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_第1页
科研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_第2页
科研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_第3页
科研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_第4页
科研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PAGEPAGE24PAGEI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科研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课题编号: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名称: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课题负责人:李永新指导教师:谌飞龙老师承担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11月1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课题负责人:李永新工商管理学院课题组成员:肖苑工商管理学院席翔勇工商管理学院周森工商管理学院张梦雅会计学院指导教师:谌飞龙讲师工商管理学院

目录TOC\o"1-3"\h\z摘要 =3\*ROMANIII1绪论 11.1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11.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1.3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32 城市缘边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42.1国外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分析 42.2国内农村初等教育现状分析 52.3农村初等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 63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及分析 73.1新建县学校的基本经济情况 73.2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教育情况 73.3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生源 83.4班级结构和课程设置 83.5学校的外部资源 93.6对上罗小学和流湖小学的相关采访 94我国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4.1从学校的硬件设施上分析 124.2从学校学生自身分析 124.3从学校的师资力量上分析 134.4从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上分析 145改善我国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建议 146后记 17参考文献 18摘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我国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坚持不动摇。可是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城市边缘地区及农村更是让人感到担忧。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明,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课题组成员有的来自农村,在上罗小学度过了美丽的童年;有的参与大学支教活动,多方研究过对应小学的各种条件设施。对城市缘边地区的教育有着清晰的认识。根据调查得知,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在经济、条件设施和人口密度等均处于平均水平,且对于南昌市而言,流湖乡和上罗村又是典型的城市边缘地区。所以对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研究有其典型意义。近几年来,中国对农村初等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可鉴于农村小学的散乱,偏僻等复杂因素,农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在某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加之中国农村分布散乱,无法普及扶持,导致我国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普遍落后,又由于农村家庭教育条件的不足,使得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很不理想。本课题通过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的可行性分析,通过资料分析和行动调查来研究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更正确、更深入认识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有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独特之处,首先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城市边缘地区环境和农村类似,可又有与农村无法比拟的优势,虽说相对落后,却靠近城市,被城市的种种气象所沾染。有相对优势和潜力。所谓独特之处,也是与城市初等教育,甚至国外的初等教育进行对比后得出的。本课题的价值在于使人们更清醒的知道目前新建县小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显现城市边缘地区的教学水平,从而使人们真正关心农村教育问题,而不仅仅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前人的研究中推陈出新,让人们了解农村教育不为人知的一面。本课题主要分为四部分进行研究:=1\*GB3①城市缘边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比国内,国外的农村初等教育现状,有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指出国内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不足之处,从而分析出加强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2\*GB3②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及分析。流湖乡和上罗村的留守儿童众多,家长外出打工,交由爷爷奶奶抚养,生活负担重,同时,财政投入少,致使其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家务农务繁重,好多家庭要求小孩承担大量的体力劳动以贴补家用,加上父母对孩子的受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好处认识不足,导致学习风气欠佳,学习热情的不足。=3\*GB3③我国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的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学校与外界的交流欠缺等。=4\*GB3④改善我国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建议: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完小校长队伍;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建立一套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估标准;对农村小学实行多校合并;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创造良好的课改氛围;重视新兴媒介工具对教育的重要性。 总之,本课题通过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调查研究,并通过走访,查询资料,咨询等方式,首先让人们对新建县的初等教育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再者,通过典型,加之搜索资料,对全国城市边缘地区初等教育现状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然后根据对相关人士和专家的咨询,提出了我们对应的初步解决方案。