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州区九池殡仪服务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重庆大有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药材(柑橘)加工项目地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 目录154031、概况 1153871.1任务由来 1249151.2工程概况 128191.3勘察目的与任务 1267751.4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 230441.5工程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 2189601.6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4170882、工程地质条件 6319422.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6269812.2气象、水文 6324212.3地质构造与地震 6276472.4地层结构 785322.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8151292.6水文地质 8273072.7不良地质作用 99920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935353.1岩土分层及试验统计依据 9214153.2岩土试验统计方法 9272033.3岩土试验统计成果及评述 1088243.4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原则 13103483.5岩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13252813.6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418903.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4138423.8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14199614、场地稳定性评价 18279804.1地震效应评价 1885564.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 18146444.3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19220354.4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 1942895、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建议 19130615.1边坡分段评价及建议 197075.2边坡支挡及施工建议 28101376、地基及基础评价 2855876.1地基均匀性评价 28107886.2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28124576.3岩土层承载力评价 29290256.4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 2957146.5成桩可能性、桩的施工条件、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 3016406.6场地特殊岩土评价 3073826.7地基及基础施工建议 30233376.8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评估 31149277、结论及建议 31127207.1结论 3190927.2建议 32附图目录(附报告内)序号图名图号顺序号图幅大小比例尺数量(张)1总图例//A3/1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01A01:50013工程地质剖面图/2-01~2-28A21:200284钻孔柱状图/3-01~3-149A31:200755动力触探试验曲线/4-01~4-11A31:506附件目录(附报告内)序号名称纸张大小数量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A41份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A31份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A31份4测量成果说明A31份5钻孔数据一览表A31份注:本工程相关合同未附在报告内。《中药材(柑橘)加工项目地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PAGE31、概况1.1任务由来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包方、甲方)的委托,我公司(乙方)承接“中药材(柑橘)加工项目地勘”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本工程勘察阶段为直接详勘,以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勘察依据有:《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建筑总平面图(1:500)。1.2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中药材(柑橘)加工项目地勘”工程区位于万州区高峰园,场地北侧为三峡燃气公司,东侧为已建市政道路,西侧为已建西经大道(一期)高峰水厂段,汽车可直通现场,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本次项目工程建设用地面积56055.00m2,总建筑面积44447m2。本次勘察对象按功能要求划分为:1#厂房(1F)、2#厂房(1、2F)、3#厂房(1、2F)、4#乙醇提纯间(1F)、5#设备用房(一)(1F)、6#设备用房(二)(-1F)、综合办公楼(2、6F)。拟建2#厂房(1、2F)、3#厂房(1、2F),破坏后果很严重,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其余拟建建筑破坏后果严重,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根据建筑设计方案意图,场地按环境标高整平后将在场地内及西、南侧形成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环境边坡长约971.60m,高度0~18.46m左右,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或岩土质边坡,边坡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三级;基坑边坡长约106.60m,高度6.85m,为土质边坡,边坡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拟建建筑设计情况一览表具体详见表1-1:(其中建筑的参数情况可能存在变动,具体建筑的设计地坪高程、结构类型、基础型式和基础荷载等参数应以设计实际的设计值为准。)表1-1拟建建筑设计情况一览表名称平面尺寸(m×m)层数设计地坪高程(m)建筑高度(m)结构类型基础型式工程安全等级单桩荷载(kN)沉降要求1#厂房135.0×48.01F394.008.0框架桩基础二级1000一般2#厂房135.0×48.01、2F394.0012.0框架桩基础一级2000一般3#厂房150.0×54.01、2F395.1512.0框架桩基础+独立柱基一级2000一般4#乙醇提纯间24.0×16.01F400.006.0框架桩基础二级800一般5#设备用房(一)1F401.304.5框架独立基础二级500一般6#设备用房(二)40.0×33.3-1F393.005.4框架桩基础二级500一般综合办公楼64.0×34.02、6F395.1523.1框架桩基础二级3500一般1.3勘察目的与任务根据我公司与甲方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确定本次勘察目的为: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建设适宜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和规范要求,本次勘察应完成以下具体任务:(1)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环境条件,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建设适宜性。(2)查明拟建场区地层岩性、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埋藏条件与分布规律等工程特征。(3)查明拟建场区覆土厚度、岩体风化程度、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岩体完整性等条件,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场地水土、土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查明拟建场地的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和环境地质的成因、类型、规模、性质、分布规律等,分析评价其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其对拟建物的危害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整治措施及建议。