则提出增加11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