首先有助于人们更正确、更深入认识南昌边缘地区的初等教育现状,其次能聚集更多关心城市边缘地区建设的人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来,而不仅仅是隔岸观花。关键词:城市边缘地区、初等教育、现状分析、研究方法、改善建议。绪论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我国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坚持不动摇。可是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城市边缘地区及农村更是让人感到担忧。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明,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虽然,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对农村初等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可鉴于农村小学的散乱、偏僻等复杂因素,农村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在某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加之中国农村分布散乱,无法普及扶持,导致我国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普遍落后,又由于农村家庭教育条件的不足,使得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很不理想。课题组成员有的来自农村,有的参与大学支教活动,对农村的教育有着清晰的认识。通过对南昌市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的可行性分析,通过资料分析和行动调查来研究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更正确、更深入认识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有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本课题的选题价值在于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小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从而使人们真正关心农村教育问题,而不仅仅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前人的研究中推陈出新,让人们了解农村教育不为人知的一面。同时,在深入了解农村初等教育现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农村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2.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访谈等);先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然后确定抽样总体,再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对比法,与国外的农村教育现状以及国内的城市教育现状作对比;观察法,先确定目的,然后从多角度考察。1.2.2研究思路研究初期,我们将借助图书馆和电子文献等资料补充我们的理论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将看得高,看得远。同时利用当代信息途径,对我们的理论和现在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改和补进。另外,通过实地调查城市学校的教育现状和农村教育现状进行对比,使信息更直观,明确。最重要的是,我们将多方面地对新建县的小学进行实地考察,用事实来说话。一下是我们的研究过程基本思路图:对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调研(1)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2)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3)消费者购买心理分析造成农村教育为目前现状的根本原因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对改善城市边缘地区农村教育方式的建议(1)整理文献,深入研究,结合实际给出自己的意见(2)拜访有关专家,寻求解决路径(3)调查当地人的想法通过个体,研究全国边缘地区的情况提出问题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现状如何分析问题理论研究提出方案实证检测研究报告理论应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调查问卷比较研究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规范研究模型研究专家分析团体合作研究的创新和不足选题创新,对于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数据创新,我们通过实地调查法深入当地农村获取一手资料,而当前可查一手数据相对匮乏。结论创新,对个案农村小学教育方式现状的调研归纳递推到该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现状及其改进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发现提出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建议。本课题研究以实地采访为基础,以数据库相关理论知识为依据,通过对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并得出结论,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性意见,对农村教育的改革有着一定意义。不足之处在于农村教育牵涉面广,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在这方面,由于资源有限,我们的研究就不能涉及的很全面。2 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2.1国外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从财政投入上看:国外小学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分别为美国:0.13、英国0.15、法国0.19、日本0.14、韩国0.12。以美国和日本的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体制来看,美国和日本对农村义务教育也和城市一样实行一体化的政策和财政体制,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样,教育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在资源配置上两国政府均提供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并在全国城乡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均根据各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对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事权和财权责任作了明确合理的划分,形成了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在农村教育这部分,美日两国均由基层地方政府负责管理,由三级财政共同负责经费投资,通过转移支付在其中承担了相当大的责任。不同行政和财政体制的美日两国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上的共同做法均是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的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财政部主页()高如峰,《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比较: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从课程教育形式上看:外国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日益呈现以下几种主要趋势:努力发展综合课程;从综合课程的作用上看,至少可以形成如下几点共识。