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学影像科CT-MR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2022版_第1页
医院医学影像科CT-MR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2022版_第2页
医院医学影像科CT-MR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2022版_第3页
医院医学影像科CT-MR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2022版_第4页
医院医学影像科CT-MR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2022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CT-MR室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1-

目录

目录...............................................-1-

一第一部分诊疗指南一6-

一、医学影像诊断诊疗标准.........................-7-

二、医学影像质量标准.............................-11-

(-)影像诊断的质量保证方案.................-11-

(二)CT影像质量标准........................-12-

头颈部.....................................-12-

脊柱.......................................-21-

胸部.......................................-25-

腹部、盆腔.................................-29-

关节.......................................-38-

三、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标准....................-40-

(一)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40-

(二)CT与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44-

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报告................-44-

颈部CT或MRI诊断报告......................-45-

胸部CT或MRI诊断报告......................-46-

心脏CT或MRI诊断报告......................-47-

腹部CT或MRI诊断报告......................-47-

盆腔CT或MRI诊断报告......................-48-

-2-

脊柱、脊椎CT或MRI诊断报告...............-49-

四肢关节、骨骼CT或MRI诊断报告...........-50-

--第二部分操作指南--51-

四、登记室规范................................-52-

五、CT机操作规范.............................-53-

(一)准备和关机...........................-53-

(二)扫描方法.............................-54-

(三)维护与保养...........................-54-

六、MR机操作规范.............................-55-

(一)保养及操作规程.......................-55-

(二)检查原则.............................-57-

(三)序列技术.............................-57-

(四)对比增强扫描技术.....................-58-

(五)特殊应用技术.........................-58-

七、高压注射器操作规范........................-58-

八、CT对比剂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处理..-59-

(一)CT造影剂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59-

(二)CT造影剂毒副反应的预防..............-60-

(三)CT造影剂毒副反应的处理..............-60-

九、CT摄影技术操作规范.......................-61-

(一)CT扫描前准备常规....................-61-

(二)CT扫描及接诊........................-62-

-3-

(三)CT照片常规............................-63-

(四)CT检查基本方法.......................-64-

(五)CT扫描常规...........................-65-

头颈部................................-65-

胸部..................................-80-

腹部和盆腔CT扫描.....................-84-

脊髓和脊柱CT扫描....................."95-

四肢及软组织CT扫描.....................-97-

CT冠状动脉成像及血管成像...............-98-

CT血管成像...........................-101-

三维重建技术........................-103-

五、MRI摄影技术操作规范......................-106-

