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15篇)-4_第1页
小学语文教案(15篇)-4_第2页
小学语文教案(15篇)-4_第3页
小学语文教案(15篇)-4_第4页
小学语文教案(15篇)-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语文教案(15篇)小学语文教案(15篇)小学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的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2、通过朗读、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三、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哪位同学知道其他关于思乡的诗歌呢?〔学生自由答复〕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静夜思》吗?那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背这首诗。那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再学习一首同类型的诗歌——《秋思》〔学生齐读题目,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张籍呢?学生举手答复后,老师出示ppt中张籍的文学常识。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或联络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老师作适当的点拨。3、老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小组比赛朗读、男女生赛读。〔三〕深化研读,重点感悟1、学生举手朗读。举手说一说:这首诗歌名为《秋思》,是什么意思呢?明确:在秋天时的所见所思。2、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忧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翻开已封好的信查看。3、全班齐读前两句,学生考虑答复:①“洛阳城里见秋风”,仅仅是要说秋天到了吗?明确:秋天大雁南归,秋风萧瑟,更能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增添悲凉的气氛。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更能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②“意万重”是什么意思?能看出什么?明确: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作者分开家乡和亲人很久了。③假如是你分开家那么久,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答复,表达思乡意思即可。4、学生齐读三、四句,分成小组讨论:①作者为什么会把封好的信又拆开了呢?明确:因为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太深切了,信都封好了,还怕落下什么没有写在信上,所以才会又翻开来看,再多写点。②从这两句感悟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浓浓的思乡之情。③作者想说的话能都写下来吗?为什么呢?明确:不能,因为作者想说的太多了,信纸根本不够写,不够作者表达,而且“匆匆”也说明了写家书时的匆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作者把想写的内容都写下来。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迫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四〕拓展延伸书信,是联络游子亲情的纽带,所以诗人借家书写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很多。如,唐代孟郊《归信吟》中说的“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我相信,当书信被捎走的时候,诗人的心也随之而去了。此情此景,让人生出多少感慨啊!ppt出示其他与家书有联络的诗歌,积累下来。〔五〕小结作业小结: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作业:1、背诵《秋思》,积累与家书有关的诗句。2、假如你也是离家很久的游子,请你写一封家书给父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经历不够,对于思乡类型的诗歌把握得不够深化,所以应该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思乡的诗歌进展比拟分析^p,例如列出《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的比拟表格,比照分析^p,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总结思想类诗歌的特点。《秋思》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好!我这节课所教授的《秋思》是人教版五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我就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及教后反思等方面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导、帮助!一、明确教材地位小语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老师要围绕“主题”来设计和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做到心中有目的,心中有要求,心中有学生。第九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浓浓的思乡情”,单元单元训练重点有三个: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比照阅读,使学生领悟到都是抒发思乡的情感,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一样,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设计理念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或喜或悲,或叙或议,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秋思》语言平实而情韵绵长,诗歌的语言、意境方面有很大的挖掘、发挥的空间,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的要求,本节课旨在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即: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验诗人的内心感受,进入古诗描写的意境,在朗读吟诵中感悟古诗的意蕴和情感。为了引导学生能从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后品读出诗人潜藏的浓郁情感,领悟诗人复杂深沉的乡情,教学中,教者力求通过主线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读、思、议,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很快进入特定的思乡怀亲的情境,营造出浓烈的思乡气氛,使学生、教者、作者融为一体。在品读感悟、合作交流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语言表达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背诵,积淀优秀经典文化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有所开展和提升。三、内容确定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教学重点,本节课我设定以下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2、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读懂古诗大意。3、在详细的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学习作者叙事抒情的写法。