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齐桓晋文之事》片段,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目:“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壬用于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

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解释加点词。

(1)以其无礼于晋()(2)为不如人()

(3)焉用亡郑以用邻()(4)勺李之往来()

(5)唯君图之()(6)侬夫人之力不及此()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第1页共108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以乱易整,不武易:容易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C.五亩之宅,笆之以桑树:种植

D.老者衣帛食肉衣:穿

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舆薪之不见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缱而出”,求

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

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

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孟子主张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礼义”来引

导民众。

6.翻译下列句子。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肯像、家华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个曲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军A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缝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敞之,不仁;失其所与,

第2页共108页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有,•僖公三十年》)

文本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

叔,蹇叔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

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

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

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靖。崂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

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

悖心/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

悖心/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

悖心/

D.劳师以袭远俳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

悖心/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春秋》所作。它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B.寡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文中指郑国的国君。

C.“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

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

D.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

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家危难时,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主动求见秦伯,可见其深明大义、

以国家为重的爱国精神。

B.面对秦穆公撤军并派遣三位大夫守卫郑国的局面,晋文公并没有听从大夫子犯的建议,

第3页共108页

而是冷静地选择了退兵。

C.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

但他一点也听不进去。

D.蹇叔哭师,可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会败于郑国而会败于晋

国,可见其老谋深算。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11.烛之武为什么能三言两语劝退秦师,你认为其游说的妙处何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之。辞口:“臣与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拳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缝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有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热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乡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庆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耳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楚专亨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目:“毋从俱死也。”张良目:“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之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

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鲸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日:“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目:“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

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口:“长

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

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口:“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第4页共108页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冬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日:“且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

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日:“沛公不先破毛巾,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

义也。不如口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队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

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目: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丛之沛公旦日丛百余骑来见项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去不义

C.臣之壮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国人之力而敝之不如国善遇之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氐顾的一项是()

A.寡人,指“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在古代专用于皇帝对自己的谦称。

B.执事,指办事的有关官员,文中则是对对方(秦穆公)的敬称。

C.左尹,古代官职名,地位相当于左丞相,与之相对应的有右尹。

D.关中,古人习惯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文中指战国末期秦的故地。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郑国危在旦夕,而烛之武的牢骚却引出了郑文公的自责,使故事富于变化:乙文详

述项伯夜告之事,使紧张的战前氛围顿然松弛。

第5页共108页

B.甲文“夜缱而出'’既照应前文秦晋围郑的局势,又衬托出独之武的勇敢;乙文座次安排既

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又见双方力量的悬殊。

C.甲文子犯请求政打郑国,但晋侯认为失去秦国的帮助,再打不合仁义;乙文项伯劝说项

羽也提到了“义”,足见古人对“义”的重视。

D.甲乙两文都是优秀的历史散文片段,都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塑造

人物形象,既突出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真实。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鳏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7.甲乙两篇选文都展现了言说的魅力,试结合文本说辞,分析烛之武打动秦穆公和刘邦打

动项羽的共同原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国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继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多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布道主,彳了手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乃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去冬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理解无破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②敢以烦弧事

③以乱物整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①军队②对对方的敬称③取代④替

B.①驻军②执掌事务③交换④被

C.①驻军②对对方的敬称③取代④给予

D.①军队②管理事务③交换④是

第6页共108页

19.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尊同的一项是()

A.微末A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本道丰

C.行李之往来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①晋侯、秦伯国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继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天,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国

A.既本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越国以鄙年

C.晋军函陵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

B.以基无礼于晋/吾基还也

C.以其无礼于晋/以乱易整,不武

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2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追溯晋国曾背叛秦国的历史,瓦解秦晋联盟,是烛之武说服秦国撤军的策略之一。

B.晋文公拒绝了子犯请求攻击秦军,并说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还也“,表现了他对

秦穆公当年帮助自己回国当上国君的答谢,也有面对秦军违约撤退的无奈。

第7页共108页

C.秦晋因“利”联合共伐郑国,盟约在前,但泰军又因郑国“利”诱而单方面撤军,违背了“礼”。

由此可见,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在逐"利''之时已完全不受"礼''的约束。

D.烛之武对郑文公的请求先“辞”后"许”,虽有对自己有才华而不被重用的埋怨,但也表明

了他在重兵压境、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

23.请把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24.本文的对话描写极具艺术效果,不仅暗示了事件的发展,还渗透了作者的褒贬,请结合

文本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像、秦僧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目:“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于,今急而求子,是容入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专售•烛之武退秦师》)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阚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缱而出”,求

第8页共108页

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

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曾经给予晋恩惠,割让焦、瑕二邑;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

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

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无礼于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9.秦国在烛之武的劝说下撤军,子犯建议攻打,晋侯为什么没有采纳?请用原文中语句回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泰师

肯里、奉华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丕和'隽,许左。

夜继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势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车道手,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口:“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3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B.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C.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D.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9页共108页

A.晋侯、秦伯,"侯”、"伯”是对诸侯爵位的称呼,从周朝开始,以“公、侯、伯、子、男”

