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复习重点(纯手打)_第1页
医学遗传学复习重点(纯手打)_第2页
医学遗传学复习重点(纯手打)_第3页
医学遗传学复习重点(纯手打)_第4页
医学遗传学复习重点(纯手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遗传学复习重点什么是医学遗传学?医学遗传学是运用遗传学的知识和方法发现遗传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综合学科。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或家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遗传病不应与先天性疾病等同看待,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病,由于许多遗传病在出生后即可看到,因此大多数所谓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畸形。但是也有许多先天性疾病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受某种环境因素(或致畸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如某些药物引起的畸形,孕妇在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引起的胎儿出生缺陷等。相反有些遗传病在出生时尚未表现出来,发育到一定年龄才会发病。遗传病也要与家族性疾病加以区别。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许多遗传病,特别是显性遗传病,常看到连续的家族性聚集,即所谓有家族史。但也有不少遗传病,特别是隐性遗传病,常常为散发的,无家族发病史。相反,一些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和某些维生素缺乏症(如夜盲)可有家族性聚集现象,但这类疾病不是遗传病,所以遗传病也不等于家族性疾病。遗传病的分类: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单基因病:起因于突变基因,常呈特征性的家系传递格局。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B.X连锁显、隐性遗传病C.Y连锁遗传病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所致的疾病多基因病:有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线粒体基因病:线粒体DNA为呼吸链部分肽链及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系统rRNA和tRNA编码,这些线粒体基因突变可致线粒体基因病,随同线粒体遗传,呈细胞质遗传。体细胞遗传病:一般不向后代传递人类基因组计划(概念):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提出,1990年实施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DNA3.2×109bp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阐明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得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的认识自我的一项宏伟的科学工程。它包括内容有: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为阐明人类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码人类生命奥秘奠基,构建人类基因组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为最终完成基因图打下基础。人类基因组DNA的组成:人类所有DNA组成了人类基因组,包括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基因序列和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系基因组中决定蛋白质的DNA序列,它的一端有起始密码子ATG,另一端有终止密码子,在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之间DNA序列的长短不同因基因而异,这种DNA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ORF)。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编码序列系指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也就是外显子序列。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a.单一序列指在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的DNA序列即单拷贝DNA序列。b.重复序列:串联重复序列卫星DNA、小卫星DNA、微卫星DNA;分散重复序列。基因组的突变方式:点突变:转换、颠换、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是指在DNA编码序列中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插入点或缺失点下游的DNA编码框架全部改变,其结果是突变点以后的氨基酸序列都发生改变。动态突变:组成DNA分子中的核苷酸重复序列拷贝数发生不同程度的扩增,从不稳定三核苷酸到三十三个核苷酸数目不等的重复序列,其中一些微卫星DNA或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图谱:包括:a.遗传连锁图谱:即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率确定它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率为1%来表示。b.物理图谱:确定各遗传标志之间的物理距离的图谱,以碱基对的个数来表示.Lyon假说要点: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X染色体随机失活发生在女性早期发育阶段。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失活是完全的。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内仅有一条X染色体是有活性的。失活是永久的和克隆式的。一旦某一特定的细胞内的X染色体失活,那么由该细胞而增值的所有子代细胞也总是这一个X染色体失活。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可将染色体分为4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中央,纵轴的1/2~5/8之间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5/8~7/8之间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靠近一端,位于纵轴的7/8~末端之间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末端,没有短臂人类只有前三种。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显常核型的描述:如1p31,表示1号染色体短臂3区1带包括:a染色体号b臂的符号:短臂(p),长臂(q)c带的序号d区的序号嵌合体:一个个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的细胞系,这个个体称嵌合体。