教学重点:诗意,品味诗句,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在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学习作者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四、教学策略的选择本节课,我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1、读思结合法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课采用诵读为主,读思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多层次,多形式朗读课文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合作探究法“老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p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论”。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问题,交流看法,充分发挥同伴的智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互助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3、情境教学法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想象才能,也累积了一些生活体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详细生动的场景,可以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特定的背景下,人物内心的感受以及情感的表达,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语言表达得到开展和锻炼。五、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个别朗读、互相读、自由读、默读、放声诵读,反复吟诵,老师富有感染的范读、引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接触文本,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增智。学生在朗读中仔细咀嚼语言文字的“味道”,体味语言文字的情感,品出语言文字的魅力,读出语言文字的精彩!营造出以情动情,以声传情的古诗词教学气氛。六、教学思路和流程。为了达成教学目的,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打破难点,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朗读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名句导入新课,理解诗题的意思。因为这首诗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了,所以就将同学们熟知的诗句归类整合到一块儿,通过诵读,把学生带到思乡诗的气氛中来。〔二〕读古诗,在读的根底上,练习读出节奏,再读古诗了整体把握古诗大意,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三〕品诗、入境。在这个环节,首先是以一个大问题“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抓住诗中“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关键词】:^p来启发学生默读考虑,深化文本内容,为学生找准思维的支点,也是作者情感生发,教学重难点内容的打破点。然后就在交流感悟中,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作者背景,联络生活实际,训练学生语言,在详细的情境中,通过比照迁移,明白张籍在洛阳见到的是什么,见不到又是什么,感受作者复杂的内心,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一步一步地走近作者,走进文本,从而深切地感受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写封家书的艰辛与不易。在充分理解内容的根底上,老师通过不同层次的引导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将浓烈的思乡情流露出来,表达出来,古诗诵读自然有了韵味,学生的感受也更丰富了,这既是学生体会古诗表达情感的过程,也是对古诗的意思和内容的再认识。〔四〕主题升华,悟诗情补充了孟郊的《归信吟》中的诗句,更加凸显了诗人的无奈,凄凉,甚至还有对捎信人的嘱托。最后,在配乐反复吟诵整首诗和诗题,学生早已熟读成诵了,情感得到升华,再度彰显秋思主题,与导入照应,构造完好。写作手法的讨论自然明了,点到为止,没做过多分析^p。〔五〕拓展阅读补充阅读了古人思乡名句,在诵读积累的根底上,简单比拟了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读更多的思乡诗,提早印发的阅读材料,读一读,背一背。激发学生主动背诵古诗词的兴趣,轻轻开启诵读经典的大门,幽幽书香伴随还成长。〔六〕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设计表达了分层、开放式作业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开展,有所进步。设计了根底性的默写,难度较大的习作练习,小学主要是练习写记叙文,古诗中已经提供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提醒学生在写作时注意,习作的内容就会更详细,明白。选做题,唱一唱思乡的歌曲,背一背思乡诗词属于理论性作业,鼓励学生自主理论,全面开展。〔七〕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局部。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的效劳的,主体由古诗重点词语主要内容组成,古诗表达的思乡情及叙事抒情的写作特点,整个板书简洁、明了。七、教学反思〔一〕目的达成情况本节课,学生的朗读、诵读练习充分,完成了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目的。在回环往复的诵读中,感悟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理解了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默写古诗和改写故事在第二节课上得到落实,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的。〔二〕课件制作及运用课件选用了和秋天很协调的深色图片做幻灯片的背景,设计简洁朴素,呈现的是本课重难点,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三〕存在的问题由于本人程度有限,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缺乏和问题,恳请各位领导、老师们针对这节课和古诗词教学方面提出珍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争取做得更好!谢谢大家!小学语文教案2【教学目的】1、回忆生活,重温往事,酝酿倾吐欲望,进步写作兴趣。2、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描写,“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比拟连接地写一段话。【作前准备】结合语文第4课的内容,展开评选“小笑星”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搜集生活中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的一些有趣,可笑的事例,然后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严密联络,为习作作好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导语:前天,老师参加了我班举行的“谁的笑话最可笑的活动”,班级中涌现出一批笑星。同时理解到同学们家人在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可笑的事情。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时机,把你遇到的或搜集到的可笑的事情写下来,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分享。二、出示题目,指导审题。1出示题目:一件可笑的事2考虑:读了题目,你知道了要写什么?①是抓住“可笑”来写;②写一件事;③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达人物特点。三、挖掘素材,翻开思路。