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会写“噩、嫂”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三个典型人物以及典型事例,理解课文中“雪中送炭、同归于尽、唯一、深情厚谊”等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等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积累语言。(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句子对表达情感的作用。(2).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三.教学难点: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四.教学准备:1、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2、课件、幻灯片、视频等等。教学过程:(一).触摸历史,走近文本。视频引入: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教师提问:你从刚才的视频中了解到什么?学生:分组展示。教师动情讲述:同学们,当年志愿军战士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此时,朝鲜人民把自己的千般不舍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读课题“再见了,亲人”),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自己的万般留恋也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再读课题)。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中走进历史,走进那依依惜别的深情(再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要想读懂课文,首先要过词语关,下面这些词语你会读吗?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提示“血、供”等多音字的读法。2、大家仔细观察“噩”,书写时应注意什么?观察动画笔顺演示,找生板演,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个。学生评价。(三).初步感知,走进文本。1.预习汇报,寻找主要人物。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课文了,那你能不能说一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心里,“亲人”具体指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2.快速浏览,概括主要事迹。同学们,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朝鲜人民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究竟为志愿军做了什么?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救伤员失去孙子救老王失去妈妈挖野菜双腿伤残4.教师小结,激情引领。同学们,作者曾经在朝鲜战场与战士们一同出生入死,他曾经这样深情地说:“在朝鲜的每一个日子,我的心常常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今天当我们读起《再见了,亲人》时,心中一定会涌起和作者同样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阅读,看看文章的什么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结合句子谈自己的感受。)(四).倾心研读,深入文本。1.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请你结合自己所划的句子谈谈文章的什么地方深深感动了你?2.读悟结合,体会感动你认为“大娘送打糕”部分最感人,你能读一读吗?你读得真好!师:什么是雪中送炭?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深刻,从这件事你们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雪中送炭造一个句子吗?是呀,朝鲜人民非常关心志愿军战士!朝鲜人民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所以志愿军才会充满感激的说——这真是雪中送碳啊!师: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战士们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对,你们体会的真好,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志愿军,鼓舞了志愿军使他们的斗志倍增,顽强拚搏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大娘的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你认为大娘为了给志愿军战士送打糕,你通过“顶着、冒着、穿过”几个词体会到什么?对,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她要穿过硝烟,可能会被敌人的炮弹打中。你认为大娘为救伤员失去孙子最感人。你能读一读这些句子吗?你体会到了什么?面对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你一定有很多感受,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你读得真好!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同学们,理解”唯一”吗?“唯一”说明了什么?“失去唯一的小孙孙”就意味着什么?大娘今后将孤独一人。但即便如此,当敌机呼啸而至的时候,大娘却坚定地背起了伤员,永远地舍下了自己的小孙孙。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其实,在这8年的时间里,大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付出的太多太多!师:让我们放飞思绪,想一想,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大娘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做过什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谁来介绍一下,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师:同学们,尽管这都是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但正是这些,却让远离祖国的中国战士感受到了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慈祥宽厚的疼爱!同学们,就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把大娘关心志愿军的情感以及志愿军拚搏的精神读出来。谁来读读。师:同学们,透过刚才的语言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大娘?是的,她为我们付出的真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出示句子: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师: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接着谈,文中还有那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你认为小金花的故事感动了你。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师总结:失去妈妈小金花没有哭,可是与志愿军就要分别的时候,小金花却落泪了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这就是小金花,这就是我们的亲人!你觉得大嫂为了志愿军能吃上野菜失去了双腿的故事也很感人,说出自己的感动。师:在志愿军即将回国的日子,她也赶来了。她是拄着双拐来的,她是背着孩子来的,她的脸上满是汗水,她,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就是我们的大嫂,这就是我们的亲人。谁能读出大嫂深情的送别。师同学们,这就是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所作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亲人!其实,在朝鲜人民的心中,中国人民又何尝不是他们的亲人呢?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近40万志愿军战士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英雄?生:邱少云黄继光,等师: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底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文中也有星星点点的描述,能把它找出来吗?同学们生读一读这些句子。