第一,综合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整体的观点,使他们既见树木,由见森林,从而恢复知识的完整性。第二,综合课程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及其个性的发展。综合课程是按照儿童的需要、兴趣、好奇心和活动特点而编制的,它非常重视非认知因素,更有助于课程和学习条件相一致,因此,比分科课程按逻辑原则编制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第三,综合课程既可以鼓励合作,又不排斥学习上的竞争。同时,综合课程较分科课程更有利于适应来自社会的、知识方面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第四,综合课程可以消除由于课程繁多、分科过细给学生造成的负担过重的偏向。小学课程的门类太多、分科过细于导致各科教学内容的重复,造成教育上的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单一的分科课程缺少各门知识间的互相联系,不利于儿童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也造成了课业负担的加重。因此,跨学科开设综合课程,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综合课程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综合课程的改革状况看,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这是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保健、环境科学、技术等各门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二是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这是将历史、地理或公民等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三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而成的综合课。目前世界上方兴未艾的集科学、技术和社会兼容的STS课程就属于这种课程。此外,在课程设计上,按照专题组织综合课程也是当前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这些专题的选定往往来自于儿童十分熟悉的事物,并且能够紧密结合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如“我们身边的食物”、“我们的学校和邻居”、“我们的家乡和人民”等等。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作为培养学生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科,在国外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在学科课程总量中始终保持着语文、数学等工具性基础学科的较大比重。就语文学科而言,美国、英国均在40%以上,日本为27.5%。数学科学以前苏联和联邦德国等的比重为最大,约占20%以上,日本为18%。与此同时,各国在加强基础工具学科的教学上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据有关研究机构测定,美国学生的阅读水平与他们以后的数学、物理、计算机成绩的相关率为70%,而与历史、地理等学科成绩的相关率高达90%以上。因此,美国目前在小学阶段规定了七级阅读水平,就阅读范围、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等方面,都规定了全国的统一标准。不仅如此,许多国家把加强本族语的教学视为课程“民族化”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他们在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方面,各国基本上采取了合理调整中小学教学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突破重点,以达到在培养基本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掌握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等等。德国提出数学科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运算知识,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数学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美国数学教育科学委员会认为,美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最大缺陷是不重视引导儿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他们提出在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那些所谓正规的、直观的和探究技能的培养。日益重视道德教育在当代西方国家,吸毒、自杀、虐待同学、校内暴力,少女怀孕等等青少年不良行为与犯罪,以及追求个人享受、缺乏社会义务和责任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在第三世界中,不少青少年向往西方社会,民族观念和意识淡薄也相当普遍,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世界性的教育饥荒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以至于成了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正是由于当前世界性道德危机的困扰,从而使得世界各国对道德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给予极大的关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号召人们要学会关心:关心个人、他人、群体以及全人类;关心社会、经济、生态以及全球的生存环境;关心真理、知识、学习等生存技能以及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1994年由各国教育部长参加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在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形成各种价值观和能力,如团结、创造力、公民责任、批判意识以及用非暴力手段解决各种冲突的能力,必须在各级课程中引入包括国际层面的真正公民意识教育。”并以此作为国际社会促进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所采取的政策和行为方针。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但在强调对未来一代新人进行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并且都在从各自国家的国情出发,通过采取设置道德教育课程或宗教课程、强化所有课程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广发开展课外活动,重视学校隐形课程的开发,以及调动社会媒体因素等多种途径,深入研究和探索加强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加强科学技术教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竞争的需要,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科技教育,并把科技启蒙教育作为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1984年10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39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各国更新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各国在普通开设理科的基础上,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改革上。