(5)查明拟建场地与已有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分析评价拟建工程的施工对工程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及建议。(6)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及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7)对本次勘察范围内形成的边坡进行稳定评价及支挡措施建议,提供支挡设计所需岩土参数。(8)分析评价场地地基持力层,并建议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型式,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9)收集场地资料;评价场地特殊岩土;分析场地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1.4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1.4.1勘察工作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1.4.2主要执行的技术规范主要规范:(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7)《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8)《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9)《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0)《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1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T87-2012);(12)《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3)《重庆市工程地质勘察图例图示规定》;(1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1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5工程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1.5.1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定:拟建2#厂房(1、2F)、3#厂房(1、2F),破坏后果很严重,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其余拟建建筑破坏后果严重,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等级为二、三级,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为中等复杂场地(见工程场地类别划分,表1-2)。因此综合确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2工程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判定因素场地环境情况场地复杂程度1地形、地貌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地表坡角5~15º,局部可达75º左右中等复杂2岩层倾角(°)8简单3岩体完整性场地基岩岩体较完整简单4岩土特征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小,存在特殊性岩土(素填土)复杂5土层厚度(m)钻探揭露厚度最大为32.80m复杂6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简单7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简单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最大高度6.85m左右简单岩质边坡最大高度17.26m左右中等复杂洞顶覆盖厚度与洞跨之比无简单采空区占地用地面积比例%无简单9相邻建筑影响程度中等中等场地类别综合判定中等复杂1.5.2勘察阶段及范围的判定本工程勘察范围符合渝建[2013]345号文件要求,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范围相关判定过程如表1-3、1-4。表1-3选址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内及周边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勘察区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场地现状稳定。地震时不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现象。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本项目不属于该类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本项目不属于该类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本项目不属于该类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表1-4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中等复杂场地;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二级;边坡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三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内及周边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以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与三峡库区175m岸线外侧水平距离在100米以上。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场地内地下无采空区和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区。本工程为多层建筑,规模小于50万m2。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本工程建筑高度小于200m。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本工程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隧道工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本工程不属于桥梁工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表1-5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和土质边坡前缘边界。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此类边坡/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此类边坡/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此类边坡/1.6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1.6.1勘察工作的布置本工程勘察方法以工程地质钻探为主,辅以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测量、地下水观测、原位测试等多种勘察手段。本次勘察为直接详细勘察,本次勘察工作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结合本场地特点进行钻孔布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要求,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对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2#厂房、3#厂房沿建筑物轮廓线及柱列线按18~20m的间距进行勘探线点布置;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的1#厂房沿建筑物轮廓线兼顾柱列线按横向24m纵向30m的间距进行勘探点线布置;其余拟建物沿建筑物轮廓按18~25m的间距进行勘探点线布置。另外,为了查清边坡外侧岩土情况,沿垂直于边坡走向方向布置勘探线,按15~20m的间距布置勘探点,边坡勘察范围线到边坡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小于边坡高度的2倍,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149个,工程地质剖面28条。钻孔布置及编号详见勘察方案平面布置图。钻孔深度控制原则:本次勘察共实施钻孔149个,控制性钻孔52个,一般性钻孔97个,控制性钻孔比例为35%,满足规范要求;其中控制性钻孔预计进入基础底面以下中风化基岩8~15m左右终孔,一般性钻孔预计进入基础底面以下中风化基岩5~10m左右终孔。在边坡及斜坡地带钻孔要求进入边坡潜在破裂面以下的稳定岩层5m以上,同时应满足进入坡脚地形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小于3m。