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恤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高效率应用纤维原料、高端装备和基础件、精细化染料助剂、品牌和渠道等优质国际资源,满足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和纺织产品消费升级需求。推进纺织行业领域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的国际国内相衔接,以同标同质促进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流通顺畅。畅通内需为基点的产业链循环(一)保障民生需求以保障国内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为战略基点,通过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产销衔接,使各类纺织消费产品满足多层次需求,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高品质生活。完善行业和企业产品质量检测和服务体系,加强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国内自主品牌的消费认可度。(二)培育新型消费先进技术,流行趋势,品牌文化融合体现在纺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满足功能、时尚、绿色等升级消费需求。加强信息技术在流行趋势预测、创意设计、消费研究中的应用,根据个性化消费趋势,依托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提高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大规模定制服务水平。加强消费者研究,提升设计创意和市场营销水平,形成一批有高度市场影响力的服装和家纺产品品牌。(三)拓展产业应用提升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材料创新、制造升级和产品开发水平,努力贯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工具、土工建筑、安全防护和农业等领域重点产品的跨部门应用体系,在标准认证、品牌推广和工程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培育和拓展高质量的内需市场。加强与装备、后勤、军兵种、科研单位及主要企业的合作,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2035年远景目标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我国纺织工业要成为世界纺织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全面突破,我国处于国际纺织先进技术创新国家前列。与现代经济体系和人民更高品质的生活相匹配,纺织行业有效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形成一批对全球时尚发展具有引领力、创造力和贡献力的知名品牌,共同构筑全球时尚文化高地。纺织行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低碳循环体系基本建成,行业碳排放在达峰后稳中有降。服装行业进入壁垒(一)服装行业品牌壁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品牌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拥有良好品牌形象与影响力的产品在市场进入、获取品牌溢价方面更具优势。而一个知名品牌的建立是品牌运营企业长期经营积累的结果,需要在品质管理、研发设计、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培养更需要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及时间积淀。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难以在短期内建立起知名的男装品牌。(二)服装行业设计壁垒研发设计是品牌发展的基础,直接决定了产品风格和品牌特征,形成了服装的研发设计壁垒。只有具有一定研发设计能力的服装企业才能够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持续推出符合流行趋势的产品,从而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研发设计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优秀的设计师,也需要完善的软、硬件环境和较强的创新氛围。设计师团队对行业流行趋势的感知以及对消费者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服装面料的选择、色彩图案的搭配、版型裁剪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平。对于一个新品牌的设计师团队来讲,在短时间内挖掘品牌内涵、明确品牌定位,实现与品牌间的高度契合是较难实现的。(三)服装行业渠道壁垒从男装行业价值链结构来看,行业的高附加值部分主要在于研发设计以及品牌和渠道建设两方面,其中构建自己的营销渠道已成为品牌男装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营销网络的延伸和门店规模的增长是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然而建立全国性的、完善的、稳定的营销网络需要男装企业前期的大量投入,需要大量时间积累,不断对其进行修正。此外,以中高档百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等为代表的商业终端资源虽然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其中具有较高商业价值、能够稳定贡献较高客流量的重点商业渠道资源仍然相对有限,先行进入的品牌男装往往能够形成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商业地产商往往会对其将引进的品牌进行规划及筛选,引进的品牌男装数量相对有限并且将主要挑选较为知名的品牌男装企业进行合作,期间根据品牌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整,对于本行业新进入者而言,短期内很难获得此类资源。此外,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加深了男装市场的渠道建设难度,线上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手段的应用都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撑、经验积累和资源优势,而线上线下渠道的充分整合以及集成更是大大提升了渠道建设的要求。以上庞大的、复杂的营销渠道,明显构成了男装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四)服装行业管理与人才壁垒人才是企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对于品牌男装企业而言,其设计研发、品控管理、品牌推广以及终端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均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化人才来执行,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各个业务流程之间的有效衔接。随着品牌男装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对品牌运营、商品企划、设计研发、市场拓展、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强烈,对具有男装行业多年经验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对本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在短时间内难以引进或培养此类人才。(五)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壁垒在国际领先零售企业的影响下,以生产外包和经销为主要特征的轻资产经营模式正越来越多地被国内服装零售业所采用。对于将服装生产环节外协而专注于产品的设计研发、品牌推广以及终端销售等业务环节的品牌男装企业而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取得良好运营效率的重要保障。