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蜀道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蜀道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蜀道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蜀道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蜀道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诗歌的内在逻辑,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导入

李白的作品我们学习过很多,见证了我们小学、初中、高中的求学历程,今天,我们来学习高中阶段最后的一首李白的诗歌。

文学常识

了解诗歌

1.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典诗歌,可分为诗、词、曲三个部分。

诗又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别。

古体诗以《诗经》《楚辞》为代表,句式上兼有四、五、七言和杂言。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也属于古体诗的范畴。

近体诗确立为唐代,沈佺期、宋之问为近体诗格律的形成作出了贡献,近体诗分为律师和绝句两部分。

词在宋代达到了鼎盛,宋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根据风格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分为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2.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其诗歌风格豪放雄奇、清新俊逸,杜甫评价其诗歌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附:重要诗人称号

诗圣——杜甫(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诗魔——白居易(代表作:《长恨歌》《卖炭翁》)

诗佛——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鬼——李贺(代表作:《李凭箜篌引》)

诗骨——陈子昂(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诗杰——王勃(代表作:《滕王阁序》)

2.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政治变乱的可能。

这首诗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是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人蜀而作。“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以此为题的歌曲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人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在诗中,诗人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因而,诗中寄寓着诗人对社会问题的隐忧,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形势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

3.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蜀道,蜀地的道路。难nán,艰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蜀道难》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后代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袭用乐府旧题,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文本解读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主诵读,读准字音

2.聆听范读

朗读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范读,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以及节奏的把握。在自读的过程中结合课前预习内容思考:本诗是围绕什么来写的?本诗的主旨句又是什么呢?

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共出现了三次,体现了李白诗歌雄浑、豪放的风格。

3.蜀道到底有多难?诗歌每一节从哪个方面来突出蜀道特点的?

高、险、战火之乱。

再读文本,赏析内容

第一节:叹高

结合资料书,弄懂诗意。

作者开始写蜀道之难,为何不直奔主题,反而从神话传说写起?

蜀道之难,首先就表现在历史渺远不清。其中“尔来四万八千岁”运用了夸张描述蜀地与中原阻隔之久,来凸显蜀地交通不便。

赏析“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指出蜀道的开通非人力可开凿,更赋予蜀道高险的神秘色彩。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蜀道之难?

借助神话传说,采用虚写手法写蜀道之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想象瑰丽雄奇,突出蜀道之高。

运用俯仰结合手法,写山峰之高,谷之深。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作者为何不直接写人入蜀难,而要先写动物?

诗人借黄鹤、猿猱来侧面烘托蜀道地势高险,生动地写出了行人入蜀的艰难。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奇谲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6.“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蜀道之难?

行人在层层乱石中绕行,这是对入蜀之人动作的夸张描写,通过对人动作的描写侧面体现了蜀道的曲折盘旋。

赏析: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山高入云,伸手可触星辰,仰头望天,使人屏住呼吸,行人只能抚胸长声叹息。诗人既能夸张想象,又能写实,对入蜀之人神态、动作的刻画可谓是细致入微。

小结:第一节从历史传说、现实景象、行人反应三个角度写蜀道之高。

第二节:叹险

1.赏析: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①“悲鸟”“古木”是写景,“子规”“夜月”也是写景。但是“号”“啼”却是写情,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这些都能增添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诗人巧妙地融情于景。

②“愁空山”更是景中含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确实难于上青天。

2.赏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妙处。

①夸张手法: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②动静结合:(静)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绝壁;(动)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

③远近结合:(远景)“去天不盈尺”的山峰;(近景)“倒挂枯松”。

④拟人:“争”形象地写出水势汹涌、水声轰响的情景。

⑤视听结合:(视觉)山之高峻、壁之险绝;(听觉)水之湍急咆哮,令人胆战心惊。

3.诗的第二自然段以对那位“君”——友人劝阻“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开始,到对友人的质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极言蜀道的高与危,而在第二自然段又极

言蜀道的凄与险。这些具体的描绘,形象生动地画出了山川

的形态。但作者仍觉得不够到位,又用“劝阻”、“质问”

友人这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烘托了自然景物(蜀道)的惊

奇雄险。

小结:第二节主要从景物凄凉、山水险恶两方面来写蜀道的险,采用了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视听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夸张、拟人的手法。

(三)第三节:叹战祸之烈

1.第三节主要写了蜀道的什么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特点?

特点:地势险要、社会险恶。

手法:比喻、互文、夸张、双关。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①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也恰恰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②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君王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

③诗人使用了比喻、互文、夸张、双关的手法,揭露了蜀中“狼与豺”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和深厚的意蕴。

拓展探究

一、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夸张大胆(雄伟奇险、强烈深刻)

写蜀道难、写山高峻、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2.想象奇特(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

3.感情强烈(赞叹惊异、震撼人心)

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

4.语言多变(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

二、探讨李白雄浑奔放的诗风体现在哪些方面?

1、结构:大起大落、跳跃式情感结构。

2、意象:飞湍瀑布、奇峰险壑。

3、意境:博大、浩淼、空茫。

4、手法:夸张、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