(一)MR扫描前准备常规...................~106-

(二)禁忌证..............................-107-

(三)操作步骤............................-107-

(四)MRI扫描检查........................-109-

颅脑MRI检查........................-109-

鞍区MRI检查........................-111-

桥小脑角MRI检查.....................-113-

颅脑MRA检查........................-115-

眼部MRI检查........................-116-

鼻及鼻旁窦MRI检查...................-118-

耳、额骨部MRI检查...................-120-

-4-

面部MRI检查........................-122-

颈部MRI检查........................-124-

胸部MRI检查........................-125-

乳房MRI检查........................-127-

心脏MRI检查........................-129-

大血管MRI检查......................-131-

大血管MRA检查......................-132-

肝脏MRI检查........................-134-

肝脏灌注MRI检查.....................-136-

MRI胆道造影技术.....................-138-

胰腺MRI检查........................-140-

肾脏MRI检查........................-141-

前列腺MRI检查......................-143-

女性盆腔MRI检查.....................-145-

磁共振尿路造影(MRU)...............-147-

四肢骨骼、肌肉MRI检查...............-149-

四肢关节MRI检查.....................-151-

脊柱MRI检查........................-153-

MRI介入性诊断和治疗.................-155-

-5-

第一部分

诊疗指南

-6-

一、医学影像诊断诊疗标准

序号部位CTMRI

可检查包括脑肿瘤、脑梗塞、血管瘤、

脑血管病、外脑炎、脑白质脱髓鞘在内的多种疾病,

伤、颅脑肿瘤、血能早期准确的显示病变大小、数目、毗

1头颅管畸形、炎症等邻关系及病灶液化、坏死情况。尤其对

(脑出血可即刻早期脑梗塞、后颅凹、脑干病变优势突

定诊)出。DWI、PWRMRS、SWI等新技术应用

对明确神经系统病变性质意义重大

MR在眼眶部的适应症几乎涵盖了除

外伤骨折、金属异物之外所有眼眶区病

变,特别是眶内肿瘤和肿瘤性病变,能

外伤骨折(微细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及周

2眼眶骨折CT首选)、异围组织受侵情况;能清晰显示眼球内和

物等球后神经、肌肉、血管及泪腺的病变;

清晰显示炎性病变的部位和范围。MR眼

部专用线圈能清晰显示眼球内及球壁组

织结构的病变

外伤骨折、肿

明确显示软组织病变、炎症、鼻咽部

3鼻区瘤、炎症(疑似鼻

肿瘤等

骨骨折CT首选)

显示听小骨、乳

MR平扫及内耳水成像:清楚显示内

突、鼓室壁骨质情

耳结构,耳蜗发育情况。直接显示面神

4耳部况,确定胆脂瘤的

经、蜗神经、前庭神经,对耳部炎症、

诊断。对骨性发育

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

畸形显示良好

显示肿瘤范围、

咽及显示肿瘤、炎症及颈部大血管病变。

5炎症及颈部大血管

喉部显示甲状腺的各种病变

病变

6脊柱可显示椎体骨质显示脊柱退变、椎间盘变性、膨出、

-7-

序号部位CTMRI

结构、椎间孔、椎突出、脱出情况以及继发椎管、椎间孔

间隙及椎管情况狭窄、脊髓神经根受压变性情况,尤其

对椎管内肿瘤、血管畸形、脊髓本身病

变,配合磁共振增强扫描,可达到部分

定性诊断目的。还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

和舐尾神经损伤情况

全脊柱拼接技术,能显示整个脊柱全

貌,对发育畸形、多个椎体受累的结核、

多发骨髓瘤及转移瘤等显示清晰

显示纵隔的肿瘤性病变、心脏、大血管

病变(心包病变、先心病、肥厚型心肌

病、夹层动脉瘤)、胸壁肿瘤等

炎症(结核)、外

MR乳腺成像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最

伤、肿瘤、胸痛三

高,能够比超声和铝靶检查发现更多的

联症、心脏大血管

乳腺癌,尤其是致密型乳腺。MRI是乳腺

病变、冠状动脉病

7胸部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理想手段。保乳手术

变等

前行MRI检查,能够显著降低保乳治疗

骨骼的3D成像可

的局部复发率并排除多灶性病变,推荐

进一步明确骨折诊

用于已经证实的乳腺癌的局部分期(MRI

是乳腺癌局部分期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MRI还用于保乳术后或放疗后随诊和新

辅助化疗后的疗效评价

实质脏器肿瘤、炎

显示肝、胆、脾、胰、肾各脏器病变,

症、损伤及空腔脏

MRCP、MRU对胆道、尿路梗阻的原因及部

器的占位、梗阻等。

8腹部位显示清楚,同时显示大血管病变。MR

(增强扫描对腹部

弥散等序列对各脏器肿瘤的定性、分期、

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放化疗疗效评估很有意义

诊断尤为重要)

-8・

序号部位CTMRI

清晰显示盆腔肿瘤、炎症、软组织及骨

骼的病变

盆腔肿瘤、炎症及

子宫: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

骨骼的病变。(骨盆

9盆腔肿瘤、腺肌症、肌瘤

骨折CT显示优于平

卵巢:巧克力囊肿、畸胎瘤、卵巢肿瘤

片检查)