在课程内容方面,力求及时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内容,加快了现代科技到教程的转化过程,促进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如增加有关地球、宇宙空间、环境和能源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一些课程专家还提出,科学已经同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了紧密联系。学校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科学原理的阐述,片面强调科学的研究,而应把科学教育同其他方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因此,以科学、技术和社会为课程内容的STS课程在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中显示比较强的生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STS课程是科学教育各种目标的综合体现。在课程目标上,一方面注重了在科技启蒙教育中发展儿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又加强了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教育的统一。法国突出强调“科学与技术”课的目标在于使儿童获得有关科学活动和工艺活动的方法,增强儿童尊重事物存在客观性、建立假设和证明和必要性等科学品质,以及使儿童具有发明创造的兴趣等。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中,新的小学教材也力求以探索性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描述。同时,在教学中重视让儿童亲自动手实验,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强调让儿童亲手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用眼睛去“看”科学。2.2国内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分析2.2.1中国初等教育财政支出与上述国家对初等教育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相比,中国仅为0.05,比最低的韩国仍低了0.07个百分点,所以财政投入不容乐观。2.2.2农村小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对课程的管理实行了三级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应该是每一所学校至少都应该开设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除了镇中心小学以外,其他小学都不能很好地实施,大多数小学只开设了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计算机课在3所完小勉强都有开设,而在9所单人校中,计算机、英语、艺术和体育都没有开设或形同虚设。一般情况下,在单人校中,几乎不开设除语文、数学外的课程,一个教师在单人校中兼任所有课程(语文和数学)。在农村小学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几乎无人问津。2.2.3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在乡村小学已经开始铺开。但是,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上这次改革来得比较迅猛,学校、家庭与社会都缺少足够的准备。我国师范教育也进行了改革,原来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中师学校都纷纷与高校合并,或者改为高中和职专等,而新时期大学所培养的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还比较少,大多数还没有毕业。而在农村小学中,现有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大,他们接受新课改的理念存在比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许多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更是如此。这一矛盾给新课改在农村小学中的推行带来很大的阻力和不便。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大多数农村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比较少。据了解,许多教师都没有参加过地区以上的进修学习,甚至没有到外县或外市听过课,对于新课改的培训,大多数采取学校选派代表参加的形式,由一所学校选派一两名代表到县城参加新课改培训(参加过课改培训的教师仅占24%),这些教师培训后,回校传达培训精神,但是,往往由于教师的水平有限,这就使得新课改的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有的学校每位教师要教三、四门课程,还要必须做好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等常规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因为如此,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活动。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此外,农村小学术科教师配备还非常紧缺,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目前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素质更高,要求术科(图、音、体、英、计)的教师更多,截止目前,利国镇20所小学术科教师只配备30位,平均每所小学不足1.5人,具有专业性的教师如此少,新课程改革怎样得到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得到提高?这种状况使各农村小学在功课的安排上也感到非常为难,就以英语课为例,全镇只有中心、抱岁、望楼、新联、新民几间学校开课,其他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虽然开课,但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2.3农村初等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21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全球对初等教育问题也日益重视。而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明,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近几年来,中国对农村初等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可鉴于农村小学的散乱,偏僻等复杂因素,农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在某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本课题通过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的可行性分析,通过资料分析和行动调查来研究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更正确、更深入认识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有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3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及分析3.1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基本情况流湖乡和上罗村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家长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爷爷奶奶身边。有部分人世代在家务农,连维持生计都是困难,更别提负担子女上学,所以不难见到许多稚龄孩童独自在外放牛放羊。政府行为拨款只是保证教师的人头工资,致使流湖乡和上罗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校长难当这个“家”。