1.6.2勘察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本工程勘察方法以工程地质钻探为主,结合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测量、地下水观测、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勘察工作从2022年7月22日—2022年7月29日完成野外作业,出动XY-100型钻机10台,外业共历时近8天,外业全部完成后随即展开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6:表1-6勘察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外业工作工作内容单位勘察工作量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0.07钻孔测量(初、定测)孔149剖面测量(1:200)km/条6.01/28工程地质钻探m/孔4444.25/149简易水文观测孔149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m/孔77.10/11内业工作室内岩土试验6组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常规试验,41组岩样(粉砂岩3组,砂岩20组,泥岩18组)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6组岩样(砂岩3组,泥岩3组)进行抗拉、抗剪、变形试验。图件总图例1张,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工程地质剖面图28张,钻孔柱状图149张,动探曲线图11张。1.6.3勘察工作质量评述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测绘以1:500现状地形图为底图,结合场地开挖前原始地形图,对勘察范围及邻近场地进行测绘与调查。主要调查拟建场区及周边地带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组成、结构特征,调查了解基岩露头的岩性、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裂隙发育情况及岩层产状等;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和发展情况;调查地表水分布、特征及地下水的类型、补排、迳流条件。调查与测绘范围及精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工程测量:甲方提供1:500总平面布置图,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测量坐标控制点成果及实地控制点位由甲方现场提供,控制点数据(T-01、T-02,见表1-7),采用徕卡GPS500卫星定位测量仪逐一进行钻孔定位及孔口标高测量,勘探点定位及高程实测而得,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站仪引测支点到场区内作为勘探点放样的控制依据,进行坐标定位放孔、收孔和剖面测量。测量定位误差小于0.10m,标高误差小于0.05m,满足规范要求。工程测量成果经现场自检、互检和专检。测量精度符合《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的要求,满足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需要,测量成果详见附件《测量成果说明》。表1-7工程测量控制点情况一览序号编号X(m)Y(m)H(m)1T-013397505.8436530232.57403.712T-023397576.6936530471.85392.96钻探工作:工程地质钻探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T87-2012执行,钻进技术参数选择合理。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回次进尺小于1.0m,采取率不小于60%;粉质粘土回次进尺小于1.5m,采取率不小于90%;基岩回次进尺小于2m,强风化层采取率70~80%,中风化层采取率80~90%,均满足对地层岩性鉴别描述,满足规范要求。回次岩芯按顺序摆放,及时填写回次标签并作好原始记录。钻孔完成水位观测后及时回填封闭。钻探施工过程中地质技术员在现场了解钻探揭露情况并及时进行编录,野外资料真实可靠。水位观测:在钻探施工结束后,采用电接触悬垂水尺测量地下水位,并在间隔24小时后量测稳定水位,量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原位测试:场地人工填土层厚较大,其间夹杂一定的硬质物,含量约25~40%左右,粒径一般2~10cm。根据地区建筑经验,勘察期间,为确定土体密实程度,在人工素填土中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试验数据可靠。室内试验:岩、土样品及时封闭包装后送往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公司,以上样品长度满足测试项目要求,运输过程中未见岩样破损。上述试验机构均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试验操作按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成果可靠。内业工作:以上各项工作均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执行,在此基础上将已获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制成本报告。绘图软件采用北京理正8.5版,报告采用office2007编制,文图清晰。外业见证:本次勘察工作达到了甲方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勘察工作中甲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外业检查验收,同时委托了具有外业勘察见证资质的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了全过程的勘察外业见证(外业见证员:伍志贵,见证印章号:YKJZ-2310570-0009),本次勘察工作质量合格。综上所述,本次勘察的野外各项施工作业均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各环节严格把关,责任到人,较好地完成了勘察任务,完成工作量及质量均能满足详细勘察的要求,达到了预期勘察目的,提交的勘察成果资料经审查通过后可供设计及施工参考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万州区高峰园,场地周边除北侧外均有已建道路,汽车可直通现场,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工程区地理位置见图2-1。图2-1工程区地理位置图勘察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拟建场地除西南侧存在天然斜坡外,地形较为平坦,场地红线范围内无既有建筑分布,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地表坡角一般5~15°不等,局部可达75°,工程拟建地段地面高程392~419m,相对高差约27.0m。场地西侧红线处存在已建市政道路路堤边坡,已采用“放坡+格构”的方式进行治理,现状稳定,未发现有开裂、垮塌等不利现象;场地东侧市政道路外侧为“高峰水厂厂区”,该侧亦存在路堤边坡,已采用放坡的方式进行治理,现状稳定,未发现有开裂、垮塌等不利现象。勘察区及附近地段未见大规模地表水体,周边环境较为简单。2.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山区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日照偏少,雨量充沛、雨热同步,同时具有春雨较早、夏长多伏旱、多秋雨、冬暖少霜雪、多云雾特点。全年无霜期320天以上。多年平均气温18.1℃,最低气温-3.7℃(1983年1月6日),最高气温42.1℃(2006年8月15日),气温垂直分带显著,长江河谷一带较周围气温高出1℃~3℃。根据万州气象站1965年以来的资料统计,区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91.3mm,历年最大月降水量711.8mm(1982年7月),最大日降雨量243.3mm(2007年7月16日),最长连续降雨16日(1982年7月6~21日),最大连续降雨量488.7mm。入春以后,降雨量逐渐加强,夏季大雨、暴雨频繁;秋季降雨量与春季接近,但雨日较多而秋雨绵绵,春夏之交多暴雨,日降雨量可达100mm以上。年蒸发量1085.6mm,夏季占44%,春秋季分别占27%和24%,蒸发量因地而异,一般随高程增加而减少。干燥度0.72,相对湿度81%,以秋季湿度最大、春季相对较干燥、秋季热而闷。区内常年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0.7m/s,最大风速17m/s,多出现在夏季,春季间或出现但历时短暂。勘察区附近地段未见大规模地表水体,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2.3地质构造与地震场地在构造单元上处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东褶皱东北端的万县向斜北西翼,北靠铁峰山背斜,南临方斗山背斜,属川东典型的隔挡式分布区(图2-2地质构造纲要图)。图2-2地质构造纲要图本区域内实测岩层产状:330°∠8°,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连续稳定,结合一般,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性由砂岩与泥岩互层产出。