前列腺等男性盆腔结构的病变,应用

MRI新技术可以帮助定性诊断

用于韧带、肌肉、肌腱、半月板和骨损

是平片的良好补

伤、感染,骨和软组织肿瘤。在肩关节、

充,特别是对各个

能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骨

关节等骨结构复杂

10四肢质、关节软骨、韧带病变和软组织肿物

部位,可发现细微

的显示中,磁共振具有明显优势。对股

骨折。有时3D成像

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优于其它检

显示尤为直观

对消化道肿瘤的

侵及范围、累及脏

器和转移情况评估

较好用于对肿瘤累及脏器和转移情况评估。

消化

11多层螺旋CT的仿对直肠肿瘤及其周围淋巴结的病变显示

道造影

真内窥镜功能,可清楚

以直观地观察占位

性病变的部位、大

小、范围

-9-

序号部位CTMRI

一线检查适应证:冠状动脉造影禁忌症;

不典型心绞痛、危险因素患者

同位素心肌灌注检查异常

超声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不能确诊的同位素检查

冠脉支架、搭桥手术随访

不确定的原发性心肌病

心脏外科术前

血管病外科术前

冠状电生理检查前后

动脉先天性心脏病

12

心包疾病

冠脉造影检查后:不典型病变

先天性发育异常

斑块特点

正常冠脉区域的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并发症

胸痛三联征:不典型胸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绞痛)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

主动脉、血管病外科术前检查

CTA用于头颈、体部、四肢的血管成像

全身

MRA用于头颈、体部、四肢的血管成像

大血管

(头颈部不使用对比剂也能达到诊断目的)

多层螺旋CT的

CTU,直观地显示全

泌尿系的情况,且磁共振水成像技术:MRU可替代肾盂造

肾脏

患者无压迫痛宣;,影,结合MRI平扫、弥散等序列同时显

13(肾盂

检查时间缩短,现示肾脏及输尿管的肿瘤、梗阻及肾周病

造影)

今已经基本取代了变

传统的肾盂造影方

法,CT对肾脏的肿

-10-

序号部位CTMRI

瘤及肾周病变显示

良好

全身

全身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简称MR

检查

类PET成像,不用对比剂即可发现有无

(MR类

14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有无全身淋巴结转

PET

移及其它部位转移情况。其优点是不用

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无电离辐射影响

像)

【注工部分肋骨、股骨颈的隐匿性骨折急诊平片、CT均可显示

正常,须随诊或一周后复查,才可清楚显示骨折。

二'医学影像质量标准

(一)影像诊断的质量保证方案

1.建立科室质量保证组织,质保方案的实施情况作为医院

评审科室考绩的重要依据。

2.建立评片标准和制度。废片及重拍片要有记录,并每隔

两周或每出现10张废片应作一次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X诊断报告按要求填写的内容和格式应有一定的规范,

并有审定和签发制度。诊断报告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或主

任授权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签发。

4.科室应有质量保证工作的各种记录,至少保存五年,并

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

-11-

5.购置X射线诊断设备时,在设备订购合同上,应对防护

及影像质量性能指标,安装调试、验收检测及售后服务等提出要

求。

6.影像诊断设备应由生产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安装,生产单

位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书,安装者出具安装调试报告。

7.影像诊断设备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测,设备进行重大维修

或更换零部件后,必须进行验收检测,达到规定的指标方可继续

使用。

8.对影像诊断设备的订购合同,产品说明书,各种检测和

维修记录建立档案并长期保存。

(二)CT影像质量标准

头颈部

1、颅脑

(1)扫描范围

a)整个大脑、小脑和脑干。

b)整个头颅骨和骨性基底。

(2)组织显示要求

a)显示灰白质间边界。

b)显示基底神经节。

c)清晰显示脑室系统。

d)清晰显示中脑周围的脑脊液腔隙。

-12-

e)清晰显示整个脑部的脑脊液腔隙。

f)清晰显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脑室脉络丛。

g)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从颅底到颅顶。

c)层厚:后颅凹2〜5mm,大脑半球5〜10mm。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头部尺寸(±24cm)。

f)扫描架倾角:听眦线以上100—120角。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运动伪影将恶化图像质量。为避免头部移动,不合作者应予以