1、回忆趣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事让你想来觉得可笑?如:小孩穿大鞋;拆“家当”;学妈妈涂口红;叫错人;把洗面奶当牙膏;扮演角色2、诱导独立考虑:①这些事中,哪些事你认为可笑而想要写出来告诉大家?②从那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个怎样的人?3、交流归纳①某某穿大鞋、大衣服和涂口红,看出他〔她〕是个天真得意的人。②某某拆玩具,看出了他〔她〕是个爱动脑,动手的人。③某某把洗面奶当牙膏,看出了他〔她〕有个粗心的人。小结:最好的材料是自己亲身经历而别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实、新颖是写好作文的根底。四、展开想像,编拟故事。1、再读《刮脸》,展开讨论:《刮脸》这个故事为什么深受大家喜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小贝当描写得生动活泼的呢?2、交流中体会写作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特点。3、老师指导:写好作文除了选择真实素材以外,要把文章写详细写生动,展开想像同样重要。但是想像必须合理。4、选择学生交流中的一个事例,随机指导一篇作文,以作示范。五,独立考虑,下笔成文1、交代习作要求:选择一件“可笑”的事情,学习《刮脸》一课的写法,写好一件事;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把你笔下的人物写得比拟生动。2、学生独立写作。3、交流活动。①在教室中安设一个交流角,请先写好的学生去交流角与同学交流作品,互相点评并指正。②大组交流,老师点评。4、学生自行修改作文。小学语文教案3教学目的:1、进步学生的识字兴趣。2、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主动认字。3、稳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4、积累对“越……越……”的句式的用法。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和重点:“我会认”中的认字练习和比拟形近字教具准备:实物场景图卡、小标牌、课文挂图、字卡、磁带、投影仪第一课时一、我会认1、谈话导入,出示“木”,小朋友认识它吗?2、出示转盘,认读转盘上的字。3、开火车认读。4、小组讨论:这8个字藏着一个机密,你发现了吗?5、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个“木”字呢?6、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迷”,学生边拍手边说:“转盘转起来,机密快出来”随之,转盘转动,停在哪个字,就读出字音,并说说为什么有个“木”字旁。7、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木”的。二、我会读1、激趣导入,出示“我会读”。2、小男孩在读什么?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3、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4、出示六幅图,分发各小组,小组合作,从八个标牌中选择适宜的贴在图上。5、小组交流。6、小组派代表上台领读标牌上的文字。7、全班齐读。三、扩展活动1、识字比赛。⑴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平时从生活中积累的汉字,搜集在一张卡上,和同学们交流。⑵小组间交流。⑶老师抽查,奖励。2、引导发现识字方法。⑴小朋友们会认这么多的字,能不能说说这些字你是怎么知道的?⑵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四、情境表演如今我们在大街上,一位同学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呢?五、布置作业读一读以下的笔划:女走土亅第二课时一、比一比,写一写1、出示第一排的三组生字,请同学认读。2、请学生小组内自由说说:这些字哪些地方不同?3、学生练说,老师巡视。4、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十”字下面加一横“土”。“日”字里面多一横“目”。“小”字去钩多一撇“少”。5、自觉第二排的三组生字,说说哪些地方不同。6、评议:“天”的捺笔变弯钩“无”。“手”的竖钩变弯钩“毛”。“田”上出头下弯钩“电”。7、写字。⑴强调关键笔画。⑵注意强调写字姿势,老师巡视。⑶展示作业,全班评议。二、我会读1、出示三句话。2、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三句话中一样的地方。3、同桌互读,交流。4、全班齐读。5、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哪课读过?说出来。6、扩展练习⑴出示投影,演示小朋友的个子越来越高;树上的叶子越来越绿;雨越下越大。⑵请学生根据演示,用“越…越…”来说话。三、读读背背1、展示古诗积累。请学生自由上台朗读自己会的古诗,比比谁读得好,会的多。2、学习新诗。⑴出示挂图,老师配乐范读。⑵学生跟读,领会诗的节奏和韵脚。⑶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通。⑷同桌互读。⑸老师抽查,纠正错音,注意“锄、谁、知、中、餐”的读音。3、感悟诗意。⑴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图和个人感悟设计动作。(如:擦拭汗水)⑵学生边动作边读。⑶指导背诵。4、课后延伸。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四、布置作业选词填空:一个一头一口1、田地里有()牛。2、这里有()人。3、我只想喝()水。小学语文教案4教学目的:1.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2.放飞假想,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展个性。3.让学生乐于、敢于、擅长表达,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发言,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教学设计: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你们会讲故事吗?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进展讲故事比赛,可是有一个问题难住了它们,咱们去帮帮它们,好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出示“续编故事”要求。1.师生齐读要求。2.读文字“春天里……”一段后先发挥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小故事。3.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讲的,可以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学生思维。评价总结1.小组推荐优胜者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进展点评。预案:〔1〕假如可以种太阳就好了,于是,他找来了一个花盆,装满了土,挖个洞,放在阳光底下,心想:“明天就会有好多太阳长出来了!”〔2〕这样,花儿就吸收不到充分的阳光,让太阳妈妈再生几个太阳宝宝吧。〔3〕牛牛想:“我拿个一盆子把阳光吸收起来,等花儿需要它时再把它放出来,那该多好啊!”2.说说你最喜欢谁编的故事,夸夸他〔她〕,有么建议对她提出来。3、评选出“故事大王”,奖“小笑脸”。师生评价:我们的小笑脸应该奖给谁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尊重学生,进展奖励。4、师评价小结: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听,小动物在夸你们呢!〔放录音:谢谢同学们,你们真棒!〕认真倾听,取长补短,为学生提供一个交际环境。享受学习乐趣。学生参与评价,公平、公正。小学语文教案5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形象、准确的语言,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3、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土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积累下来。