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表现为大面积缓慢间歇性抬升,无断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区属于稳定场地。拟建场地地表多为第四系土层覆盖,厚度较大,层厚差异较大。根据本次钻探,场地内未见断层构造及构造破碎带。通过对场地附近基岩出露部位进行调查和实测,场地岩体中发育以下两组裂隙:裂隙LX1;产状287°∠78°,微张~闭合状,延伸长3~5m,间距一般4m左右,局部充填泥质,结构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LX2:产状140°∠64°,呈微张~闭合状,局部充填泥质,延伸5~8m,间距一般3~5m,裂面平直,结构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结构面:产状:330°∠8°,层间可见少量软弱夹层及其它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经本次勘察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未发现断层,地质构造简单。据记载,以万州区为中心的50km范围内历史上没有震级Ms≥4.5级的地震和4级以上有感地震记载,工程区属弱震区,构造稳定。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长江委1995年对三峡地区地震烈度的复核成果,万州城区50年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为5.7度,对应的加速度峰值为49gal;50年1%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为6.5度,对应的加速度峰值为115gal。2.4地层结构据钻探揭示及地表地质调查,场地地层结构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及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s)、砂岩(J2s-Ss)及粉砂岩(J2s-St)。2.4.1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Q4ml):杂色,不均匀,土体松散,稍湿,主要由砂岩、泥岩块碎石及少量粉质粘土组成,多成散块状,硬质物含量约25~40%,粒径2~10cm,为场地前期场平及附近道路修筑时堆填形成,回填时间不足4年。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较大,层厚差异较大,钻探揭露厚度0.30m(ZY104)~32.80m(ZY30)不等。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充填有少量泥岩角砾,硬质物含量约3~8%,粒径2~5cm,可塑状,粘性较强,可搓成条状,刀切面具有光泽,土质较均匀,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分布不均。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层厚普遍较小,层厚差异一般,钻探揭露厚度0.40m(ZY69)~5.90m(ZY46)不等。淤泥质粘土(Q4el+dl):灰黑色,土体含水量高,粘性一般,局部含砂质成分,多因含水量高而呈现出流~软塑状。该层在场地内零星分布,为场地场平前水塘内形成。~~~~~~~~土~~岩~~不~~整~合~~接~~触~~~~~~~2.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层(J2s)本次场地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砂岩,泥岩及砂岩不等厚互层产出,泥岩层厚约0.9~29.7m左右,砂岩层厚0.7~25.64m左右,均呈厚层~巨厚层状构造;局部区域含呈透镜体产出的粉砂岩。泥岩(J2s-Ms):紫红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含少量灰色砂质条纹、团块,泥质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中风化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节长一般在8~35cm。砂岩(J2SˉSs):主要由石英、长石及云母等矿物组成,夹少量紫色泥质团块、条纹及薄夹层,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多为块状和短柱状;中风化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节长一般在10~45cm。粉砂岩(J2SˉSs):灰色、浅灰色;一般呈薄片状或透镜状产出,矿物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云母次之,中细粒结构,泥钙质胶结,胶结较差,手易捏碎,中~厚层状构造,节长一般在10~25cm。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范围内基岩高程埋深于359.84~419.78m之下,地层时代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为内陆湖泊相沉积。2.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2.5.1基岩面特征据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岩层产状330°∠8°,场地地形为剥蚀浅丘地貌;拟建场地高差起伏一般,本次场地范围内下伏基岩面埋深起伏一般,基岩埋深在0.30~32.80m,倾角一般在3°~15°,局部地段达28°。2.5.2基岩风化带特征强风化带岩体: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仅少量为短柱状或粉状,岩质极软,失水后自动崩解成碎块,手捏岩芯易碎散,钻探揭示厚度0.30~3.50m,岩体极破碎。中风化带岩体:裂隙总体上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短~长柱状,节长一般8~40cm。2.6水文地质2.6.1地下水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场地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征,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1、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人工填土结构松散,孔隙大,透水性强,为透(含)水层;粉质粘土透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受岩性、地貌和覆盖层厚度变化大且受大气降水控制,无统一地下水位。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和生活污水补给,沿地表排出场地,仅在雨季易形成短时孔隙水,属上层滞水性质,受季节影响明显。2、基岩裂隙水: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泥岩透水性差,为隔水层;砂岩为含水层。基岩裂隙水赋存在风化裂隙及砂岩层间裂隙中。由于地处斜坡地带,且地下水补给源单一,补给量匮乏,场地基岩裂隙水较贫乏。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层的构造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沿裂隙管道竖向运移至潜水位附近后改变为顺层间管道水平运移,以泉的形式出露。勘察施工过程中,在各钻孔施工结束时,对所有钻孔的残留水抽干后进行了水位观测,未见孔内水位有恢复迹象,说明场地地下水较贫乏。但在雨季施工时,地表水易沿着第四系土体孔隙和岩体裂隙渗入,故在基础施工时应加强地表水的排水防渗工作,并采取集水井等措施进行基础施工。本次勘察为进行抽水试验,根据临近建筑经验,素填土渗透系数K=15.62m/d,属强透水层;粉质粘土渗透系数K=0.86m/d,属弱透水层。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9.1.1判定,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2.6.2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场区周边无污染水源存在,附近无污染源流经或渗入场区,场地岩土未受污染,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0.1场地环境类别划为Ⅲ类。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第12.1条和当地经验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及土体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水、土的腐蚀性防护应按现行国标《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进行防护。2.7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及邻近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此外,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场地东侧红线附近及场地西侧已建道路区域(10~12剖面所处区域)存在较多天然气管线、给水管线,对后期场地基础施工具有一定影响。建议在施工前应收集场地范围内及周边一定区域的地下管线等埋藏物的详细资料,并进行排查,查明其管线走向、埋深等情况,并与相关单位、部门协商后方可进行场地施工开挖。