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775-2010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_第1页
DB44T 775-2010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_第2页
DB44T 775-2010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_第3页
DB44T 775-2010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_第4页
DB44T 775-2010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类号案卷号件号C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143.8保护设施protectingfacilities的路口除外),建筑面积20m²~30m²以上。2设活动栏杆,以有效地拦截检查行人和车辆;树立或悬挂醒目的检查标志牌和灯光信号,以示检查和警示。保护站和哨卡的外观形式应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4.1.3保护区大门在进出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路口建设大门1个。大门的设计风格应与自然保护区的特色相吻合,管理处较远,应在大门旁建值班室(与哨卡功能相同)。4.1.4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局)管理处(局)组成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管理局)建筑面积800m²以上,内设办公室、档案资料室、资源与科研监测管理室、职工活动室等。管理处(局)设备管理处(局)的设备包括办公桌椅、文件柜、网络服务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公务车、办公电话、对讲机总机和终端等。4.1.5自然保护区公安派出机构公安派出机构建立及配套设施自然保护区依据相关制度与森林公安部门联合建立派出机构。应配备相应的警用设备和办公设备。公安派出机构建筑设施自然保护区公安派出机构的办公建筑设施可与前述条款中规定建设的科研监测中心、宣教中心等建筑物合建为1处综合办公楼。4.1.6自然保护区内外连接道路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局)与外部交通衔接的路段,可采用林区公路一级或二级标准建设。管理处(局)与连接各保护站、主要村镇及主要经营活动场所(生态旅游点、生态种植养殖点)的道路、以及起骨干作用的防火和巡护道路,可采用林区公路二级或三级标准建设。4.1.7巡护路网巡护路网种类巡护路网分为巡护机动车道和巡护步道两类。巡护路网技术要求巡护机动车道(兼作森林防火道路)在保护区外围或实验区修建。汽车机动车道按林区公路二级或三级修建。摩托车机动车道的路基宽1.5m~2.0m,沙石路面。巡护步道与机动车道衔接,在实验区和缓冲区内修建,特殊情况达核心区的边缘;步道宽度控制在0.8m~1.2m之间;平缓地段采用沙石路面,坡度大于18°的陡坡处设台阶,用条石铺砌或防霉防管理处、科研监测中心、宣教中心、派出所、保护站、哨卡等自然保护区建筑物应配备完整的供电、给排水设施。供电和给排水网靠近城镇的自然保护区建筑物应就近接入市政电网、供水网。远离城镇的自然保护区建筑物可在保护区外围建设小型水电站,或配备柴油发电机,或装备太阳能蓄电装置,配套建设配电室、变压器不能接入附近城镇供水管网的自然保护区,应在就近取水,但水质应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取水设备包括机井、蓄水坝、抽水机、输水管、蓄水池、供水管网等。污水处理及排放36林冠5m以上。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需建1处临时性野生动物救护站,救护站应建在干燥、土壤渗透性4对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已建成的分割野生动物迁徙、觅食等正常活动的公路、铁各自然保护区应针对主要保护对象建设不少于300m²的生态监测工作站,内设监测办公室、资料每个自然保护区按主要土壤类型科学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取样,送具有分类型而定(森林类型面积不小于1hm),定期(3年~5年)监测样地内的所有植物种类和种群数量的用定点监测和固定样线法监测,即选择含不同生境的监测点20个~30个,或固定样线5条~10条,用定点监测法监测,即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关行定点监测,监测点数量视各保护区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可夜间拍摄的红自然保护区需建设面积不少于300m²的宣教中心1处,内设多媒体培训、宣教用房,并配备包括58封山育林(草)工程6科研监测管理办法包括:科研监测的项目申报、审批、监测经费的管理、科研监测宣教系统包括自然保护、法律法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普及等方面境、景观图片等内容,成为对外交流、社区共管的窗口。配备相应的服务器、g(资料性附录)xx×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年-×××年)3、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体系(1)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执法体系建设(2)加强野外巡护工作(3)森林防火体制建设(4)防止基因污染问题(5)公众教育培训(6)外来人员入区管理(7)自然保护区内社区生产生活管理(8)遭到破坏或退化栖息地的恢复或改造(1)生态旅游的发展(2)种植业的发展(3)养殖业的发展(4)社区现有生产力结构的调整895、研究和监测(1)自然保护区监测(2)自然保护区科研(1)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