难点:、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爱故土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教法、学法:1、课堂上注重朗读,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去主动学习,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以读为前提,在读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2、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别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联络自己,联络生活实际,让自己的情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读议领悟中给予学生独立考虑和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培养创新意识。设计理念: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感情真挚,充满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选择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生情”的方法,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品词析句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同学们,老师知道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你看: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有一个美丽的海岛,这就是樊发稼的故土,这里曾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妙的回忆,那密如蛛网、纵横交织的清清亮亮的小河;那灿假设群星、叫不知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孩子们,这儿美吗?这么美的风光只给作者留下了深化的印象。然而,他最难忘的却是那些朴实无华的芦苇。这终究是为什么呢?如今,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故土的芦苇,去追忆那遥远的童年生活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二、细读深究,品读悟情1、自由的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语句,2、快速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描写芦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童年趣事的?3、指名读8——10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芦苇特点的语句。4、课件出示: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5、那么这句话写了芦苇的什么特点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在这句话中你看到了几个叠词,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6、多么得意的芦苇啊,谁愿意读出它的得意来?三、合作研读,自主交流1、是啊,多么得意的芦苇啊,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拟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芦苇图,多么令人神往啊。不仅如此,在芦苇丛中还有很多趣事呢?快速阅读11—13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吹芦叶哨折芦叶船捉纺织娘)2、指名读女生读句子,男生配动作和声音注意读出欢快劲。3、下面谁愿意来读读第二件事,看看你又在哪句话中看到了作者的快乐。(“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梦想,顺流而去……”)4、带着快乐的心情,让我们来看看最有趣的一件事吧。5、纺织娘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出示)6、课文是怎样描绘纺织娘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愿意来读读。7、作者如诗一般的语言更让人陶醉,来,下面我们齐读4、5、6、7自然段。10、大家看,这些风光怎么样?他们和芦苇有关系吗?可不可以去掉呢?为什么?(不可以,这几句恰恰说明故土很美。)四、体味情感,升华主题1、这段结尾再次出现省略号,说明作者对芦苇难以忘怀的根本原因是:故土的芦苇!你给过我不少(生接:童年的欢乐。)2、童年往往是最快乐,最难忘的。而作者的童年是和故土的芦苇分不开的。所以作者发自内心地说:(课件出示:生我养我的故土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五、拓展延伸,再造升华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的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感情,寄托着自己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孩子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美丽的风光,学到这儿,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课件出示:家乡,我爱你)谁愿意说说你爱家乡的什么?说得真好,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心中充满爱的好孩子。课下请你饱含深情的,写一写你对家乡的热爱,好吗!(家乡的蓝莓、红豆、灵芝、蘑菇等等)六、板书设计小学语文教案6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2、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柳笛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柳笛声声”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还读不准。(2)听老师范读课文,学一学自己不认识的字。(3)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要求会认的字,并画出来,再读一读。(4)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进展“愉快闯关”游戏。出示课件:第一关:读词语。第二关:开火车式读字。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考虑:你是从哪一个自然段看出“我”迷路了?(2)指名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请学生再读一读,读出主人公的心情。(4)假如你在野外边迷了路,找不到爸爸妈妈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自己心情的句子吗?(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读48自然段,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7)再读,边读边画出我和卡廷之间的对话。(8)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9)师生合作分角色读。(10)让学生演一演。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5、课后积累。让学生把本课的好词佳句记下来。小学语文教案7课前准备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3遍。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废品。一、读通读顺采取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二、扣题设疑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三、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照“问题”线索朗读感悟〔一〕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到底丧失东西了没有?他们丧失了什么东西?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朗读第六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全班自由朗读第六段,一边读一边想: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丢”了什么东西?