一个完整高效的产品供应链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计划、仓储物流、销售等多个部门的协调运作,也需要整合外部面辅料供应商、外协工厂、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等资源。在保证产品供应链高效的同时,企业还必须在控制供应链成本和确保产品高品质之间实现平衡。对于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产品供应链的打造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短期内难以获得。服装行业发展情况(一)服装产业正处于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转型期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分工变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的加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带动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上下游配套完整、贯通的产业链,为中国服装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和有力保障。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产业链的地位逐步提高,并开始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运营等高端方向转变,国内外消费者对我国服装自主品牌认知度也有所提高。我国的服装企业目前正进入转型期,向以产品质量和创意、品牌美誉度和经营管理模式取胜的阶段进行重要转变。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中国服装业在产业结构、科技与品牌、质量效益、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方面不断进步与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产业配置网络完整、国际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服装大国。多年积累的生产管理经验,加之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确保了中国服装生产加工能力和水平位于国际前列,拥有着快速、及时加工完成各种品类、档次、面料和工艺要求的服装产品的优势。同时,在产业发展与内需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原创服装品牌快速成长,在产品设计研发、系统管理、营销渠道建设、国内外资源整合以及文化与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发展,在得到了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同时,成为了中国服装业升级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服装行业发展经历了扩张期、调整期、增速回落期、弱复苏期服装行业发展阶段与宏观经济形势共振,总体分为四个阶段,2012年以前为快速扩张期、2013-2017年为行业调整期、2018-2020年为增速回落期、2021年至今为弱复苏期。1、2000-2012年,服装行业为迅速扩张阶段2012年以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服装消费需求释放,促进了渠道零售强劲增长,服装类零售额最高同比增速超28%,阶段复合增速约为20%,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复合增速高约6个百分点,服装行业处于快速扩张期。服装企业大量进入市场,并享受行业发展红利快速拓店以占据市场,在店铺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大型服装企业承受较高的运营成本,通过提升产品销售价格扩大利润空间,最终实现了店铺数量和销售价格的量价齐升。2、2013-2017年,多因素共振服装行业增速放缓,进入行业调整期2013-2017年,在居民消费升级、服装等基础消费占比有所下降、各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服装类零售额阶段复合增速下滑,约为9%,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复合增速低约2个百分点,服装类零售额增速回归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供给侧端,全球品牌和电商渠道品牌持续进入市场,行业竞争加剧,进入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渠道端,电商渠道和购物中心渠道迅速崛起,成为新的渠道竞争地带。在供给端和渠道端环境的剧变下,行业进入优化渠道结构的调整阶段,通过淘汰低效店、升级优质店、积极开拓线上渠道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多维渠道优化。3、2018-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2020年受外部因素影响,服装行业进入增速回落期2018-2020年,我国GDP同比增速逐年下降,经济增长放缓。在宏观经济影响下,内需市场放缓,居民消费结构也有所调整,中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在总人均消费支出的占比下降,消费者对衣着服装类的消费支出意愿较低。在此环境下,服装消费增速也有所回落,2019年的服装类零售额增速为2.60%,首次增速低于5%。2020年则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服装类零售额同比下降8.10%,各品牌的营业时间被迫缩短,居民流动聚集性活动受到抑制,对消费者出行、购衣热情造成了较大影响,服装行业普遍受到较大冲击。尽管服装行业增速减缓,但是服装行业发展模式愈加成熟,摆脱了以快速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转而开始打造自身核心能力,品牌竞争聚焦于精细化运营、品牌影响力、渠道质量、研发设计。在服装行业增速回落期,服装品牌进行了一轮洗牌,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品牌脱颖而出,同质化过高的品牌被淘汰。4、2021年至今,受外部因素影响,服装行业将从震荡期进入复苏期尽管外部因素在2020年对服装行业形成了较大冲击,但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消费被外生的外部因素短暂抑制后得到释放、国产潮流席卷各地,2021年中国服装市场规模达到21,938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触底反弹。2022年,受国内外部因素反弹的影响,2022年中国服装市场规模同比下降7%。2022年底外部因素影响减弱,线下客流逐步恢复,服装行业处于复苏初步确立的阶段,行业整体销售端表现、经营质量呈现稳步向好的趋势。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对美好向往的现实需要,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下服装消费将逐步复苏。此阶段下,个体企业之间会出现差异,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趋势中,行业竞争格局将逐步清晰,集聚效应初显,优质龙头企业有望在此轮复苏的良性周期中走出,逐步确立核心竞争力。(三)随着人均收入提升,我国服装消费空间广阔随着总体经济发展,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逐年提升,2013年为1,027元,2021年为1,419元,复合增长率达到4.12%。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21年,我国人均服装消费为210.04美元,英国人均服装消费为1,119.74美元,美国人均服装消费为953.89美元,德国人均服装消费为841.32美元,日本人均服装消费为602.07美元。我国的人均服装消费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带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服装消费的巨大潜力将逐步兑现。推进社会责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推进节能低碳发展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继续提高二次能源消费比重,鼓励企业采购绿电,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或企业加快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排放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推进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腾退与升级改造。