固定。

2、面部和鼻旁窦

(1)扫描范围

从腭到额窦顶部的整个面部。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骨皮质和小梁结构。

b)清晰显示额窦。

c)清晰显示蝶窦。

d)清晰显示眼眶。

-13-

e)清晰显示眼球、视神经和眼肌。

f)清晰显示筛窦。

g)清晰显示上颌骨和它的窦腔。

h)清晰显示鼻腔。

i)清晰显示鼻咽。

g)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从额到额窦顶部。

c)层厚:2—5rnm0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头部尺寸(±24cm)。

f)扫描架倾角:基准线(水平线)。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3、耳部

(1)扫描范围

a)整个岩骨。

b)整个外耳结构。

c)整个小脑。

⑵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可见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

-14-

b)清晰可见内耳的骨结构:听小骨链、卵圆孔、面神经管和

迷路。

c)清晰可见含气腔隙。

d)清晰可见邻近的小脑组织。

e)清晰可见邻近的大脑组织。

f)显示脑灰白质间的边界。

g)清晰显示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脑室脉络丛。

h)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轴位扫描或俯卧(头尽量低垂)冠状位扫

描。

b)检查范围:从岩骨下1cm到岩骨上1cm。

c)层厚:2一5mmo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头部尺寸(±24cm),对重要病变进行评价时,

有必要减小成像野。

f)扫描架倾角:基准线(水平线)。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4、眼眶

(1)扫描范围

a)整个眼眶。

b)骨壁。

-15-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骨壁。

b)清晰显示视神经管。

c)清晰显示眼球。

d)清晰显示视神经。

e)清晰显示眼肌。

f)清晰显示球后脂肪。

g)清晰显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主要血管。

h)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轴位扫描或俯卧(头尽量低垂)冠状位扫

描。

b)检查范围:从眼眶下1cm到眼眶上lcm0

c)层厚:2—5mmo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头部尺寸±24cm,对重要病变进行评价时,有必

要减小成像野

f)扫描架倾角:基准线(水平线)。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5、蝶鞍和垂体

(1)扫描范围

-16-

包括骨壁在内的整个垂体区域、鞍上池。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蝶鞍的骨性界限。

b)清晰显示垂体和它的相关结构。

c)显示垂体内密度的差异。

d)清晰显示视神经交叉和鞍上池。

e)清晰显示筛窦、蝶窦双侧区域。

f)清晰显示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

g)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轴位扫描或俯卧(头尽量低垂)冠状位扫

描。

b)检查范围从垂体区下1cm到垂体区上lcmo

c)层厚:2—5nuno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头部尺寸土24cm,对重要病变进行评价时,有必

要减小成像野。

f)扫描架倾角:基准线(水平线)。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6、涎腺(腮腺和颌下腺)

⑴影像标准扫描范围

-17-

a)整个腮腺。

b)整个颌下腺。

c)覆盖的皮肤和皮下脂肪。

d)局部淋巴结范围(肿瘤病例)。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腺体组织。

b)清晰显示正常腺体边缘。

c)清晰显示腺体周围脂肪间隙。

d)清晰显示局部淋巴结范围。

e)显示下颌骨和相关肌肉。

f)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腮腺从外耳到下颌角;颌下腺从舌背到舌面。如

果需要检查淋巴结病,则从外耳到声门。

c)层厚:4一5mm。

d)层间距:连续,或检查大范围病变和评估淋巴结病的无腺体

区域时,小于4〜5mm。

e)成像野:调至最小,但要能显示出面部的横断面。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18-

7、咽部

(1)扫描范围

a)整个咽部。

b)局部淋巴结区和相关肌肉。

c)颅底。

d)下咽部结合处。

(2)组织显示要求

a)显示整个检查区域的咽壁。

b)清晰显示黏膜边界。

c)清晰显示咽周脂肪间隙。

d)清晰显示咽周肌肉。

e)清晰显示局部淋巴结。

f)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鼻咽从蝶骨到舌骨,连续到颈根部以利于肿瘤分

期。口咽或喉咽:从额到颈根部。

c)层厚:4一5mmo

d)层间距:经过病变区域时连续无间距扫描周围区域可用4—

5mm间距以显示淋巴结病变。

e)成像野:调整到能够显示完整面部横断面的最小值。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19-