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丧失”的东西。启发情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假如你是一个保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的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2〕假如你是这些乱丢垃圾的同学当众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二〕那几位“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读第七段,随时纠正朗读中的问题,适当领读。全班自由朗读第七段,一边读一边想: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他们“领”回自己的东西了吗?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引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假如你是那几位丢东西的同学中的样子,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2〕假如你看到了这几位乱丢垃圾的同学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就怀着喜欢的心情朗读课文。四、演读课文〔一〕出示“道具”──一袋垃圾。〔二〕演出准备──朗读课文第4、5段。重点知道朗读第四段中唐老师的话:自由读,争取读得正确流利,一字不差。哪位同学能做个严肃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请大家面带严肃的表情朗读唐老师的话。〔三〕师生共同演读课文。小学语文教案8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以下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根底上读懂课文。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考虑的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教学步骤:〔-〕导入1.启发谈话。〔1〕同学们,请你们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终究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擅长提问,乐于钻研〕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擅长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络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考虑: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4〕读全文考虑: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按提纲自学。〔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2〕多音字组词。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3〕通过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考虑: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四〕逐段深化理解课文1.学习一、二自然段。〔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2〕同桌互相交流。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详细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6〕兴趣是成功的开场,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以下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根底上读懂课文。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考虑的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教学步骤:〔-〕导入1.启发谈话。〔1〕同学们,请你们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终究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擅长提问,乐于钻研〕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擅长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络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考虑: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4〕读全文考虑: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按提纲自学。〔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2〕多音字组词。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3〕通过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考虑: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四〕逐段深化理解课文1.学习一、二自然段。〔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2〕同桌互相交流。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详细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6〕兴趣是成功的开场,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第二课时学习目的:学习课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在理解重点语句的根底上读懂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化理解课文。〔二〕学习三、四自然段1.默读课文,考虑:牛顿看见村子里装风车,他是怎样做的?请用笔勾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2.交流、讨论。〔l〕出示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异同?〔2〕他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读书中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明确:他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3〕牛顿不仅仔仔细细看,而且还想亲自做一个,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4〕“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学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为什么?“钻进屋子”改为“走进屋子”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丁丁当当”行不行?〔5〕你能想象出牛顿做成风车后,告诉奶奶的情景吗?谁能读出那种快乐的语气?〔6〕学生感情朗读。〔7〕小结:通过读书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通过详细写牛顿看风车、做风车着了迷,说明他对做手工有浓重的兴趣。由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于影响了学习。〔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三、四自然段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那么五、六、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1.默读课文。边读边考虑:同学们对小风车有什么看法?牛顿怎么做的?他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2.交流读书情况。