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鼓励棉纺、化纤、印染等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行智能化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加快绿色纤维制备、高效节能印染装备、废旧纤维循环利用等低碳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鼓励开展碳核算方法学、减排路线图、减排成本分析等标准及规范体系方面的研究。(二)加强清洁安全发展以绿色技术驱动产业链各环节降低污染物产排量,深化生产全过程和纺织园区系统化污染防治。高度重视新兴污染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加大清洁生产改造力度,持续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产排量。完善纺织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升级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水资源化,支持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纺织园区和重点企业水系统集成优化。加强有毒有害物质替代,严格控制染化料助剂等化学品使用。(三)推动再生循环发展加快现有纺织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升级,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加快构建废旧纺织品服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促进废旧纤维再利用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区域协同化布局,开展废旧纺织品服装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突破再生涤纶、废旧纺织品服装再生利用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打通瓶片直纺再生涤纶长丝工艺路线,加强定向回收、梯级利用和规范化处理。加快互联网与资源循环利用融合发展,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四)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以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为核心,将企业社会责任全面纳入行业的价值体系和创新体系,培植产业的持久成长能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社会责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全球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与支持。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四五发展目标(一)行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行业发展保持合理区间,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份额保持基本稳定;纺织工业利润率保持良好水平。(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四五末,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比例达到38:27:35。加强产业协同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产业发展优势。十四五期间,中西部重点纺织产业发展区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占工业比重继续提升。立足双循环发展格局,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品类更加丰富,服务更为高效,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以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际供应链优质资源整合能力明显提升。(三)科技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末,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3%。纤维新材料创新水平继续提升,高性能纤维自给率达到60%以上。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工业的深度融合,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水平评估指数超过60,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建成纺织服装行业大数据中心。(四)品牌时尚建设创造新价值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消费品牌、制造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高、时尚消费引领能力强、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优质品牌。自主消费品牌的时尚引领力与全球认可度不断提升,跻身世界品牌第一梯队的制造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百亿以上品牌价值企业数超过40家,重点集群区域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纺织行业与中华优秀文化、开放多元文化进一步融合,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五)绿色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十四五末,纺织行业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3.5%和18%,印染行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绿色纤维(包括生物基、循环再利用和原液着色化学纤维)产量年均增长10%以上,循环再利用纤维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15%。(六)增进民生福祉做出新贡献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升纺织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行业从业人员收入不断提高,劳动保障进一步改善。加强产业集群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发挥产业富民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激活经济欠发达地区增长潜力。十四五发展重点工程(一)纤维新材料持续创新升级纤维新材料领域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产业链安全为目标,依托优势企业,充分发挥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作用,加快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差别化、多功能纤维材料的研发创新,进入国际上高性能纤维研发和生产的第一梯队,引领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进程。(二)智能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及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基于5G、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以纺织成套装备研发为重点,加快发展纺织领域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推进装备、软件、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以纺织装备数字化和信息互联互通为基础实施纺织行业智能制造重点工程。