师: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为了朝鲜人民付出的也是比山还高比还海深!现在,你难道不想对中朝两国的友谊说点什么吗?是啊,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换位感悟)师:听着这样的话,看着这样的战士,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会对志愿军说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说。同学们说得很感人。师:尽管中朝两国人民千般的不舍,万般的不愿,分别的日子还是来了。列车就要开动,望着大娘、小金花、大嫂,望着数不清的朝鲜人民,望着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深情地说—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生读)师:朝鲜人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情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生读)师:他们难舍难分,谁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最后一段。他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啊。“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心声。(五).总结升华,延续情感师:同学们,中朝两国人民8年的浴血奋战,生死相依,用鲜血铸成的伟大友谊跨越国界,穿越时空,这友谊行进在依依惜别的深情,行进在晨曦初露的东方!最后,让我们把所有的感动凝聚在这深情的呼唤中(生再读课题)(六).领悟方法,指导写作。1、请回顾课文1-----3自然段,想想这3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都是用满含恳求语句的祈使句开头。②都以具有充分肯定意味的反问句结尾。③中间叙述的内容都由送别情景和令人难忘的往事组成,写得情真意切。这样写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指导写作。你们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了,你也可也写一篇文章《再见了,老师》、《再见了,母校》等。文中可以将现实和回忆结合起来,表达对老师、母校的感激、依恋之情。(七).布置作业,拓展阅读。作业超市:1、推荐阅读:魏巍的作品《依依惜别的深情》、《谁是最可爱的人2、查看有关抗美援朝的影视资料,如:《上甘岭》、《英雄儿女》等。课堂总结:同学们,我相信,亲人的概念会穿越时空,跨越国界,世代相传,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处处是真情,处处是亲人的爱。正如《爱的奉献》所唱到的一样。六.【板书设计】14、再见了,亲人大娘救伤员失去孙子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14、再见了,亲人》学情分析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上的局限,对于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用常态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时注意对背景的介绍,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上课时从播放视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导入,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进而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初读课文,交流: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从而读懂课文叙的事,初步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再读课文,通过体会最令人感动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体会前三个自然段共同的写法──先叙事,再抒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接着指导学生写作,结合学生将近毕业这一事实,引导学生模仿本文写一篇作文《再见了,XX》。指导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着平日阅读,观看影视剧等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彼此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使学生认识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为亲人,志愿军用生命和鲜血浇铸了中朝人民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最后,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章,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娘、小金花、大嫂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好了基础。《14、再见了,亲人》效果分析通过对五位老师观课量表的分析,以及对评测练习的批改,发现学生做的较好,有效的掌握了重点、难点。准确率较高,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附:观课量表如下:《再见了,亲人》观课量表目标达成情况
学校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执教人
课题
课型新授
观察人学生人数
56时间研究主题关于制定和落实学习目标的研究观察维度教师
学生视角观察项观察方法评价ABCD
教师活动1.情景创设是否围绕主要学习目标?课堂观察A
2.主要学习任务及问题设置是否与学习目标一致?课堂观察A
3.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围绕学习目标?课堂观察A
4.提问等过程性评价是否紧扣学习目标?课堂观察A
5.提问等过程性评价效果如何?课堂观察人数396.习题与检测等形成性评价是否紧扣学习目标?课堂观察A
7.形成性检测的通过情况课堂观察人数478.归纳总结提升是否围绕学习目标?课堂观察
A
9.时间划分与课堂结构是否得当?(需要记录教学每环节的时间,是否突出重点)课堂观察
B
10.提问是否引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深入对话?课堂观察
A
教师帮助1.教学组织的对象是否由学生个体转向了学习小组或多数学生?观察记录
A
2.是否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发言?观察记录A
3.是否完整接纳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而不是只接纳教师认为“好”的答案?观察记录A
4.学生的困难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指导?观察记录
B
5.教师给了学生多少思考(反刍)的时间?观察记录
教师基本素质1.教学语言是否具有生动丰富性(情感充沛、多角度说明、条理清晰、用语准确、普通话标准、形象、幽默)?观察记录A
2.教态是否具有平等性、亲和性,是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观察记录A
3.板书是否工整美观?观察记录
B
4.学科知识是否丰富无误?观察记录A
自主学习1..学生对学习目标了解的程度?观察记录A
2.边阅读边标记、记录的人数;观察记录A
合作与探究学习学生是否有效参加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观察记录
A
全班交流讨论1.发言的人次;观察记录35人次
2.发言内容与目标的相关度;观察记录
A
3.提出疑问、引起争论的话题的个数。观察记录1
综合评价1.目标、教学一致性如何?2.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如何?观察记录A
注:
A
是
B
基本是
C
基本不是
D
否过程性和形成性检测标准:A80%以上,B50%—80%
C30%—50%
D30%以下