按标准防护要求。需注意:运动伪影会劣化图像质量,曝光

期间会抑制吞咽,因此在二次曝光之间要鼓励患者吞咽,以防唾

液淤积。

8、喉部

(1)扫描范围

a)整个喉部。

b)周围组织,包括肌肉、血管和甲状腺。

c)局部的淋巴结区。

d)脊柱和椎体周围肌肉。

(2)组织显示要求

a)显示整个检查区域的喉壁。

b)清晰显示黏膜皱裳。

c)清晰显示黏膜周围脂肪间隙。

d)清晰显示内在喉部肌肉。

e)清晰显示喉周围肌肉。

f)显示局部淋巴结区。

g)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从舌根到颈根部。

c)层厚:4〜5mm。

d)层间距:经过肿瘤或气道狭窄时连续无间距;经过周围区域

-20-

时可使用4—5mm间距,以显示淋巴结病。

e)成像野:调整至显示完整颈部横断面的最小值。

f)扫描架倾角:无倾斜或平行于声带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需注意:运动伪影会劣化图像质量,曝光

期间会抑制吞咽,因此在二次曝光之间要鼓励患者吞咽,以防唾

液淤积。

脊柱

1、脊柱、椎体和椎体周围结构

(1)扫描范围

怀疑病变的整个区域。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骨皮质和骨小梁。

b)清晰显示椎间关节。

c)清晰显示椎间盘。

d)清晰显示椎间神经根管。

e)显示鞘膜囊。

f)显示椎骨周围韧带。

g)清晰显示椎体周围肌肉。

h)显示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鞘周围静脉丛。

i)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21-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从可疑病变区以上1cm到以下1cm。

c)层厚:2—5mmo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脊柱尺寸。

f)扫描架倾角:无(使重建影像容易重现)。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2、腰椎、椎间盘

⑴扫描范围

整个可疑病变区域上下各2cm。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椎间盘影像。

b)清晰显示鞘膜囊。

c)清晰显示鞘周脂肪。

d)清晰显示椎间神经根管。

e)清晰显示神经根。

f)显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鞘周静脉丛。

g)显示骨皮质和小梁。

h)清晰显示椎间关节。

i)显示椎体周围韧带。

j)清晰显示椎体周围肌肉。

-22-

k)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双腿屈曲。

b)检查范围:位于可疑病变的间盘中心的从椎弓根开始的目标

层面。

c)层厚:2—5mm。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脊柱尺寸。

f)扫描架倾角:尽可能与椎间盘平面平行。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3、脊髓

(1)扫描范围

整个可疑病变区域上下各2cm。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脊髓影像(CT脊髓造影)。

b)清晰显示鞘膜囊。

c)清晰显示鞘周脂肪。

d)清晰显示椎间盘影。

e)显示静注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鞘周静脉丛。

f)显示椎间神经根管。

g)清晰显示椎间关节。

h)显示椎体周围韧带。

-23-

i)清晰显示椎体周围肌肉。

j)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标准(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双腿屈曲。

b)检查范围:从可疑病变以上2cm到以下2cm。

c)层厚:3〜5mm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脊柱尺寸。

f)扫描架倾角:无(使得重建影像易于重现)。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4、椎体

(1)扫描范围

整个可疑病变区域上下各2cm.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骨皮质和小梁。

b)清晰显示椎间关节。

c)清晰显示椎间盘影像。

d)清晰显示脊髓影像(CT脊髓造影)。

e)显示鞘膜囊。

f)显示静注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鞘周静脉丛。

g)清晰显示椎间神经根孔。

-24-

h)显示椎体周围韧带。

i)清晰显示椎体周围肌肉。

j)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双腿屈曲。

b)检查范围:从可疑病变以上2cm到以下2cmo

c)层厚:2—5mm。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身体尺寸,对重要病变进行评价时,有必要减小成

像野

f)扫描架倾角:无(使得重建影像易于重现)。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胸部

1、胸(常规)