(三)时尚建设增强发展新动力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时代特征的纺织行业时尚生态,大力推动基于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产业复兴与时尚创新,以科技赋能创新,以包容彰显个性,以人文塑造价值,提升中国时尚影响力。(四)绿色制造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纺织行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履行环境责任导向,以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进产业链高效、清洁、协同发展,为国内外消费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绿色纺织产品,并引导绿色消费,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五)产业用纺织品着力高端化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高纤维新材料应用和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差异化、高端化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满足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国防对先进纺织材料的需求。男装行业发展情况(一)我国男装发展概况从服装行业上中下游价值链划分的角度看,我国男装企业和品牌已取得长足发展,中国男装的品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次变迁,即OEM生产阶段、制造商品牌阶段、商业品牌阶段、零售商品牌阶段。OEM生产阶段是我国男装品牌发展的启蒙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来样加工贸易兴起,OEM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最初主要采取的经营模式。OEM的本质是通过大规模的加工贸易来获取稳定收入。此时,国内男装行业尚无品牌和时尚的意识。中国第一批男装品牌是由OEM代工模式发展而来,其品牌的诞生建立在制造业的基础之上,故称为制造商品牌。其前身是服装制造厂商,在与国际化服装品牌的合作过程中,通过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加工品质、生产规模等方面取得了相对的产业优势,逐渐成为了优秀的服装加工企业。制造商品牌拥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和强大的生产加工能力。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男装品牌大部分通过弱化生产环节,以抓住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设计和销售环节的方式取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男装的发展进入了商业品牌阶段。商业品牌企业资金实力、设计研发能力、品牌包装能力等具有明显优势,生产环节弱化,下游的销售网络、渠道建设能力强。此时的服装品牌已经在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来迎合消费者。21世纪至今,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中国服装制造业也进入新的转型期,目前,中国的制造商品牌和商业品牌都已进入重要转型期,正悄然向零售商品牌迈进。所谓零售品牌商,指的是一种从服装的设计制造开始到销售终端完全由企业统一执行,在价值链上高度垂直统一的经营模式。新时期下,消费群体需求多样,强烈主张彰显个性和价值观,同时市场的时尚变化也比较迅速,因此男装企业向零售商品牌迈进也便显得日益迫切。通过这种新的经营模式,男装企业将深度掌握、整合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加强对于销售终端的把控,凭借着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快速的市场响应力来打造专属的竞争优势。(二)我国男装产业发展现况1、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时尚休闲和休闲商务男装品牌颇具成长空间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产阶级崛起,中国正迎来消费升级的大转型,中国男士变得更为注重风格与时尚,更加愿意对自己的外表进行投资。根据Euromonitor统计的数据,2010-2022年,我国男装行业市场规模由3,369亿元增加至5,3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8%。2020年上半年外部因素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居民居家隔离、外出活动减少,对男装行业造成了短期的冲击,2020年中国男装行业市场规模大幅下降至5,108亿元,同比下降12%。相对于服装类其他子行业,由于男性消费者服装消费频次较低,男装行业终端客流对实际销售影响关联度要弱于大众休闲服饰,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更低。自2022年底外部因素影响减弱,根据Euromonitor预测,2025年中国男装市场规模将达到6,189亿元,从中长期来看,外部因素对行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因素将逐步消除。基于当前消费群体年轻化及需求差异化愈加强烈的现状,规模化、批量化的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随着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与Z世代青年群体的消费力逐渐增强,男性服装消费将不再单单满足于基础款的选择,向着更加注重年轻化、休闲化的方向发展,时尚休闲和休闲商务男装市场有望持续较快成长。而鉴于男性相较于女性更注重消费决策高效性,品牌知名度更高的企业受益更明显。2、男装产业发展区域化特征明显,呈现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中国男装行业由加工业为起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服装工业体系,在生产、管理、营销、品牌树立等各个环节上都日趋合理和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男装产业链。从产业分布来看,我国男装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以上海、宁波、温州为代表的浙派男装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派男装产业集群,以江苏常熟为代表的苏派男装产业集群,以闽东南的石狮、晋江为代表的闽派男装产业集群,以及借助港、澳等地区优势而独立成长的粤南珠三角粤派男装产业集群。同时,青岛、武汉、大连、成都等地市也有少量的大牌或成长性品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通过不同的外部资源、行业资源和其他产业资源,产业集群各方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产品体系。其中,浙派男装具有明显的中西融合特点,产品风格时尚、端庄稳重,主要以商务正装为主,近些年逐步向商务、白领休闲方向发展,代表品牌有雅戈尔、报喜鸟、罗蒙等;京派男装讲究洒脱稳重,主要产品以商务休闲装为主,代表品牌有威可多、依文、GORNIA等;苏派男装风格相对柔雅,做工精致,主要产品以丝绸服饰、羽绒服、职业装为代表,代表品牌有红豆、波司登、海澜之家等。闽派男装以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为依托,呈现出显著的阳刚特色,目前以男式休闲服装为主,代表名牌有劲霸、七匹狼、爱登堡、富贵鸟、九牧王等;粤派男装受港台时尚服饰的影响,融新潮与实用为一体,侧重个性男装、商务休闲装,代表品牌有迪柯尼、珈仕达、卡尔丹顿、富坤、金利来、卡宾等。3、男装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自2013年服装行业由粗放式增长进入调整期以来,品牌男装企业纷纷基于最为重要的产品、渠道、品牌力三大模块进行调整,以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和品牌竞争力,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产业链的整合、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在推动着男装行业向高集中度的方向发展。