《14、再见了,亲人》教材分析一.作者介绍:本文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时,曾于1950年、1952年两次赴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与志愿军指战员生活、战斗在一起,先后写了近20篇文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8年志愿军回国,他又写了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即节选于此。二.教材背景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勾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灭亡朝鲜,进而侵犯我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为了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保家卫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战后5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这8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志愿军开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三.内容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作题,可见全文以写离情别意为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称呼朝鲜人民为“亲人”,可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已结下了深厚的亲人般的感情。课文前一部分侧重写朝鲜人民依依惜别,回顾他们在战争岁月中为志愿军作出的巨大牺牲;后一部分侧重写志愿军依依难舍的感情。课文的第1至3自然段,以大娘(老人)、小金花(孩子)、大嫂(中年人)为代表,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内容组成。“回忆”中安排的材料分别是:大娘“送打糕昏倒在路旁”和“救伤员失去小孙孙”这两件事;小金花因“妈妈救老王”而永远失去了最亲的人;大嫂“挖野菜被炸致残”。同时,三段开头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14、再见了,亲人》评测练习一.读一读,写词语。zhànyì
dàsǎo
èhào
xiāoyān(
)(
)(
)(
)二.读一读,选一选。顽强刚强坚强1.在这次战役中,我军(
)作战,终于歼灭敌人,取得了胜利。2.明明是个(
)的孩子,他不会为这件事而流泪的。忘却忘记忘怀3.爸爸工作太忙了,他(
)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4.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终身难以(
)。三.选择文中的词语填空。1.他是我们班(
)一位能跳拉丁舞的同学。2.今天得到你们的捐赠,这真是(
)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3.校广播操比赛结束了,同学们都(
)地等待成绩的公布。四.按要求写句子。改为陈述句: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按课文内容填空。为了志愿军,大娘(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大嫂(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所以说,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14、再见了,亲人》课后反思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目的是促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本人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采用的是情感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尝试如下:一.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开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课也不例外。上课伊始,我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填补了学生对文本认识欠缺的空白,接着用一段充满感情的话语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调动学生的内在感情,让孩子们准备用“心”去感受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这样,就给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二.整体入手,感知情感。检查完预习后,让学生梳理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引出问题,使之感知情感。1.从题目入手。提出疑问:课文中的‘亲人’指谁?……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从典型事件入手。以“他们都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来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三.细析事例,感受情感。本文由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个故事组成。作者选取了老人、小孩、中年人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由于课文的前三段的结构与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在教学中我对第一段做了详细的讲解与指导。设计“志愿军战士与大娘话别时追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志愿军与大娘告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体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表现了这种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接着,让学生自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二、三自然段,使之具体体会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志愿军的深情,以及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致残,付出了多么高的代价,从而受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在教学中。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利用文本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四.品味词句,体会情感。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好好品析,让学生体会情感。课文在追溯那难忘的往事时,出现了好些“血”,“泪”的词语,比如:“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失去妈妈”,“失去双腿”中的三个“失去”,充分说明了朝鲜人民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亲人的生命。又如“雪中送炭”说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同归于尽”体现了小金花的妈妈痛恨敌人、热爱志愿军的感情;“噩耗”反衬小金花的刚强;“倒在血泊里”、“代价”说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尤其是品味“大娘”一段落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顶着、冒着、冒着”等关键词,体会和想象画面,学生们纷纷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理解了课文。看,教师不仅成为了学生阅读的导师、课堂阅读的组织者、促进者,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味”、“品味”、“感悟”还给了学生。五.设计引读,抒发情感。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此时,我设计引读,更好地让学生抒发情感。比如最后的三个自然段,就是这样设计引读的:当志愿军战士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私房买卖合同范例
- 商标代加工合同范例
- 厨电安装合同范例
- 聚脲涂料施工方案
- 劳务用工合同范例派遣
- 新疆劳动合同范例
- app系统使用合同范例
- 2025年鄂尔多斯货运上岗证考试题库1387题
- 新艺人合同范例
- 2023六年级英语下册 Revision 1第2课时教学实录 陕旅版(三起)
- 艺术画廊会员特权方案
- 桥梁工程技术标
-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法律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 鼓胀(中医内科学)
-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各单元语法知识点复习提纲
- 国家开放大学《财务报表分析》形考作业1-4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婴幼儿发展引导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螺栓扭矩测试报告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做家务-北师大版
- 2022年9月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中国法律史》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