〔1〕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有哪些看法?明确:夸奖〔2〕大家会怎样夸奖牛顿呢?这风车牛顿,你〔3〕听着大家的夸奖,此时牛顿的心情怎样?明确:得意〔4〕听了卡特的话,牛顿又有怎样的反映呢?明确:发呆〔5〕牛顿为什么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明确:只做感兴趣的事而忽略学习是不对的。〔6〕读卡特的做法和后面的几句话。理解“希罕”“迸发”。〔7〕这两自然段都在讲什么?明确:牛顿因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请同学们继续读书,考虑:面对这样的嘲笑,牛顿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3.默读第七自然段。〔1〕考虑: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流一滴眼泪?明确:因为牛顿没有灰心丧气,他也不抱怨别人,而是以发愤学习、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和刻苦钻研的实际行动,改正了过去学习不够刻苦、不求甚解的缺点。〔2〕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4.谁能谈谈牛顿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谈谈你理解的牛顿的故事。〔四〕总结全文1.朗读全文。2.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联络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五〕板书设计教案点评:通过苹果落地的现象介绍牛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提纲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1〕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2〕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以及边读边考虑;提出问题后,再读书并通过互助学习,讨论,老师指导等方法进步学习的阅读理解及表达才能。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以及以后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牛顿从小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探究活动太阳光是白的吗?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束日光射进暗室,在这束日光经过的地方,放一块三棱镜〔一块三面长方形,两端三解形的玻璃〕,日光通过三棱镜,就变成了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光带。这个实验证明,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你们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假如没有三棱镜,可以用一面小镜子和一盆水来代替。把小镜子斜插在盛着清水的盆里,让阳光通过水面和镜子反射到墙上。只要把角度调整得适宜,就可以看到一条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反过来,还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把一块硬纸剪成圆的____,粘上一层白纸,把这个纸轮分成七份〔如图一〕,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色不要上的太深。在圆心近旁,钻两个小孔,用一根细绳穿过两孔,把绳头结住〔如图二〕。你两分别拉住两端的绳圈,转动纸轮,使绳子旋紧,然后两手一拉一松,纸轮就会旋转不停。这时候,你看到的纸轮就不是七色的,而是白色的了。小学语文教案9《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方法”。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方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同学大多听过。【学习目的】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快乐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考虑的乌鸦。【教学流程】一、复习检测1、读词卡。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在“找朋友”的拍手游戏中稳固认字,激起同学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3、指名读1~3自然段,考虑提出的问题。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同学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读第一自然段,考虑:乌鸦为什么一开场喝不着水?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3、同学自俺评价朗读。(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同学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同学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如今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方法。2、同学自读二、三自然段。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4、交流合作结果。(根据同学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理论的主动权还给同学,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到达“以做促读”的目的。)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同学自俺评价。7、发散思维:假设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五、学会背诵的技巧(注意让同学自身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同学学会巧背。)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六、复习稳固1、看谁读得最快:⑴乌鸦口渴要喝水。⑵瓶口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出方法喝着了水。⑶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同学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旬子里,既稳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2、看谁写得最好。小学语文教案10教学目的: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3、反复诵读,深化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目的3教学重点:目的1、2教学分析^p:《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宏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清楚。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造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交融,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非常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大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如今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学生介绍作者,老师补充]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展,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老师补充,纠正〕1、翻译第一自然段: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B、方:当时C、仅:几乎,将近D、既而:随着E、际天: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G、沃:用水淋洗H、势极:来势极其2、翻译第二自然段:重点字词: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突然。