在这两方面的双重制约下,使得全民教育成为泡影,我们的考察也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3.2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教育情况决定教育质量的好坏,有很多因素,以下调研组对学风和家庭教育方式做一个简单分析。学风:经过在流湖小学支教和在上罗小学亲身求学与长期关注得知,农村的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不高,因此我们将深入探索导致新建县小学学风不佳的主观及客观原因。知己知彼,才能从根源上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对去支教的同学和在农村的家庭教育有指导性意义。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不断推进高校发展的原动力。学风建设是农村小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改善学风,与我们农村教育方式密不可分,因此可以引出下个内容。家庭教育方式:目前流湖乡和上罗村的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且很不注重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受教育的前景也不是很看好,加之新建县农村家长基本上都是在进行着半机械半人工的生产生活,农闲时刻还要在附近加工厂打工,没有闲暇时间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的价值观对孩子影响巨大,家长们语言粗鲁、口无遮拦,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嘴脏话、语言污秽,严重污染家庭育人环境,也是学校学风不正的一个很大因素。3.3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生源硬件设施: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规模普遍较小,硬件设施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很大。教学资源贫乏,没有必要的教学设备。目前,新建县小学没有任何学校建有语音室,录像机、幻灯机等电教设备。师资力量:学校留不住好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普遍不高,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师队伍缺额较大,聘任教师占5%以上,学校缺员长期得不到补充,只好聘用代课教师;有些甚至无钱聘任教师。教师队伍中非师范专业约占10%以上,学历达标率较低,学校教学水平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拿流湖小学为例,全校没有专业的老师,仅有一位受过中等教育的农民担任,这位老师不仅要上整个学校的课程,还要处理农事,贴补家用。生源:农村学校留不住好学生,培养了数年的学生,全部转学到重点学校。学困生比例大,这些又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师责任大、负担重,教学管理难度大、效果差,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不佳。3.4班级结构和课程设置班级结构:上罗小学和流湖小学均为复式班的教学,严重制约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正如前面提到的,农村小学分布散乱,这导致新建县有些学校,特别是单人校,一、二年级学生加起来才十几人,于是便让两个年级的学生坐在一个班上课,让一年级学生上自习,给二年级学生讲课,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很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学生的素质也无法全面发展。在我们的考察活动中,将详细为大家讲述。课程设置:我国对农村初等教育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为0.05,换言之,就是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加之教学经费难以确实落实在每一个小学,导致学校经费不足,进一步导致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教学设备的缺失,使得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因此,学生的主要课程清一色为数学,语文。课程设置相对匮乏。3.5学校的外部资源综合分析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周围的状况,结合国内对教育的投入可知,作为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的基础学校和未来受到极大关注的中小学教育,可利用的优质外部资源是很多的,引入适当的机制以及法律,能够为中小学的教育带来更多的投入以及产出,从而达到双方互赢的效果。其一,在新建县周围,有南昌市最高等的教育群体,来自于大学城中的优秀学生和老师,他们都有义务和职责为国家的未来教育付出自己的一些精力,对于这部分资源是很有必要利用的。其二,远程教育在未来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资源能够很好的解决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教育资源的公开化已经很明显了,很多优秀的教师课程已经在网上公布出来,面对如此之多的资源,加以利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经济状况的窘迫带来的许多困境,但是还是要从各方面进行投入,争取到最基本的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这所带来的效益是很巨大的。其三,贫困区的学校在经济上虽然处于劣势,但是在物产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的,在自然资产这块,农村学校周边有着城市里接触不到的东西,如麦田,河流,山丘。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加强投入,使学生在这块对知识和实体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其四,对于现在有很多慈善机构,学校应积极与之进行沟通,使之能够得到外界的理解和帮助,能够快速解决经济上的难题。3.6对上罗小学和流湖小学的相关采访上罗小学:下课铃一响,上罗小学的学生们雀跃着冲出教室,28岁的班主任艾冬利照例最后一个锁门离开。2007年冬天的某个下午,她还为自己未来在农村小学的工作、生活惴惴不安。时间呼啸而过,如今她在这个地方,已做了五年农村小学教师。调研组:艾老师您好,打扰您了,我们就是上次和您联系的江西财经大学的学生,今天来主要是为了问您一些更详细的情况,能借用您十几分钟的时间吗?艾老师:嗯。调研组:艾老师您能向我们说一下当初来到这里的经过吗?艾老师:我是2007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法学专业,同年的时候就回家乡参加了当地举行的教师资格考试。经过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的考验,终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不过,当时我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调研组:为什么呢?艾老师:招考报名条件里说的很明确,就算考上了,也要被分配到当地偏远的农村小学去教书。当时印象里,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一定是又旧又破。我认为自己在那里不会坚持太久。当时我原本以为自己要在偏远农村小学过一段清苦孤独的日子,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当年还有两名其他地区来的年轻教师报到。当时学校为我们举行了欢迎仪式,领导和教师们对年轻大学生的重视和赞许一下子激发了我对教育和这里的热爱。起码,自己从来没有被这样需要过,一瞬间变成了有用的人。调研组:为什么当年会需要扩招老师?艾老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务工人员涌向南昌,这些打工者除自身需要吃住外,其子女的教育也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大多数外来人员都在农村租房,按照属地原则,他们的孩子也相应地要去农村学校读书,这样,原本破旧的学校在学生大量增加的基础上显得不堪重荷,同时,师资力量也远远达不到标准。调研组:当时您到这里的时候这里的教学情况是什么样的?