(1)扫描范围

a)整个胸壁。

b)整个胸主动脉和腔静脉。

c)整个心脏。

d)整个肺实质。

⑵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胸主动脉。

-25-

b)清晰显示前纵隔结构泡括残余胸腺(如果存在)。

C)清晰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和段支气管。

d)清晰显示气管周围组织。

e)清晰显示隆凸和淋巴结区。

f)显示食管。

g)清晰显示胸膜纵隔边界。

h)清晰显示大和中等的肺部血管。

i)清晰显示肺实质。

j)显示小的肺部血管。

k)清晰显示胸膜和胸壁间的边界。

1)清晰显示椎体周围间隙。

m)清晰显示横隔和肋隔角。

n)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第1〜12胸椎。

c)层厚:10mm。

d)层间距:连续;对于小病变或淋巴结病的探查可用3

5mm。

e)成像野:调至检查体积内的最大胸部尺寸。

f)扫描架倾角:无(使得重建影像易于重现)。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26-

2、胸部和纵隔血管

(1)扫描范围

a)整个胸主动脉。

b)整个腔静脉。

c)整个心脏。

(3)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胸主动脉的轮廓。

b)清晰显示胸主动脉壁。

c)清晰显示上腔静脉。

d)清晰显示前纵隔的主要血管。

e)清晰显示心脏。

f)清晰显示下腔静脉。

g)清晰显示大和中等的肺部血管。

h)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可由常规摄影的异常区域或临床可疑病变区

域限定。

c)层厚:5〜10mm

d)层间距:连续;对于小病变或淋巴结病的探查可用3〜

5mm。

e)成像野:可由心脏和大血管区域限定。

-27-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3、胸部高分辨率CT(HRCT)

(1)扫描范围

重点肺病变区域。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肺实质。

b)清晰显示肺裂。

c)清晰显示二级肺小叶结构(如小叶间隔)。

d)清晰显示大和中等的肺血管。

e)显示小的肺血管。

f)清晰显示段支气管。

g)显示小的气管。

h)清晰显示胸膜纵隔边界。

i)清晰显示胸膜和胸壁间的边界。

j)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第1〜12胸椎或X线摄影确定的异常区域

(局部病变)。

c)层厚:1〜2mm。

-28-

d)层间距:10〜20mm。

e)成像野:调至能显示整个肺野的最小尺寸。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腹部、盆腔

1、腹部(常规)

(1)扫描范围

a)整个肝脏。

b)整个脾脏。

c)其他实质器官(如胰、肾)。

d)腹主动脉至分叉点。

e)包括腹壁。

f)根据需要分为上下腹部。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肝实质和肝内血管。

b)重现胆囊壁。

c)清晰显示脾实质。

d)清晰显示胰轮廓

e)清晰显示肾和近端输尿管。

f)显示大血管(如主动脉、腔静脉)。

g)显示腹腔干的起端。

h)显示肠系膜血管。

-29-

i)显示肾血管。

j)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从肝顶到腹主动脉分叉点。

c)层厚:10mm,如怀疑小的病灶则3—5rnmo

d)层间距:连续;在筛选检查如外伤性病变时可以WlOmm。

e)成像野:调至最大的腹部径长。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2、腹后腹膜

(1)扫描范围

a)横隔。

b)主动脉和骼总动脉的近端。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血管周围的腹膜后间隙。

b)显示小于15mm的淋巴结。

c)显示肾上腺。

d)清晰显示主动脉。

e)清晰显示主动脉分又和骼总动脉近端。

f)显示腹膜动脉的分支。

-30-

g)清晰显示腔静脉。

h)显示腔静脉属支,特别是肾静脉。

i)显示椎体周围间隙。

j)椎体和脊髓。

k)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从横隔到主动脉分叉。

c)层厚:10mm,如怀疑小的病灶,可选择3一5rnm0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调至身体尺寸。通过减小成像野,易于评估主