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分层及试验统计依据本次勘察岩土分层以现场岩性鉴别、结合室内试验成果作为划分依据。人工填土:该层在整个场地范围内广泛分布,根据地质经验分析,场地的素填土层结构为松散,主要根据现场原位测试结合岩芯鉴定进行综合分层。粉质粘土:场地内局部分布,本层呈可塑状。主要根据现场岩芯鉴定,并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及地区经验进行综合分层。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取样困难,主要以现场岩芯鉴定进行分层;中风化岩体较完整。根据现场岩芯鉴定结合室内试验成果进行综合分层。3.2岩土试验统计方法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2.1~10.2.8条相关公式进行,主要应用了以下公式:1、计算平均值公式:2、计算标准差公式:3、计算变异系数公式:4、计算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公式:5、计算标准值公式:式中:——岩土参数的标本数;——岩土参数;——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本工程取0.025),式中当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取“+”号;当指标作为抗力项时,取“-”号;——岩土参数标准值。3.3岩土试验统计成果及评述3.3.1土常规本次勘察在现场采用薄壁取土器连续压入法采取6组原状粉质粘土,样品等级为Ⅰ级,进行了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根据试验统计成果,土的液性指数在0.28~0.40之间,塑性指数在10.53~12.21之间,属可塑状粉质粘土。压缩系数为0.26MPa-1,属中压缩性土。统计成果见表3-1。3.3.2动力触探试验人工素填土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差异较大,本次勘察在11个钻孔内作了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根据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成果结合地区经验判定场地人工素填土呈松散状,场地人工素填土未修正击数平均值3.20~6.38,厚度加权平均值4.61,变异系数0.24~0.47,变异性中等~很高,说明场地人工素填土的均匀性很差。统计见表3-2。表3-2人工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统计孔号触探深度(m)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ZY111.1~5.53.421.570.464.61ZY170.8~5.23.201.400.44ZY310.5~5.25.632.580.4612.3~16.8ZY351.0~5.66.072.190.3611.5~16.3ZY392.0~5.85.912.030.3412.0~16.3ZY621.0~5.85.352.360.449.8~13.5ZY671.5~5.65.572.150.3912.5~17.5ZY700.8~4.96.132.210.369.8~14.8ZY991.6~5.14.571.460.32ZY1164.3~7.85.001.180.24ZY1274.1~7.56.381.620.2512.0~16.5注:场地人工填土为附近道路及建筑修筑时弃土堆填形成,呈松散状,存在不均匀沉降和湿陷性问题,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浸水荷载试验确定其湿陷程度;根据地区建筑经验,场地人工填土属于高压缩性土。3.3.3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泥岩:本次勘察采集18组中风化泥岩岩样进行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别得到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泥岩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数据各47个(剔除异常值)。根据统计结果,中风化泥岩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2,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5,变异性中等;天然标准值(μk)=6.3MPa,饱和标准值(μk)=3.9MPa。统计结果见表3-3:表3-3中风化泥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剔除异常值)序号岩样编号单轴抗压强度天然(MPa)饱和(MPa)1ZY37.566.397.764.864.014.872ZY135.836.575.723.674.043.523ZY224.935.245.343.063.173.234ZY388.658.685.715.65ZY487.257.914.735.046ZY509.876.467ZY556.716.695.634.254.133.488ZY668.538.156.365.525.154.029ZY744.584.915.512.842.973.3310ZY848.688.695.735.6111ZY917.467.356.344.774.593.9612ZY958.568.397.595.585.344.8413ZY1004.814.545.282.942.73.1414ZY1038.648.695.565.5915ZY1103.814.112.342.5316ZY1146.026.777.193.834.24.4717ZY1195.75.045.553.563.073.3818ZY1257.867.685.675.034.83.54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统计:样本数n4747最大值max9.876.46最小值min3.812.34平均值μ06.714.23标准差σ1.511.04变异系数δ0.220.25修正系数ψa0.940.94标准值μk6.33.9根据室内试验统计,中风化泥岩为极软岩,软化系数为0.63(kR<0.75),属易软化的岩石。砂岩:本次勘察采集20组中风化砂岩岩样进行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别得到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砂岩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数据各58个(剔除异常值)。根据统计结果,中风化砂岩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0,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4,变异性低~中等;天然标准值(μk)=33.8MPa,饱和标准值(μk)=26.4MPa。统计结果见表3-4:表3-4中风化砂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剔除异常值)序号岩样编号单轴抗压强度天然(MPa)饱和(MPa)1ZY538.242.331.230.933.624.82ZY734.441.936.227.933.328.83ZY1040.250.949.034.142.540.94ZY2537.749.543.331.740.835.75ZY3032.537.329.225.428.522.36ZY3231.928.135.424.521.226.87ZY3448.947.739.541.139.432.68ZY4229.734.939.223.827.430.79ZY4731.030.022.621.510ZY5129.128.438.222.721.729.211ZY5632.725.930.824.819.323.012ZY6323.027.116.419.313ZY6952.341.049.844.434.241.614ZY7129.630.634.623.123.426.515ZY8134.131.530.626.624.123.416ZY8939.636.332.731.928.625.817ZY10433.830.236.826.723.428.518ZY10823.424.930.317.318.022.019ZY11329.630.739.323.123.530.020ZY12334.234.242.627.727.233.9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统计:样本数n5858最大值max52.3044.40最小值min23.0016.40平均值μ035.4828.00标准差σ7.156.75变异系数δ0.200.24修正系数ψa0.950.95标准值μk33.826.4根据室内试验统计,中风化砂岩为较软岩,软化系数为0.78(kR>0.75),属不易软化的岩石。粉砂岩:本次勘察采集3组中风化粉砂岩岩样进行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到天然状态状态下粉砂岩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数据9个。根据统计结果,中风化粉砂岩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7,变异性低;天然标准值(μk)=3.7MPa。统计结果见表3-5:表3-5中风化粉砂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序号岩样编号单轴抗压强度天然(MPa)1ZY123.823.472.942ZY263.944.614.413ZY1114.24.535.39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统计:样本数n9最大值max5.39最小值min2.94平均值μ04.15标准差σ0.71变异系数δ0.17修正系数ψa0.89标准值μk3.7根据室内试验统计,中风化粉砂岩为极软岩,易软化,遇水崩解。