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68-70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具】磁铁球【学具】小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好,上课之前我们就先来玩个抢板凳的小游戏,愿意参加的同学请举手。5名同学,4个凳子,我猜至少2人坐在同一个凳子上,你相信吗?我们来验证看看。下面我宣布游戏规则:我喊开始,大家击掌,你们开始围着板凳同一个方向转起来,我喊停,你们要抢坐在板凳上,听明白游戏规则了吗?好,开始。。。。。。。停。同学们,经过验证,至少有2人坐在同一个板凳上。这个结论是。。。。。同学们,其实游戏很好玩,问题也很简单,对吗?不过这类问题,蕴含了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叫抽屉原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智与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课件:请大家看大屏幕。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师:4个小球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2个小球。这句话里哪个词语比较难理解?这里总有是什么意思?(总会有、一定有、肯定有。)至少是什么意思?(最少、不低于、不少于、最底线。)至少2个是什么意思?(最少有2个,不少于2个,包括2个或2个以上)现在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理解。生:不管怎么放,一定有一个抽屉放了2个或2个以上的小球。师:还可以怎么理解?谁还想补充?师:的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任意摆放,一定有一个抽屉放了2个或2个以上的小球。师: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呢?我们还是需要(验证)。2.枚举法,请大家看大屏幕:4个小球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小球。验证导航1、有几种放法?可以摆学具、画草图或分解数。(原片代替小球,方框代替抽屉)2、圈出符合要求的抽屉。3、根据记录结果,你的猜测对吗?4、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明确有4种摆法)(横着总有,竖着最少)2生摆小磁铁。还有不同摆法吗?看来只有这4种情况。请这一小组的两位同学来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大家认真倾听,可以质疑,也可以补充。师:请给大家说说你们的想法。(找到符合要求的抽屉)生:大家看,这种摆法中符合要求的抽屉是有2个小球的这个抽屉。这种摆法中符合要求的是3个小球的这个抽屉。所以根据我们的验证,4个小球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小球。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问问大家:你们还有问题吗?还要补充吗?(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师:感谢两位小老师这么有条理地精彩汇报,请回。同学们请看,通过这两位同学的汇报,我们看到每一种摆法中,都有符合要求的抽屉。都是2个或2个以上的小球。所以验证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小球。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请(提前收着)展示他的学习成果。(2)同学们,我是用了画草图的方法来验证的,请看,我用圆代替小球,用方框代替抽屉,有这样4种放法,(安排学生)圈出每种摆法里符合要求的抽屉,分别是2、3、4个,所以通过画图验证,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小球。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师:嗯,这种画草图的方法,数形结合,便于研究。谢谢你。(3)生:同学们,我是用了分解数字的方法来验证的,请看,共有4种分法。400310211220我把每种分法中不小于2的数,都圈出来,分别是234证明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小球。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用数字帮助解决问题,简洁,明了。值得学习。师:大家请看,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画草图和分解数其实和摆学具的过程是一致的,只是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更便于研究。(3)小结:指着板书。以上我们罗列了所有放法,经过推理,得出了结论,这种思考方法叫做枚举法。(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如把4个小球放入3个抽屉,让学生用原片代替小球,用方框代替抽屉,都是让学生自己操作,当然还有画草图,分解数等操作,这都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3.假设法师:如果是100个小球放进99个抽屉,用枚举法,你觉得怎么样?师:看来我们需要寻找。。。简便方法了。(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继续以4个小球放进3个抽屉研究可以吗?师:除了像这样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哪种方法能让我们快速地验证结论。预设1:(假如每个抽屉先放一个小球,余下的一个,任意放进一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了2个小球。)(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预设2:哪种放法最能说明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小球。生211的情况。师:说慢点,我给你当助手,摆给大家看看。师:为什么要在每个抽屉里都放一个小球呢?生:分得均匀能做到最少。师:这种分法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师:为什么要平均分呢?生:因为平均分才能让每个抽屉的小球个数变得少,以保证得到至少数。(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推理能力真强。)师:(大家看这种方法,就是枚举法中的哪种方法?)这样只能证明,总有一个抽屉肯定有2个小球,怎么能证明至少有2个呢?生:这样分已经是每个抽屉中的小球尽可能少了,如果这样符合要求,那另外的情况,肯定也符合要求了。师小结:同学们看,这种尽量平均分的放法,没有空着的抽屉,如果这样符合要求,那么另外的情况,肯定也符合要求了。课件演示:师:谁再看着大屏幕说说刚才的推理过程。刚才用了假设平均分的方法,每个抽屉先放入1个小球,余下的1个小球,任意放入一个抽屉,都会出现总有一个抽屉有2个小球。这种假设平均进行推理的思考过程叫做假设法。能尝试着用算式是表达我们平均分的口头推理过程吗?4÷3=1……11+1=2这里的1都表示是吗?平均分的和余下的一个。小结:刚才又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了假设平均分的过程,你感觉怎么样?看来用除法算式来验证结论就更简便了小结:刚才我们先假设每个抽屉里先放一个小球,余下的再放进任意一个抽屉,先经过口头推理验证结论,然后又把口头推理的过程抽象出了算式。其实它们也是同一种思考方法叫假设法。我们还发现假设法是枚举法的一个特例。4.方法比较师:下面我们换个数据,继续用枚举法和假设法来研究行吗?我是用假设法来验证的。能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再列出算式行吗?5个小球放进4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个小球?7个小球放进6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个小球?100个小球放进99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个小球?大家都是用哪种方法来找至少数的?为什么都用了假设平均分的方法,而不是用枚举法呢?枚举法:直观,大数时不合适,假设法:抽象,大数时合适。用算式进行推理,简单明了。5.概况规律,构建模型引导学生完成下面表格:6个小球放进5个抽屉。说算式。想法。口头推理。师:这一题,请同学们伸手指表示至少数。(23)请3个小球代表队发言。至少数加了1,请2个小球代表队发言,你们是1+1。咦,老师糊涂了,究竟是2个还是3个呢?生:假设先把7个小球进行平均分,剩下的2个小球放入同一个抽屉。生:剩下的小球放进两个不同的抽屉。师:大家还有问题吗?按2个小球代表队的意思是:先把小球平均分,然后把余下的2小球再尽量平均分在两个抽屉,从而找到至少数,是1+1。这里余下的小球再尽量平均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加1还是2)解决完表格中的问题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一直到什么时候至少数都是3?什么时候变成4?追问: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先横着观察至少数是怎样求出来的,再竖着观察,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结:把小球放进抽屉,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那么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商加1个;如果正好分完,那么至少数就等于商。(把小球换成别的物体行吗)也是可以的。课件:把物体放进抽屉里,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那么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商+1个物体;如果正好分完,那么至少数就等于商。同时说明:抽屉原理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最早提出,因此又叫做狄里克雷原理。