艾老师:学校几乎没有完整的窗户,桌子能独立站稳的也不多,夏天从外面看,学校就和牧场一样,杂草丛生。而且学校里也只有7、8名老师,根本没有人愿意来教书。学校是真正的农村小学,条件比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展示的还要差。后来从我们这一年开始,当地政府为解决农村学校面临的困境,决定在硬件设备、软件师资上,侧重发展农村教育。每年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聘年轻教师分配到偏远的农村小学去,增强那里的师资力量。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和另外两个同事,才到了上罗小学。调研组:那和您一起来的另外两个同事现在还留在这里吗?艾老师:没有。她们前几年都走了。虽然在师资上当地政府尽量填补农村小学的不足,但由于硬件条件太差,学校基本上都留不住人,或者招不到人。在我之后的那一年,也有几位教师被分配到蒋福山小学,但是谁也没有来报到。调研组:嗯。好的。谢谢艾老师了。艾老师:客气。流湖小学:江西省新建县流湖小学就建在新建县流湖乡。10年间,这所学校来了教师120名,走了80名,其中流动到县一中的就有50多名。流湖小学校长蒋中林一直在为教师的住房问题积极奔走,但好教师依旧“毫不客气地流失了”。蒋中林不无自嘲地说,当了10年校长,尽管“挖了几口窖,翻修了几间房,添了两栋楼,寒士们还是寄人破屋之下。”上个世纪80年代,学校唯一的老牌本科生退了休。此后,只要是通过大专自修获得本科学历的老师大多“扎不下根”。留下来长期任教的大多是大专以下学历的老师,或家在附近的本土本乡人。一次县城开会,蒋中林无意中发现,上台演讲的好多脸孔特熟悉,仔细一瞧原来不是自己培养的学生,就是一起共过事的老师。据了解,流湖小学的教师流失状况还不是最典型的。山内山外两重天,师资分配严重不均。基本是山里的教师流向川里(地名),川里的教师再流向城里。结果是,交通沿线教师队伍相对臃肿,而山内教师奇缺。4我国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新建县上罗小学和流湖小学的考察,加之对前辈们的考察,我们综合信息,并对全国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做了深入分析,列举相应问题,采访相应专家,得出以下结论:4.1从学校的硬件设施上分析4.1.1农村小学布点多,各校生源严重不足上世纪7O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贯彻实施、逐步深入,近年来,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小学新入学儿童数逐年减少。如福建长汀县馆前镇的9个单人校原本都为完小,随着学生数的减少,逐步转化为单人校,其中一些单人校也逐步被取消。从调查情况看,一是农村小学布点过多的问题相当突出。长汀县馆前镇只有一所中心小学,接收该镇的大部分儿童,其余小学均由一各个小村庄单独办校,除乡镇中心小学规模较大外,其余学校一般规模较小,甚至面临关闭。二是各校生源严重短缺,由于学校太多,造成生源短缺,除了乡镇中心小学外,其余各学校一般设6个年级,每个年级仅一个班,一所学校共有6个班,学生人数在100—150人之间,今后几年各校都将面临学生人数严重不足的状况。乡镇中心小学也是如此。4.1.2农村小学规模普遍较小,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农村小学由于布点多、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很大。农村小学教学资源贫乏,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目前,农村小学只有极少数学校建有语音室,更不用说有录像机、幻灯机等电教设备。学校电脑也是屈指可数。另外,由于这些学校规模小、经费有限,教师的配备也受到限制,没有专业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师。这些课程一般都是由语、数、外的教师兼职,有一些学校若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的教师无人能兼体育、音乐、美术课程,那么在上这些课时就只能让学生自习或自由活动。4.1.3农村小学复式班的教学,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学生人数少,有些学校,特别是单人校,一、二年级学生加起来才十几人,于是便让两个年级的学生坐在一个班上课,让一年级学生上自习,给二年级学生讲课,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很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学生的素质也无法全面发展。4.2从学校学生自身分析4.2.1农村小学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师资流失严重,特别是一些骨干教师、年轻教师、有能力的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由于中学教师近几年的缺乏,于是一部分有能力的教师被调到中学任教,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教育师资普遍较弱。4.2.2农村小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小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调查中了解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父母均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把儿童寄住在亲戚家或让爷爷、奶奶照顾,儿童常年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接受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或儿童在家无人看管。②少数孩子成绩欠佳,学不好就逃学。③读书无用论有些抬头。由于学校条件、家庭条件等问题存在,学生读完书后未必考上大学,况且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村中全家人倾尽所有培养出的大学生未必能找到好的工作,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更是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使得儿童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3从学校的师资力量上分析4.3.1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由于农村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加上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是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就地转正,他们当中有许多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接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基础较差,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这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养一直低下,大大妨碍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今,新形势对教师的业务水准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必须既专且博,而少部分农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却不懂理科知识,数学老师则常写错别字,农村小学教师上课不讲普通话,一部分老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线条,而他们却尚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落伍了,这类老师只能说是教育发展的绊脚石。4.3.2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滞后、陈旧在某镇317位专任教师当中,51—54岁的有34人,55以上的达53人,在这部分教师中有绝大多数不思进取,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总是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他们对现代教育理念接受得很缓慢,就说新课改,尽管我们已进行了多次新课程的师资培训,但他们接受起来却很困难,与新课改的要求格格不入,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有个别老教师是这样评价新课改的:“教了一辈子的书,要我现在就转变观念,去适应学生,真是不可能,要是能早点退休,那该多好啊!”