要病变。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3、肝脾

(1)扫描范围

隔顶至肝、脾下缘。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肝实质和肝内门静脉。

b)清晰显示肝静脉。

c)清晰显示肝门结构。

-31-

d)清晰显示胆总管。

e)显示胆管。

f)显示肝囊壁。

g)清晰显示脾实质。

h)清晰显示脾血管。

i)清晰显示包括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肝外门静脉系

统。

j)清晰显示主动脉和腔静脉。

k)显示腹腔干的起始。

1)显示肠系膜动脉。

m)无明显伪影。

n)肝三期扫描:肝的三期扫描有助于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

断:

1)平扫时可见整个肝脏。

2)静注对比剂后动脉期可清晰显示肝实质和肝内动脉、

腹主动脉。

3)静注对比剂后静脉期可清晰显示:①肝实质和肝静脉、

门静脉、下腔静脉。②肝门结构。③胆总管。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从横隔上到肝和牌下极以下1cm。

c)层厚:10mm,如怀疑小的病灶为3一5mmo

d)层间距:连续。

-32-

e)成像野:调至最大的腹部径长。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4、肾

(1)扫描范围

a)双肾。

b)输尿管近端。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肾实质。

b)清晰显示肾盂和肾。

c)清晰显示输尿管近段。

d)清晰显示肾周围间隙。

e)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和腔静脉。

f)显示肾动脉。

g)显示肾静脉。

h)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双肾以上1cm到下极以下1cm。

c)层厚:未知或小病灶为3〜5mm,较大病灶的追踪为5

——10mm

-33-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调至身体尺寸。通过减小成像野,易于评估主

要病变。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5、胰腺

(1)扫描范围

a)整个胰腺(头部、体部、尾部和钩突)。

b)整个病变的胰腺周围组织。

c)相邻的部分肝、脾、肠和胃。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胰腺轮廓。

b)清晰显示胰实质。

c)清晰显示肠系膜动脉和静脉。

d)清晰显示胰头内的胆总管。

e)显示胰管。

f)显示腹腔干。

g)清晰显示门静脉。

h)清晰显示脾血管。

i)显示肝门内结构。

j)显示脾门内结构。

-34-

k)清晰显示肋膈角。

1)清晰显示腹主动脉。

m)清晰显示腔静脉。

n)显示肾血管。

o)无明显伪影。

p)胰腺的三期扫描:

1)平扫可见:①整个胰腺;②胰腺周围组织(相邻的

肝、脾、肠和胃的部分)。

2)动、静二期可见:①清晰显示胰腺轮廓(头、体、

尾、钩突);②清晰显示胰腺实质;③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

静脉;④清晰显示胰头部的胆总管;⑤显示胰管;⑤清晰显示腹

主动脉和腔静脉。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胰尾以上1〜2cm;可能需要较大的检查体

积,以包括所有胰周围病变,如假性囊肿等。

c)层厚:3—5mm,已知较大病变时为8—10mm。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调至最大的腹部径长,通过减小成像野,易于

评估主要病变。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35-

6、肾上腺

(1)扫描范围

a)双肾上腺。

b)上部肾周围间隙。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双侧肾上腺。

b)清晰显示双侧膈脚。

c)清晰显示双侧肾上腺与周围组织。

d)清晰显示腹主动脉。

e)清晰显示腔静脉。

f)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修查体积:肾上腺以上1〜2cm到以下1〜2cm。

c)层厚:2—3mm(最大5mm)。如果已知病情测可较大

些。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调至最大的腹部径长,通过减小成像野,易于

评估主要病变。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36-

7、盆腔(常规)

⑴扫描范围

a)整个骼骨。

b)整个坐骨。

c)整个耻骨联合。

d)整个膀胱。

e)所有骨盆周围软组织。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膀胱壁。

b)显示输尿管远端。

c)清晰显示直肠。

d)清晰显示直肠周围间隙的分界。

e)清晰显示子宫。

f)清晰显示子宫旁组织或精囊。

g)清晰显示前列腺。

h)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骼骨以上到骨盆底。

c)层厚:8〜10mm,如怀疑小的病灶,可选择3—5mm。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调至最大的骨盆径长。