3.3.4岩石抗拉、抗剪、变形试验泥岩:本次勘察取3组中风化泥岩岩样进行室内岩石三轴变形试验,分别得到三轴抗拉强度指标数据各9个,抗剪强度指标3个。根据统计结果,中风化泥岩抗拉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8,变异性低。统计结果见表3-6。表3-6中风化泥岩抗拉、抗剪、变形指标统计表序号岩样编号抗拉强度(MPa)泥岩岩石抗剪强度指标变形测试图解法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φ(MPa)(MPa)(MPa)μ1ZY930.64936.71.8145015400.340.519131014100.310.542129014100.372ZY1100.80036.82.2166017700.320.775145015900.320.800126014500.353ZY1330.88137.32.6188020100.300.800190019600.260.852214021700.35样本数933999平均值0.7436.922.201593.331701.110.32标准差0.13变异系数0.18修正系数0.90标准值(建议值)0.66(35.07)(2.09)1593.331701.110.32注:C1为用抗拉强度校正后的值(见实验报告附图:莫尔圆包络线)。当抗剪统计指标<6个时宜取建议值,岩石抗剪强度标准值建议值按平均值的95%取值。统计指标≥6个时取标准值。砂岩:本次勘察取3组中风化砂岩岩样进行室内岩石三轴变形试验,分别得到三轴抗拉强度指标数据各9个,抗剪强度指标3个。根据统计结果,中风化砂岩抗拉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1,变异性低。统计结果见表3-7。表3-7中风化砂岩抗拉、抗剪、变形指标统计表序号岩样编号抗拉强度(MPa)砂岩岩石抗剪强度指标变形测试图解法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φ(MPa)(MPa)(MPa)μ1ZY1342.0141.38.0626075300.172.2602075900.162.33606076200.182ZY1382.743.710.38170100000.142.798450102000.162.658270101000.163ZY1422.7141.98.8675081500.162.49650078300.18214样本数933999平均值2.4542.309.066997.788553.330.16标准差0.28变异系数0.11修正系数0.93标准值(建议值)2.29(40.18)(8.60)6997.788553.330.16注:C1为用抗拉强度校正后的值(见实验报告附图:莫尔圆包络线)。当抗剪统计指标<6个时宜取建议值,岩石抗剪强度标准值建议值按平均值的95%取值。统计指标≥6个时取标准值。3.4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原则3.4.1土体物理力学指标人工素填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现场原位测试成果,并参考地区经验取建议值。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现场岩芯鉴定,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并参考地区经验取建议值。由于土层中含硬质物成分,硬质物含量约3~8%左右,试验成果使用时应综合考虑硬质物含量的影响。3.4.2岩体物理力学指标(1)当试验数据达不到统计要求时,物理力学参数主要以该试验数据为基础,并参照地区经验综合取值。(2)岩石的重度平均值可视为标准值,岩石的重度标准值可视为岩体重度标准值。(3)岩体的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及时间效应系数(取0.95)确定,中风化岩体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90;岩体粘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及时间效应系数(取0.95)确定,本场地中风化岩体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30。(4)岩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由岩石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及时间效应系数(取0.95)确定,中风化岩体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40。(5)岩体弹性模量及变形模量由岩石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乘以折减系数确定,中风化岩体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70。(6)岩石的泊松比视为岩体的泊松比。注:场地岩石、岩体指标折减系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第10.2.1~10.2.10条取值。3.5岩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人工填土:后期压实填土须经过严格压实处理并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地基承载力应根据现场荷载试验测定。粉质粘土:根据表3-1中统计结果,土体e=0.65,IL=0.33,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10.4.3-3条进行查表取值,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为515.26kPa,经修正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494.65kPa,考虑土体中硬质物及施工扰动和地表水影响,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考虑,建议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280kPa。泥岩属于黏性岩,确保施工及使用期间不遭水浸泡时,取天然值;若岩体被水浸泡取饱和值;砂岩透水性强,在长时间暴雨工况下,砂岩岩体可以达到饱和状态,故取饱和值;本场地粉砂岩强度低,遇水后崩解,无法进行室内单轴饱和强度试验,取天然值进行计算(不建议作为建构筑基础持力层)。根据试验统计成果,中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6.4MPa,中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3MPa,中风化粉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7MPa。将砂岩(饱和)、泥岩(天然)、粉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较完整,取1.10)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得:中风化砂岩(饱和)fuk=26.4MPa×1.10=29.04MPa中风化泥岩(天然)fuk=6.3MPa×1.10=6.93MPa;中风化粉砂岩(天然)fuk=3.7MPa×1.10=4.07MPa。3.6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中第4.2.6条的公式计算确定:fak=γ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土质地基取0.50、岩质地基取0.33)。(1)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80kPa×0.50=140kPa(注:场地原始地貌为沟谷地带,回填后或有部分区域排水不畅,这些区段粘土含水量较高,其承载力较低,建议取90~100kPa)。(2)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现场岩芯观察,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及有关规范,建议强风化泥岩取200kPa、砂岩取400kPa、粉砂岩取150kPa。(3)中风化基岩:中风化砂岩(饱和)fak=29.04MPa×0.33=9583kPa;中风化泥岩(天然)fak=6.93MPa×0.33=2286kPa;中风化粉砂岩(天然)fak=28.49MPa×0.33=1343kPa。3.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1、岩石坚硬程度根据岩石抗压试验成果统计表3-3、3-4、3-5,中风化泥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3.9MPa,软化系数0.63,为易软化的极软岩,失水后易崩解,岩层开挖后不及时封闭易风化;中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6.4MPa,软化系数0.78,为不易软化的较软岩;中风化粉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7MPa,为极软岩,遇水易崩解,岩层开挖后不及时封闭易风化。2、岩体完整程度钻孔钻入强风化岩体岩心破碎,呈碎块状,强风化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中风化岩体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采取率>80%,少量呈块状,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及完整性,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3.1.7条判定,场地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强风化基岩为Ⅴ级、中风化泥岩及粉砂岩为Ⅴ级、中风化砂岩为Ⅳ级。