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从2013年开始我国男装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便逐步提升,截至2022年,我国男装行业前五大品牌的企业市场份额(CR5)上升了7个百分点,进一步突破到了15.0%,而前十大品牌的企业市场份额(CR10)更是提升了9个百分点,攀升到了22.7%,整体来看,行业整合力度逐步加大。虽然近年来我国男装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男装行业集中度仍相对较低。根据Euromonitor统计的数据,2022年中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男装市场前五大品牌的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15.0%、17.5%、23.3%和33.9%,我国与以上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见,我国男装行业市场集中度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更加注重优质品牌服饰,由此优质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得以进一步加强。在服装行业整体复苏的大环境下,随着男装行业越来越注重精细化运营,注重产品质量和设计能力,转型后的优质男装企业内生良性增长和外延扩张恢复并存,优势男装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服装行业发展趋势(一)商务与社交活动日益增多为商务男装市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市场化改革一直强调和鼓励多种所有制发展和多种市场主体共存,随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私营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成为近年来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变化的显著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从2010年的651.77万个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2,866.52万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4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小型企业的不断崛起,国内从事商业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出席不同的商务场合,需要搭配不同的男装,为我国商务男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条件。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6,467元增至2021年的47,412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56%。与此同时,居民消费能力大大提升,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从2013年的18,488元增长至2021年的30,307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7%。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社会消费结构亦处于不断升级进程之中,具体表现为在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其消费结构不断合理优化,不断由低层次消费向高层次消费转变。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城镇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加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穿衣风格也随着思想观念的变化而改变着,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保暖、遮羞,而是个人品味、文化、修养的体现,消费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兴趣和消费趋向。同时,由于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市场需求,各季节也有明显的穿衣风格及色彩,使得人们在追求物美价廉的同时,质量、款式、流行元素、品牌效应、色彩搭配等因素已成为购买服装的基本需求。如今,消费者对服装的精神需求已经超过生理需求,服装品牌可以代表财富、地位、生活方式、文化信仰、甚至是科技潮流,其符号价值日益明显。为迎合消者对各类符号价值的追求,国内服装品牌亦在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为服装加入更多新的元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此外,随着年轻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强,男装消费开始从实用大方的价值选择向时尚、有型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品牌时尚品位、产品品质和优质的体验服务。(二)新零售将为男装市场注入新活力在社会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催生出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新零售的核心要义在于推动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进程,其关键在于使线上的互联网力量和线下的实体店终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力,从而完成电商平台和实体零售店面在商业维度上的优化升级。同时,促成价格消费时代向价值消费时代的全面转型。线下渠道销售方面,男装企业融合数字化、互动等科技技术,与线上渠道融合打通。线上渠道方面,KOL和垂直电商成为男装新兴销售渠道,随着抖音、小红书等移动社交平台的流行度、普及度的提升,网红、明星引领着新的流量渠道;垂直电商以精准的差异化定位和独特的品牌附加值,为供应商、网络零售商、采购商、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男装企业升级线上渠道,从公域流量有效转化为私域平台流量,通过大数据对目标客群进行精准运营。男装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升级商品的生产、运转与销售过程,进而重塑产业结构、构建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打通全渠道、实现优势互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三)男装行业多品牌化转型所谓多品牌化战略,即为男装企业在取得一定经营基础后,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在单一品牌基础上,扩展出同一产品类型或不同产品类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经营的战略模式。多元化的定位方式是形成男装品牌之间差异性的重要手段,男装企业必须扩宽自己的品牌定位方向,才能寻找到不同品牌间的差异,为自身的产品塑造符合目标市场的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当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男性消费者对于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急剧增长,同时由于国外男装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男性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男装市场上男装产品风格单一的局面。这样的一种现状客观上要求各大男装企业进一步细化消费群体,以多样化和差异化来满足不断变化中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深化的细分市场以及逐渐多样化的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国内男装企业开始实施多品牌战略,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