-37-

f)扫描架倾角: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关节

1、髓关节和骨性骨盆

(1)扫描范围

a)整个骨盆环

b)髓关节。

c)能关节。

d)耻骨联合。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骨盆诸骨。

b)清晰显示髓关节。

c)清晰显示能骼关节。

d)清晰显示耻骨联合。

e)骨盆肌肉系统。

f)清晰显示骨盆内软组织结构。

g)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仰卧。

b)检查范围:肿瘤或骨折从病变区域以上1cm到以下

1cm;关节病变从关节区域以上1cm到以下1cm。

-38-

c)层厚:骸部3〜5mm,髓部以外3—10mm。

d)层间距:连续。

e)成像野:骨盆、髓关节或能骼关节的径长(通常15-

40cm)0

f)扫描架倾角:通常无倾斜,但在检查麟骼关节时可向足

侧倾斜。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2、肩关节

(1)扫描范围

a)肩关节。

b)整个肩胛骨。

c)肱骨近端8cm或更多。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诸骨(肱骨、肩胛骨、锁骨的外侧末端)。

b)清晰显示肩关节。

c)清晰显示肌肉系统和其他软组织结构。

d)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轻微倾斜或仰卧;患侧肩关节尽量放在扫描

架中心,患侧上臂放在身体一侧,对侧上臂上举抱头。

b)检查范围:肽骨和肩肿骨骨折或肿瘤区滑折或肿瘤区域

-39-

关节疾病;肩峰顶部至肩关节下1cm。

c)层厚:3—5mm。

d)层间距:连续,或在关节区域以外2—5mm。

e)成像野:肩部径长(通常15—20cm)o

f)扫描架倾角:元。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三、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标准

(一)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1、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

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

出发,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几项。

(1)一般资料,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

院号、病区、病床、门诊ID号、CT号、MRI号、检查日期、报

告日期等。

(2)检查部位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胶片张数。

(3)检查申请单所提示的临床诊断。

(4)医学影像学表现。如CT所见、MRI所见等。

(5)医学影像学诊断。

(6)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40-

2、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

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六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

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告形式是统一的。

(1)一般资料: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医学影像学科具体情况设

计各表格,但必须是能精简地概括识别病员的标志、检查要求、

目的与简要的临床情况或诊断。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根据科

室现有医学影像学设备来分类设计,即CT号、MRI号等。检查

号由技师统一编排,序号是从属于检查号的。病人姓名、性别、

年龄;检查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

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

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患者的姓名、送诊科室、病区、住院号或门诊号是为了识别病员

用的,对于同名同姓的患者,可根据住院号或门诊号,患者的年

龄、检查部位以及送诊科室的不同而加以识别。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科室开展项目很多,各种常

用检查技术可能不一致,这些情况应在“检查方法”一项中有所

说明。报告书写医师应根据检查部位核对片中部位是否正确,图

像质量是否符合影像诊断标准。

(3)检查申请单所提示的临床诊断:如果临床医生在影像检查

申请单上标明了临床诊断,影像诊断报告中临床诊断一栏应当标

明,这样对报告书写医师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4)医学影像学表现:书写报告医师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所观察

过的全部内容作所有阳性或阴性的叙述。根据当前的情况我们认

-41-

为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目中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而书

写繁简程度可由各组室自行决定。

a)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

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阳性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

形态、部位及密度等等一一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

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此外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

关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见到”者再加以必要的

描述。

b)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1)意

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

所摄骨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2)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3)

成像的伪影的表现;(4)难以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

断的一些表现。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

议临床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c)讨论: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者,其诊断报告书

一股无需“讨论”。对于诊断比较复杂,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

在时,为了使读诊断报告的医师了解书写报告医师的思路与诊断

依据,“讨论”就成为必须的内容。对于一些影像表现的病理基

础,如CT所见代表脑水肿的脑内病灶周围低密度带,报告书写

者可以用“讨论”的形式在“医学影像学表现”中述及。对于一

些影像表现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或是与临床症状相符,也可在

“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