可见新课改对老教师的挑战有多大!可这一问题不解决,教育也很难得到很好的发展。4.4从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上分析4.4.1上级下发文件和学校建设的制度有些只是一纸空文在农村小学,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一堆堆上级下方的文件和一套又一套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安全工作、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细之又细,但很多都只是一纸空文,只流于形式,不真正加以落实,上级下发的文件不认真执行,文件的权威性发挥不起来,农村小学和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就因为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估和考核机制还不完善,广大农村小学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不起来。改善我国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建议5.1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和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对因税费改革而减少的教育经费,县级政府应在改革后的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优先安排。地市和各县(市)、区要设立农村教育专项经费,各级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乡镇政府要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市县政府领导应改变观念,加大经费投入。现在的一些领导,还比较重视形象,希望在自己管辖范围之内能有几所各级各类的示范性学校,而这些示范性学校往往就是中心校,所以,常常导致一切保“中心”、经费向“中心”倾斜、师资由“中心”挑选的做法。其实,作为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中心小学需要发展,一般村级小学更需脱贫。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村级小学的投资力度,改善教学设备状况。5.2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完小校长队伍农村小学的办学灵魂是校长,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未来。由于农村条件差,安心于农村教育的教师比较少,安心于农村当完小校长的更少。为此,更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小学校长,一方面,要大力表彰安心农村工作的完小校长,在政治上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生活上要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困难,在办学条件上、业务指导上、教师培训进修上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要选拔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乐于农村教育的教师担任小学校长,经常组织业务培训,组织他们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或者组织拜师学艺,采取各种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完小校长,逐步提高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5.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师资分配时必须考虑到学校的均衡发展,切忌将老弱病残的教师发配到村级小学去消化。村级小学学生数少,教师编制紧,更要求教师多才多艺、能胜任各类学科的教学任务;鼓励村级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历提高培训班,以提高学历层次;在提高教师文化业务素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师德建设,开展热爱农村教育、热爱农村学生、热爱农村学校的教育活动,开展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道德素养。5.4建立一套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估标准对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估要与城镇学校区分开来,标准制定得太高,许多农村小学做不到,就会使完小校长和教师丧失信心,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去,制定的评估标准要切合农村小学的实际,通过努力.可以逐步达到,能激发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加强对每所农村小学进行定期评估,进行校与校之问的比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先进的农村小学教师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上给予倾斜,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5.5对农村小学实行多校合并当前,农村小学学校布点太多、校均学生人数太少、硬件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使农村小学教育越来越完善,撤点并校成为必然趋势。撤点并校后,可节约教师资源。并校后,师生比增加,可通过培训使一些有潜力的教师转教美术、音乐、体育,以解决音体美教师不足的问题。但对于剩余的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安置,对合并撤销的学校校舍也要合理利用,不能使之闲置。5.6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创造良好的课改氛围农村教育面广、交通不便,不宜组织大规模的课改教研活动,可构建若干个实验协作区以开展活动,聘请优秀教师为兼职的教研员,负责本协作区实验工作的指导。另外,充分发挥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强化课改舆论宣传,邀请家长、社会有关人士召开课改专题座谈会、听课等,引导他们参与、支持课程改革实验。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大势所趋,不能坐以观望,应该在课改过程中,针对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新课程对教学的客观条件要求比较高,而农村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不可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可因地制宜,挖掘资源,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对于教具、学具,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开动脑筋,就地取材,随时制作。5.7重视新兴媒介工具对教育的重要性新兴媒介工具如网络视频,微博,远程视频等对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城市的的教育中,对这些工具的运用已成为学生自学的一项基本技能,而对于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差的农村小学来说其对新新事物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远不如城市学生,资源的匮乏可能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也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我们考察时,我们通过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农村学生接近84%不理解新新媒体对教育重要性。