3.8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根据野外鉴别及室内岩土试验成果资料,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场地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详见表3-8。表3-1粉质粘土试验成果统计表序号样品编号物理性质界限含水率固结试验天然抗剪强度饱和抗剪强度含水率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土粒比重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WoρoρρdGseSrWLWLILIPav0.1-0.2Es0.1-0.2cφcφ%g/cm3%%MPa-1MPakPa(°)kPa(°)1ZY4621.22.002.031.652.710.64289.529.117.70.3111.40.237.0824.016.017.111.42ZY5020.62.012.041.672.710.62689.227.817.30.3210.50.256.4823.515.016.610.83ZY9022.41.992.021.632.710.66791.030.118.10.3612.00.285.8622.814.615.610.24ZY9223.11.982.011.612.720.69190.930.418.20.4012.20.325.2721.714.015.99.85ZY10221.12.002.031.652.720.64788.728.817.60.3111.20.276.1423.615.415.710.76ZY14120.82.002.041.662.710.63788.528.917.70.2811.20.237.2424.816.717.212.0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统计:样本数n66666666666666666极大值max23.12.012.041.672.720.69191.0330.4018.190.4012.210.327.2424.7816.6917.2111.95极小值min20.61.982.011.612.710.62688.5127.8017.270.2810.530.235.2721.7313.9815.589.76平均值μ021.52.002.031.642.710.65289.6329.1817.760.3311.420.266.3523.3815.2916.3410.79标准差σ1.00.010.010.020.010.0241.090.950.330.040.610.040.751.040.980.710.79变异系数δ0.00.010.010.010.000.0360.010.030.020.130.050.130.120.040.060.040.07修正系数ψa0.970.950.970.94标准值μk22.5814.5415.7910.18表3-8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饱和重度(kN/m3)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kPa)变性模量(MPa)弹形模量(MPa)泊松比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岩石水平抗力系数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边坡临时坡率值(无外倾结构面时)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天然饱和H≤8m(岩质边坡)H≤5m(土质边坡)8<H≤15(岩质边坡)5<H≤8(土质边坡)人工填土19.5*20.0*6*25*4*22*////6MN/m4//现场检测确定1:1.501:1.750.20*粉质粘土20.020.322.5814.5415.7910.18////15MN/m4//140*1:1.251:1.500.25*强风化泥岩23.0*23.5*60*20*////40MN/m4//200*1:0.751:1.00110*0.35*强风化砂岩23.5*23.8*75*22*////50MN/m4400*1:0.751:1.00120*0.40*强风化粉砂岩22.5*23.0*55*20*////30MN/m4150*1:1.001:1.25100*0.30*中风化泥岩24.5*25.0*59529.9//250111511900.3280MN/m36.33.922861:0.551:0.75330*0.50*中风化砂岩25.2*25.5*245134.35//870489759870.216450MN/m333.826.495831:0.351:0.501000*0.60*中风化粉砂岩24.2*24.7*220*30*//////60MN/m33.7/13431:0.551:0.75270*0.40*L1//55*20*//////////////L2//50*18*//////////////层面L3//25*12*//////////////注:1、表中带*的为经验值。场地泥岩、砂岩岩体强度破裂角分别取值为60°、62°。后期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λ≥0.9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实测压实系数及荷载试验校核。4、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地区经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3的划分标准,岩土的剪切波速值取经验值:人工填土剪切波速VS取130m/s(场平回填后应复测后校核),土的类型属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VS为170m/s,属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平均剪切波速500<Vs<800m/s,为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基岩平均剪切波速Vs>800m/s,为稳定岩石。根据钻探揭露,本次计算选取最不利地段进行计算。根据钻探揭露,本次计算选取最不利地段进行计算,按主体结构与地下室脱开考虑。根据设计方案,场地按设计标高场平后,拟建建筑物上覆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第4.1.5条计算公式:υse=d0/tt=υ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υ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根据计算成果,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中的有关规定,各拟建建筑地震效应评价详见表4-1。表4-1平场后建筑物地震效应评价表建筑名称最大厚度计算厚度各覆盖层厚度(m)平均剪切波速(m/s)等效剪切波速(m/s)计算钻孔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地段类别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人工填土粉质粘土1#厂房34.1620.0020.00/130170130ZY30Ⅲ类0.45不利地段2#厂房31.5620.0020.00/130170130ZY49Ⅲ类0.45不利地段3#厂房26.4020.0020.00/130170130ZY44Ⅲ类0.45不利地段4#乙醇提纯间14.8914.8914.89/130170130ZY17Ⅱ类0.35一般地段5#设备用房(一)////130170>800Ⅰ0类0.20有利地段6#设备用房(二)16.2516.2516.25/130170130ZY24南侧Ⅲ类0.45一般地段综合办公楼28.1220.0020.00/130170130ZY101Ⅲ类0.45不利地段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范》(GB50223-20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次勘察范围内拟建建筑物均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其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4.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及初步设计方案,平场后地基覆盖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而场地内查明地下水贫乏,加之拟建场地为6度区,场地内不存在有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因此可不必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场地内现有人工填土结构松散,未经过严格压实处理,且层厚差异较大,现有人工填土和未来填土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滑坡及崩塌变形,应进行压实处理;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后,地震时发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小。强风化岩体地震稳定性一般,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地震稳定性良好。