略——一点点逝——去,往3、翻译第三自然段:重点字词:文——画着溯迎——逆流迎着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鲸波——巨浪4、翻译第四自然段:重点字词:溢——满穹——高僦赁——租用容——许,使。三、整体感知:提示:〔老师补充〕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非常热闹。1、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a〕写海潮的宏伟壮观b〕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c〕写弄潮健儿的英姿d〕写观潮人数之多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四、研读赏析:1、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A、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展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展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B、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宏伟,形象生动,照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C、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大〕2、齐读2、3、4段,答复: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英勇精神。]总结: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交融,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非常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大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五、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六、布置作业:1、生字、解词各2遍2、翻译文章1遍3、课后1、24、周记:课后三小学语文教案11教学目的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5个。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一个句子,学习提出问题可从几个角度入手。3、使学生理解爷爷搬西瓜的用意,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激发他们劳动和创造的欲望。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5个。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一个句子。教学难点学习提出问题,重点:知道提问可从几个角度入手。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2、激趣:什么是“希望的种子”?自己读课文,想想:文中的种子指什么?3、师: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想要收获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二、整体感知〔一〕出示学习小建议,学生自学。1、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再读课文,考虑:课文讲了爷爷和我_____________,我不知_________,也不知___________,爷爷见我很性急,就__________________,我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这件事在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着提出问题。〔二〕交流自学情况1、开火车读词语草垛瓜籽泥浆略微幼稚瞅一眼走一趟流连忘返尽管辽阔泄气兴致勃勃2、重点指导:①音:趟、稍〔分清后鼻音、翘舌音〕多音字组词:种zhǒnɡ〔〕zhònɡ〔〕②形:浆——田字格书写指导〔媒体出示〕。书空。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板书学生没有读好的字词,纠正〕4、交流填空:课文讲了爷爷和我撒下了西瓜籽,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浇了多少次水,爷爷见我很性急,就从家里搬一个大西瓜放到地里,我以为我种出了世界上的西瓜,我兴奋极了。这件事在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田里却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5、交流问题,指导提问〔1〕学生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每年夏天要去爷爷那里?“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流连忘返”?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爷爷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种子”是什么?……〔2〕师按抓【关键词】:^p、重点句以及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三方面分类简要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让同学解答,有的可由老师当场作答,有一定难度并且扣住课文重点的问题,留待重点讨论,可存疑。〔3〕师根据板书小结:可以从抓【关键词】:^p、重点句以及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等方面提出问题。三、研读课文〔一〕学习课文2——10小节过渡:从播种到长出西瓜要过好几个月的时间,爷爷却把一个滚圆滚圆的大西瓜搬到地里,这是为什么呢?刚刚大家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2———10节。小组学习〔2——10节〕学习单:〔1〕合作朗读2——10节。〔2〕自由读课文,考虑:“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3〕抓住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指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边读边品,感受“我”的心情随机出示:〔1〕“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说出了我的愿望。①指名读,理解“兴致勃勃”〔板书:兴致勃勃〕②指导朗读,读出“我”快乐的心情。③个别读,齐读。〔2〕那天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①师引读:那天下午,我不知——,也不知——。②指导朗读,读出“我”急迫的心情。〔板书:急迫〕③男女同学合作读。〔3〕干了半天,什么也没得到!我几乎要泄气了。“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还得等多久?”①指名读。②指导朗读,读出“我”几乎泄气的感觉。〔板书:几乎泄气〕〔4〕第二天早晨,我一觉悟来就往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了世界上的西瓜。①指名读句子。②师生合作读,学生理解破折号的作用。③指导朗读:读出“我”兴奋的心情〔板书:兴奋〕④个别读、齐读。⑤完成填空:看到地里的那个大西瓜,“我”兴奋地对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听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第11小节:1、出示第11小节,师引读。2、考虑:①这件事是指哪件事?②爷爷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种子”是什么?③爷爷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种子”以后会结出什么果实?3、小组讨论,交流。