可见,作为教育环境差的农村小学,在硬件上的不足,对思想和新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因此受到巨大影响,所以,加强农村学生对新新媒介工具的理解,更多的是要从基本的硬件建设做起。5.8呼吁对口支教支教是指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屡见不鲜,且支教条件相对成熟。如相对落后的流湖小学可与江西财经大学结对子,也就是俗语的一帮一。现在的年轻人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施展,这给了广大师生一个体验和自我挑战的机会。当体系逐步成熟的时候,可极大缓解城市边缘地区师资匮乏的问题。当然,目前支教活动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①专业知识不足。育人不只是靠激情,更需要靠专业知识,如何系统的教孩子;②安全保障不足。有的朋友一想到支教,会想到去最偏远的地方,但是否考虑当地情况,地理环境,存在安全隐患;③生活保障不足。城市边缘地区,条件自然不如城市;④支教认识不足。支教不应该只是定义为自己去实地支教,从直面意思来看,是支持当地教育的房展,所以,除了实地支教以外,我们还可以做很多。比如提供教学设备;修缮教学校舍;老师生活补贴等。5.9改变教育方式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随着教学内容的变新,改变老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在学习方式上都有巨大的变化,不在停留在教师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同时又要让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也发生变化,特别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摆摆玩玩了,而是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新知识的是如何来的,了解新知识的来源过程,真正的从心里懂得新知识,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之一是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后记经过长期的调研以及资料收集整理,我们对《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意见,并且在后期跟步研究中,会持续对我们的考察对象做实际记录,以达到我们的成果最优化和最大化。当然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反省的地方。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目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研究课题的能力等还没有一个很贴切的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来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界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太过重于偏向高等教育,而忽略了最基础教育的各项内容。并且目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尝试,还没有形成特别有价值的理论,想自身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也想和有意参加者共同建立一定的理论。通过调研组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得出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1)突出专题我们的研究一定要突出专题,在一定的时间内围绕一个专题深入的去研究,要注重实效、2)加强团队合作一个调研组就是一个整体,发挥出一个调研组的整合力是调研组建设中的关键、我们每位组员都需参与研究,从集体讨论、调研、撰稿全程参与,确保质量。3)要请专家指导要拓宽视野使研究达到一定的高度,必须要有专家的引领、4)其他问题:①理论学习,特别是对一些热点问题的学习上,还不够主动、②在课堂查阅资料中,由于资源局限的原因,无法充分的查找到相应的资料。③教研活动,由于时间的原因,有时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我们的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所有组员会更加团结合作,积极进取,深入研究,在这个调研课题上有进一步的突破。当然,不管本次课题质量如何,还是要感谢一些对课题有极大贡献的人。在课题的完善过程中,感谢的是指导老师谌飞龙老师倾注的心血及老师给予我的关怀和指导。当然还有组员肖苑学姐,作为我大一时候的助理班主任,是我有力的后盾,还有就是席祥勇和周森学长,两位学长在各方面都教给我很多东西,无论是课题的完善,还是学习生活上。张梦雅作为会计学院注会的一名学生,和我同级,不怕艰辛,执行力强,总是第一时间完成所交代任务,这里表示无比感谢。当然还有同班同学漆思思,同时申报课题,可她的没有通过,但她并不介怀,并对我提供无私的帮助。第一次做课题,不足之处自然比比皆是,不过,经过此次,我信心也增加了,我相信,经过不断努力,我们将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进步。参考文献1.期刊、著作类[1]贾桂英.一个乡村教师关于改善农村教育的建议[J].青海教育,2011(9-10).[2]赵明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人才[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7(4).[3]齐放.国外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趋势[J].学科教育,2001(1).[4]张俭.农村教育现状与改革[J].教育革新,2006(1).[5]刘立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评《日本学习借鉴外国教育之研究》[J].教育研究,2011(7).[6]韩晓明.对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J].殷都学刊,2004(3).[7]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2000版.[8]胡志涛,丁丁.生活教育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9]潘冷云,林力锋等.现代生活与现代教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10]王承绪,赵祥麟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英)约翰"怀特著,李永宏等译.再论教育目的[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M].沈阳出版社,2000.[1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论文类[1]孟凡双.美国农村初等教育学校布局的演变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4.[2]刘山.日本近代普及义务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3]崔智敏.当代美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4]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5]郑蕾.宝鸡市农村教育及其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6]刘光余.论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4.[7]杨静.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对常熟市农村小学的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9.[8]亢锦.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问题研究——以襄樊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6.[9]任彤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10]梁文深.农村中心小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11]安其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