同学们,老师真佩服你们,数学家研究了很久很久的问题,大家这么快就总结出了规律。真了不起。集体的力量大于一切。真为你们高兴。掌声送给自己。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鸽巢问题。出示鸽笼问题,让学生解释,并说说这里的鸽子和笼子各相当于什么?教师说明:抽屉原理也被人们形象的称为鸽巢原理。2.找身边的抽屉原理。例如文具盒原理、口袋原理等。教师指出:抽屉原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其实就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种方法,一个模型,在解决问题时关键是要看清什么是抽屉,什么是待分物体。(设计意图:通过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鸽巢问题”,初步经历“数学证明”过程,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鸽巢问题)3.解释应用。让学生用抽屉原理解释课前交流的问题:为什么26位同学中至少有7人在同一个季节里出生;为什么26位同学中至少有3人在同一个月出生。引导思考:把什么看作抽屉,把什么看作待分的物体?4.揭秘抢凳子游戏。引导思考:把什么看作抽屉,把什么看作待分的物体其实像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些问题就叫做于“鸽巢问题”或“抽屉问题”它们里面蕴含的数学原理,我们就叫做“鸽巢原理”或“抽屉原理”5、批驳算命。古代对抽屉原理的记载。通过史料,使学生感受到:研究问题时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善于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到抽屉原理更广泛而深刻的应用。)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鸽巢问题(抽屉原理)《鸽巢问题》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足够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二年级时就已经学完。生活经验: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建模数学思想。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鸽巢问题》效果分析《鸽巢问题》的评测练习,完成的效果很好。学生对于抽屉原理的理解很到位,练习效果都不错。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1、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我鼓励、引导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鸽巢原理”的过程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2、本节课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鸽巢原理”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与“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鸽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鸽巢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这个过程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体现。3、我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鸽巢原理”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它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要用几个“鸽巢”。因此,教学时,不必过于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总之这节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动手感知,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过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强调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数学学习中,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本节课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交流讨论,以及教师实际演示为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来理解抽屉原理。化抽象为直观形象。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鸽巢问题》教材分析本教材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是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人)。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之为“鸽巢问题”。“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论。因此,“鸽巢问题”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鸽巢原理”的变式很多,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此类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鸽巢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能不能将这个问题同“鸽巢原理”结合起来,是本次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鸽巢问题》评测练习一、填一填1.6个小球放入5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个小球。2.7只鸽子飞进了6个鸽笼,总有一个鸽舍至少飞进了()只鸽子。3.7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舍,总有一个鸽舍至少飞进了()只鸽子。4.把11本书放进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本书。二、解决问题。1.在18位同学中,为什么至少有5人在同一个季节里出生?2.在27位同学中,为什么至少有3人属相相同?3.抢板凳游戏揭秘:5个同学,4个板凳,至少有2人,坐在同一个板凳上,为什么?《鸽巢问题》教后反思

《鸽巢问题》也叫《抽屉原理》,新教材把这一部分内容纳入了数学广角。当我第一次看到《鸽巢问题》成为必学内容时,老师们都很困惑;什么事鸽巢问题?这么难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吗?我的印象是《抽屉原理》很难理解,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搜集了很多学习资料,文中对“抽屉原理”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是我对“抽屉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也终于理出了头绪。抽屉原理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本节课我就设计了“抢凳子”游戏来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就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个“抢凳子”的游戏好吗?想参加的请举手。我让五名同学来抢四个凳子,老师猜总有一个凳子上坐了两名同学。借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智与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会,才是有效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如把4个小球放入3个抽屉,让学生用原片代替小球,用方框代替抽屉,都是让学生自己操作,当然还有画草图,分解数等操作,这都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通过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鸽巢问题”,初步经历“数学证明”过程,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鸽巢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的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几次试讲一直都比较顺利,我对学生的情况考虑较少,当学生的发言较少时,我没能及时进行调整,有走教案的痕迹,由此也暴露出我对课堂的调控,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没能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时的给予认可和指导,是教学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后的教学中,我感觉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鸽巢问题》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二、课标解读(一)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在数学上,一般是用反证法对“抽屉原理”进行严格证明。在小学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