4、师: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我和爷爷又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完成填空: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了,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我____地对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听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师小结:是呀,爷爷当初从家里把一只大西瓜搬到地里是为了让“我”明白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如今你们知道爷爷这样做的原因了吧。〔板书:付出总会有收获〕四、复习稳固1、读词语。辽阔草垛幼稚泥浆泄气尽管瓜籽瞅见流连忘返兴致勃勃走一趟略微2、辨析组词:浆〔〕籽〔〕稚〔〕奖〔〕仔〔〕难〔〕3、写字指导。致、籽、稍、稚:都是左右构造的字,“致”左边局部撇折的折在横中线上,“稍、稚”右边局部的竖笔写在竖中线上。趟:半包围构造,“尚”下面的竖笔写在竖中线上。五、拓展作业1、拓展〔1〕熟读课文,记住爷爷和“我”对话的内容,再与同伴分角色演一演。〔2〕阅读配套材料中关于有付出就有收获的故事:《我没有钓住那条鱼》、《我的外公》。2、作业〔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辽阔幼稚泄气尽管流连忘返兴致勃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爷爷住的地方,哪些风光使“我”流连往返?把有关句子抄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语文教案12教学目的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6个生字“雏、巢、蜜、蜂、航、封”。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3.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时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电脑没有创造之前,在没有普及之前,要和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人们通常采用写信的方式。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见到过信吗?2.板书课题:信二、整体感知课文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自由读课文。2.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雏鸟妈妈花朵蜜蜂大海小船云云树树自己自己3.结合交流讨论,学习“雏”媒体演示:〔1〕雏鸟的图片。“雏”的意思就是刚出生的鸟。〔2〕“雏”共有〔〕笔。〔3〕比一比组词:雏〔〕准〔〕难〔〕推〔〕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三、研读课文(一)研读第二节——第六节。1.读读想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交流讨论,媒体出示: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3.结合交流,学习“巢”。媒体出示鸟巢图:〔1〕“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2〕“巢”是上下构造的字,上小下大,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注意。练习写字。4.再读读2——6节,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5.交流讨论,媒体出示: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理解词义:黄昏〔读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姹紫嫣红〔指导看注释,启发说说春天有哪些花?〕读读2——6节,练习说话:媒体出示:〔1〕因为,所以我写信给小船,让她快去航海。〔2〕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快回巢。〔3〕*因为__________,所以替______给______写信,__________。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指导读第6节,理解“心贴得更紧”的意思。第2——5节:学生自选一节练习朗读,大组交流。(二)研读第一节1.读读,考虑: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2.练习默读第一节。四、复习稳固1.复习字词:雏鸟、回巢、自己、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天边森林2.试试你身手:先把词语补充完好,再试着说几个:例:风〔平〕浪〔静〕山〔清〕水〔秀〕风〔和〕日〔丽〕情〔深〕义〔重〕窗〔明〕几〔净〕3.熟读背诵课文五、拓展作业1.拓展:〔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姹紫嫣红风平浪静*〔2〕模拟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几句话,第一节可以用,也可以自己写。2.作业:〔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雏鸟、黄昏、森林、自己、风平浪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小学语文教案13教学目的:一、学习12个成语,熟读、记忆,理解成语的意思。二、训练阅读才能,理解短文内容。三、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四、指导作文。教学重难点:一、成语熟读、背诵。二、训练阅读才能,教育学生做人道理。三、指导写好作文。教学过程:一、读读背背1、指导理解成语。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3、点拔:内容都是侧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3、搜集课内外成语,老师可安排让学生进展交流、展示。4、要求学生课后找成语抄在本子上。二、阅读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3、点拔理解:1〕本文表达了一位法国老奶奶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2〕指导理解表达的顺序。短文先讲人们对法国老奶奶的称赞,接着详细表达老奶奶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纯白色金盏花的经过,最后用作者美妙的愿望完毕。3〕指导理解短文小学语文教案14【教学目的】1、通过自读感悟、全班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重点词句的深化含义,学习边疆建立者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奉献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边疆建立者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奉献精神。【教学准备】1、视频《戈壁风光》。2、幻灯片《建立者艰辛创业和翻天覆地变化的照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并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段,知道了这一课主要讲爸爸在去的路上,通过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来表白自己的内心。那么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又表白了自己的什么心愿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化地学习课文。二、感悟白杨特点1、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课文的1~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爸爸绍白杨的话,然后认真读读这几句,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提示读书方法:抓【关键词】:^p、联络上下文、想象情境等。〕2、全班交流:⑴找生读句子。⑵交流:①第一句:抓住“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