染色体数目畸变:A.整位数改变机制:双雌受精:一个二倍体的一场卵子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发生受精,从而产生一个三倍体的合子。双雄受精:一个正常的卵子同两个正常的精子发生受精核内复制:一次细胞分裂时,DNA不是复制一次而是复制两次。核内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了一次,但致分裂中期核膜仍未破裂、消失,也无纺锤体形成。B.非整倍数改变:a.亚二倍体(2n-m)b.超二倍体(2n+m)机制:a.染色体不分离:1)受精卵的卵裂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分离2)减数分裂时不分离b.染色体丢失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及产生机制: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有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环状染色体和等臂染色体等1)缺失:染色体片段的丢失,使位于这个片段的基因也随之发生丢失。传方式称交叉遗传。微效基因: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状或某些遗传病的遗传基础不是一对基因,而是几对基因,每一对基因对遗传性状或遗传病形成的作用是微小的,故称为微效基因。累加效应:若干对基因作用积累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效应,称为累加效应易患性(liability):在许多基因遗传病发生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称为易患性。发病阈值(threshold):当一个个体易患性高到一定限度就可能发病。这种由易患性所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发病最低限度称为发病阈值。遗传度(heritability):是指多基因累加效应对疾病易患性变异的贡献大小,遗传度越大,表明遗传因素对病因的贡献越大。多基因病发病风险估计:1)有家族聚集现象,患者亲属发病率高于群体发病率,但随着与患者亲缘关系变远,发病率越来越低。2)亲属中患病成员越多,再发风险越高。3)患者病情越严重,亲属再发风险越高。原因:多基因遗传病中,如果患者病情严重,证明其易患性远远超过发病阈值而带有更多的易感性基因。4)当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发病率低的性别患者亲属再发风险高原因:卡特效应:即群体中患病率较低的但阈值较高的性别的先证者,其亲属再发风险相对增高,相反,群体中患病率相对较高但阈值较低性别的先证者,其亲属再发风险相对较低。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与遗传度的关系:qr是群体患病率qg的平方根,即qr=qg,当遗传度低于70%~80%时,患者一级亲属再发风险(qr)低于qg,当遗传度高于近婚系数:后代发生统一祖先同一基因纯合的概率,用T表示基因频率:指某一基因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即一种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同一位点的全部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为1。基因型频率: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遗传平衡定律条件:1)基因型频率没有性别差异;2)群体容量无限大;3)随机婚配,即群体内所有个体间婚配机会完全均等,每个配子进入合子的机会也完全均等;4)没有突变和回复突变,也没有来自其他群体的基因交流;5)没有任何形式的自然选择。那么,该群体常染色体基因座上的基因型比例,经过一个世代的随机交配以后,仍可以维持不变,即为遗传平衡定律。适合度:某一基因型与其他基因型相比时能够存活并留下子代的相对能力,用W表示选择系数:在选择作用下适合度降低的程度,反应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用S表示,S=1-W分子病(moleculardisease):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镰状红细胞型贫血:为常染色体遗传,由于β链第六位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成为HbS。纯合子(ααβSβS)患者症状严重,杂合子(ααβAβS)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在氧分压低的情况下可以引起红细胞镰变,称为镰状红细胞性状。先天性代谢病:遗传性酶缺乏引起的疾病mtDNA的遗传特征:mtDNA具有半自主性线粒体基因组所用的遗传密码和通用密码不同mtDNA为母系遗传mt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复制分离与遗传瓶颈现象mtDNA具有一致性与阈值效应mtDNA的突变率极高异质性:表示一个细胞或组织既含有野生型,又含有突变型线粒体基因组。肿瘤干系:多克隆细胞群肿瘤中占主导数目的克隆肿瘤旁系:多克隆细胞群肿瘤中占非主导数目的克隆众数:干系肿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Ph染色体:95%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携有Ph染色体,可作为CML的诊断依据,Ph染色体的发现首次证明了一种染色体畸变与一种特异性肿瘤之间的恒定关系,故被认为是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里程碑癌基因:在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中,能引起动物宿主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癌基因的激活机制:突变:原癌基因突变,导致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而被激活基因扩增:扩增使基因的表达增高,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了优势染色体重排:主要是染色体易位,其次是染色体插入肿瘤抑制基因:是一类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的、与原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基因融合:两种非同源基因部分片段融合。肿瘤发生的肿瘤抑制基因理论Knudson的二次突变假说:遗传型肿瘤是由于第一次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者是由父母遗传而来,所以该个体的所有体细胞实质都是潜在的前癌细胞,任何体细胞如果发生第二次突变就会转化为肿瘤细胞,因此这种肿瘤发生具有家族性、多发性的特点。非遗传肿瘤则是由于第一次突变发生在某个体细胞中,只影响这个体细胞增值而来的细胞克隆,成为前癌细胞,如果这个体细胞或其克隆发生第二次突变才可形成肿瘤,具有发现病迟、散发性和单侧性的特点。临床诊断:是医务工作者根据已出现症状的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遗传方式的诊断,是遗传病临床诊断的主要内容、DNA甲基化:基因组DNA上的胞嘧啶第五位碳原子和甲基间的共价结合,胞嘧啶由此被修饰为5-甲基胞嘧啶,绝大多数5-甲基胞嘧啶(5-mC)存在于CpG二联核苷酸。CpG岛:结构基因5’端附近富含CpG二联核苷酸的区域基因组印记:指两个亲本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