此外,平场后在场地内及周边形成的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在地震作用下易失稳垮塌,应进行有效治理。4.3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经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区内及周边未发现断层、泥石流、滑坡、地下洞室、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地表土体未见变形开裂迹象;场地内无断裂构造,岩层产状较平缓,连续稳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场地内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在自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对场地后期平场形成的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场地整体是稳定的,适宜工程的建设。4.4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勘察区为建设单位征地范围,场地内无既有建构筑分布,本次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存在一定影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场地东侧红线附近及场地西侧已建道路区域(10~12剖面所处区域)存在较多天然气管线、给水管线,后期场地基础施工对其存在一定影响。建议在施工前应收集场地范围内及周边一定区域的地下管线等埋藏物的详细资料,并进行排查,查明其管线走向、埋深等情况,并与相关单位、部门协商后方可进行场地施工开挖;场地北侧红线紧邻“三峡燃气有限公司”,根据建筑方案意图,该侧不存在大存在开挖及回填,场地施工对其影响较小;场地西侧为已建市政道路(西经大道),该道路已建设完成,道路左侧紧邻本次场地红线处存在路堤边坡,该边坡已采用格构护坡进行治理,边坡坡顶线与本次场地用地红线重合,边坡坡体位于本次场地内,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及场地设计环境标高,本次场地施工将对该路堤边坡进行开挖,对已建道路的稳定存在一定影响。场地东侧用地红线紧邻现有市政道路,该侧场地不存在大面积、大方量开挖或回填,工程建设对该侧市政道路影响较小。万州区驾考中心科目三考场位于本次场地北侧200m左右,场地按场平标高开挖,将形成大量土石方,其土石方外运车辆及其他施工机械进出场地将对周边市政道路交通及附近居民出行造成一定影响。综上所述,本次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中等。在场平施工之前应对场地地表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与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协调,尽量减小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加强对周边市政道路及其他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工作,整个施工期间宜对场地周边进行封闭,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出场地,并在场地周边设置警示标志、标牌等,避免对附近居民及道路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5、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建议5.1边坡分段评价及建议根据设计方案及平面分析,场地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在场地内及西侧、南侧形成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环境边坡长约971.60m,高度0~18.46m左右,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或岩土质边坡,边坡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三级,安全系数取1.30、1.25;基坑边坡长约106.60m,高度6.85m,为土质边坡,边坡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取1.20。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分段评价及治理措施建议详见表5-1。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号及轮廓示意图如下: 表5-1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分段评价及治理措施建议表边坡编号边坡分段边坡概况及控制性剖面边坡岩性岩体类别及等效内摩擦角等边坡等级赤平投影分析图稳定性分析评价支护措施建议环境边坡AB段边坡概况:高度:0.43~2.67m长度:61.60m坡向:355°坡角:90°控制剖面:19~21土质边坡:边坡岩性由后期人工填土组成。三级填方土质边坡:现状地面平缓,基岩面倾向与边坡坡向反向,边坡直立回填易失稳垮塌,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5.3.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25。建议对该段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挡墙以后期人工填土或强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边坡顶部为拟建厂区道路,支挡设计时应结合设计场平高程考虑边坡后缘土体及车辆活动荷载对挡墙的荷载作用,边坡上下叠加时应考虑其相互影响。设计参数参照表3-8选取。BC段边坡概况:高度:2.82~4.84m长度:81.30m坡向:105°坡角:90°控制剖面:1、2、4土质边坡:边坡岩性由人工填土组成。三级挖方土质边坡:该段边坡场地基岩面平缓且埋深较大,土体开挖后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折线滑移破坏,边坡直立开挖易失稳垮塌,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5.3.2,基坑边坡为临时边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25。边坡后缘为现有市政道路(西经大道)及人行道,且边坡开挖位置距离道路人行道边缘较近,最小平距约2.1m左右,不具备临时放坡条件,若与相关部门协商后允许对现有人行道或道路进行临时性开挖,则建议该段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以人工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若不允许对现有人行道或道路进行临时开挖,为避免边坡开挖影响现有道路稳定,建议该段边坡采用桩板墙进行支挡。支挡设计时应结合设计场平高程考虑边坡后缘土体及车辆活动荷载对支挡结构的荷载作用,设计参数参照表3-8选取。综合经济性及安全性考虑,建议设计单位调整该处厂区道路设计高程,以避免对已建道路进行开挖或调整边坡开挖线,使其具备临时放坡条件。CD段边坡概况:高度:0~2.90m长度:22.00m坡向:88°坡角:90°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练习与测试》《补充习题》《自主乐园》答案(所有测试题作文都有6篇范文)
- 2025年浙江杭州余杭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苏建湖县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光纤芯施工合同
- 2025标准个人房租赁合同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测试题190道(附答案)
- 2025大学生签订实习合同注意事项
- 2025年德阳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答案
- 中学八年级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宝鸡文理专升本招生计划
- 二氧化碳的检测
-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赏析
- 佳能相机PowerShot SX60 HS使用说明书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补写语句+课件
-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9《y+w》课件
- CB-Z-211-1984船用金属复合材料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
- CJJ99-2017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 澳大利亚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
- 《职业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导言)(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课件+教案(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水平垂直运输专项方案
- SB-T 11164-2016 绿色仓库要求与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