五等爵位来分封诸侯。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所以古代君主、诸侯

王以此来表对自己的谦称。

C.敢,自言冒昧的谦辞。在本文中烛之武以此体现了自己的外交礼节,也体现了其对秦伯

的奉承之意。

D.东道主,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在本文中体现烛之武在帮助秦伯从长远角度分析放

弃攻打郑国带来的好处。

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先陈述了秦晋围郑的情况,既交代了郑国面临灭亡危险的紧张局面,也有力地烘

托了烛之武的英雄形象。

B.在佚之狐的推荐之下,烛之武虽然对郑伯发了一通牢骚,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放下个

人成见,以国家安危为重。

C.烛之武游说秦伯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着想,先示弱,然后从打和不打结果比较、

晋国无信、长远眼光等角度分析。

D.秦伯与郑国结盟后,晋文公选择撤兵,虽从“仁”“智”“武”的角度分析了出兵的利弊,但

也体现了其懦弱的一面。

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4.晋文公在此次军事行动中的做法对后世人来说有值得借鉴之处,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口:“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口:“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缝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芸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庆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第10页共108页

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

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

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正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忧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

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

36.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

的历史散文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

大。由此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

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

D.执事,办事的官员,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秦穆公。

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

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胆小怕事。他初见秦穆公,就承认面对秦晋包围的局势,郑国只能接受灭亡的命

运了。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

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

不失本国尊严。

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11页共108页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39.乙文中吕祖谦认为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佚之狐言于郑伯口:“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口:“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缝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热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芸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庆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车,•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四年,晋饥,乞汆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日:“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

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穆公日:“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

雍属绛®。

五年,秦饥,请汆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日:“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

秦饥请汆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

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

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日:“秦师深矣,奈何?”郑日:“秦内君,君倍

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

吉。公曰:“郑不孙②。”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鹫®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日:

“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雍、绛:都是地名。②孙:通“逊”,谦逊、恭顺。③鬻:马难起步貌。

4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汆与之/何疑而谋之

第12页共108页

B.以秦得立/己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汆/与之何疑/而谋之

C.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汆与之/何疑而谋之

D.以秦得立己/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汆/与之/何疑而谋之

4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B.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

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秦晋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

称作“秦晋之好

4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

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晋秦两国曾先后发生饥荒,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渡过

饥荒。

C.晋国的虢射建议趁机攻打秦国,理由是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它却没夺取晋国,

如今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不可违背天意,应该攻打秦国。

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

财物,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

43.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

44.面对秦军撤军和秦国饥荒,晋文公和晋惠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

晋侯、秦伯国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沱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目:“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悬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簿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第13页共108页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

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

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说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

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4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敢:自言冒昧的谦辞

B.夫晋,何国之有厌:讨厌、厌恶

C.里能若是乎诅:怎么

D.吾知秦穆必蚓然从之矣翻然:迅速转变貌

4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夜缱顾出臣与将军戮力加攻秦

B.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C.行李考往来鸡、豚、狗、彘之畜

D.诟能若是乎异乎三子者之撰

4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

48.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4页共108页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

的历史散文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

大。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

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

4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

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

行离间之计。

C.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

削弱自己。

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

不失本国尊严。

5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簿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如: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5页共108页

A.何医之有厌:讨厌

B.若不用秦阙:侵损、削减

C.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号与:结交,亲附

5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焉用亡郑以陪邻

B.郑即知亡矣即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臣书壮也,犹不如人唯君图本

D.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个强国围攻郑国,主要是因为晋国要报复郑国,郑国与秦国并没有恩怨,这就

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不仅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伯晓之以弊,诱之以利,而且还胁迫秦伯与

郑国结盟,助郑防晋。

C.郑伯面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首先检讨自己,进而再以国

家利益去打动烛之武。

D.秦国成为郑国的盟友后,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有着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

决定撤军。

5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左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容△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缝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热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勺■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

第16页共108页

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口:“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

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

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说能若是乎?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5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

B.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

C.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

D.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

5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后世。

B.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C.行李,指外交使者,早在春秋战国时已沿用;今常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5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缱而出”,求

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抓住了秦伯的心理,

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

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

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第17页共108页

5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59.乙文中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结果是怎样的?并说明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之入也,秦穆姬曰:“尽纳群公子。''晋侯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黄侯许赂

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晋饥,秦输

之粟;秦饥,晋闭之汆,故秦作I伐晋。

晋三败及韩。晋侯谓庆郑日:“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日:

“不孙。”卜有,庆郑吉,弗使。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

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日:

“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

也。”公曰:“一夫不可犯,况国乎。''遂使请战,日:“骞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

若不还,无所逃命。“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

苟列定矣,敢不承命。”丰臣,战于韩原,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

焉,目:“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

稽首日:“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荤、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

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

乃舍诸灵台。

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且晋人戚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

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公子索曰:“不

如杀之。’'子桑日:“归之而质其太子,必得大成。晋未可灭。”乃许晋平。

节选自《左传》

注:晋侯,即晋惠公。

6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无硬的一项是()

A.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

不与

B.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

不与

C.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