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渗透 论文_第1页
浅探小学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渗透 论文_第2页
浅探小学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渗透 论文_第3页
浅探小学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渗透 论文_第4页
浅探小学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渗透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探小学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渗透摘要: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着新时代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精神面貌。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1],并指明了中小学各门学科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重点。小学语文课程因其“文以载道”的特征,承载着劳动教育丰厚的教育资源,承担着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渗透意义,优化策略

引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系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汉语词典》对“劳动”的解释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所以,劳动教育理应融入到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劳动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某种内在关联性渗透教育内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熏陶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真正让孩子享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1.学校劳动教育的弱化。受片面教育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文化课程的学习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家长、学校、社会都会以考试成绩作为指挥棒,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即使在素质教育下明确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但在应试教育的挤占下,劳动教育作为一个不考试的学科自然而然就受到了教育者们的淡化、边缘化。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专业化师资配备、场地设施、经费等不能予以充分保障,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2.劳动教育实施异化。学校各种劳动教育形式趋于零碎,致使学生对劳动的认知碎片化,“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教育理念已经蜕变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手段(孩子犯了错误似乎就要用劳动赎罪)、休闲方式(组织“大扫除”调节一下紧张的学习生活)或才艺秀场(将劳动基本等同于手工、剪纸等技艺的学习与展示),导致小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了抵触、厌烦心理。3.家庭对于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和不重视。有一种教育失败,叫“不让孩子做家务”,干家务则是家长的分内活。孩子只要负责全力以赴应对学习、考试,甚至部分家长会给孩子灌输从事体力劳动是不光彩的教育理念,鄙夷劳动教育。有研究表明,只有约三成的小学生会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服,会炒、煎鸡蛋,包饺子的小学生只有不到一成,甚至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还不会系鞋带、穿针线等。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在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指向下,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被提升至一个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小学语文教育也必须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加强渗透劳动理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1.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伟大的革命家、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劳动属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接班人。如果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没有基本的劳动能力,就可能会让他们自身的发展受到阻碍,也可能缺少最基本创造生活的能力。[2]劳动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方面,小学语文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道德品质、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的,也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方法。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以劳树德。语文课堂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2)以劳增智。 小学生在劳动中既要动手,又要动脑,还要不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个过程有助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智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以劳强体。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创设劳动情境,引导学生参加适度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能使肌肉、骨骼受到锻炼,增进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力。(4)以劳育美。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显性”、“隐性”的劳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自然美和劳动人民的心灵美,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果。3.学生思想现状的需要这一代中小学生,成长于物质更丰裕、学习压力更大、家庭条件更优渥的环境,劳动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也越来越多。在应试教育魔棒的驱使下,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学生的头脑中严重地存在着厌恶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和普通劳动者、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忽视劳动的价值观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形势下,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思想中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迫切任务。三、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渗透的优化策略1.转变观念,强化劳动教学理念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篇目,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3]这就为学科教育如何渗透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语文教学在劳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如何用足现有的教材资源,调动匹配的教学方式,开展合宜的学习活动,为开展高品质的劳动教育做出应有的学科贡献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应该深思的。其次,教授语文知识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能够从事社会劳动的有用人才,如果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劳动能力无法参与社会建设,那就是教育的失败。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教育必须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克服“唯考分”“唯升学”的落后教育思想,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研读教材,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1)因文悟劳,自然习得。“劳动教育”不是劳动技能的教导,也不是劳动活动的实践,而是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中去体悟劳动,欣赏劳动成果或劳动过程的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体会劳动情感,理解劳动精神。《千人糕》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堂上,教师以题激趣,讨论题目含义。再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体会孩子由最初的好奇和疑惑,到后来的“不以为然”,直至最后“心服口服”、“恍然大悟”,这不但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并“说好制作米糕的劳动过程”,而且能深刻体验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树立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课后,教师结合课后思考题,用思维导图再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选择让孩子们画一画自己想介绍的千人事物。完成后,再让学生再来讲一讲自己画出的千人事物流程。孩子们在绘制千人事物时能发现生活中很多事物需要千人的劳动,生活用品、衣物、食物,都倾注了很多劳动者的心血,相信通过这种实践,学生更能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2)情境育劳,躬身体验。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在学习含有劳动教育要素的语文教材中,教师应深入挖掘与创设劳动情境。这样的情境是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是因势利导的,是自然生长的,不是直接性的教育灌输,可以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召唤力。如此,学生就会沉浸其中,触发对劳动观念、劳动方法、劳动精神的思考,自主开展劳动项目,获得良好的自主体验。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派和谐美丽的乡下田园生活。瓜果飘香,鲜花轮放,鸡鸭成群,庭院晚餐。淳朴的乡下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一切。教师可以让学生实地探访乡村生活,了解农村的特有景致,从而对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做更深入的探究。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课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传统玩具“竹节人”,在文学与艺术的想象中加工玩具、创意玩法,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和成就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与不易。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实景中去,走进花生地,学习课文《落花生》,在一拔、一抖、一摘之间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在尝花生、议花生中进一步理解了劳动创造价值,懂得了粮食的珍贵;在桂花树下品读《桂花雨》,赏桂摇花,体会古人雅致之事,制作香包、举办桂花宴,尽享劳动之欢愉;走进西瓜地,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在实景中想象惊险的画面,体会少年闰土的聪慧、灵敏与勇敢。3.拓宽途径,深挖劳动教育意义语文课外阅读对学生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觉悟,陶冶情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章存在劳动教育的要素,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冯骥才的《挑山工》、《刷子李》等,这些课文本身就蕴含了劳动的要素。比如在学习《刷子李》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里记录着中华匠人精神,他们生活朴素,勤劳淳朴,是最真诚的劳动者,在劳作中锻炼出绝技,并不断精益求精地追求着。习作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习作课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技能,并通过对劳动过程、劳动体验的记述与描写,提升对劳动的感悟与理解,培养劳动的意识与习惯,增强劳动与创造的能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其一,从家庭劳动入手。可以鼓励低学段学生承担并记叙一次家庭劳动,比如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其二,从社会劳动入手。可以在“志愿服务月”安排学生从事并记录一次有意义的社会义务劳动,比如义务植树、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其三,从掌握劳动技能入手。可以安排学生记述一项自己参与劳动或学习的生产、生活技能,比如养花、种植蔬菜、剪纸、刺绣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不但充实了学生写作内容,还强化了学生的劳动实践,拓展了劳动教育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4]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一粒种子,经历播种、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完成了一次成长。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生豆芽、种蒜苗等,坚持每日观察记录,在习作完成之后,布置学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进一步内化,把豆芽、蒜苗等做成美味可口的菜肴,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唤醒劳动意识,养成了动手实践的好习惯,提升了劳动技能和综合素养。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渗透,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把握自身学科特点,利用并挖掘教材内外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因素,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劳动技能教学内容,拓宽语文的外延,深化劳动教育的意义,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